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幼儿园说课稿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夜,静悄悄的,月亮来到小河边,瞧瞧小鱼儿有没有睡觉。
小鱼儿看见月亮,可高兴了!一群小鱼儿围着月亮听故事,月亮给小鱼儿讲故事。小鱼儿安安静静地听呀、听呀。
忽然,从草丛中蹦出来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叫道:“呱呱呱,我也要听故事。”小鱼儿对小青蛙说:“别吵,听故事要安安静静的。”小青蛙不理睬小鱼,还在“呱呱呱”地又蹦又叫。
月亮生气了,皱起眉头,躲进了云朵里。小鱼儿也钻进水草里不见了。
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忙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会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的。小鱼儿、月亮快出来吧!”
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睁着大眼睛,一声不吭。月亮钻出云朵,露出了笑脸。小鱼儿也游回来了。
月亮又接着给小鱼儿和小青蛙讲好听的故事了。
一、说教材
《小青蛙听故事》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上学期,《我能干》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的目标是:“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要注意倾听同伴讲话,并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2、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夜、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叫。
3、知识目标: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
(二)活动重点、难点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点、难点的确定非常重要。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故事教学的特点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三、说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鱼、小青蛙、月亮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这一游戏角色中;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等情境,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2)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小青蛙,了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征。幼儿练习过游及跳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所谓“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小鱼和小青蛙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与一中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教师边敲击圆舞板边有表情的说:“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1、第一次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出简单的问题:“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第二次欣赏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二、理解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再次欣赏故事。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个画面(点击出四个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夜静悄悄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回答每个幼儿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1、再次通过课件,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小青蛙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文学作品。
六、说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他们又去哪了?以“又有谁来啦”为题让幼儿续编故事,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像,积极动脑。引导幼儿续编小动物安安静静倾听故事的故事,看谁编出的故事最新奇好听。
表演区——表演游戏:小青蛙听故事
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布置环境,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语言区——多种形式的.听故事,如:边看边听故事、听录音故事、听老师给大班哥哥姐姐讲故事、集体欣赏、小组欣赏、故事区域里欣赏。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综合活动《制作月饼》。
一、说教材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节日有许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和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月饼是幼儿熟悉并喜爱的一种点心,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综合活动《制作月饼》此活动让幼儿通过对月饼制作方法的学习,加深对月饼的种类、特征的理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二、说目标
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制定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
(2)掌握做月饼的整个过程,练习团、压、捏、刻、印的技能。
三、活动的重点、难点
本活动在注重健康、社会的同时突出了艺术领域的发展,所以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月饼的整个制作过程。活动难点为掌握团、压、捏、刻、印的技能。
四、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如下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准备8张方形桌子,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不同造型的月饼实物、面团、馅泥、月饼模型;
3、《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磁带、中秋节录像、制作月饼的录像带。
五、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操作,主要是将面揉好,用手团、压,然后选择一种馅泥,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边缘包上、捏紧,练习团、压、捏的技能。第二次是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来,练习刻、印的技能。
2、演示法:我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观看制作月饼的录像带,让幼儿对月饼的制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并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3、情境教学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间互相帮助,教师对幼儿的赏识激励,使幼儿对此活动有了健康和谐的理解和体验。活动中的《月饼展览会》让幼儿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4、互动法:让每个人都互动起来,有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运用方法有:
1、观察法:通过对月饼实物及制作月饼录像带的观察,提高了幼儿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想象思维的发展。
2、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参与到制作月饼的过程中,通过制作不同造型的月饼,锻炼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游戏法:大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在制作活动中我设计了"面团变变变""魔箱按一按"等游戏,让枯燥的制作过程变得趣味无穷。
4、小组合作法:在活动过程中,让每个幼儿都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其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达到共同提高,使幼儿在表现、交流中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七、说活动过程
(一)课件欣赏,激发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活动开始时,播放中秋节录像带,让幼儿通过观看热闹的中秋节进一步了解中秋节,并让幼儿说一说中秋节都做些什么,从而引出活动主题——月饼。
(二)观察、讨论首先出示让幼儿观察讨论月饼的特征及品尝月饼,然后示范月饼的制作方法,然后通过制作月饼来吸引他们,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去探索,充分调动起幼儿对动手操作制作月饼的兴趣。
(三)共同探索,及时评价启发幼儿通过观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幼儿之间进行讨论,议一议月饼的制作方法,初步尝试月饼的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幼儿通过游戏活动"面团变变变"在教室的引导下幼儿运用团、压、捏的技能制作出月饼,在通过游戏"魔箱按一按"练习刻、印的技能,在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我修正,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月饼。
(四)制作完成后,采用小组形式开展了幼儿自评、互评活动。首先是幼儿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制作月饼的意图及方法,然后让其他幼儿参与到评价中,找出其作品的优点、缺点,教师同时给予随机评价。此环节较好地完成了对幼儿情感、语言能力、动作等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创造新事物的乐趣。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纲要》明确指出,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即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挑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线".中班幼儿在进行小水滴旅行记,吹泡泡,沉浮实验,奇妙的水车等活动中,已经完全被水的"魔力"给征服了幼儿诚然知道要节约用水,他们一边说节约用水,一边在洗手、喝水、上厕所等过程中浪费水,加之今年我国西南五省遭遇了特大旱灾,水资源十分缺乏。所以,我设计了这节的活动,契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要求。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是中班的一节社会活动。通过幼儿观察交流分享,观察讨论,关注生活讨论节水方法和师幼表演等活动,意识到节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当初做起,承担起节水义务宣传员的责任。
(二)教学目标:《纲要》强调: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让幼儿了解国家水资源的现状,激发幼儿节省用水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2、懂得节约用水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3、从身边小事做起,讨论节约用水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为了到达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教训准备:让幼儿在家长的勾引下观察记载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不当举动,并与家长一起商讨一些节水的好办法,制作节约的标志与宣传画。
2、物质资料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节水的标志、节水小天使的标记牌。
(四)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使幼儿树立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意识。
活动难点:知道节约用水的几种方法,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如何去突破难点?通过幼儿观察、讨论、总结节水方法来实现。
二、说教法
《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社会教育活动不是教师告知幼儿"你该怎样",而是幼儿要"怎么",教师只是对幼儿的取舍和行动起引导和帮助作用。
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有:
1、谈话法:帮助幼儿提炼原有的社会知识经验,使之系统化、明确化。
2、讨论法。有利于幼儿自由发表看法和感受。
3、情景教学法:由教师展示一些缺水和糟蹋水的情景,让幼儿对其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让幼儿理解节水的重要性。
其次还采用观察法,记录法,角色表演等方法。
三、说学法
《纲要》的社会领域中提出:必须使幼儿动手、积极主动地与别人交往、观察、体验、表现等,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发展社会性。
重要学法有:
(1)讨论法:让幼儿彼此讨论节水的方法;
(2)观察法;通过对课件图片的观察,让幼儿的心灵有所触动,树立节水的意识;
(3)合作式的学习方法:与家长一起制作节水宣传画与节水标志。
四、说活动程序
《纲要》的社会领域中提出:社会教育活动要有"整体性"的观点。教师要把知、情、意、行等方面有机地融会在教育活动中。
(一)观察交流分享,导入活动。
1、出示一些脏物和干涸的花,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梳理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观察讨论,激发情感――观察多媒体课件,看看说说,了解水的宝贵,激发珍重水的愿望。
(三)关注生活、积累方式。
1、幼儿分组讨论在幼儿园 和我们的生活中节水的方法。老师演绎进行记录,强化节水意识。
2、播放贴近幼儿生涯的节水图片。
小结:勤俭用水,能够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从 节约一滴水开端,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五、师幼互动,进一步激发节约用水的责任心――通过歌曲表演和缺水的图片引起大家 的共鸣。
六、师幼的独特觉得和活动的可见成果展示――请小朋友来当节水宣传员,并拿着节水标志牌去向客人老师做宣传。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主题说明: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环境内,对于家乡的认识可能仅只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同时,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自我意识也非常强,很少能想到别人、集体,更别说是家乡、祖国了,当前形势下,让孩子产生爱自己的家乡情感再到爱祖国的情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一个单一的活动一定不够,因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看家乡的位置、想家乡的特色和特产、思考自己能为家乡做些什么、构想家乡的未来等等活动,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回忆家乡的特色和平时经常接触的特产,丰富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进一步了解,更好地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设计意图:
要让孩子了解家乡,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从世界地图开始,再到中国地图,接着一级一级的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位置,使孩子对家乡的爱更有方向性,也更加清晰。原本枯燥的看地图通过课件的播放,使多媒体课件与幼儿能产生互动,活动效果会更好。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地图,了解家乡的位置,知道家乡的名称。
2、初步了解家乡大概的地形特征。
3、引导幼儿萌发愿意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愿望。
准备:
1、地球仪一个,多媒体课件(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温州地图、永中地图,以及特色景点和特产的图片,并且经点击能相互转换,同时用小豆豆作为课件的引导人)
2、一张本地游览图;一张大四开左右的白纸;骰子和棋子。
3、制作“家乡旅游棋”作为游戏背景纸,每组一副。
过程:
1、引题:
(出示地球仪)“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个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啊?(幼儿讨论)告诉你们吧,是地球仪,这个球就是把我们生活的地球做成了一个模型,在这里啊有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呢!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吗?(幼儿讨论)今天来了一位好朋友豆豆,他也是我们这的人,他可聪明了,让他带我们去找找看吧!” 2、播放课件:
①(点击出现小豆豆和世界地图)
小豆豆介绍世界地图,介绍世界上的五大洲,并且特别提到我们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洲。
②(点击出现中国地图)
豆豆:“好了,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国,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地图”。豆豆来介绍中国,知道我们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有很多很多的省,而且中国是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里第三大的国家,可厉害啦!
③(点击出现微山地图)
豆豆:“在我们的中国里,有一个山东省,我们的家乡呢就在山东省的济宁市,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济宁,我们小朋友就在这个地方(用鼠标点出欢城的所在)。我们欢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城镇,旁边有微山湖,而且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依次出现图片)还有很多好吃的,有全国有名的四鼻鲤鱼等等。
④看本地游览图。请幼儿说出本地的著名景点、主要建筑、街道,教师在地图上找出并指给幼儿看。师生轮换,使幼儿初步学会看地图。 3、游戏:小小旅行家
①以棋子代替小朋友,做个“小小旅行家”,从幼儿园出发游览名胜,边旅行,边向其它幼儿讲解自己的“见闻”。大家轮流做讲解。
②下棋。玩法:两人一组,每人各取一棋子(色或形不同)代表自己。“锤子——剪子——布”,赢者先走,掷骰子决定走步正巧遇“乱扔果皮倒退四步”,便要停在出发点不动。先到终点者为赢。 建议:
1、“家乡游览图”以教师为主绘制,幼儿向教师提供景点名称及大致方位,可为图上增添剪贴图片。
2、在画家乡游览图的基础上绘制家乡旅游棋,“家乡旅游棋”也可和幼儿一起制作,使幼儿在制做过程中大体了解进退棋规则。做法:
①在景点之间适当增加些新点,写上旅游行为及进退棋原则。如“为老人让座前进三步”,“乱扔果皮倒退四步”、,等等。这些规则由师生讨论共同确定。 ②以幼儿园为起点,另选一终点,用双线将沿途各点连成旅游路线图。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钟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东西之一。本节课要求幼儿对整时的认识,是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一般来说,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幼儿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
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幼儿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多媒体动画和实物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
提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钟表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体验。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幼儿园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抽到这个活动内容,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布置我们的自然角,幼儿兴致特别高,第二天纷纷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绿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饭的时候,小朋友吃豆芽熬肉,大家都在安静的吃饭,东北角上的几个小朋友却在争论不休,我走过去询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长出牙来呢?当时吃完饭后,幼儿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而且还争得面红耳赤。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老师所告诉的,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目前,我们班幼儿有植物种子发芽的经验,我打算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豆芽作为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生豆芽”,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发芽,他们的生长与水、阳光存在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2、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植物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阳光的关系。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打算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上,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要为每个幼儿准备好实验用的杯子,豆子,水等,指导幼儿泡豆子,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望。而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分享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活动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本活动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对比试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几粒豆子,其中一个杯子放水没过豆子,另一个杯子不放水,2天后请幼儿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需要水。
2、对比实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豆芽,其中一个杯子在黑洞洞的纸盒里,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1天后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后继续生长需要阳光。
为了完成以上教育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我整合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科学区:投放杯子,豆子,水盆,海绵等,图书区:投放有关生豆芽的图书和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种子发芽的知识经验
(三)、物质准备:
1、黄豆,绿豆,香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杯子,纱布和海绵 ,纸箱子,两个大盆。
2、提前2天与幼儿一起泡豆子,并做观察记录。
3、将两盆豆芽提前2天分别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
4、关于生豆芽的课件。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为幼儿创设探究活动环境,提供可操作材料,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法: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2、课件演示法:将泡豆子,豆子生根发芽,豆芽变绿等过程制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系统、全面的了解生豆芽的全过程。
3、观察法: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些方法的运用,将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通过试验,观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在快乐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采用:1、实验探究法: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观察法: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亲自护理自己的豆芽,随时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并用绘画或符号作记录。
3、归纳法:幼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得出的结论
这些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嘴巴交流,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程序
(一)、观察泡过的豆子 (6分钟)
问题:
1、这两盆豆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有水的那盆豆子发芽,豆子发芽需要水
这一环节,幼儿在活动前就参与实验,有些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储备,可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观察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的豆芽 (6分钟)
问题:
1、纸盒的豆芽长的怎么样?为什么?
2、阳台上的豆芽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3、这两盆豆芽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结论: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三)、带幼儿一起分析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 (5分钟)
问题:
1、豆子先生根还是先发芽?
2、豆芽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观看课件:生豆芽 (8分钟)
问题:豆子生根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环节,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系统的了解了豆子生根发芽的全过程,对这一科学知识有个全面感性了解,幼儿再结合自己动手泡豆子,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还能直观形象的掌握这一抽象的科学知识。
五、说活动延伸
1、幼儿把自己泡的豆芽放在阳光下,继续观察,会发现豆芽变绿,了解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把豆芽置于真空中,继续观察,发现豆芽枯萎致死,了解植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内容并未结束。幼儿会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会越来越浓。
幼儿园说课稿 篇7
我今天说课的活动是中班音乐活动:《有节奏的声音》
一、教材
节奏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让儿童感受到不同节奏型表现的不同声效,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节奏感和感受力。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变化,为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增强儿童的对节奏乐的兴趣。因此我将本此活动的目标定为:1、分辨声音的长短,用线条画出来。2、分辨声音的高低,用图画出来。3、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三种不同的音型。
(一)延长音:弹延长音时,要稍微放慢,延长音的音是很长,儿童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二)高低不同的音:音的高低对来说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儿童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视觉形象就很容易理解,当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联系时,抽象的东西也变的形象了,儿童很容易就能运用动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现出来。
(三)半休止符:休止符的掌握是活动的难点,利用情境启发的教学方法由休止符联想到陷阱或障碍,需要停一拍,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记忆节奏型。
难点: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倾听是感知音乐的前提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倾听处于他身边的声音,比如儿童所熟悉的动物,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和人们活动多发出的声音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倾听兴趣和倾听能力,将会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丰富他们对声音的各种感性经验。
(二)认识音乐作品中的表情作用音乐作品获得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的基础上,教育者应有意识地进一步深入引导他们认识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在艺术表现上的表情作用结合切身的音乐感受和体验,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从而巩固、发展和深化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能区分人声和乐器的音色各种不同的乐器因其构造不同而让其有不同的音色特点,三岁之前的儿童对乐器和人声的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四至六岁的儿童不但能区分人声和乐器还能学会用各种不同的音色来表现音乐。
(四)通过视觉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受音乐是流动的,音乐的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图画、动画、教具、情景布置等来简单地演示音乐的意境,从而触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来了解明白乐曲的性质、情节、情绪,所以适当地调动视觉对帮助儿童欣赏音乐是大有裨益的。
三、活动准备:
每位儿童一支笔、一张纸、钢琴。
四、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幼师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让儿童在学习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观察让儿童很容易分辨长与短的关系,引起儿童更好的思考与理解.
第二个环节是可以加深儿童对三种音型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是让儿童在活动中以游戏为主,深入活动帮助了解.
五、活动过程:
1、让儿童分辨三种不用的节奏型。
(1)延长音。如:5---。
(2)高低不同的几个音反复出现。如:1234543212345432。
(3)半拍音符半拍休止符的音型。如:50505050。
2、请儿童边听边唱感知这三种声音的长短、高低,然后用线条或图画出来。儿童绘画结果不做统一要求,只要儿童能讲出道理并且符合要求就算可以了。
3、对于能力差一点的儿童要求他只画音的长短,如幼师唱5———和5555启发他们画就可以了。一遍不行可多重复几遍。
请儿童玩排排队的游戏。将儿童分组,听到5————的声音站成一直线,听到1234543212345432儿童手拉手分开站成弯曲的对形,听到50505050儿童站成一高一低(蹲)对形。反复几遍锻炼儿童的灵敏性。
六、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内,听录音做画声音的游戏。
估量:基本上能用线条表示出音的长短。
评析:
通过画声音,能反映出儿童对音长短、高低的不同感受。如有的儿童能将5050画成■□■□,而有的儿童画成╳〇╳〇,还有的儿童画成,有个铅笔有头,有个铅笔没头。画声音对儿童在音乐的感受力的表现手法中,位置是很重要的。
活动结束:
儿童一起探讨。
【实用的幼儿园说课稿7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幼儿园说课稿九篇06-13
【实用】幼儿园说课稿8篇06-02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四篇07-11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9篇07-02
实用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三篇06-22
实用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7篇06-17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八篇06-11
【实用】幼儿园说课稿大班3篇06-06
【实用】幼儿园说课稿集锦八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