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对称说课稿全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对称说课稿全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对称说课稿全文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变换《轴对称》。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美。
2、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多元化,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我制订了一下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4、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直尺、笔、剪刀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计划6分钟)
1、(老师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玩个小游戏,大家想看吗?”一个“玩”字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剪纸)老师慢慢把纸对折,然后快速动作剪纸。展示作品,师:好看吗?大家也想动和做做吗?好,请大家从学具袋中拿出一张白纸来,自己动手玩吧:要求,先把纸对折,然后你想怎么剪就怎么剪!”
2、(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纸,按教师的方法自由创作。教师也拿出一张纸:“我跟大家一起比比剪纸,看谁的剪纸又快又漂亮”教师剪蝴蝶。
学生开始了折纸和剪纸。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教师让同学们举起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课堂气氛高涨。
(师生展示自己作品)教师展示自己的剪纸,选几幅较优秀的学生作品,张贴在黑板下沿边上。
[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触,脑之所想,都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计划7分钟)
1、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引导语):“大家看看自己手上的图形,仔细观察一下,中间折线把图变成了两半,这两半图形有什么特点?我们剪纸或撕纸时,为什么要对折一下?”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会完全重合。让学生自己说出左右“一样”、“相同”、“重合”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巧妙地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接着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课题,并引入“轴对称”和“对称轴”概念。
(出示课件)动画演示,燕子剪纸对折过程,并板书轴对称图形概念。
2、我知道身边的对称环节:让学生自由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师导语:)“在我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平面图形的或立体实物,它们也有我们刚才剪纸一样有对称特点,擦亮眼睛找找看,看谁找得最多!”
(学生口述一些轴对称图形或实物)组织学生相互分析评价,教师作简单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概念,得到知识,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三)“验”对称,强化训练(计划9分钟)
1、(出示课件)火眼睛睛:
教师出示一组平面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星形、不规则图形等。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首先观察讨论,接着把学具袋中的纸片图形折折试试,然后学生小组内交流并相互评价,教师演示多媒体引导。并对学习活动进行小结。
2、出示一组脸谱、商标、交通标志等图形。
让学生辨别真假轴对称图形,提示学生从脑里给图形适当位置画一直线,想出来对折后会不会完全重合,学生观察后在组里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最后对本学习活动给出简单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本环节有2个不同类题目,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强化学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直观印象,继续强化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对称轴,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练习的`层次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四)“画”对称,学会创新(计划10分钟)
1、画房子(5分钟)
教师找出画有一半房屋的方格纸,提醒学生先想想,怎么画出对称图形出来,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画,然后全班统一几种方法,学生自由绘画。(画房子:怎样画得又对又快?有的学生会说:“先找出各个点的对应点,再连线。”但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有的学生思考后说:“只需画几个关键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我及时点评:“对,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了关键,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老师要强调的是“对称点”的确定)
教师跟据学生口述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画图。教师小结进入下一环节。
2、我会创作(5分钟)
让学生利用手中所能利用的一切实物(包括眼镜、钮扣、三角板、瓶盖、橡皮擦、小玩具等等),在白纸上画对称图形,大胆想象,放手创作。学生作图,教师巡视,选取几幅有创意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台展示给全班同欣赏,同时选几幅有代表性出错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同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完成作品后,小组内交流,并相互评价。教师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突出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五)我真行,小设计师(计划3分钟)
回家问问父母,红双喜字是怎么剪出来的,自己剪一个。
[本环节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美化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增加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我来说,看我本事(计划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今天学了什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本环节是教学总结,教师用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并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归纳,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对称说课稿全文2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第一环节:说材料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在编排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学生通过学习轴对称这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好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一些几何数学问题打下基础。鉴于以上认识,我讲本课的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是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图片、纸、剪刀。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圆片、剪刀。
第二环节: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第三环节: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征。
第四环节: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手段,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放风筝了,看这位小朋友已经开心地放起来了。让我们也一起去放风筝吧。这时,我会出示三个这样的风筝,请学生观察这三只风筝怎么了?找找它们的另一半。在学生找到之后,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左半边和右半边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会很快说出风筝的左半边和右半边是一模一样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风筝这种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第二步:看一看、折一折,探究对称图形
在观察了风筝之后,我出示一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蜻蜓、树叶、蝴蝶、面具的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看看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了对风筝特点的归纳的基础,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这几个物体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像这样的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都是对称的,同时板书课题——对称。
让学生观察物体是一种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头脑中的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两种轴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将这两个图形对折,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学生肯定会发现这两个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并告诉同学们,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完全重合了,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同时在对称后加板书:图形。
第三步:剪一剪、画一画、感悟对称轴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孩子们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我安排了学生做一个剪一剪的活动。
一开始我神秘的说:同学们,老师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对折的图形(拿出大蝴蝶),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板书)。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他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接着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怎样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再让他们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我先让学生交流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从而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法。
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让他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如果学生能够说出我先对折再剪就是一个对称图形时,我将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并送一个蝴蝶作为奖励,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展示说的`过程中,也对那些还没找到剪轴对称图形方法的同学进行了剪法上的引导。
在展出学生的几幅作品后,我让学生观察展示的作品,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中间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几个图形的中间有折痕,老师从轴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引出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
在学生认识对称轴后,我就重点指导学生画对称轴,画对称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以刚才剪出的蝴蝶为例进行直观演示,老师边画对称轴边告诉学生,对称轴画在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上,强调对称轴用虚线表示,同时指导学生画在自己的作品上或得到的蝴蝶书签上。
第四步: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由此来了解学生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五步:实践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请看:
第一道题是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这一道题是先让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然后画出他们的对称轴。其中第二个图形中的五星是有很多条对称轴,学生只要能画出其中的一条就可以了。
第二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二题,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由于圆的对称轴有很多条,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有限次的操作,发现规律。
第三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3题,这一道题稍微有一些难度。是要求学生根据对称的特征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第六个环节:总结运用,拓展延伸。
首先我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多,老师搜集了一些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对称图形。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学生可能会说,教室里的黑板课桌是对称的,窗户是对称的,家里的玩具小熊。让学生畅所欲言,体验学习的快乐。
第五环节: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板书要在科学的,准确的基础上做到精炼,既能深刻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又能突出重点。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板书:
对称图形
对折后——左右完全重合折痕——对称轴
小学二年级对称说课稿全文3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教育部审定20xx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第28、29页及练习七。
(二)说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这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是图形运动方式之一。本节课则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这是学生要求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内容。对此,学生在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这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
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儿童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对称现象,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鉴于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标准(20xx)》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对称现象,再过渡到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体现数学的学科特征。同时,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生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应多次加以利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辩一辩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感知并掌握对称的特征。
五、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对称;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研究对称;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内化对称。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对称。
首先创设情境,参观“对称王国”,导入新知。课件演示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安排小组讨论并汇报,老师适时点拨。预设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很直观地感知出这些物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能说出“左右一样”“两边一样”等等的话语,从而认识对称现象。
师:你猜猜对折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演示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形两边是完全一样的,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然后,即时做判断题数学书第29页做一做,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从直观观察作出判断,进一步掌握对称的特点:两边一样,能完全重合中。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这些都是对称的,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老师也提供素村,如民间艺术剪纸,美丽的建筑物,神奇的大自然等欣赏生活中的对称。(欣赏片配有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对称的美,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与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做了一个呼应,将抽象的语言相信变为直观的事物欣赏)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研究对称。
例1以动态操作的方式教学轴对称图形。我通过示范剪纸及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片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而达到以下3个目的:首先,使学生明确对折后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次,使学生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最后,使学生明确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为保证操作的有效性,我会通过合适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其教学目的。
第一,向学生提出任务: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师提问:怎样才能使图形左右形状一样?学生同位讨论,并汇报(对折)。师问“为什么要对折纸?”预设学生会说因为对折再剪,两边才会一样,使学生体会到是为了使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对折了,剪出来的两部分是同样的,能完全重合。
第二,学生动手实践,教师适时指导。
第三,展示学生作品,认识对称轴。
师:老师展示的这些作品,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但是它们有一点相同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会说有一条折痕。师又以“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师小结:像这样通过对折,再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叫作对对称轴。教师指导学生在剪出来的图形上描出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完善板书)
在通过展示→观察→讨论,抽象归纳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两边比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
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内化对称。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
首先,我出示直观判断题,即数学书第33页练习七第一题和第二题。通过直接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师:既然数字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那请你想一想,在英文字母图案中,又有没有轴对称的英文字母呢?请你说一说。
这两题是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习题,都采用学生熟悉的素材,既可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联想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
然后,出示数学书第36页第13题“猜图形”,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想象出完整的图形,作出正确的猜想民。
第二层,综合练习。
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完成数学书第33页第3题,些题借助剪出的图形和剪剩的材料,让学生依托想象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剪纸,但剪下来的图形和剪剩下的纸边并不对应(出示课件),你能猜出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吗?
第三层,拓展练习。
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意在让学生明白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对称轴也不同;同一个轴对称图形能有多条对称轴。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它是对称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观察是一种好方法。除了观察,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进一步来验证?(对折)请大家拿出长方形的卡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1、同桌合作动手完成并交流
2、学生代表演示
师:对!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课件显示对称轴)
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呢?圆呢?用对折的方法找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对称轴。
3、学生动手折纸后全班演示,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圆,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课件显示)
5、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能在一个对称图形里面找出不同的对称轴。不同的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六、说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两边一样,能完全重合学生作品展示
【小学二年级对称说课稿全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对称现象》说课稿模板04-04
小学数学二年级对称图形说课稿07-20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对称图形》12-08
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说课稿02-14
《轴对称》说课稿(通用9篇)01-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01-11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对称现象》12-09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轴对称图形》12-09
小学数学《轴对称》教学反思12-10
幼儿园大班数学对称说课稿(精选6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