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3-02-15 13:02:39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小学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1

  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并且是具有实用意义的体育项目,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跳跃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而富有童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协调灵敏素质,有利用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题是池塘里的游戏(原教材是立定跳远),该教材是二年级跳跃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立定跳远是中低年级跳跃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急行跳远落地动作的辅助性练习,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及各器官系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分别安排了抢占荷叶、自由玩荷叶、连续跳荷叶、互挤出叶、拼奥运五环等教学,借助短绳的功能,利用情景教学围绕池塘里的荷叶设置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在学练中使技能得以接受、使情感得以升华。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正确立定跳远对连续跳荷叶的作用,以及明白各种游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掌握正确的立定跳远动作,双脚同时蹬地同时落地,特别是落地动作的掌握对下次跳跃时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不怕脏累、积极进取,互相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蹬地有力,落地轻巧;

  (二)难点身体协调有力。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二)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跳跃动作,然后小组讨论悟出动作要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

  五、场地器材

  篮球场短绳40条录音机一台

  六、教学过程

  依据小学牛的身心特点,本课结构采用“收心热身—育心强体、增智促技——稳定情绪、恢复心身。

  (一)收心热身、愉悦心身 通过教师的语言,将学生带入“郊游”的情景,学生们装扮成(小青蛙)进行游戏抢占荷叶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自由玩荷叶(短绳),通过短绳练习能使有关肌肉、关节、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动。

  (二)育心强体、增智促技

  这个阶段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在这个部分中,主要安排了连续跳荷叶、利用“荷叶”导入青蛙妈妈带领孩子们学本领,将学生们带入连续跳荷叶的练习中。

  连续跳荷叶要求:

  1.必须采用两脚同时跳同时落地,脚后跟先着地,然后滚动到前脚掌,再继续蹬地发力;

  2.如果没有跳上荷叶,应该重新再跳(可以模仿青蛙游泳的动作回头重新跳);

  3.集体比赛,团结合作,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讲解示范怎样连续跳荷叶的动作,分组练习,教师发现问题随机指导,给学生充分的自练时间,“白思”时间。组织集体连续跳荷叶的比赛。

  通过学生先尝试、讨论、然后小组展示,相互评价相互学习,体现“小群体合作学习”意识,来掌握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白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感受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同时使本课的重点得解决,难点得以突破。、 又通过游戏“互挤出叶”。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自由组合队伍进行游戏,把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 方法和要求:

  (1)3人一组,2人比赛—个当裁判,五局三胜制,输者下场当裁判,胜者继续留在荷叶上;

  (2)裁判要清楚自己的工作,做到公平公正;

  (3)两人背对背,两手胸前交叉(不允许用手推或突然闪让);

  (4)选手只要一脚出了圈就判失败一次。

  (三)稳定情绪,恢复心身

  奥运会知识:你们知道2008奥运会在什么地方举办吗?

  学生利用手中的短绳拼奥运五环

  目的:为了消除激烈紧张运动的疲劳,通过放松(拼奥运五环)动作调节心情、身体得到恢复,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对优胜小组发给小红旗奖励,对拼错的小组进行指导。最后教师布置好课外练习作业,学生解散。

  七、教学效果

  (一)运动技能:学生基本掌握连续跳荷叶动作和游戏方法、规则。

  (二)运动量密度:约全课35%—40%、基本35%、心率130次/分左右、强度1.5左右

  (三)心育意向:基本达到肯谦让,并能友好合作锻炼、有较好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1、教材分析

  《xx》是××版小学语文xx年级xx册第xx单元的第xx篇课文,该单元以xx为主题展开。《xx》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部分可以从课文的地位、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4年级;第三阶段:5—6年级)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4、教学时间:(根据要求安排)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归纳课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结合xx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画面等),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

  (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目的/效果怎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写景:美丽的景象;写人:活动的情景),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

  (同上):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例如课文中出现的含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写人:主人公表现情感的画面;写景:与内容相关的图片)。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课文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根据内容而定的)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根据课文内容)(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出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

  (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新颖):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写景:优美的景象;写人:主人公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写景:可以按照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写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大家分成两几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大家一起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感受)。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紧扣教学重点写出几个词句或安排新颖的板书)(时间控制1分钟)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说课稿3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小学音乐歌曲《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宽广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

  2、设计思路:

  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屏弃原来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本着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给学生提供想像的环境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

  教学目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分组为旋律创编春天的歌词。

  分割线

  二、说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准备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三、说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音乐形式师生问好

  第二个环节:大屏幕显示美丽的夜晚,星星闪烁,师生一起做《小星星》律动。通过律动导入了游戏照镜子,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音乐。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第三个环节:综合训练

  我吟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导入当山林公公披上青绿色的礼服,当鲜花姐姐换上鲜艳的裙子,当小草弟弟从泥土里钻出来,当漂亮的小黄鹂在翠柳上鸣叫的时候,它们都在做什么呢?哦,春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它们是在迎接春姑娘的到来!你听:小黄鹂在唱“嘀哩哩……”这时我放动画显示小黄鹂的歌声,然后引导学生唱这两句也就是歌曲的难点,通过动画形式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个环节:学习歌曲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春天”:包括看春天、说春天、唱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1、用语言描绘多彩的春天

  我首先采用提问的方式:黄鹂教会了大家唱歌,它还有问题要问问你呢?你听:屏幕显示小黄鹂问:“小朋友,你感觉到春天来到了吗?春天里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春天呢?”

  学生发言,说春天: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太阳,冰雪融化了,很多小花也开了,有的学燕子飞回来了,有的用身体表现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你一言,我一语,把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

  看春天: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小结:嗯!春天真美,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只要大家用心去看,去感受,其实春天就在咱们每个小朋友的眼睛里,小草变绿了,花儿开了,说明春天就来到了,春天有许许多多好看的好玩的,大家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首跟春天有关的歌曲,想知道是什么歌吗?请认真看看,仔细听听。学生随着媒体展示的动画《嘀哩嘀哩》,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欢快、热烈的歌曲情绪,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2、唱春天

  接下去,我又让孩子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我给予指点,情绪提示,然后让学生为歌曲起名字,由于这首歌版本很多,歌名也不少,所以我在这里设计了学生起名,既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学生发言后,我再小结:我们经常在一些光盘和磁带上看到如:《嘀哩哩》《嘀里嘀哩》《春天在哪里》这样的歌名,它们都是指的同一首歌曲,还有刚才小朋友们起的一些很好听的名字都可以作为这首歌曲的名字。

  3、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让学生自学歌曲第二、三段歌词,真正实现学习自主,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我启发思考歌曲的情绪和速度,然后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用歌声告诉老师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

  4、教学延伸,创编歌词,体现创新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小朋友的眼睛里……,下面让我们走进春天,找一找还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没有描绘到的?为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收集图片语言资料展现春天的各种风光景色,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另外还有一个小组为打击乐队,用小乐器为歌曲编伴奏。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第五个环节: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谢谢春姑娘带来的春天的礼物,春天里处处有美景,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你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多更美好的东西。下面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校园、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寻找更美的景色吧!随音乐出教室。这时课虽终,思未了、趣未尽,情更浓。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观潮》是小学语文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说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上课开始,我先用一段饱含激情的话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观赏过潮水吗?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你们想不想也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呢?”然后指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课文。让大潮的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等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最后叫同学们打开课本看描绘大潮雄奇的插图。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2、抓住文眼,整体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再填表(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由于引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通过读、划、议,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从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3、指导朗读,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比赛读、表演读等,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品文析句,理解课文,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赏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白线向我们移来”那段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句子,并要求他们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从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5、总结全文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的“一人言”小结变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要求学生把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或最想说的话讲给大家听(指导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这样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我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特点。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这是一首抒情诗,歌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根据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能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有关长江的资料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等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由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深入理解诗歌意思,体会长江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定为紧扣中心句,通过文本的细读、资料的交流、影片的欣赏和歌曲的学唱体会情感,引发共鸣。

  二、说教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主要采用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三、说学法

  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采用欣赏、思考、讨论和朗诵的形式。

  本课主要是通过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欣赏和朗诵诗歌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长江之歌》专题网站,网站分为6个版块:“了解长江”“初读感知”“细读感悟”“精读入情”“拓展学习”“练习巩固”。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欣赏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片断。

  本课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此片当年创下了至今仍无法打破的40%的收视率,以此为本课的切入点,配上当年主持人陈铎和虹云老师极富激情的解说以及精美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

  然后为学生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让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的学习。

  此时让学生聆听虹云老师朗诵的《长江之歌》,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聆听之后,学生会对朗读跃跃欲试,于是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初读感知”。

  明确初读要求:1、请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点击图片进入课文。2、找出不懂的字词,两人一组讨论解决疑难。3、两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请相互评价。初读过后可以检查生词,检查诗歌的朗读。

  本诗中心明确,情感突出,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我设计了“细读感悟”和“精读入情”这两个学习环节。

  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之后,我便把中心议题抛给学生:“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勾画相关词句,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这首诗歌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所以在交流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背景音乐,比如选择《在灿烂的阳光下》,点击打开,就可以朗诵了。在感悟完整首诗歌以后,学生还可以自选音乐练读整首诗歌,然后在班内展示。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主角,所以我设计了“拓展学习”这一环节。

  在这里学生会欣赏到有关长江的一些诗句,我还插入了一些相关链接,有赞美长江的散文诗、文章,描写长江的成语等等,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欣赏之余,我引导学生欣赏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

  这首歌旋律激越,会将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这时可以适时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为他们澎湃的情感开拓一个突破口,从而营造出激情的课堂氛围。

  五、说设计特点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纳入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让自主贯穿课堂始终,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我的理解还很浅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请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小学说课稿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的活动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教学中,体验成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有很强的集体性和趣味性,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过渡期,有很好的模仿能力,同时学生具有好动和好奇的生理特点。与他人合作方面有一定基础,虽然体质还是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还是存在。但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好胜心强,敢于表现。本次课结合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加强提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运球在足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运球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球的正确动作和练习方法进而熟练运球的动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进对足球的兴趣并认真练习,培养互相合作、守秩序及爱公物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脚内侧运球、脚外侧运球。

  教学难点:控球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教法:足球是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所以学习的热情很高,能积极主动的进行练习。在授课中我采用了示范法、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快更好的掌握动作的要领。

  学法:本课在学法上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分组学习法、比赛激励法。首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运球要领,然后再分组练习中相互学习悟出运球要领。最后通过运球接力提高运球技能。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学生四列横队集合,点名(询问及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器材。宣布本次课的任务、目的及要求。安排见习生活动。 (5分)

  2.热身慢跑,徒手操,学生自由发挥,用各种动作熟悉球性。(5分)

  意图:在课开始环节利用自编的球操让学生热身,并把一些球性练习融入到球操当中,把原本枯燥的球性练习在音乐的伴奏下变得易操作易练习。

  (二)学习与实践部分。

  1.讲解、示范运球的动作(7分)

  (1)足内侧运球

  以足弓部位触碰球,足间与髋关节稍外转、脚根锁紧,身体放松。

  (2)足外侧运球

  以足外侧靠近足尖部位接触球,以拨动或推的动作带球,运球时足尖向内稍转并脚跟。

  2.分组练习(20分)

  (1)直线折返。

  (2)S型穿绕标志桶体折返。

  (3)运球接力赛:用各种运球方式将球一一通过每一角标,完成的人将球传给下一位同学继续进行,且使用时间最少组别为优胜。

  设讲意图:教学环节上我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利用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尝试、体会运球动作的要领,这样学生就有了初步的运球概念。然后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相互间观摩学习并先从近距离练习开始,等基本掌握后在加大难度让学生远距离进行练习,经过这样几个环节的练习,学生基本就能掌握运球的动作了,最后进行运球接力,利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运球的技能。这样就是一个教学环节扣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方法为一个方法服务。

  (三)结束与放松部分 (7分)

  1.放松活动。

  2.集合,选出优秀同学再示范,老师讲评。

  3.布置家庭作业,预告下次上课内容,收点器材。

  4.下课,师生再见。

  八、场地器材及负荷预计

  1.场地器材:足球场一片、哨子、足球若干个、标志桶。

  2.负荷预计:平均心率:115-120次/分;最高心率:140-150次/分;练习密度:45-50%

小学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考官你们好,我是今日的X号考生,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现代教育理论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数学教学更要适应学生和个性发展需要,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资料,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对之后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必须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本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资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明白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资料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头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图,并提问:夏天一千克西瓜元,买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钱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贴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我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经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

  那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那里会有学生将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元钱。

  之后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能够经过列竖式计算。那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经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乘3的竖式计算能够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我尝试列竖式计算。

  那里我会想学生们提示:在计算乘3时能够用3乘8个十分之一,在计算要用3乘什么

  学生不难模仿乘3的竖式自我写出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能够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齐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经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本事。

  到那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公众号:小明开讲啦

  这样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终我会提问:今日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我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体现我这节课的重点,遵循直观的原则,我这样设计我的板书:

  (略)

小学说课稿8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语文X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 》是*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一篇略读(讲读)课文,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本文采用了(写法),其中(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第()学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够理解文本,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确定为: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有:谈话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教学时,我以读为本,以读生情,让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品词析句,获得启迪。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是新课标倡导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想、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我设计了指名读、范读、品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促悟,领悟(道理、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准备安排两教时来完成教学。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将以三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节和他人情感的感染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处,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度几遍,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畅,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有的可以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1:检查自读情况

  (1)、我将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并采用(指名读、男女赛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对个别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进行指导,我重点指导“X”“X”的书写。(教师范写,副板书)

  (2):接下来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板书。(此时板书,主板书)

  第三环节: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学习第X-第X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提问题)或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指名学生分享(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六、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通过(几个关键词,重要线索),抓住了本课的重点,简明扼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阐述,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说课稿9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统计》。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册初步接触了简单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正式学习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在这一学段要求“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例1通过教师带领同学们统计校园内花坛上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为了直观比较每种花的多少,引出条形图,使学生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例1给出的条形统计图是非正式的,没有给出每种花的数量范围(频数范围),只是在每种花的下面给出空,让学生把它们相对应的数量填上去。要让学生明确每个小格代表什么,怎样看图查找数据,怎样比较数据之间的大小。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让学生统计同学们喜欢什么颜色,体验简单的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本节教学重点是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并描述数据,初步感受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表。难点是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使学生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3.通过对学生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统计是有用的,统计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首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而培养统计的思想和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再来说说学法的设想:《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全情参与中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能力。

  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森林里的游乐场要开张了,门口放了好多漂亮的花篮,引领学生进入情景。

  2.教师引领学生说说有什么颜色的花篮,各有多少个,用什么办法统计。

  3.学生根据表格统计每种颜色的个数。(疑问:为什么要先涂色再来填数目?对于静止的事物的统计难道不是用数的比较方便吗?)

  4.让学生独立回答统计图下面的问题。每个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查找统计图中的数据?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这一环节我从森林里的游乐场开张入手,创设有哪些颜色的花篮这样一个情境,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分类统计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对静态事物的统计。

  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第一步,提出问题。

  1.继续用多媒体播放画面,小动物们进入游乐场。看完后让学生说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2.追问:它们各有多少只?估计学生回答不上来,问原因。因为动物们进入游乐场就看不见了,用静态事物的统计方法行不通。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统计。

  这里创设了问题情景,让教材静态画面动态化,使旧知与新问题产生矛盾,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为下一步的关键环节作下铺垫。

  第二步: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记才能做到又快又准确,商量确定办法,然后由老师报名称,每组学生用讨论好的方法记录。

  2.展示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将统计的'结果填入表格中,鼓励学生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体会比较简单的记录方法,并启发引导学生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巩固深化。

  第一层:

  1.练习统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小组中小朋友最喜欢玩的游乐设施。

  2.把整理的结果填在表格里,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

  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把课堂教学的情景以一个故事情节贯穿,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发现、认识新知,探索新知,应用新知。

  第二层:

  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统计记录一星期数学课、语文课、自己最喜欢的课各有几节,并填写统计表。这一设计,不仅起到了进一步深化巩固和发展新知的作用,而且把统计回归到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体验统计是有用的,统计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层:

  小组活动:一同学抛股子,其余同学统计规定次数内各种各种点数出现的次数,寓教于乐。

  这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力求使课堂做到活动化、自主化,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偶的想法好象把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分开来上。第一课时的技能目标解决统计的两种策略,初步感知非正式的统计图,认识统计表,并会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小学说课稿10

  说教材:

  课文是由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文,共有12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进行游戏活动的情景,这些词语排成四行,第一、二行主要介绍了公园的一些美景,第三、四行则介绍了小朋友游玩的项目,其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a韵,朗读起来很有味道。

  说教学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第一课时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感受公园的美景,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2)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本课要求掌握“水、火”这两个字。

  (3)激发朗读兴趣,进行朗读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难点是读出课文的韵味。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朗读中感受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将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始,教师生动地与小朋友谈话:小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如果能走出课堂,到美丽快乐的`公园里,看一看,玩一玩,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师:今天我们去的这个公园很美丽,让我们一起边走边欣赏吧!(媒体播放录像公园风景)

  然后问小朋友: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相机出

  示词语: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2、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韵文。并告诉小朋友:觉得那个字比较难读,就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也可读多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个词。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老师也可以提醒小朋友: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一起多读几遍。

  3、交流

  指名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开火车读,老师正音。

  4、公园的景色真美,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去公园玩。公园里不止有绿树红花,还有“小桥、流水、宝塔”呢!谁来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先指名1、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说一说,然后老师引导:多么美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老师读:小桥、流水、宝塔。

  通过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只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的内容就像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就能把书读好了。这一环节的诵读中,“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落实,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

  5、学着老师的样子让孩子们读一读。自由读。再指名美美地读好两行词串。

  (三)反复认读,在游戏中巩固

  1、师: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刚接触汉字,所以,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上,特别是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必要反复强调。

  师:今天有两个生字宝宝到我们教室,它们很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吗?

  2、出示今天的要学的字:水、火

  (1)指名读准字音。

  (2)找朋友(口头组词)。

  (3)认识笔画名“横撇(フ)”。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水”字(或火字)的呀?

  (4)说笔顺。

  3、师指导书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

  4、学生书空、描红。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回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个美丽、好玩的公园画出来,好吗?

小学说课稿11

  一、说教学内容

  《松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略读课文。

  主题阐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教学举隅》中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此我确立的主题是“如何使略读课文为习作服务。”

  二、说教材分析

  《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说明文,在这组说明性文章”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说明方法,选编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三、说学生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四、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记“驯良、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五、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及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鲸》的表达方法,加深对本课说明方法的认识,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快速默读法:依据本学段中“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快速阅读文章,捕捉重要信息。

  七、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依据教参中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所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方法,让学生读导读中的一段话,找出向我们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从而做到学习不盲目。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很快的走进文本。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强调的是“粗知文章大意”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但这一环节的教学是不能随意删减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个别词语,为学习课文服务。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年级要求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此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时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时间,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做到读有实效性。通过学生充分的读课文,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一边读书,一边汇报。抓住问题的主线,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四)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学生边读边思考:《鲸》这篇课文和《松鼠》这一课比较一下,看看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汇报时可以从说明的角度(内容)、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三方面进行比较。此问题是三个大问题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所以,教学此环节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力量,使问题迎刃而解。

  (五)自主阅读,体会喜爱之情

  此环节教学,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圈画出作者对小松鼠喜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教学时,我把介绍松鼠外形特点和搭窝过程两个内容作为重点,多媒体出示内容和松鼠图片,使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帽缨形的尾巴的样子。此时再一次读书,使学生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点拨,鼓励,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六)小结方法、拓展延伸

  学习文章,是为了平时更好地运用它。所以,我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和《鲸》之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作业超市

  1、改写练习

  既可以把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的说明文。

  2、仿写练习

  运用本课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3、课外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并摘录精彩的语段。

  板书设计:

  漂亮(外形)

  松鼠

  驯良

  (生活习性)

  乖巧

  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所以整节课,我仅仅围绕导读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反复的读文本,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掌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的设计教学环节。学生一定能在略读课文学习的这片沃土上收获地很多很多……

小学说课稿1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七子之歌》,歌曲是B大调,4/4拍,情绪是优美、抒情的。歌曲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可爱的童声领唱,诉说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思念;第二部分是此曲高潮部分,以童声合唱的形式重复演唱;第三部分则是用混声大合唱反复吟唱“我要回来…”,体现了澳门同胞迫切的希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深深期盼之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以及表现能力。

  二、说学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正直变声期,在教授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七子之歌》这首歌曲,能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聆听、学唱及小组合作,能够提高演唱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掌握单二部曲式结构。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学情、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重难点:

  重点: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掌握单二部曲式结构。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巩固提高,为歌曲创编节奏——课堂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会用谈话的方式,提问学生“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句话是谁说的?学生自由发言,我会做出总结:这句话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说的,并且这句话被镌刻在了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边的石壁上。

  接着,我会给学生朗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澳门》,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提问学生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我会做出总结,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深深的爱国之情。

  其次,我会播放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思考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认真聆听后得出,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速度是中速。我会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最后我会让学生再聆听一遍歌曲,在聆听的过程中依据旋律进行和歌词的句逗号对这首歌的音乐结构进行分句,并说出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学生通过仔细聆听可以回答出,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单二部曲式。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进行弹琴演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跟唱,并感受歌曲在哪呼吸和觉得困难的地方。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发现呼吸的问题,我会加以讲解(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把一句话唱完整,中间不能呼吸,所以要做到一口气吸到底,像闻花一样)。之后我会加以纠正。之后学生会提出二声部的演唱方式,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二声部(二声部是有两个声部组成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之后我会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思考歌曲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认真朗读后得出,歌曲表现了澳门同胞迫切的希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深深期盼之情。

  最后,会让学生完整的加歌词演唱一遍,并男女分组,女生唱高声部,男生唱低声部,我会加以指导。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创编节奏、编配器乐伴奏以及编配舞蹈动作的方式来对本课进行巩固,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小学说课稿13

  教材分析:

  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三册《百变团花》。本课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学生在已学过的《小花饰》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画、折、剪等操作技能,学习剪纸团花主要训练学生折、剪的操作技能和图案的简单设计能力。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剪方法,便可以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给人以美的感受,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显性内容与目标

  1、 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历史、制作方法及应用。

  2、 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观察与探究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镂空图案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范例作品、剪刀、彩纸、胶带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及意图:

  一、 激趣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花瓶教具,让学生思考漂亮的.花瓶上面还缺少什么?学生发现没有花要在花瓶上面添上花,教师顺势拿出剪刀与彩纸剪出漂亮的花朵贴在花瓶上,并告诉学生这是团花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探究部分:

  首先从课题入手,结合学生看到的团花和图片想一想什么是团花?为什么叫百变团花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小结。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了解团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加深了解,利用课件演示图片,欣赏团花的历史、图案的寓意。由此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

  其次进入探究学习的想一想、做一做环节。课件出示团花的制作步骤图片,请学生将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由此看出剪纸团花的关键在折和剪,教师板书,然后播放课件请学生来想一想并判断谁折的好、哪种方法折的正确、哪种方法剪的圆、怎样剪不会散,学生做出判断后让他们做一做,学生分组尝试2折、3折、4折、5折后剪出外形比一比哪种折法剪的圆,教师演示课件小结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多尝试。

  最后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做好的团花范例分发给各个小组,然后出示合作学习目标分别讨论剪去的部分是团花的什么地方?团花的外轮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团花的外形与图案有什么不同?团花由几层图案组成?教师结合课件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利用想一想、做一做的环节教师强调了剪纸团花制作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了解团花的制作过程,抓住团花的特点学会镂空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解决教学难点。

  三、 艺术实践部分:

  让学生想一想剪什么样的团花,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剪剪看,让学生欣赏书中的纹样并设计制作。教师在辅导中强调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保持环境卫生。请学生将自己剪好的团花贴到花瓶上师生共同欣赏评价。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能力与评价能力。

  四、 应用拓展部分:

  教师首先结合课件讲解团花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应用在生日祝寿、结婚庆典还有邮票等图案设计中,请学生再想一想团花还可以应用到什么地方?最后教师出示利用团花制作成的贺卡,让学生在课后运用剪纸团花来做成礼物或工艺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装扮空间。这样设计能将本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小学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7课《一分钟》。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正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二、说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学习活动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加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三、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二、读文识字

  三、熟读初悟

  四、写字指导

  五、拓展实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课前交流。在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读一读,背一背。

  2、游戏活动

  (1)"一分钟"组词。让学生听从教师指令,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子中选择几个,进行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多。

  (2)"一分钟"找朋友。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看谁组得多。

  (3)"一分钟"猜谜。教师把生字编成谜语。如:门里有市场(闹),每人都用心(悔),过去一寸来一尺(迟),人戴鸭舌帽(欠)……以组为单位让学生猜谜,看哪组猜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在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时间意义,完成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可谓一举三得。

  二、动画复述

  按顺序出示课文的六个镜头:睡觉、过马路、等公交车、走路、迟到进课堂、后悔,请同学们边看边读有关的课文段落,然后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复述的引导,一是可以内化课文的语言与情感,二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三是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为重点问题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精读品味

  1、讨论。在上述复述的基础上,教师现提出问题"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然后,让同学们再读课文,自己思考,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知道前因后果。

  2、品味。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2-6自然段,然后说说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但要说清从哪个句子或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1)品读2-4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刚刚走过去、红灯亮了"来体会元元"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叹息和心情,并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来体会元元又一次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并指导朗读,读出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第四自然段,要注意抓住"等呀等"、"一直"来体会元元的焦急心情。教学时,先分别品读,再把三段合起来进入情境引读。

  (2)品读第5、6自然段。要抓住"红着脸"、"低着头"、"非常后悔"引导学生想象:元元此刻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元元,你会对自己说句射什么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具体语句来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想象、品味,感受元元一路焦急的等待合不停的叹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从而感悟要"珍惜时间,分秒必争"的道理。

  四、表演朗读

  在小组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在精读感悟以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感悟。同时,给学生创设展示能力与表达情感的集会。

  五、拓展实践

  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安排,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进一步丰富阅读感受,延伸并深化阅读感悟。

小学说课稿15

  《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这篇课文融情于理,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的好教材。

  我班学生对充满情趣的课文比较喜欢阅读,但对于小河与青草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他们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学生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得困难。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以及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本课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朗读感受,让学生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同时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的难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打算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将设计三个步骤层层推进:首先是创设情境,由图片引出课题,读好课题,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湛、茵、澄”进行正音,对于“是你把握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句子,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这是学生难读的句子,我将引导学生读正确。在初步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内容,美读课文,让学生通过选择性阅读,再次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同时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螺旋上升。最后,我将预留七、八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青草”,尤其是“青”的第五笔学生容易写错,因此我让学生借助笔顺表,细致地分析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自能识字。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就第二课时着重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首先在导入课文后,出示文本有关生字词语,复习巩固旧知。

  二、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本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语言简练,交代了小河与青草的位置关系,相信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困难,但学生对“长满”一词可能会有疏忽,因此我设想让学生朗读后,抓住“满”,用选择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满了小草的小河边”生机勃勃的景象,使学生进入了情境。

  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主要通过小河与青草之间的诚挚对话,展现自然界相互依存的温情,以及谦虚谨慎的美好品质,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

  首先,感受他们的外在美,这对孩子来说困难不大。我主要引导学生读对话,然后让小朋友赞一赞小河与青草。在学生充分朗读后,对清澈的小河与碧绿的小草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再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碧绿碧绿的““真令人喜爱”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等形式,来感悟小河与青草的美,体悟语言的魅力。

  接着,感受他们的内在美,这对孩子们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引领学生读对话,围绕:“小河与青草为什么要相互感谢?”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情地说。考虑到句子“是你把我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干枯了”是理解的难点,我设想抓住“紧紧抱住”,让学生通过来演演小草,换位体验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从而真正体会到小草为小河作出的努力。读完对话后,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积累,进行说话训练,完成两个因为所以句式的填空,,至此小河与青草间相互依存的温情以及谦虚感恩的态度展露无遗,此时再通过学生优美的朗读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感受字的结构特点与书写技巧,在书写生字的同时领略汉字的独特美感。

  板书设计。

  小河水真清啊给了充足的水分更欢

  与赞扬感谢赞扬感谢

  青草把泥土紧紧抱住碧绿碧绿更绿

  此板书形象地展现了小河与青草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说课稿:《Holiday》说课稿11-18

小学语文说课稿《村居》说课稿12-09

小学音乐说课稿:《樱花》说课稿范文11-02

小学英语说课稿:《Holiday》说课稿范文11-03

小学体育说课稿11-25

小学英语的说课稿10-25

小学说课稿11-23

小学舞蹈说课稿03-02

小学《赵州桥》说课稿03-09

小学体育说课稿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