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09 13:02:27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科书中第一册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一册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篇美文。文字不多,现将全文摘录如下:“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理解本课所学六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学会一个部首“竹”;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这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着重完成二、三两个教学要求,并且巩固所学生字。课文的第三句是本课的重点,讲雪地里来了哪几个小画家,以及他们都画了些什么画,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是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胡克芙、吕敬先两位先生在《小学教学简论》中说:“我们把教师的教学职能,按其本质属性理解为三件事:一是以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理想为方向,解放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二是培育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三是促进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全面发展。”从这段精辟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施教和受教的理论结合点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张结点都应放在这个“主观能动性”上。改变学生仅仅作为“教学过程被动体”的状况,让学生在作为受教育的客体的同时,又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增强主人意识,使教学变成师生共同的“创作”,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准则之一,即“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也就是将近学期结束时讲授。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学生通过一学期的拼音、字、词及部分课文的学习、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又出于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些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可以在这篇课文中实施,并且得到充分地体现,取得较好的效果。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准备四张小卡片,卡片上画着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另外再准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挂图。教学时第一步是导入新课。师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见到了哪些景色?”这里让学生充分表达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雪景。既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同时又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追问:“下雪时,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堂气氛一下子将被激活起来,学生的思绪立刻被拉到雪地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那热闹非凡的世界里。接着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师说:“小朋友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打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好大的雪,这时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喊爸爸妈妈来看,你会怎么喊呀?”待学生模拟喊话后,出示课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齐读。然后过渡到讲解课文第三句,也就是最主要的一部分。首先出示挂图说:“不仅仅我们小朋友喜欢下雪,你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也喜欢下雪,它们是谁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出示句式:①雪地里有()()()和()。②()()()和()来到雪地里。学生观察图用给定的句式说话。说完之后,教师范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到雪地里来干什么。接着出示课文第三句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旬。师提问:“小动物们画了什么呀?”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在板书时复习巩固生字词。教师写“画”字时让学生说笔画笔顺,板书“竹叶”时,复习“叶”这个字的结构和读音。还有“小马画月牙”没有板书,这个留给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让学生自己把板书补完。然后指导朗读这一句。这一句是个排比句,读排比句要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但“抑扬顿挫”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准备通过手腕的抬、压进行暗示,以帮助学生提高感情朗读的水平。指导了朗读,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四张画有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卡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当学生把图片贴准确了,则重难点已解决了一半了。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课文第四句的讲解,教师可以问:“小朋友,平时我们画画是用什么工具的呀?”学生会回答:“颜料和笔”,这时又可以巩固复习“笔”这个生字的字形。接着再问:“可是小动物们有没有用这些作画的工具呢?”同时出示课文第四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来作画的?”然后指导朗读。教师可以充满感情地说:“小动物们可真有本领,它们靠自己的小脚就能作画,多神气呀!读这一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呀?”通过这样的提示和感染,学生一定能够用骄傲的语气充满激情地读好这句话。接着教师语气一转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有一个想法,我想请小鸡、小鸭、小马和小狗都来画竹叶,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让学生讨论讨论。学生会说:“小动物的脚印有不同的特点。”那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黑板上的图说:“()的脚印像()。”学生讲完后,教师作一个小结:“老师明白了,小动物们的脚印不一样,所以它们用小脚画出来的画就不可能一样啦!”至此,本课的难点已经解决。由于教师采取了“难点易讲”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当然也就容易多了,而且会深刻一些。因为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为了能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采取了“变序”的教学法。先拎出了课文的重点部分直接切入,所以故意遗漏了课文的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也是一个点题之句。接下来就讲解这一句。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讲什么是画家;再讲什么是小画家;最后问:“它们是在哪里作画的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雪地里的小画家”。讲到这儿,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已经完成。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所以在这儿可以安排一个课中操。

  在学生蹦蹦跳跳做完课中操后,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师说:“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它们说着笑着,忽然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是谁呀?”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然后指导问句的朗读。接着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青蛙在干什么。学生会回答“青蛙在睡觉”。这时师故意问:“它是不是在偷懒,睡懒觉故意不来呀?”这个问题让部分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来介绍有关“冬眠”的知识。既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同时对其他不了解这一知识的孩子又是一个促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待学生答出后,教师板书“青蛙冬眠”。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句,指导朗读。“青蛙睡得真香呀!小朋友我们一起轻轻读课文最后一句,可别把青蛙吵醒啦!”在读“它在洞里睡着啦!”可让学生做一个睡觉的动作,激发他们把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学生一定会朗读得极富情趣,非常可爱。讲到这里可以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一下其它冬眠的动物。最后总结课文。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的教学特色不仅仅是以学生主体性原则为教学思想,同时还是以朗读中理解主线进行讲解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而低年级语文教学则以朗读为主。朗读的最高境界即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感情朗读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就比较差,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困难较大。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中的指导朗读则显得比较自然有些特色。我采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一、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迁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文本上来。我在指导课文第一句的朗读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课文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则高一些,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就先问:“小朋友,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是不是开心得想立刻喊爸爸妈妈来看呀?能喊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在模拟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再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朗读,不提一字学生自己就已经把生活的经验迁移至此,一定会读得很出色。二、体态语言的暗示。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生动地表情达意,而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更为明晰、清楚。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即为暗示作用。这主要是通过眼神和幅度不大的手势来表达的。对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较为适用。我在教这篇课文的第三句(排比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此外,我还采用了“教师情感的传递”这一方法,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复习巩固字词也突破了传统的方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内容割裂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地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此外,这一课的板书设计也有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具体的板书如下: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今天,有幸听了《最大的麦穗》一课,收获颇丰: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很简约,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课堂流程却如此富有诗意!我想,正是由于老师精准地掌控了“生成”、“对话”、“情感”等优课“枢纽”,才引领学生一起进入到了曼妙绝伦的境界。从她的极具个性、极具魅力的教学之中,似乎可令我们有如下的思考和启发: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读解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2、个性放飞。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的确,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谛听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虫蚁鸟兽的欢歌、云里风里的消息;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开掘潜能、催发真情、激荡憧憬;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个性飞扬、创意无限!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方正县会发镇中心小学教师,我叫王春宇,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六册第五课《真情的回报》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犝馐且黄比较浅显、易懂的课文,叙述了一个虽然平常但却很感人的故事。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因父亲生病,不得不以送报纸为家里挣钱减轻负担,由于他诚实的劳动,换来了订户们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使他懂得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这样一个道理。文章以叙述为主,内容生动,语言平实,通过平实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意蕴,创造出令人动情的效果。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全文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帮助学生感悟和体验这种真情是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在教学时,紧扣课题,以此为切入点,抓住“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和“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这两个问题来展开教学。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两个关键问题,分别用“ ”和“ ”标出,然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具体教学以随机教学为主。

  对于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教学,采取让学生感情朗读,评评议议,比较句子的异同点等体会句子含义。对于文章中写“我”付出真情的描写并不十分具体,通过让学生进行联想,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设身处地体会“我”内心的惊喜、激动和感激。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读读、评评、议议、想想、说说等多种形式的学习途径,来理解“诚实勤奋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的具体含义,体会真情。

  三、说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课题。

  (二) 组织自主学习,初步体会感情。

  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1、找出“真情”的句子,用“ ”标出。“回报”的句子,用“ ”标出。

  2、认真读读有关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圈、划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我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体会到的批注在书上,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 学习课文,感悟“真情”。

  学生自学后围绕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朗读。

  (一)“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二)“我”得到了哪些“回报”?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起引导者、协调者、组织者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设计了一些比较感悟、联想实景、朗读体验的环节组织教学。

  《新课标》还指出: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来感悟“真情”。

  (三)在课文戛然而止时,学生是“言有尽而意未尽”,情感积累也正逐步地增强,这时,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的宣泄口,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生命激情在自由表达中得以彰显。于是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回忆名人名言、创造书写属于自己的小名人名言,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内化了文本语言,锤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又生成情感,积累了语言,使课堂真情四溢,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进一步感悟“诚实勤奋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四、心理学研究表明,

  美妙的乐曲能直接刺激大脑的兴奋区,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更好地调节感情,促使学生有一种阅读的冲动。因而课文最后引出我喜欢的歌“爱的奉献”,师生共同感受“爱的奉献”的主旋律,再次确立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再一次受到情感的感染,心灵再一次受到震动,进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某种程度的相似,激起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感情得到了升华,受到了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我作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 板块第一课《一串快乐的音符》。本课是一篇充满幻想、充满阳光的童话。课文借助小小的音符传递着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它们串联在一起,快乐地奔跑,自由地歌唱;伴随着孤独的老奶奶,唤起她心头的幸福时光;它们轻轻地哼唱,哼唱的是一首真诚的爱之曲。

  说目标:根据这首诗歌充满幻想、充满阳光,语言优美流畅,情意深长的特点,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参考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具体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感悟排比句的特点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排比句。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掌握排比句的用法,省略号的用法,指导学生通过情感朗读,感悟作者在文本中体现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

  说教法: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基调欢快,适于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唤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自主地联系身边的人和事体验诚挚的人间真情。并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来突破难点,感悟人间真情。

  说教程:

  下面简单谈谈我对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抓住题眼,读出“快乐”。

  教学要省时,高效。所以在开课伊始我就抓住题眼,也就是“一串快乐的音符”中的“快乐”一词,直入文章的重点。引导同学通过找体现小音符快乐的句子,体会文本中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丰富情感。并引导学生感悟到,小音符的快乐是因为获得生命的满足和到处奔跑的自由。为后文,与小音符的另一种快乐进行对比打下伏笔。 在读的同时,适当插入说和写的训练,也就是抓住3 自然段末的省略号进行续写,让学生初步尝试仿写排比句。从而实现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向读写结合的迈进。

  二、讨论交流,感悟“快乐”。

  教学似一幅写意画,要在关键处浓墨重彩。文章的9——15 自然段,是全文感情的凝结点,是小音符两种快乐变化的矛盾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我设计了默读找让自己感动的句子,以体会老爷爷与老奶奶之间的爱;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疑难,以体会小音符对老奶奶的爱。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在质疑、探究中实现思维的创新。

  三、升华主题,对比“快乐”。

  学语文,我们要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温度,探索语言文字的广度,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度。本文作者将美好的人间真情寄托于小小的音符,告诉我们快乐的真正内涵便是给予。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引领学生去品味文章的精神内核。所以当学生体会到了老奶奶和老爷爷之间的爱之后,我趁机提出:小音符留在了老奶奶的心里,他们还会快乐吗?这种快乐与之前的快乐有什么不同呢?为了便于理解,我将14 自然段,和前文的8 自然段进行对比,这样前后联系,学生自然体会到前者是自由奔跑的快乐,而后者是给予的快乐。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而从中也渗透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学法指导。

  四、深情总结,歌唱“快乐”。

  教学进行到此,同学们对文章情感内涵的把握已有水到渠成之意。那么小音符们唱的是什么歌呢?是关于爱的歌,是老爷爷对老奶奶的爱,是小音符对老奶奶的爱,是人世间最平凡却又伟大的爱,爱就是给予别人快乐,爱就是最真诚的奉献。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称象》这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事。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的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是小学语文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课。在本单元中以“幽默与智慧”为主题,每一则故事中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它们能带给人很多的思索,启迪我们智慧和幽默来自于观察和思考,来自于知识的积累。

  根据课文内容以及教材特色、儿童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要求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的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教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3、继续学习默读。乐于并且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其中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用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本科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中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本着以上目标,紧紧围绕教学要求和重难点,我认为教学本课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称象》一课是一篇传统课文,重难点应放在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理解上。

  其次,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设计利用简单的课件和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在课前准备好教具:水槽、水和大船、大象模型还有石子、天平等。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会配合学生的回答做直观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重点。

  再次,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第四,我还采用自主发现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较大的自主权。于是,我设计了“你还能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的问题,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动脑筋思考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五,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将是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本课时教学中,我融汇了以下几种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曹冲的称象办法时,我设计让学生四人为单位结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找出曹冲称象的步骤,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继续练习默读的读书方法,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把时间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能够有所理解,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在分析比较中领悟。让学生比较官员们与曹冲的办法谁的办法好,好在哪儿?就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

  大胆质疑。学生之间互教互学,教师适时点拨。

  四、说教学思路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巩固生字词。

  2、快速读课文,回忆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称象办法的巧妙

  其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如:

  “大火共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分别是谁想出来的?曹操满意吗?”

  “曹冲的办法是什么?具体步骤又如何?”

  “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结果如何?”等。

  教学中,我还配合着动手操作、试验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展开讨论

  以船代称,用石头代替大象,曹冲的办法真是太妙了!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指导学生领会本课中心思想。

  (四)拓展训练

  “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办法?”这个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教材的研发与利用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在《称象》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故事中,品读语言,体验智慧故事的情感与内涵,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

  《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

  (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

  第三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解说:引导学生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学生的解答应多加肯定、鼓励。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课文是由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文,共有12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进行游戏活动的情景,这些词语排成四行,第一、二行主要介绍了公园的一些美景,第三、四行则介绍了小朋友游玩的项目,其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a韵,朗读起来很有味道。

  说教学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第一课时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感受公园的美景,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2)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本课要求掌握“水、火”这两个字。

  (3)激发朗读兴趣,进行朗读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难点是读出课文的韵味。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朗读中感受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将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始,教师生动地与小朋友谈话:小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如果能走出课堂,到美丽快乐的公园里,看一看,玩一玩,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师:今天我们去的这个公园很美丽,让我们一起边走边欣赏吧!(媒体播放录像公园风景)

  然后问小朋友: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相机出

  示词语: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2、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韵文。并告诉小朋友:觉得那个字比较难读,就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也可读多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个词。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老师也可以提醒小朋友: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一起多读几遍。

  3、交流

  指名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开火车读,老师正音。

  4、公园的景色真美,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去公园玩。公园里不止有绿树红花,还有“小桥、流水、宝塔”呢!谁来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先指名1、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说一说,然后老师引导:多么美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老师读:小桥、流水、宝塔。

  通过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只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的内容就像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就能把书读好了。这一环节的诵读中,“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落实,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

  5、学着老师的样子让孩子们读一读。自由读。再指名美美地读好两行词串。

  (三)反复认读,在游戏中巩固

  1、师: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刚接触汉字,所以,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上,特别是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必要反复强调。

  师:今天有两个生字宝宝到我们教室,它们很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吗?

  2、出示今天的要学的字:水、火

  (1)指名读准字音。

  (2)找朋友(口头组词)。

  (3)认识笔画名“横撇(フ)”。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水”字(或火字)的呀?

  (4)说笔顺。

  3、师指导书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

  4、学生书空、描红。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回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个美丽、好玩的公园画出来,好吗?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感受理解和友好的教育,培养爱国情怀。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引导学生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难点是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三年级的特点,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短片(播放学校升旗仪式和奥运会夺金牌的颁奖场面),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国旗时,想到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文。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

  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说学法

  整节课上,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等朗读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书声朗朗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看短片(播放学校升旗仪式和奥运会夺金牌的颁奖场面),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国旗时,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课件引入新课,首先课件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合作:轮读生词卡,互相纠正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课文围绕什么来写?几处写到“五星红旗”?画出有关句子。

  2、汇报交流,列出标题:手举五星红旗、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

  【让学生勾出作者“爱红旗”的句子自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在这些写到“五星红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2、汇报交流,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并相机解决问题。

  (1)“我”在漂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个别读。(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

  齐读“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把饿的感觉读出来。

  (2)到了面包店,有生的希望了吗?自己读。

  这个老板不顾我身无分文,不顾我一身伤痛,居然双手一摊,老板来写一写“摊”,就是这个老板,居然把我送进了医院……生接读。竖起大拇指,全班同学一起做,齐读这一段。老板再来写一写“竖”。

  一摊一竖,原来你是摊摊手,现在却竖起大拇指,肯定有问题?问一问老板,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想说一说吗?这个问题留给我们同学,让我们自己来找到答案好吗?

  【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目的。】

  (3)自己研究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齐读。

  当老板明确提出要用手中的面包换我手中的五星红旗,学生齐读: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师范读,个别生模仿读。我为什么愣了一下呢?(换不换呢?)久久地凝视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的心里会想起什么呢?现在拿起笔,把我的想法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交流。

  【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从而在“读文”与“悟道”中搭起一座桥。】

  三、情感的提升:

  1、为什么老板的态度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2、这时,我发现什么?我在这里要感谢老板的什么?单单感谢老板的救命之恩吗?

  3、只有维护国家尊严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你会像课文中的我一样去维护国旗的尊严吗?

  【设置问题,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又能够走出文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四、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写自己读后的感想。

  说板书:

  26、一面五星红旗

  我 ﹖ 面包店老板

  摊 → 竖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宁源小学的刘银兰,耽误大家一点宝贵时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作品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为主题,编排了5篇主体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既读作品又读作家”,教材收入了孙云晓在《一根火柴》里的一句话:你是那样善良,你是那样悲哀,你用一根小小的火柴,烧痛全人类的心,燃起了我不熄的爱。这应该是对整组教材精确而高度的概括,如果说这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主题的话,那就是爱,这种爱是纯真的、美丽的、善良的、仁厚的、无私的。

  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因为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切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

  二、解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1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2、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4、课外延伸,清满人间。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孩子们大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那都是简单的情节记忆,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前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上课以前出示了一段话,让孩子们在准备上课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课件出示)安徒生的童话

  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世纪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像,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走访世界的游记,每读一则童话,就有一束阳光射进我们的心灵;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跨越年龄的经典,每一篇的来历,都是那么不同寻常。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和真诚、平等和正义的未来世界。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上课伊始,我和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回忆过除夕的情景,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让孩子们除夕的快乐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惨形成显明的对比,激起孩子们迫切想了解这个小女孩的强烈欲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静静地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伴着哀伤的音乐,体会着画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个班里都会回荡着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然后,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初读课文,畅谈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说: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贫穷的孩子、美丽的孩子,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孤独的孩子……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在孩子们谈感受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来和学生产生情感的沟通,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不要给予是非评价,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不断地印证自已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我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有爱就有发现:

  爱可以给人以温暖,爱可以给人以力量,请你敞开爱的心扉,用心去细细品读文章,在你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你一招:你可以通过品词酌句的方法谈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谈理解。

  1、静心悟读,体会悲惨。

  出示阅读提示后,老师要给孩子静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的脸色变得凝重了,有的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朗读感染了周围的同学,有的孩子拿起笔在书上勾勾画画,孩子们在静心悟读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便有了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知音、引发强烈的共鸣。

  2、展开想象,体会悲惨。

  在描写小女孩“卖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比如:

  (1)、小男孩在嘲笑她时,可能会说些什么?

  (2)、小女孩在街头叫卖时,那些拒绝她的人会说些什么?

  (3)、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他爸爸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给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

  3、情境朗读,激发同情。

  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更要有孩子们的书声朗朗。所以要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尤其是配着哀伤的音乐朗读,孩子们与这催人泪下的情感气氛融为了一体。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

  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她死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也达到最高潮!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们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

  4、品读句子,理解幸福。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了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样遇到困难的人,但他们有着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样的勇气去战胜困难。比如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受伤和遇难的孩子们,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同时又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关爱和祝福,我们大家用爱心筑起了一道爱的长城,抚平了他们心中的伤痛,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最后,我们就在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八组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这是一篇布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动物医生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阶段的阅读练习重点及低年段的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要求,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熟悉"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雪、帮"等六个字。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让学生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等一些科学知识。在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交流中知道更多的益虫以及一些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爱好,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从本课的三维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动画激趣法

  新课标指出本阶段的练习重点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在课的开始,以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入漂亮的棉花之乡,激发学生阅读的爱好。

  2、游戏学习法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学生的最爱。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做法。在教学生字词时,通过开火车读、你指我猜、摘棉花等游戏达到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在写字,通过用大拇指来称赞别人或自己,激发写字爱好,增强写好字的信心。突破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

  3.换位表演法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孩子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在读、演棉花姑娘的教学环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各种形式的换位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分角色表演。以读演代讲,感悟课文内容。突破朗读的教学难点。

  4、拓展延伸法

  在课的最后阶段,利用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同时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做到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各段的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习,在汇报交流时,就像窦桂梅老师所说的"学生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顺学而导。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得好不如学得好。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把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特殊是一年级的孩子。因此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主要让学生把握以下学习方法:

  1、学会课前预习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课前、课后更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如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画下来、想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等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会独立识字的方法。在教学生字时鼓励学生学会用编字谜、加加减减的方法识字。

  3、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如在读棉花姑娘和演棉花姑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帮互助、互评互学,实现生生互动,学会倾听、评价、合作,在读中感悟、演中体验。

  4、学会感情朗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之能和谐发展。"我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由读、个人朗读、表演读、换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演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5、学会积累词句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进行拓展练习: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使教和学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这里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主要分五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放松心情

  课前三分钟以动物拍手歌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同时也拉近师生的距离。

  二、游戏激趣,巩固生字(时间预设为3分钟)

  教学时通过开火车读、你指我猜、摘棉花等游戏巩固识字。

  如开火车,老师说:"火车嘟嘟嘟,开到哪里去?"学生就会兴致高昂地说:"开到我这儿来。"学生学习的爱好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三、细致观察,分段写字(时间预设为10分钟)

  低年级识字写字任务比较重,用一课时来解决,显然是不科学的,学生识字快,忘得也快,写时轻易疲劳。因此,我分成两课时完成写字任务。而为了后面的教学流程更顺畅,把写字提到前面来。

  在复习上节课生字的基础上,由"大拇指赞美字"过渡到本节课的生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写字爱好。

  四、演读感悟,多思乐学

  1、读棉花姑娘(时间预设为10分钟)

  (1)、自由读,找出棉花姑娘和每位动物医生的话,说说读完你有什么新发现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老师适时地用贴图来代替板书,这样使板书更形象,更直观,更能让学生过目不忘。

  (2)、接着学生说说这些医生你最喜欢谁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3)、小组选择喜欢的医生分角色合作读课文的2-5自然段

  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说说平时是怎样合作学习的,今天你想怎样合作学习?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同时每组同学分发一把金话筒,由组长安排,让每个同学都发言的机会。如小组的同学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当导演读叙述部分,这样以读代讲,其乐融融。

  (4)、汇报读,师生互评、互相促进。

  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正确理解"很快"、"惊异"、"惊异地问"等词语。读好棉花姑娘说的:"请你帮助我捉害虫吧!"这一句话,假如你是心急如焚的棉花姑娘,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学生与老师演读,学生与学生演读,生评,生再读,反复练读。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在互评的时候,提醒学生先说优点,再说不足。在这个环节,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想上台表演,老师要留意把握好课堂和时间。

  (5)、学习第6自然段,积累语言。当七星瓢虫治好棉花姑娘的病时,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读读第6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如雪白雪白,碧绿碧绿等,积累语言。

  2、演棉花姑娘(时间预设为9分钟)

  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添油加醋演棉花姑娘。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儿童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往往是难以自控的,抓住这个心理,让学生把情感表演出来,他们会得到最大的满足。让学生在分角色表演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故事里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添加进去。学生在台下表演的时候,老师留意到每组指导。

  这个环节视学生的表现而定,若学生的表演能力欠缺,则把重点放在下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

  五、拓展延伸,归纳总结(时间预设为6分钟)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们应该把课文当成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从课外获取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利用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这样使学生走出课本,融入生活,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做到课内课外紧密结合。但由于一年级学生收集资料的水平有限,因此老师事先预备好相关的阅读资料,以供学生阅读了解相关知识。

  关于板书设计:

  传统板书过分注重逻辑性和其归纳作用,轻易陷入一种大而全的误区,往往不知所云,无法将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板书设计形象直观、鲜明有趣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留意力,这节课我利用贴图来代替板书,增强形象感,使学生看着舒适,过目不忘。

【【必备】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08-17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08-31

小学语文《穷人》优秀说课稿范文11-17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称赞》范文11-17

小学语文《灰雀》说课稿范文11-04

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15篇)11-05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集合9篇11-04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十篇08-13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08-13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