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在第一课时已经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3)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3、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学情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时常有常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综合这一系列学情,我精心设计了各部分教学环节,相信可以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著名心理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1)诵读古诗,走近范仲淹;
(2)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
(3)依据资料,交流汇报,学习其品质。
四、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堂课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机会,展示的舞台。
五、说教学设计
(一)课前诵读古诗,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之前,首先全班齐诵范仲淹的三首诗词,分别是《江上渔者》《渔家傲·秋思》《岳阳楼记片段》,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范仲淹杰出的文学才华,从而产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经历的兴趣。
(二)课始回顾复习,为细读课文,感悟体会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复习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第二个问题是课文讲了范仲淹的哪几个小故事?四个小故事既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又是体现范仲淹精神的重点篇章。回顾复习是为细读课文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自主探究,品读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学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令人感动的句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阅读感受。交流环节采用“以学定教、随机点拨、趁势朗读”的教学方式。
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如果学生说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这一句,我就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读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最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如果学生说到“划粥割齑”这个成语,就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语句进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鸡鸣即起”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这时教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第三个故事“拒绝佳肴”,就好友与范仲淹的对话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难却,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肴;当食品变质时,对于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会有何感想,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此时范仲淹又会怎么说。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第四个故事“闭门不出”,师生对话让学生换位体验,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为什么不为所动。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整个教学过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线贯穿,有详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读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学习六、七自然段,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首先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之后,教师不急于做出判断,转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教师出示范仲淹说的话,学生读后谈感受,这时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留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然后教师追问:“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最后理解后人赞颂范仲淹的诗句。
(四)拓展延伸,学习其品质。
首先采用交流汇报资料的方式,了解历史上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或者交流关于这方面的名言警句;其次教师总结谈话,以《少年中国说》中诗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齐诵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设计本课的板书,使人一看便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学理念,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课堂永远都有遗憾,但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愿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生命价值的绿洲!谢谢大家!
(说明:学习并借鉴了可儿老师《四季》一课说课稿的框架,在此表示感谢。)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文章之所以被安排在第八单元里,因为它体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的教学理念。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三、说目标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又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小组交流,结合平常的识字方法,会认本课二类生字,会写“有、在、什、么”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3、抓主线“找”,在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变化。同时告诉学生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及分角色朗读,让小朋友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四、重难点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八个字,会写两个字,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告诉学生遇事主动探究。
五、说教法: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意境。2.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六、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演”。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演,是创设情景进入角色。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知识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对青蛙进一步产生了解。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青蛙捕食大量田间害虫,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不单单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其实就如同是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
青蛙的本领
1、捉虫能手。2、歌唱家。3、运动健将4、伪装高手
七、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堂改革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环节:
【自主学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设计意图:因为小学一年级最重视字词的教学,所以在上第二课时前先对一类字进行巩固、联系。
Shén me tiáo jiàn lāmiàn biàn dng
( ) ( ) ( ) ( )
二、我是记忆小能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有了回顾。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的身子,甩着()的尾巴,()的游来游去。
三、我是一本小字典。(给汉字注拼音)
设计意图:依据大纲的要求,小学一年级把字词放为重点,所以我设计此题:
蝌()蚪()游()什()么()
青()蛙()鲤()鱼()变()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要求、及重难点的编排,我在合作探究方面设计3个问题。
1、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请在课本里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和学习目标相结合。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2、通过个人读、老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这一点是个重点。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合作探究的1、2小题的学习,充分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方面,是对本课的一个升华,所以我设计一个口语交际:自己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把他的生长过程描述出来。(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也可以查资料)
【教师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同时我们又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事情自己多观察、多发现。
【课堂检测】
1、简单写一下小蝌蚪变青蛙是我过程。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长出(),又过了几天(),最后()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的道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初次接触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们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
二、分析学生们情况
我们班的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五年级的孩子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们,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们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们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们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1.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
2.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3.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们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们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五、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们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
下面我就分课时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学习:一、课前布置预习,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一)课前布置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好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听课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们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特别是五年级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已有所加强,自己有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学习本课前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我会学字词。(要求学生们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以小问卷形式呈现。)
2.我会读课文。
3.我会搜集。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本课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识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4.我想问。预习中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四道题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们明确预习任务与要求,有的放矢,预习起来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
上课后,学生们出示预习作业,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与同学分享预习的快乐,然后在全班展示。
本次课程改革评价方式的转变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对同学预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五年级孩子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不再轻信吹捧,“你真棒!”“好极了!”等教师评语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从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在同学评价环节中,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与积极性。
(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
在学生们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读完后,再次默读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意见,最后共同明确: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教师板书)
(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段中应抓住哪个词,重点读好?
指导学生们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时喜悦的心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整段内容,我想词语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句、整段、整篇课文相联系的。所以在教学这段时主要按以下步骤:①读整段,抓住关键词。②用联系上下文,替换近义词等多种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悦之情。④最后自己用“居然”说一句话。
四个环节设计,由表到里,由理解到应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主阵地。在这一课时,我将用多种阅读方式,抓住重点句来进行教学,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用以下方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落花生》这一课,下面请你边默读课文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同时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们默读,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让学生们带着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课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通过学生们自主提问,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理清了学习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本环节中我想这样设计
1.找重点。由学习小组合作读课文的吃花生、议花生部分。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将学生们内容引到重点上来。全班交流时将重点句呈现出来。(10段、12段、13段)
2.读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3.品重点。个性展示朗读三段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师适合点拨,如:喜欢10段的同学朗读后,可以提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课文中哪里写了?引导学生们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进一步问:“父亲说花生有什么好处呢?”怎样表现出来的?让学生们通过对比朗读,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花生内在的可贵之处,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叫“朗读代表我的心”。让学生们先自己朗读,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这名同学想突出哪个词,谁猜对了,谁有权读自己的体会。这个小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我是想教给学生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学生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好机会。谁猜对了,就有权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朗读积极性,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质。
“那么,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呢?”齐读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体面”等关键词,深入理解父亲教育的目的,在学生们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读出父亲教育我们时的语气。
4.悟重点。全班齐读重点句,说说你在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进而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物或人?我们又要像这些人学习什么?通过再次交流学习,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回忆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或物,交流归纳他们身上具有的优秀的品质,最后,完成以下练习:
我爱花生 ,因为它 。
我也爱,因为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详略
巧妙的详略安排是本文的特点,我想这样引导学生们来体会:
首先,用最直观的方法,分部分朗读课文,分别找四个计时员对四部分进行计时。从朗读时间上直接感受,课文略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详写了议花生。再次,通过小组讨论,从本文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板书等各方面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采用计时法,直观、形象地将课文的详略呈现出来,再进一步理解,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化为直观、生动、形象、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们易理解,乐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学上的难点。
四、课堂总结。在总结课文时首先对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总结。课文详略得当的选材、对比的说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必须提醒学生们注意,为后面的小练笔打好基础。其次是根据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们知道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七、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板书中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的主体由课文主要内容组成,最后化为“学”字,深化主题,既代表了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又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其中还寄予了老师对同学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养花》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组第二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切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知识。
学习本组课文,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们交流,有疑问和同学讨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的段落,学习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难点是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养花》: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这篇课文是围绕“乐趣”这条主线展开的,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演示教学法。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看课件的画面,缩短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变序教学法。根椐教材特点,不采用从段到到篇的程序教学,而是抓住“乐趣”这个词,学生想学哪一部分就深入学习课文哪一部分。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重视学生个体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确定的学法是: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学生可以围绕养花“乐趣”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合作、讨论法。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学生围绕“老舍先生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和“课文是怎样把养花乐趣写具体的”这两个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说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乐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养花》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知道了《养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养花的乐趣)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二)直奔重点,寻找“乐趣”
读读课文,想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1、找出重点句,并引导学生讨论:“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2)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比较句子:
①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②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听录音,全班齐读。
(4)谁还喜欢这段话,请你读。
(5)老舍先生种的花很美,句子也写得很美,老师也想读这个句子,咱们一起读好吗?
(6)养花的确有很多乐趣,大家再来分享一下养花的乐趣,一齐读这些句子。
2、感悟、朗读重点句,使用学生懂得这句话从养花的.“成果之乐、情趣之乐、意义之乐“这三方面写养花的乐趣。
(三)探究重点,体会“乐趣”
谈话: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句子,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1、导读表现“情趣之乐”的有关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有关“情趣之乐”的内容找出来。
(2)抓住“只要……就、照管、有益身心”等重点词、句,体会“情趣之乐”。
2、导读表现“成果之乐”有关内容。
(1)课文讲养花的“成果之乐”,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2)自由读,这读边想。
(3)班上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①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再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体会这句话的同学都站起来分享一下老舍先生的成果这之乐,一齐读这些句子。
3、导读表现“意义之乐”的有关内容。
(1)自由读、边读边找。
(2)小组交流:文中哪些地方是写“意义之乐“的内容。
(3)重点引导体会: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谁能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呢?(原意不变)
4、把最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抄下来。
(四)回归整体,深化“乐趣“
1、有感情的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A、思想方面;B、写作方面;c、有感情朗读等。
(五)拓展延伸,实践“乐趣”
通过让学生去想,学写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热爱,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这第么多,请有养花经验的同学说一说你养花的乐趣是什么。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生活中的乐趣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像老舍先生那样在生活中发现和培养生活的乐趣,我们将会受益匪浅。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课文分析
这首诗时当代使人柯岩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当时正值“*”后期,噩梦将过,光明即来。诗人用“种子的梦”为题,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作者在诗中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来向我们描述种子的梦。诗中把种子比作“沉默的鱼”,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种子的美好梦想:在寒冷的冬季,种子默默地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收着养分,积蓄着力量,梦想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抒发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文大意,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唤起学生创造性想象,走进种子幸福美妙的梦境。这一重点的确立依据语文课标高年段诗歌教学目标“朗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引导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另外深刻领会诗人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是本讲文字背后的内涵,渗透于教学环节中,体现疑问教学的人文性。
三、说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
这首诗运用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语言含蓄、意味深长,有关作者及作品《种子的梦》的资料学生搜集较困难,另外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深入领悟诗人身处逆境不畏艰难,坚定信念、憧憬未来的生活激情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方法
高年级阅读倡导自读自悟,注重个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鉴于诗文语言细腻而深沉的特点,我选择“读悟结合法”,读中悟,悟中读,充分感悟文本,以诗文为凭借,让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放飞思维与想象。另外从班级实际出发贯彻“点拨法”、“对语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作用,构建民主、和谐的智力活动空
五、教学流程预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积累语言,理解感悟诗文大意,唤起学生无穷的想象。
3、深刻领会诗人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惧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4、渗透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坚定信念,憧憬美好生活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
2、感悟诗文大意,唤起学生创造性想象,放飞思维、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深入领悟诗人身处逆境不畏艰难、坚定信念、憧憬未来的生活激情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背景音乐:钢琴曲《梦》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师介绍:泥土中的种子;破壳待发的种子;长出嫩叶的种子。
师:看完后,你想对种子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感想]
师:是啊,就是这样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种子的梦》(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效果。
1、读一读
[词语,齐读两次]
2、填一填
这篇课文是我国当代女诗人()的作品,全诗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节,第二部分是()-()小节。
[指名回答]
3、想一想
你希望这节课能解决哪些疑问?
[自由质疑]
三、展示目标
师:除了这几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还有这样几个任务:(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师: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任务,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课件展示金钥匙内容)
师:现在就带着你这把金钥匙来打开知识之门吧!
四、导学探究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1、种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2、种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样实现它的梦想的?
3、种子的梦想是什么?
[小组合作,品读,感悟,理解。中相机插入叠词的作用,指导朗读]
[反馈交流]: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生活的环境。文中的哪一段写出了这些?
(指导朗读)
师:即使这样恶劣的环境,种子依然在孕育着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回答]
师:面对困难,种子并没有放弃希望,它在——[生接读: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为了希望在努力着,同学们,你们说这是一粒怎样的种子?
(板书:不畏艰难乐观向上)
指导朗读,感悟
这样一颗种子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五、感悟意境
诗的语言非常优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诗中优美的语句吧!
师生激情齐颂全诗。
[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六、课堂延伸
种子的梦是美好的,诗人的梦是美好的。同学们,你们的梦想呢?说说自己的梦想,用你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梦吧。
[生课堂练笔]
七、板书设计:(略)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左公柳》是语文出版社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
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热爱祖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识记生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凝聚着作者生命的情致的作品,需要读者主体用心去品味,只有情感的积极投注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性。”这是列宁在人们认识世界方面所做的精辟论述,可谓一针见血。
为此,本课教学我将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自读悟情、激情美读,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抓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左宗棠满腔的`爱国热忱。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我利用课前播放新疆民歌,再配以独具特色的新疆风景图画,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接着激情导入:刚才歌中所歌唱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呢?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风吹草地现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的时候,美丽富饶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国侵占。那么我们是怎样收回新疆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正气之歌,看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的情感迅速走进情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转入新课,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也许会问“课文究竟是写柳呢还是写人?写左宗棠为什么要以左公柳为题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这里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学生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才能更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自主阅读,触摸情感
1、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接着让学生说说左宗棠的什么精神最让你感动,从而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悟,都给予肯定和认可。
(三)、深入研读,品悟情感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1、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这段历史久远,学生了解较少,理解起来较困难,我利用出示地图,为学生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默读第六段,结合查找的资料,采用小组交流来学习大臣们有哪些偏颇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主动放弃新疆。
2、听到大臣们这么多偏颇的认识,主张放弃新疆,你的心情怎样。面对这么多偏颇的认识,左宗棠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力排众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力排众议”和“拱手相让”,深度追问他是怎样力排众议,拱手相让的有什么,还有什么,激发学生充分想象:(我们拱手相让的是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千辛万苦建立的基业,丰富的粮产和矿藏,聚宝之盆。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
以上设计我们看到了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借此深化学生的读,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采用不同形式的个别读、师引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左宗棠的坚决、果断和满腔的爱国热情。
3、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板书主动请缨)(齐读第七自然段。)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意在让学生感悟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板书:爱国)借此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知道作者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至此。学生已明确了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爱国事迹。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学生的情感与语文学习相伴相生,我利用出示抬棺出征画面,再配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引导学生伴乐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自己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这样感性认识的丰富,带领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的朗读也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接着引导学生向左宗棠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然后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左宗棠是怎么想的。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重重困难与抬棺出征的对比矛盾中,体会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教师激情导读: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以此激发学生的说,深化学生的读。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引读13自然段,本段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来学习。
然后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学生齐读)
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赤子心。
(四)、解题,升化情感
此时,在孩子们感受到了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后,再来理解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让孩子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棵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五)、 布置作业,延续情感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情升华,孩子们现在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新疆就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省份,国家制定了大量政策,措施发展新疆,建设新疆,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疆的明天更美好!
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做到师生在融入文本,引发共鸣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从而生成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板书:
左公柳
左宗棠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李欣晔在讲授《新型玻璃》一课中充分体现了创新,而且成功地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李能在想中求新。“想”即想象,人脑对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丰富的想象创新的翅膀,无论再造想象还创造想象,对培养的创新意识都十分益的。她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的:
一、扩想
就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以开拓或将故事加以扩充。如《新型玻璃》中主要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每一种玻璃都其特殊的地方,而且都为现代生活提供方便,李老师利用了这一概述内容,让进行扩想,她设计这样的问题:想一想在们的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新型玻璃?这样就在此基础上扩充了很多的新型玻璃。从而扩充了课本上的内容。
二、续想
本篇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李就让续写想象作文。让写出
还想创造出什么样的玻璃,这样使能够从小就创造奇迹的志向。
三、改想加假象
李利用这篇的特殊性,在不变原意的前提下,变换的叙述方法。她在讲完五种玻璃之后,让假象作为推销员,自选一种喜欢的玻璃在“展销会”上推销自己的产品。李能抓住及课外能触发展开假想的诱导物,步步引发,使“改”得方,“假”得理,“想”得据。而且使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使也学会了生活──推销产品!
此外,李还注意在疑中求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李大胆鼓励质疑,提出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这样就在疑中求得创新。
李在整篇的中,处处体现着以为主体,充分发挥的能动性。如:开始她就让依据自学提纲自学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在自学中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特点和用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读一读。在创新性的“产品推销会”中也让选自己喜欢的玻璃作为自己的推销产品。这样大大地调动了的积极性,使在兴趣中学到了知识。
还要李那亲切的教态,精湛的语言,带鼓动性的点评,深厚的基本功。使自己的水平更大的提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警戒的道理。
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地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课文的插图,着力表现了雏鸟对"我"的信赖,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掌握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本人是刚毕业的新教师,一切都在不断的探索中,在请教了几位老师后,大胆进行了教学的尝试。首先,在第一课时,我尽量让学生读课文内容,掌握课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初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音,特别是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在开始的阶段,先在课件上出示珍珠鸟的`图画,让学生讲自己看后的感觉,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多读几遍,在读中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了珍珠鸟的可爱。朗读的感觉也好了。
接着我引导学生讲出,作者对珍珠鸟的感情。然后在课文中找"我"与珍珠鸟相处的语句,并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做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效果良好。在了解"我"与珍珠鸟怎样一步步熟悉的过程时,主要是让学生自学,从珍珠鸟的动作、表情以及"我"的反应等语句中寻找答案,并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作者与珍珠鸟的感情,学生学得很投入,朗读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充分朗读、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引出: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题。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学习也就变的简单而快乐了。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征集爱护鸟类,创造和谐环境的广告语活动,将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
三、教学反思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在自学的时候,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
2、教学过程的衔接上本人还是觉得有所欠缺,过渡还不自然,细节的处理不够精致,在教师本身的师范性上表现的不到位。特别是朗读,教师应该把学生不正确的朗读习惯及时的纠正。
3、课件的使用不是很确切,在制作上就需要修改,另外,在使用上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
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本人的进步离不开你们的指导。
【片段一】:
师:快速浏览课文,作者在与珍珠鸟相处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师: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摇头示意不明白)
(评: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问:作者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中心,即理解"信赖,往往会创造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当学生示意不明白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知不足,方能主动学。")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生读课文)
师: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逐步的信赖"我"?
生:是因为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接近……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那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生:还有"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生:老师,从前面1—3自然段也可以看出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
师:说说你的依据。
生: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充分表达了"我"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我"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时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我"又在鸟巢纸上加了一盆吊兰,垂挂的滕蔓覆盖着鸟巢,这简直成了珍珠鸟幽静而安全的绿色的家!如果不是"我"对珍珠鸟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能这样悉心照料吗?
生:还有"我"对小珍珠鸟的关爱——"我"由听到小鸟"又尖细又娇嫩的鸣叫"开始,就几乎与小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鸟出生了,"我"忍不住拨开绿蔓察看,映入眼帘的是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犹如蓬松的球儿的小鸟,"我"的喜爱之情不难想象了。
师:可见"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没有"我"对珍珠鸟的爱,就没有珍珠鸟对我的信赖,"爱"与"信赖"相生相伴。
师:那么,"信赖"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
生:"白天,它淘气地陪伴我;夜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着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可见小珍珠鸟对"我"的亲近与依恋。
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这是人鸟和谐相处的境界。
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唤。
师生:(齐读)信赖,往往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评:这里,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理解该中心句的:第一个层次是理解"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第二个层次是理解"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逐步地信赖‘我’";第三个层次是理解"信赖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这三个层次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原因,其中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学生理解的是现象,第二层次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该中心句的关键。)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优秀说课稿,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03-27
小学语文五年级说课稿02-16
小学语文经典说课稿11-06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1-08
小学语文五年级说课稿热门02-14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01-16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课说课稿02-21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1-16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03-03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