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学情简介
我班学生学的是老教材,但从三年级时我就比较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常常会寻找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推荐给他们,或读或写或品或悟,而新教材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补充内容。因此,我班学生对学习此类是有一定的基础的。然而,从本课来看,不仅是要让学生们从骑者们的眼神中读懂他们对老人的不同行为,更要了解这些行为与眼神的关系,甚至是行为之后所隐含的深刻含义。这样的课文又不同于以往直接抒情的,故事情节不是很强,语言文字内涵丰富,要从骑者的眼神中了解他们的行为,又要从老人的行为中想象他的眼神,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推敲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再从其中体会出深刻的内涵,这对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
教学目标
在研读了课文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我制订了这样几个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徒劳”、“无济于事”、“暖人肺腑”等词语。由于课文的语言内涵丰富,出现了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在课前的预习中、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通过随机查字典当场解决这些词语。一方面,理解了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用工具书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教材课文篇幅长,再加上含义深刻,有些词、句文学性较强,所以我有意识地安排了学生自己读课文的机会。我觉得我们不应在朗读上“吝啬”付出时间,因为,朗读课文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理解,是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与课本的对话,再加上学习老教材的学生对于新教材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更要在课文的朗读上扎实些。教学中,我采用了反复读重点段,引读、自己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悟“眼神”的内涵,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并通过释疑体会人物的品质。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要求,所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我并没有更换这一个目标,(“更换”什么意思?学生在质疑方面是何基础?应具体说明)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就是有思考的空间,并能帮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的问题。
4、借助写话训练使学生懂得在别人遭遇困境时,应给予真诚无私的帮助。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承载着道德教育的任务,但是,如果将德育的渗透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悟与训练割裂开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无疑会使语文课失去了味道。因此,对于课文的情感目标的达成,我试图通过写话练习来实现。这样,既有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有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题,整体进入课文。
1、师表扬学生上课精神饱满。
2、出示课题,齐读。
“眼神”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刚才,老师在表扬大家的时候,你们看到老师的眼中流露着怎样的眼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这位老人又读懂了谁的眼神?是怎样的眼神?带着问题轻声读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找到相关的句子后用直线划出。
(说明:由于“眼神”在生活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课的一开始,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了解了“眼神”在生活中的作用,为下文的教学打下了铺垫。同时,就课题进行了提问,抓住了课文的着眼处,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起着推动作用。)
(二)抓住重点段落,学习课文内容。
(说明:在仔细分析了课文后,便能发现第5节是课文的重点段落,这是老人对杰弗逊所说的一段话,分析了骑者的眼神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把握了这一段就能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的品质,它具有深刻的内涵。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便以此作为统领全文的线索,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使课文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1、根据学生交流的语句出示课文第5节中老人说的一段话,引出线索。
(1)自己试着读读这段话,不仅要读通,更要读懂。你读明白了什么?
(2)“学贵有疑”,你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
● 对课文中字、词不理解:无济于事、……之状
● 对课文内容不理解:“这样一个机会”指怎样的机会?“老人最需要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说明: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理解“眼神”在老人和骑者之间所起的作用,我提出了“读懂了什么?”这样,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他们整理出故事发生的整条线索,从而也能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边读边想,在读中产生疑问,在读中解决疑问,从而培养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读懂什么?”之后,又提出了“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根据学生以往的阅读过程,读不明白的往往是课文深层的内涵部分,在课文里也就是“老人是如何能通过眼神分析出骑者不同的行为的?”学生对产生了问题,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这对深入学习课文,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抓住线索学习课文第1节,体会老人的处境,体会老人的眼神。
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出问题:“老人最需要的时候”指什么时候?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小节好好读一读。
(1)指名读
(2)这是文中的描写,现在请大家用上这些词语再来说说老人当时的处境。
(媒体出示词语):
两鬓苍苍 老态龙钟 凛冽刺骨 焦急万分 抖抖索索 漫天飞雪
(3)自由说、指名说
(4)想象:此时此刻,老人的眼神是怎样的?
(说明:本文除了有人物语言丰富的特点外,还反复渲染了天气的寒冷,并在第1节中着重写了老人在长久的等待中身体被冻僵的场景描写,这是突出了老人所处的困境,为下文作了铺垫,让人感受到骑手给予老人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运用词语进行说话的训练点,目的一:体会老人所处的困境,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目的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语言运用的能力。)
3、抓住线索学习课文2、3节,知道骑者们的不同行为,体会眼神与行为的关系。
就在这时,羊肠小道上走来一队骑者,当老人向这队骑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时,他却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师引导学生再读第5节。
那么,老人对这两种眼神的分析对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骑者不同的行为吧!再读第2、3节,找到他们不同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
(1)让我们先来看看前几个骑手的行为,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课文第5节来说一说。
突然,冰冷的羊肠小道上由远而近传来了有节奏的马蹄声,老人怀着焦急的心情,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可是这些骑手们,个个流露着的眼神,他想: 。
自由说、指名说、再自由说、齐读填空。
(2)指导朗读描写最后的骑者的句子。
就当最后一个骑手将要和他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看到他的眼神里流露着——(齐说)
于是,便向他提出了帮助的请求,自己试着读读这一节描写骑者的语句,想想该怎么读好它。
指名读(媒体出示红点)、齐读,读好骑者当时帮助老人的行为。
(说明:感悟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依托,没有语言文字训练为基础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两者不同的行为(关爱他人、冷漠待人)带给老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结果,我设计了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5节进行想象说话。这个填空练习的设计我利用了课文描写中的某些空白处,通过想象帮助学生去体会,同时也让学生能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好方法。)
4、通过引读4、5、6节,再次体会老人的那段话。
(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1、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这最后一位骑者就是——(托马斯.杰弗逊)
他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爱戴。
2、总结: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杰弗逊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灵。怪不得他在成为总统后能受到人民的爱戴。
3、写话练习:相信这位总统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一定受到了许多的启示,那么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会有些什么启发呢?请写一、两句话。
在阅读了这篇课文后,让我也感触颇深,所以我也写了这样一句话
(说明: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还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由于学生个人的差异,他对内容的理解,对内涵的把握都是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学完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也是不同层次的。通过写话练习,将课文的含义进行了内化和提升。)(出示学生的写话内容)
如果说《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从广度来挖掘深度,那么《眼神》的设计力求从深度来挖掘深度,也就是要做到“深入浅出”,并且通过反复朗读、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能真正的学到一些什么。我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真实些、朴实些、扎实些。一堂骨干教师公开课让我受益很多,但我也切实感到自己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还留下了些遗憾,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
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分页标题#e#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是热的)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开火车有感情朗读课文。
2、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
3、尝试复述故事
(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最佳途径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我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作者的情感主线为设计点,既简洁又易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教材简析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每五册十九课。《中彩那天》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标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本课的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级正确读写下面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
4、学习在阅读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
中奖——不还奖——还奖
三、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理念
学习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全国各学校教学中所追求的一个立足点。其中有些小学开办的实验课题的立早间是“自主”,意在突出“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学,明确学习重难点,经纲导学,继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习惯。
六、教学程序
(一、)故事对比,发生质疑,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像中彩这种事情已是缕见不鲜了,而大部分的中彩者在中彩时都是同样的激动不已。因此,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中彩事件与本文中的中彩事件作对比,用较通俗的语言简述二者的差异,突出本文中故事的特别之外。让学通过对比发生的质疑,进而引入新课。
1、想象导入:中彩是令人高兴、兴奋的一件事,好像喜从天降。假如你中了彩,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或表现呢?
2、过度:课文中的父亲有什么表现呢?
(二、)深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句意
大纲提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涵。
例如:第1自然段写我们家生活不富裕,但却有做人的原则。教学时,可抓住“拮据”这个词,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家的做人原则,为后文的最终将车送还同事埋直伏笔,也说明了诚实、守信是我们家一贯的处呈原则。
第6自然段写了母亲说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在教学中,可抓住“安慰”这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它包含着母亲对父亲的信任。然后抓住“难题”一词设计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父亲正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道德难题?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应该让学生理解得透彻。
第8自然段让我辨别两张彩标的不同。教学中,“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下淡淡的痕迹”这句话教导学生懂行:父亲曾经想过把大奖留给自己,最后的决定是经过思想斗争的。说明父亲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
第10自然段写一我懂得了诚实才是最富有的道理。在教学中,以这段最后一句话设计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打电话的时候父亲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说爸爸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家有的时刻?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进一步理解了“诚实、有信用”的含义,加深体会。
(三、)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加深理解课文
在学了解全文之后,可围绕“一个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个中心,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观察、想象并条理地说说。让学能过共同讨论,各抒已见,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一幅图:这幅图讲述了什么事?图中的“我”是怎样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幅图:这幅图图中父亲在做什么?它的表情又如何?我和母亲在说着什么?如果这时你是父亲的话,你会怎么做?
这们,把观察、思维、想象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又加深了对“诚实、有信用”这一哲理的理解。
(四)朗读,使学生情感升华、有益启发
苏霍姆斯基主:“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在朗读《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时,要读出三个人物的不同情感。母亲是我们家的“导师”,她的特点是诚实、稳重、宽容、善于影响别人;父亲是一个工作努力、诚实、有责任感,决想使家人过上好日子的一家之主。我由兴奋、迷惑、到懂事,不断长大。朗读时要让学生体会这三个人的不同情感,然后进行朗读。这们,学生可以加深理解课文,达到“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而“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也可以从朗读中进一步得到体会。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生字及新词的教学,并借助板书理解与归纳盲文,练习朗读。
附板书: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 → 神情严肃
还车 诚实守信
打电话 → 高兴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珍珠鸟》。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记叙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变化过程。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欢人、亲近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二、说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抓住文章“我”与珍珠鸟相处时的行为表现,和珍珠鸟变化的语句,力求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过程,组织学生探究体验,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体会出作者对鸟的爱是一种建立在呵护尊重上的爱。
三、说目标、重难点
本课书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学会9个生字(1个多音字“挨”)及新字;
2、 想象人与小鸟友好相处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
3、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 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赖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赖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本课时如下的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3.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本课时教学重点:
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本课时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前认知:第一课时学习内容:认读生字词、初读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2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围绕着上面的三个教学目标,为了有效的突破重难点,我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引出质疑,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回顾旧知,这是什么样的珍珠鸟?(出示课件:填空)巧抓学生填空的词语(怕人),引出课后思考题,原本怕人的小鸟为什么在我肩头睡着了,导入新课。
(二)深入探究,感受人与鸟的和谐
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在和小鸟相处的日子中,我是怎样做的,小鸟有怎样的表现;2选择感受最深的内容一两处做批注;3 与同桌同学交流。
第二:汇报交流,读中感悟,理解人与鸟的和谐相处
教师预设:
1、 学生可能出现:汇报时没有一定的顺序。教师引导提示:按照作者记叙的顺序汇报。
2、 学生可能出现:学生标画的句子欠准确时。
教师帮助分析、引导问题:
1) 标画不到位,引导学生标画完整句。
2) 标画错句子,指导学生读准题目要求,再细心找句子等。
第一个层次:初步体会小鸟与人渐渐熟悉。
1、 抓住我的做法“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理解时采用了句式比较的方法,删去“决、连、也,”与原句对比读,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怕惊扰珍珠鸟,连与它们接近的最好时机都放弃了,进而体会出对珍珠鸟的关心。
板书:我 决不
2、 再看珍珠鸟的表现(抓住三个一会),体会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与人渐渐熟悉。
板书:珍珠鸟 探头
3. 理解后,男女生合作读,读出“我”对小鸟的关心,以及小鸟与人渐渐熟悉的情感、
板书:熟悉
第二个层次: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人与鸟的亲近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标画错、不全词。
教师引导提示:标画一连串表示的动作的词语,看一看画全了吗?学生思考后,再次标画。
1、 通过抓重点词( “挨近、蹦、俯、喝、偏、瞧瞧、跑、蹦来蹦去” ),引导从这一连串的动作词语中,发现是小鸟主动来亲近我;板书:蹦来蹦去
在学生汇报我的表现时,抓“微微一笑”,板书:一笑。体会到受打扰后,不烦也不恼,还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缩短了人与鸟之间的距离。
理解之后,自由读,读出小鸟的顽皮、与人的亲近以及作者对鸟的喜爱。2、 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在学生汇报到 “白天,它这样淘气的陪伴我”
出示(课件:当作者( )时,看到( )就( );当小鸟听到大鸟的呼唤时,它( ),在大鸟再三的呼唤下,才( )。)想象小鸟会怎样陪伴作者,通过这个训练,体会珍珠鸟和我越来越亲近,不愿回鸟笼的心情。板书:亲近
3、 读中感悟:采用师生合作读书的形式,朗读11-13段,进一步感悟人与鸟之间的亲近
第三个层次:体会人与鸟的友好
1、 出示:鸟在我肩头睡着了的画面,在音乐的氛围中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感悟后配乐朗读体会人与鸟的和谐(板书:睡着、友好)
2、 回归整体:怕人的小鸟为什么在我肩头睡着了。我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整合,学生按照:因为我( )所以小鸟( )的句式,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在解决重点的同时,引出难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板书:信赖)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因为我( 尊重它)所以小鸟(信赖我)。
第三理解语句,突破难点,感悟信赖
首先,抓住关键词理解 “美好的境界”是什么?
其次,讨论 “是什么创造了这美好的境界?”通过上面的训练,学生体会到是尊重信赖。
板书:尊重
最后,课外延伸:除了信赖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还有什么也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生交流。 感悟之后,发自内心的齐读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
(三)动笔写感受,深入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升华情感
配乐,学习课文后,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出示课件:我想对( )说。交流。
六作业设计
1. 摘录文中喜欢的句子。
2. 有兴趣的同学,写心中的美好境界,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17珍珠鸟
决不 信赖 探头 熟悉
一笑 我 珍珠鸟 蹦来蹦去 亲近
尊重 睡着 友好
和谐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年级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篇讲读课文,该单元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为主题展开。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
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
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2
○4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
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一)
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问: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
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金华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
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
特点——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看看你们该怎么做呢?(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家乡旅游景点:
洪泽湖穆墩岛或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景点片段描写。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
4记金华的双龙洞
(顺序)一路上景色明艳
二洞口外洞宽大美好孔隙窄小内洞奇特(黑、大,双龙,石钟乳、石笋)
三出洞
八、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
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根据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狈纸巧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独立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重难点是因为:这篇课文属于拟人体的童话,文中对话较多。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运用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童话蕴含的道理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拟人体童话的特点。《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小学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就是本课重中之重了,因为人类不只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是只有“快乐”一种体验。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反复品读人物间的对话领悟“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上。
二、本课的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主选择角色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自己当作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化身为主人公,直接进入文本中,与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待遇后,你的心情如何?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特点,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领悟道理。
三、本课的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我重点研读的是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采用自由读、小组练读和角色读的方式,真正做到以读****,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木偶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揭示本文主旨。
四、本课的教学过程
( 一)闯三关,查预习
1、生词关
2、课文关,同桌互查预习课文情况,因为课文比较长,每人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注意读准字音。
3、问题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的问题?重点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一是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二是明白课文的道理.
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师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类不仅仅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仅仅拥有“快乐”一种体验。
(二)自主学习
个人自学:找出课文中关于人物表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心体会人物的心情。
小组交流:先把你找出的句子读给组内的人听,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组内其它人补充.
全班交流:师对交流的情况进行点评、点拨、整合
(三)积累词语(读词、理解词、运用词)
唉!只会笑的小木偶好可怜呀!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后,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屏幕出示:齐读,看看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读准字音
二读出表情
三选一个说一句话。
你还能说几个人类表情的词语吗?
扩展词语: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人类的表情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丰富
课后抄到笔记上,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四)课堂检测:
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表达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1.“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 )地尖叫。
2.“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地回答。
3.“脑袋很疼。”小木偶一副( )的表情。
4.“老奶奶,我没有撒谎。”小木偶( )地说。
5. “谢谢你给了我人类所有的表情。”小木偶( )地对蓝鼻子小女巫说。
小结: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真好。天气有阴晴雨雪,味道有酸甜苦辣,表情有喜怒哀乐,生活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多彩,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完整的生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真高兴,我们都拥有人类的全部表情。我们走进故事中,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课文太长,四人小组选一个片断,注意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把体会到的人物的内心活动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小木偶现在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他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任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故事,发挥你的想象力,还要尊重作者原来的创作意图。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又遇到了小红狐。(和好、惩罚)
我不仅仅会笑
再见熊警官
和老木匠幸福地生活。
成为真正的孩子
……
自编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点评)
布置作业: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走进小木偶的内心世界,亲历了小木偶的情感历程,自然也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就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的舞台。而续写的环节,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难点是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上课前对蟋蟀的已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学情
从四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我将“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设定为教学重点,将“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设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我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采取以讲读法、谈话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我将通过讲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让学生学会概括内容的方法。
通过谈话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质疑,在点拨之下学生主动思考,体悟课文情感。
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还选择了朗读法和联想法,自主品读,体会情感,针对关键情节进行联想。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实现课堂效果,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用来播放动画、图片,呈现重点字词。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在上课之前我会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故事动画,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
学生们很容易能猜到是(拔苗助长)。借此我会请同学来谈一谈这个成语的道理,自然的引出“自然之道”。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成语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将学生引入“自然之道”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自主质疑。在这个环节,我首先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想一想课文里讲了什么人、什么事情。
学生读完后,我请同学概括主要内容,并教给大家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讲出事件结果等要素来概括内容的方法。
紧接着,我会让学生结合预习和读文情况,提出质疑,针对重点问题,组织大家进行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第三个环节是深入文本,体验感悟,本环节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质疑,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为什么救幼龟。
我预设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救幼龟”。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通过读文章,找出我和同伴、向导的不同态度,抓住“探”和“若无其事”等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2)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3)此时,我会对该问题进行总结。之所以救幼龟,是源于我和同伴紧张、焦急的心情,以及幼龟的处境。向导其实是懂得自然之道的,但是迫于周围人的压力,还是不情愿地救了幼龟。
【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通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愚不可及!”
此时,我会让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行为,学生能够找出“愚不可及”。所以,下一个问题,是研究为什么愚不可及,进而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
(1)先让学生默读5-8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写促悟,写中生情。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内容,受到震憾,触动心灵,提高朗读能力。利用写话练习,实现写中动情、感受“害”的惨烈场面,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深入探究原因、领悟道理做好铺垫。】
3、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第三个问题,将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教师小结
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心灵,受到启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龟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们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课后拓展,再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优美,浅显易懂。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绝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课文在描述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时,处处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间接体现。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这是课文在表达上的两个特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屏息凝视、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其中重点是“任凭、丰富多腔、开辟、屏息凝视”。最难的是“屏息凝视”的理解。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猫的古怪性格,小时侯的可爱,体会作者对花猫的喜爱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一)能力目标
1、在“猜”中继续练习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猜中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
3、学习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猜——猜中有比较
猜中结合上下文读书——发展与创新是我们的课题,也是新课标的核心所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主题。借助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我在平时大胆地尝试。
我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猜”字。“猜”既是本节课的教法,也是学生的学法。猜没有问答那样严肃,要求一板一眼,必须正确。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似乎都要求答出正确的答案,心理压力较大,学生思维受到一种目的的限制,放不开,个性得不到张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创新性得不到良好训练,与我们创新的主题不相符。
猜常用于各种游戏之中,识字教学中也常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应用,有很多好处。猜的形式较多,师说生猜,生说师猜,生说生猜(小组进行,全班进行)。猜的内容包罗万象,猜字词的理解,猜句段的理解归纳,猜思想感情的把握,猜体会到的写作方法,猜未弄懂的问题……无论那种形式,无论那种内容,学生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比较轻松的交流环境中进行阅读、思考。
猜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就是猜的学生,在猜的时候,也不象“答”那样被动,而是主动去猜。游戏的经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成绩平平的的学生也敢来猜。没有压力,“猜”不是“答”,猜自然可以不正确,不怕犯错误。猜可以发现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思路开阔,这正好给教师分析学生学情提供了实据,便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猜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语言的理解水平,找到恰当的引入可能知识世界的方法。猜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争对同学的猜题,老师的猜题,可以大胆的发表意见,特别是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还能面对大作家的作品发表不同见解,理由还很充分,这才是创新的培育氛围。
当学生的意见与书上有较大出入时,这正是老师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语感训练的好机会。学生对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对自己猜的词与书上的词进行比较。猜可以将许多学法用于其中。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因为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为了不冲淡学生在语言中的丰富想象。所以,我用这样的课件对课堂加以形象,补充。
(三)教学环节
1、猜前初读引学法
自学初读生疑问——因为这是第八册的课文,学生手中没有书,借此机会,我将课后填空练习流在课文之中。学生自读不完整的课文,发现空白,产生疑问。
依据疑问引出猜——师问:读了竟今天这篇课文,大家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学生自然会回答出课文的不完整。然后我就说:“今天,我们就来猜猜空白处原文是什么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发产生疑问,为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课文充满个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创新训练和思维创新训练的开始。
猜前引出读书法——大家说说要猜着,你想到采用什么办法?(结合上下文读书思考)猜是一种读书方法,也在这营造出一种气氛。要学生自主猜出原文,得靠他们已有的读书经验,让学生说出读书方法,互相提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读书思考。
2、猜中交流解文意
猜中品读练填空——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读书,猜测文中空白处是什么。猜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让学生猜,学生让学生猜,学生让老师猜,小组内互猜,全班一起猜。边猜边评,评中思考,一边思考一边读书,答案就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接近。本课语言浅显易懂,猜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多读书思考,在读书思考中,在探究中,在比较中,始终让学生飞翔在语言情景中,发展语感水平。学生不正确的答案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大好机会。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分析学情,选择引导方法,巧妙地将学生从已知知识世界引入未知知识世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猜中引思勇创新——创新是我们的主题,包括语言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猜在阅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示范。学生在猜答案中,如在游戏中,比起回答问题来,兴趣浓厚,没有心理压力,思路更加开阔。学生不能一猜就中,正是学生独立创作的时侯,表达不受原文的限制,有的答案虽与原文不一致,用在那儿也很恰当,并充满个性,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不断的读书思考,敢于对原文猜想,在创新思维上是一种训练,创新精神上也是一种激发。
4、猜中引评学交流——合作是未来人成功的基本素质,也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互猜互评中,学生既进入到语言环境中交流,还进入到心灵中交流,因为互猜的是心里所想。
5、猜题目归纳全文——在一边猜一边填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几对词的矛盾,从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从猫的性格古怪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再让学生猜课题,在不同的课题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理解。
6、猜中激趣爱语文——无论是猜文中空白,还是猜课题,课堂中,学生似乎在游戏的心理中。在猜测中,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连大作家的作品也敢猜测,有的地方做了修改一样正确,成功之感自然而强烈,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中渐渐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其中,教师要对学生成功之处多加肯定。
以上是完成这节课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训练环节。课文的难点,“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读书猜想,难点就变得很容易解决了。
7、猜后
后猜延伸用写法——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四)板书设计
将原文中用来猜的词语用课件展示出,每个词卡用一种相符的性格猫送出。板书的内容就是学生猜测的词。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相关文章: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10-09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10-09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10-08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08-12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08-12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10-02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10-03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08-16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