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班说课稿模板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幼儿在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开展线描画教学,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针对本学期美术特色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幼儿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幼儿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幼儿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观察、想象、总结鱼的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鱼。我认为幼儿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象丰富构图大胆。幼儿画出了变形鱼、潜艇鱼、花朵鱼等各种形态的鱼,每个孩子的想象都是不同的;孩子们在鱼身上设计的图案同样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有植物、海洋生物、小动物、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数字进行装饰。
二、专注性。在孩子们绘画的15-20分钟里,全班孩子注意力集中,大家都在安静的环境里低头画着自己的画。有个孩子在鱼身上划出了格子,在格子里进行装饰,20几个格子,她就那样一个一个的画着,即使是周围的小朋友画完了,她依然认真的画着,直至全部画完,体现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
三、自信心。在最后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孩子们在全班选出一幅"最漂亮的鱼",结果孩子们都说自己画的鱼最漂亮,并且能说出漂亮在那里:我的鱼形状最漂亮;我的图案最漂亮,看我画了这么多的图案它们都不一样。我用数字来装饰鱼,你们有吗?我还用到了植物呢,有樱桃……唯恐自己的被拉下,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当然,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幼儿分享交流的时间少,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通过分享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和水平。从组织幼儿评价绘画作品中发现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 教师应在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作品方面对幼儿实施影响。
小班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故事《下雨的时候》。 一、说教材
1、幼儿情况分析:现在的小朋友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多对一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缺乏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故事中形象各异的角色、生动有趣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他们。因此我挑选了《下雨的时候》这一故事展开活动。
2、活动内容分析故事《下雨的时候》是小班下学期《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中的一节语言活动课。故事选用了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为角色,讲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时候想办法用树叶当伞,帮助小鸡和小猫的故事,向幼儿传递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3、结合以上对幼儿情况及活动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倾听理解故事,说出小白兔避雨和帮助小动物的方法。学习词汇:顶、避雨。
(2)、尝试进行角色对话,利用语气和动作表演小动物被雨淋湿时的着急心情。
(3)、知道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4、活动重点、难点
故事本身是幼儿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向幼儿传递知识、情感的载体,因此,我把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小班幼儿乐于表达,但受表达能力的限制,往往表达不到位,因此我把尝试用不同的语气和动作表演角色间的对话作为本活动的难点。
二、对于教、学具的准备,物质上我为幼儿准备了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小动物头饰;知识上我在活动前让家长带领幼儿了解各种雨具。
三、为有效实现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视、听、讲、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采用游戏法以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学法上,我采用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片获得直观的印象。
四、活动过程共分三个环节:
(一)、导入活动。
我为幼儿准备了一则谜语:“千条线 ,万条线,落到水里就不见。”通过猜谜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当揭示谜底 “雨”的时候,我借机引入:“小朋友下雨天你是怎样避雨的?如果手中没有雨具,可以用什么避雨?”引发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顾。然后进一步提问:“草地上也下雨了,有几只小动物也没带雨具,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么避雨的?”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无道具完整讲述,幼儿感知故事情节。
无道具讲述是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想象故事情节的画面,发展幼儿想象能力,初步感知故事内容。讲述后通过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小兔子是怎样避雨的?”“小兔是怎样帮助别的小动物的?”来了解幼儿对故事的初步感知情况。
2、再次讲述,学说角色对话。
在幼儿初步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我出示背景图以及小白兔、小鸡、小猫等磁性活动图片演示故事情节(展示背景图以及小白兔、小鸡、小猫、叶子等磁性活动图片),带领幼儿学说角色对话。通过表演理解词语“顶” 和“避雨”。这样使枯燥的词语解释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了。图片的出示,丰富了幼儿的视觉感知,符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
3、完整复述,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继续通过观看图片,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完整讲述,理解故事内容。我设计了教师引领讲、师幼分角色讲、师幼加动作分角色讲、幼儿分角色表演等不同的形式,在难度逐步加大的重复叙述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故事内容。表演时,我为幼儿创设情境、提供头饰(展示相关头饰)让幼儿身临其境突破活动难点。
4、换位思考,提升情感教育效果
幼儿表演后,我趁热打铁,让幼儿换位思考:“自己遇到困难了应该怎么办?”“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别人帮助了你,你应该说什么?”从而引导幼儿将故事中的美好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然后,鼓励幼儿做一名遇事动脑筋,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样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最后我带领幼儿随音乐玩《找朋友》游戏,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小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知识经验还不丰富,所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较弱。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所以,对小班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选择了在幼儿生活中容易被忽视但却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的“上下楼梯”这一孩子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了这节《上下楼梯中的安全》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初步学习在生活中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目标定位: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满足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的需要,我把目标定位如下:
(1)学习儿歌《上下楼梯歌》,让幼儿了解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初步树立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追逐打闹,照顾前后的良好安全习惯。
3、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教会幼儿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难点:让幼儿懂得上下楼梯安全的道理,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4、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自制邀请函,多媒体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上下楼梯的经验(最好能拍摄幼儿上下楼梯的照片做为情景再现使用)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画面呈现幼儿面前,让幼儿在此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感知,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提问启发式:在各个环节,都相应的设置了问题,逐渐引导幼儿对活动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将平时的不太注意的行为提炼出来,再次着重亲自体验感受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4、游戏体验法: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本次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有:观察分析法,讨论法,互动法等。
四、说过程:
环节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课件:美羊羊邀请函)
1、出示邀请函,让幼儿猜想里面会是什么?(引出路线图中的楼梯)
2、教师启发式提问,“平时我们是怎样上下楼梯的?”、“上下楼梯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猜一猜”的形式设计,为幼儿设置了悬念,给活动笼上了一层神秘感,使活动一开始师幼双方都以开放的心态进入氛围)
环节二:组织幼儿交流讨论,总结正确的上下楼梯的方法。
1、你们认为哪幅图上的小朋友的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
2、为什么你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安全?(请小朋友观看课件)
(喜羊羊)小结:我们在上下楼梯时靠右走,集体上下楼时要照顾前后,排好对一步一步两脚交替走,不要急,不要挤。
(由于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多以直观的感受为主,为此,我将上下楼梯的一组行为制作成幻灯片,让幼儿在看幻灯片的过程中能直接感知,教师鼓励幼儿想一想,然后积极主动表述图片中的内容并分析,同时也有助于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环节三:游戏《小卫士闯关》
为了帮助幼儿加强的安全意识的掌握,本环节我设计了“闯关”的游戏。我采用抢答的形式来组织,幼儿对各类安全事件快速地进行判断,在幼儿判断后,出现一个可爱的“笑脸”提示,进一步帮助提高正确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复杂的说教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可爱的“笑脸”增添了几分童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节四:
(1)学习儿歌《上下楼梯歌》。幼儿有了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提升后,对儿歌掌握速度较快
(2)带领幼儿出发去青青草原,体验正确上下楼梯的方法。
(引导幼儿边读儿歌边体验,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学习儿歌就是为了让幼儿能将上下楼梯的安全牢记心中,加深印象)
结束,音乐《别看我是一只羊》
各位老师:安全教育的成功需要不断探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在今天的此项活动中的更多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附儿歌:
上下楼梯不推挤,一个一个跟得齐。
手扶栏杆慢慢走,一阶一阶走上去。
下来还是靠右边,一个一个有顺序。
保证安全是第一,一定一定要牢记。
小班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活动设计意图:
绘本《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有趣。小蛇吃下东西后发出“啊呜、咕嘟”的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儿乐意模仿。这个绘本中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画面,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似的表现,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适合托班的年龄特点,因此我设计了《好饿的小蛇》这一课题。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以小蛇的角色贯穿整堂活动,教师以“蛇妈妈”的拟人化的口吻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故事中小蛇蛇出乎常理的好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让幼儿把自己溶入到游戏的角色中,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并实施教育,让幼儿懂得吃饭要“细嚼慢咽”道理,使活动主题得到升华。
2、目标定位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传达的幽默与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本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
活动的难点是: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活动准备
幻灯片、葡萄图片、小蛇身体变葡萄形状的图片、菠萝图片、小蛇身体变菠萝形状的图片
二、学教法
1、情景创设法:利用教师扮演蛇妈妈、幼儿扮演小蛇,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参与活动的欲望
2、多媒体课件法:我将这个绘本的图片拍摄成一幅幅漂亮的图片,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给幼儿看。
3、提问法:此教学方法是让幼儿在观察图片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图片内容用准备、好听的话来讲述图片。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提问的方法,用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它能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学法
1、讲述法:绘本教学以幼儿讲述为主,教师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利用有效提问帮助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述,并学习使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以此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绘本教学产生兴趣。
3、游戏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参与画面中小蛇吃水果的各种场景,同时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对吃水果时发出的“啊呜、啊呜”的声音进行表现。
四、说流程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4.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五、结束
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小班说课稿 篇5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平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小班说课稿 篇6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
2.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本次活动的重点:认识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难点: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
二.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愉快的进行活动,积极投入活动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等,还有印有汽车轮廓的纸。
三.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三部进行。
第一,采用情境激励法,即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妙的汽车展的情境,引起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
第二,采用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个别幼儿的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涂色。
第三,首尾响应,以汽车展的形式进行作品讲解。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小二班要开一个汽车展览会,你们想开吗?"这样的问话一定能让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涂色活动。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开到目的地,"啊!这里的汽车真多呀"然后,让幼儿看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汽车呀,在这里教师可适当提醒幼儿不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者问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多的颜色,但都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种颜色,不加选择地进行涂色活动,也不知道换颜色,有的一种颜色一直用到结束。于是在活动中,通过提问:"在小树下的汽本是什么颜色的?小狗开的汽车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观察了这么多汽车以后,教师可以以提问方式让幼儿参与涂色活动"你们想不想也把你们的汽车拿到汽车展上去展览呢?"这时幼儿一般都想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讲解法深入掌握
运用讲解法让幼儿掌握涂色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体现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育思想。首先我请个别幼儿在其他幼儿面前尝试涂色活动,在他涂色的过程中进行鼓励、帮助,并作简单的点评,让幼儿更理解涂色的每一个细节。如果让这个幼儿涂完整辆汽车,显示时间不允许,会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他孩子也会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涂完一小块面积后,就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求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来回反复地涂,尽量不要留空隙,不要涂到轮廓线外,能使用不同颜色涂色。在幼儿涂色过程中,教师边看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坐姿等。完成涂色活动后,教师可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三.作品分析
教师可选择涂的较好的作品开始讲解,引导幼儿从色彩上、均匀度上自由评说,当然,除了对幼儿作品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外,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个别幼儿的纵向比较,让他们知道色彩丰富、涂色均匀的作品才好,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四.活动廷伸
小朋友们画了这么多漂亮的汽车,是不是也画一些送给别的班的小朋友一些呢?
小班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分析
1、首先从作品的写作特点出发:“爱唱歌的小麻雀”这个故事主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主要线索展开情节。其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对话简单重复,较符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与需求。小班阶段正是幼儿的语言从模糊期向清晰期的过渡,孩子特别乐于模仿别人说话,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具备了在成人的引导下完整重复一些较简单句子的能力。
2、其次从作品所包含的寓意来说:这个故事通过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们之间的关爱之情来激发他们萌发同伴之间的关爱之情,起从而逐渐延伸为自己内化的行为,懂得日常生活中要关爱同伴,知道自己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的道理。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道理,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可以帮助幼儿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
3、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班部分幼儿的常规淡薄,规则意识差,用餐、午睡、集体活动时有些孩子总是控制不了自己,会影响到别人。因此,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让幼儿逐步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二、说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方面。
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看图书,理解故事内容,乐意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活动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喜欢和老师一起看图书,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乐意学说角色对话,能在活动中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中我用电子图书来吸引全体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乐于和老师一起看图书,并在边看边讲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分层逐步学说对话,并在完整欣赏的时候进一步学说对话,同时配合延伸活动进一步巩固对话练习。
活动难点: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的道理。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能明白这一道理,但是由于孩子的自制力差,他们很难一下子就延伸为自己的内化行为,所以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提醒与督促才能逐步实现。
三、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电子图书(集体看图书时用)
故事录音、人手一本故事书(完整欣赏、边听边看边讲时用)
经验准备:幼儿有和老师一起看图书的经验
孩子们有学说角色对话的经验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一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活动通过利用“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学习角色对话。
多媒体演示法:我们人说比较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电子图书呈现在每个幼儿的视线范围内。
讨论交流法:《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讨论交流法给幼儿提供一个较宽松的语言环境。
2、说学法
本次活动我主要引导幼儿用多通道体验法,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在看看、听听、猜猜、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重点和难点。同时还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在生生互动中进行语言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以调动幼儿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满足幼儿表达、交流的需求。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1、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3、自助阅读,完整欣赏,情感迁移
4、延伸活动
环节一、教师以观察封面导入活动,主要采用情景激趣法,设置悬念,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爱唱歌的小麻雀为什么不能唱歌,激发幼儿看图书的欲望。
环节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我将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电子图书的形式,让幼儿在看看、听听、猜猜、说说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在学说对话的部分,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幼儿自由猜测猫头鹰与小麻雀的对话,引出故事中的对话并引导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完整学说对话,然后引导幼儿集体猜测、学说啄木鸟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最后让个别幼儿来分角色猜测、学习小猴子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采用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及教师逐步退位等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有效学习角色对话,初步完成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小松鼠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是引出故事寓意的关键,所以,这里我们让幼儿重点观察最后一幅图,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为突破活动重点作铺垫。
环节三、此环节既是活动重点的补充,又是活动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人手准备了一本故事书,让幼儿边看、边听、边讲,进一步学说角色对话,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从幼儿的翻书过程了解孩子地故事内容的理解与否。在完整欣赏后我将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来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深层寓意。如:用“你喜欢小麻雀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动物间的关爱之情。同时再顺势提升,“你觉得什么时候也不能大声说话”,让幼儿通过讨论懂得自己日常生活中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环节四、我主要设计了两方面的延伸,一是区域游戏的延伸,在阅读区、表演区投放图书、头饰等,让幼儿进一步学说对话;另外一方面是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小麻雀不影响别人,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们不可能通过这一集体活动就能真正明白故事所寓含的道理,能学会说话、做事不影响别人,所以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仅一步引导,才能让幼儿把这种关爱之情延伸为自己的内化行为。
六、说活动反思
1、内容的选择适合小班幼儿。情节简单,对话重复,使幼儿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中初步体会关爱的情感。
2、在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时,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引导幼儿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采用个别、部分、全体等回答形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3、以《纲要》为依据,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并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及培养注意倾听的习惯打下更好的基础。
小班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花生——生活中常见的、小朋友喜欢吃的食品,然而生活中最常见不引人注意的花生却能带给孩们许多的乐趣,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使这个从生活中来的课题又重新回到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为学会生活打好基础。正如《纲要》中提到的:“我们的教育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的选择既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教学目标的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花生乐”这节整和活动课,就是通过老师的精心组织,在老师巧妙的引领下,孩子们剥剥、吃吃、数数花生,让孩子有目的的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活动中,不着痕迹地渗透了做客的礼貌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锻炼,在活动中,老师力图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自己的能力,体会到一种自我发现的价值。活动的有机融合各个领域的内容,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
3、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结合整合活动的课程特点,我们把此次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各种打开花生的方法,以及清楚的表达上。难点放在手眼协调的投放花生喂瓶子娃娃吃花生这一环节上,这样既有感知上的提高又有技能上的训练,达到幼儿教育活动所期待的能力、认知、技能上的协调发展。
4、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同时引导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使活动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们做了以下准备:足够数量的花生、放花生的盆子、音乐、瓶子娃娃、创设温馨的家的活动氛围,请一位老师扮演主人迎接小朋友的到来,参与小朋友的活动。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提出:“我们的教育应该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力争充当好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到老师家做客,边玩边吃,边说边玩,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有所收获。活动中结合演示法、自主探索法、观察法、等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的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实验法、表达法等参与活动。
四、说活动过程
概括一下此次活动的主要流程是:剥花生、吃花生、数花生、喂花生、玩花生几个环节,各个环节中既有互相渗透,又有进一步的提升。孩子是好游戏的,在游戏的场景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也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就能很快集中幼儿的注意。
所以在第一环节:剥花生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老师的“家门口”,穿过积木搭成的家门,温馨的客厅,铺着桌布的餐桌,展现在小朋友的眼前,这精心创设的场景,让幼儿如身临老师家中,情绪十分愉悦,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细节上的斟酌十分到位,临进来前敲门动作、餐桌上的花等等更渲染了气氛。这一切都已经自然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幼儿主动的与事物发生作用。作客时很自然的引导到剥花生,剥完花生就有第二个环节吃花生。在幼儿剥花生的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和表现探索的结果也是重要的环节。而小班幼儿的观察随意性大,表达能力也较弱,此时老师通过轻声的询问,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帮助幼儿整理经验,促进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让个人的体会成为大家的经验。剥剥吃吃中幼儿习得了打开花生的技能和经验,丰富了语言的交流。第二次幼儿吃花生是在第一次基础上的有效提升,需要幼儿在熟练的打开花生以后感知花生里花生米数量的多少,这无形中渗透了数量的概念,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这便是第三各环节的重点了。在用“瓶子娃娃也想吃花生米”的顺利的承接下进入第四个环节“喂花生”,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幼儿帮助他人的思想情操,这又是一次经验的提升和剥的能力的巩固。
陶行知先生说孩子需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我们的活动中的一次次操作让幼儿有充分的探索和尝试的空间和时间。苏霍姆林曾说过“幼儿的智慧是从指尖流出来的”。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在操作的同时也注重幼儿的语言交流,体现了生生、师生的互动。最后一个环节“玩花生”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在音乐的烘托下有节奏的给音乐伴奏,玩起了花生,此时幼儿明白原来花生除了吃,还可以玩的这么有趣。几个环节下来,幼儿的情绪到了意犹未尽的火候,就及时结束活动,带领幼儿离开老师家,及时整理桌面,渗透整理物品意识的培养,幼儿好的习惯是在各个环节中无痕地墨染而成的。
小班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是两个主题的交汇,又是两主题之间的桥梁:本次活动是《我爱我家》和《冬天来了》两个主题的有机融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吃着火锅,即温馨又热闹;即暖身又暖心;同时也因为本次活动“吃火锅”的情景,很自然的将“冬天里怎样让自己暖和”的话题抛于孩子们,自然“冬天”的主题也就由此拉开序幕,因此可以这样说《吃》是《家》与《冬》过渡中的必要桥梁。
教学活动内容的多元性与整合性:《指南》中指出:“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体现全面、整体的要求,有利于对幼儿经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活动中有许多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内容,体现了以上的教学理念:认知上的——认识各种常见的食物;初步了解并会区分荤蔬菜;知道吃火锅能让自己变得暖和;行为习惯上的——知道样样东西都是有营养的,不挑食;尝试着与同伴合作着玩,学会协商、谦让、合作的游戏;情感体验上的——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感受家的温馨与温暖;在扮演游戏中体验做爸爸妈妈的快乐,满足长大的情感倾向;语言表达上的——学说完整的话;乐意将自己的想法与行为用语言表达出来;能说完整话“我喜欢……,火锅里要放……” ;创新思维上的——“与别人说的不一样”的引导,激发幼儿积极的思考,再现并调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运用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虽然在以上内容的阐述中有许多的教育价值,但相对来说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总是有侧重点的,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为:1、喜欢听故事,乐意尝试仿编故事。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在模仿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以“体验”“尝试”为主的教育目标对小班幼儿来说是较为适宜的。
对教材的改编顺应幼儿的认知特点,适宜小班幼儿对故事的仿编:将原教材中的人物“小猫”“小狗”“小兔”改为“妞妞一人家”,因为《家》的主题是孩子们熟悉的,又是孩子们乐意模仿的,因此本次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孩子们丰富认知经验之上的,由此在活动中宝宝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的说、与别人说的不一样,仿编故事的教学目标也在自然而然中得以实现。
二、说教学法:
二期课改赋予我们这样的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在整个活动中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生活化情景创设法:在《指南》中说道:3岁儿童可以叙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只是在叙述时不很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本次活动是以语言为主的学习活动,结合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创设了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相仿的情景——一家人在冬天里吃火锅。
角色扮演法:《纲要》中指出:3岁儿童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因此,整个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扮演家人来再现“吃火锅”这一故事情景,在角色扮演与模仿中自然的学着讲故事,甚至是仿编出故事。
游戏体验法:3岁幼儿得年龄特征中有明显得一点,即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他们得思维大多是由行动引起得,往往会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结合这些年龄特征,在活动中运用了游戏体验得教学方法,旨在让孩子们在亲自操作、游玩中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荤蔬菜;在游玩中乐意开口说一说;在与同伴一起的游戏中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从自我中走出,更自然的接纳同伴……种种的教学目标由于游戏的介入更容易被孩子们主动的内化。
三、说过程:
本次活动共有四个部分组成:情景感知 —→ 交流体验 —→ 游戏迁移 —→ 延伸
第一部分直接以“妞妞家真热闹,让我们去看看”的情景性语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紧接着多媒体的演示,给孩子们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而故事内容也在演示中自然而然的跃入宝宝的耳中。为了了解孩子对故事的掌握程度,更为了帮助宝宝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就以两个紧扣故事内容的问题帮助幼儿尽快的通过理解故事来进入故事情景中,为后续的活动做好铺垫。
老师在对幼儿的回答做相应的小结时,又自然的引出“我也很想吃火锅”这个情景,以情景化的言行为仿编故事起到了规范示范的作用,而后紧接着问“谁想和我一起吃火锅”这样的情绪调动,又将孩子之间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了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幼儿的个别示范也让老师有机会看到不同能力幼儿的不同表现,并及时做出反应与调整,将“在人数较多的集体活动中很难兼顾集体”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所缓解——多个同伴的示范,给了幼儿在自己游戏时的模仿雏形。
当幼儿个个想上来与老师一起吃火锅时,在激起幼儿迫切想参与的内区动力时,“你们想吃火锅吗?”更为幼儿对活动的主动参与推波助澜,于是将“人太多怎么办?”的现实问题抛给这些小班孩子时他们也能积极的调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解决。而分家家,扮演家人一起吃火锅的情景游戏也在幼儿浓厚参与的兴趣下拉开序幕。孩子的游戏体验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老师以做客的情节、客人的身份参与活动并给予及时、适时的指导。最后的分享是对孩子们整个游戏行为的梳理,特别是形式多样的、结合整个情景的分享,如以“家庭”为单位的介绍,旨在激发每个孩子对自己游戏行为的回顾、关注;在情景中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更是在这一环中,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仿编故事,体验仿编故事的快乐。
此活动对我班幼儿来说是较具吸引力的,而活动本身也很有教育价值可以挖掘,如荤、蔬菜的识别,分类;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火锅料来丰富吃火锅的游戏等等,因此活动并没有因为这次集体学习活动而结束,可以说,本次活动只是“我爱我家”主题活动的一个延伸;也是“吃火锅”活动的一个导入;更是进入冬天主题活动的一个引子。
活动名称:吃火锅
活动目标:1、喜欢听故事,乐意尝试仿编故事。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在模仿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重点:尝试仿编故事,能和别人说的不一样。
活动难点: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
环境与材料:
经验准备:
1、在小社会中重点引导“小菜场”活动,熟悉各类菜名,对荤蔬菜有初步的了解。
2、每个孩子在家都有过吃火锅的经历。
材料准备:
1、广告纸上剪下的各种食物图片。
2、圆形铁盒7个、各种食物仿真玩具、纸杯、碟子、筷子、小勺
3、实物投影仪、妞妞、爸爸、妈妈、火锅等图片
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 ——→ 交流体验 ——→ 游戏迁移 ——→ 延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1、导入“今天妞妞家真热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体演示,欣赏故事:冬天的天气真冷呀,爸爸妈妈说:“我们来吃火锅吧。”妈妈说:“我喜欢吃青菜,火锅里要放青菜。”(边说边将青菜放入“锅里”)……爸爸——鱼;妞妞——肉
3、问题:妞妞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的眼睛亮不亮,耳朵灵不灵。
今天妞妞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吃火锅)
火锅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谁爱吃的?(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话)
二、交流体验:
1、过渡:火锅可真好吃,里面的菜又多,吃着又暖和,我也很想吃火锅。瞧,今天我也带来了火锅。沈老师说“我喜欢吃香菇、萝卜和贡丸,火锅里要放香菇、萝卜和贡丸。”谁也想来和我一起吃火锅的,一定要把你喜欢吃的菜的名字说出来,才能把菜放近火锅里哦。
2、个别幼儿上前示范演示。
要求①幼儿说出要吃食物的名称后才能将相应的菜放入锅里。
②能说完整话“我喜欢……,火锅里要放……”
③鼓励幼儿说的和故事里的、和别人说的不一样。
3、老师结合幼儿的表现用故事中的语言小结:天气真冷,沈老师说……
三、游戏迁移:
1、问题:你们喜欢吃火锅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说吃火锅的心情——暖暖的、热热闹闹的)
2、小结并过渡:原来吃火锅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大家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锅里,大家一起吃,亲亲爱爱、热热闹闹,而且菜总是热热的,不会冷掉。你们想吃火锅吗?
3、过渡:人太多了,我们就分成7个家吧。苹果家、桔子家……家的名字有了,那先来商量一下,你做这个家里的谁?(以组为单位,幼儿相互商量所扮演的角色)
4、“家里的人挺多的,所以在把吃的东西放进火锅里之前先要像我们刚才吃火锅那样说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把什么放进了锅里,否则锅里的菜太多了,等一会儿你会吃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走,让我们一起回家吃火锅咯!
5、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指导。
不开口的幼儿:教师多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开口说一说。
能力一般的幼儿:引导幼儿将多种菜名在一句话中说出,如爸爸喜欢吃青菜、粉丝、鸡爪,火锅里要放青菜、粉丝、鸡爪。
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着在自己喜欢的食物上关注“家人”的喜好,会将同伴的话编进故事中。
6、分享:以组为单位,交流分享:如“请苹果一家来介绍一下”
形式:一组内能力弱的说说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喜欢吃的菜、在火锅里放的菜;能力强的,将一家人的行为编成故事。
四、延伸:
在区域活动内投放,并开展美术活动“吃火锅”,利用各种材料和替代物丰富火锅内的食物。
活动亮点:
幼儿对活动的热情、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勇于表现,大胆的表达;由此可见本次活动是较为成功的。
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注重活动是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上的建立,真正体现“尊重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因为“吃火锅”的内容是小班宝宝所熟悉的,又因为与实际生活的的紧密联系——冬天到了,在家里经常会吃火锅。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说,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这种积极调用自己已有教研的过程,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体现,与二期课改精神所要赋予我们的。
活动是教师为幼儿学习、发展搭建的平台,幼儿才是活动中的主体。纵观整个活动,孩子们在其中有许多的亮点之处是老师在预设活动中没有想到的。这并不是说老师的预设活动没有价值,相反的,如果一次活动,孩子的所有反应、行为与老师的预设相一致,那么孩子的“创新”又如何得以体现?如文静这个“妈妈”在游戏后会说“我把喜欢吃的鸡腿给宝宝天淇吃”,这样的语言表达不仅是对故事内容的仿编,也是孩子积极思维的呈现,同时这种“及他”的情感更是作为小班宝宝难能可贵的精神体现。
由此思考:教学活动不在于老师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在老师预设的活动中;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参与、互动,在集体的交流、展现中,将个人的经验化为集体的经验;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与环境的互动中每个幼儿有所获得,有所发展。
不足:
作为一个引导者,老师将关注更多的放在目标的达成上,因此在活动中未能更好的根据幼儿的现实表现,将更多更有价值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如在游戏时,发现孩子用手抓起“锅”内的食物时,老师只是用情景性语言对这名幼儿进行引导,导致在观察中发现其实这是个比较共性的问题,但也没有及时的在集体中交流,失去一次很好的与生活经验相整合的教育时机。
思考:
“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二期课改的精髓,于我,在思想上有了这样的认识,但如何将这种意识转换成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实践,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各种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反思。
【实用的小班说课稿模板九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小班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07-07
实用的小班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06-05
实用的小班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06-04
实用的小班说课稿六篇06-07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模板8篇07-23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模板五篇07-24
实用的小班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07-16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07-25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07-28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