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班语言说课稿汇编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故事《月亮船》讲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后回家的经过,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是幼儿从事语言活动的好教材,同时故事情节中涉及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为单纯的故事学习增添了几分生气。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阅历,对地理知识也有些基础了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拓展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时值建国六十周年,我选择本活动,意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运用语言表述。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灵魂、主心骨,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 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 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热情。
这两个目标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时我认为故事的题材所要表达即祖国地大物博这一信息,重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因此我确定本次活动重点: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用语言进行表述。难点为让幼儿了解我国的四个世界之最,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主要作了以下准备:
图片《月亮船》、课件《月亮船》、图谱(我国的四个世界之最)。
四、说教学法
本教学过程,主要运用了四种方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技术运用法、图谱法及游戏法。这些教法也是幼儿的学法,能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启发提问法:教师应力求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想说、敢
说、大胆说。结合故事教学本身的特点,我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设计许多层次不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引导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运用法:本教材情节生动并涉及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此我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幼儿视听的感官,深入感受题材本身,为本活动重点解决垫下一定的基础。
3图谱法:图谱法其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深受教师喜爱,并在大程度上可
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内容,本活动借助图谱法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并记忆我国的世界之最,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进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寓教于乐,本活动借助一简单的说
唱游戏,意使认知不变成为重复跟读学习,而充分体现游戏的“趣”学,幼儿的“乐”学。
五、说过程:
本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引出主题——初步倾听,了解内容——结合课件,突出重点——巧用图谱,突破难点——活动延伸,说唱歌谣。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打开幼儿的话匣子是语言教学的关键,活动开始我出示月亮船图片,并设计问题“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里,你会看到什么”?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本环节需要2—3分钟。
2、初步倾听,了解内容。
本环节为幼儿初步欣赏故事,简单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先以生动的语言完整地讲述故事,再结合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在本环节中,幼儿可粗略地了解故事内容,并简单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听后感,同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在本环节对教材本身进行简单修改,即故事结尾不点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国,此环节大约占用8分钟。
3、结合课件,突出重点。
紧扣幼儿的初步感知,本环节重在结合课件帮助幼儿逐段理解故事内容,大致需要12分钟。由于提问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并刺激其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本环节中,提问法也是运用得最多的一个环节。我将故事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蒲公英迷路。
所设计的提问为:
(1)蒲公英为什么会到很远的地方?
(2)它遇到了谁?第二段为仙女与蒲公英的对话。
结合提问:
(1)谁来帮助蒲公英?
(2)蒲公英是怎样介绍它的家?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经过,我所设计的提问是:
(1)仙女带着蒲公英找到这些地方吗?
(2)你们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儿?通过三段课件的欣赏提问,幼儿已能基本了解故事内容,本次活动的重点得以解决。
4、巧用图谱,突破难点。
承接环节三的猜测,“蒲公英的家在哪儿”引导幼儿说出中国,教师可及时
续上故事结尾,并结合图谱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引导幼儿运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结合提问“为什么蒲公英与仙女道别时,在她的花瓣上有几滴泪珠,闪着银光”?“你们喜欢蒲公英的家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内涵,并迁移到自身,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借以突破活动的难点,本环节约占6分钟。
5、活动延伸,说唱歌谣。
有了对故事的基本认识,本环节继而借助图谱,运用3—5分钟的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说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谣,借助幼儿对游戏的天性喜爱,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自然结束。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很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通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通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帮助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择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内容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和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提供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通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通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通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通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积极性。
(2)记录法:通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通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很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和调查表,教师通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可以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可以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动脑筋积极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起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通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和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内容。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通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2、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的美好。
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明显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梅花、君子兰、水仙花、白玉兰、牡丹花、牵牛花、百合花。
2、《花婆婆》PPT。
3、儿歌“四季花开”:
暖和的 春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开?
炎热的 夏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开?
凉爽的 秋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开?
寒冷的 冬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备有:我们 种的 什么花儿 开)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引出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T),认字吗?《花婆婆》。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2、讲述故事
老师:花婆婆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音乐起)
(讲到:第三件事后,插问)。
老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孩子: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到世界去旅行……在海边住……
3、继续讲故事。
二、四季开的花
1、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交流四季开的花。
老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老师:那么,你知道什么花儿会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孩子:桃花是在春天里开得……荷花是在夏天里开的……
老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孩子:梨花……康乃馨……
2、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老师: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小朋友现在认一认:这些是什么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再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花儿、夏天花儿……)
幼儿操作,教师再和幼儿共同检查。对错误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不同的韵律节奏表达:四季花儿开。
1]老师:还有许多花,会在四季里开放,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儿在四季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
在春、夏读完后,提问:刚才是用手来打击节奏,还可以用什么来打击节奏?(用拍手、跺脚、转手腕动作都可以表示节奏)
老师提示:节奏和别人不一样,那会更美好。
2]老师: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让孩子感受16分音符的节奏),是水仙花,怎么唱着回答?
4、以对唱的形式进行。
师先问,幼对答。过程中引导孩子完整回答。
以孩子问孩子答的方式进行有节奏的唱,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老师:啊,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三、一件美好的事
1.回归故事。
老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写信买了许多花籽……可是,孩子们也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
2.美好的事情。
老师: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知道吗?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故事教学《微笑》。
一、 说教材:
《微笑》是一个美丽的散文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把弱小的小蜗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给整个森林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理解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给别人送去快乐的道理。中班的孩子词汇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对词意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以我把教材中“小鸟为朋友歌唱、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改为短句“我可以为朋友歌唱,让他们快乐;我可以为朋友盖房子,让他们快乐”,主要是通过幼儿掌握故事中出反复出现的短句型发展幼儿的连贯性语言。中班幼儿正是加速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阶段,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友爱可以促使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培养关爱、同情、友好、合作的行为。
二、说目标:
对于文学作品欣赏的教学不能脱离语言领域的价值,学习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情感,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次基础上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所以结合故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
标定位。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小动物之间的友爱,懂得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
2.学习用“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式仿编故事中的短句,萌生给朋友送去快乐的意愿和行为。
三、说重难点
重点:因为只有把握了故事的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把目标1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
难点:中班的幼儿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强,但是对短句的仿编和情感的迁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目标2作为教学的难点目标。
四、说教学准备(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我进行了教学前的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背景音乐、大图片(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图片与课件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经验准备: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为理解故事做铺垫。
五、说过程
本次活动我预设为四个环节:“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分析讨论、感受作品的美”“经验迁移、仿编短句”来完成活动,通过音乐的渲染氛围、图片的直观演示、有感情地讲述、设疑、给难点构建支架,让幼儿通过欣赏、发现、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下面具体谈谈每一个环节的开展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你觉得你什么时候最快乐?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快乐的故事。
(意图与目标:开门见山地点出快乐主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发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我采用分段教学来欣赏作品。
1. 教师讲述故事第1、2两段分别提问
(1)小动物们都在为自己的朋友做什么?
(2)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说的?
(3)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不高兴?小蜗牛能为朋友们做什么,让朋友们高
兴呢?
2. 教师讲述故事第3段
提问: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们高兴?(分析:采用分段教学来欣赏作品,在次环节中使用音乐背景,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故事的优美,以提问的方式加上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讨论和质疑促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完成重点目标中的理解故事内容。在故事理解的过程中我会强调“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式,不仅学习语言短句,也为解决后面的难点短句仿编做好铺垫)
(三)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同样配以优美的音乐和课件。提问
1.小蜗牛是怎么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2.小蜗牛为什么要把微笑送给别人?
3.小动物们收到蜗牛的微笑为什么都笑了?
4.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夸小蜗牛棒,你们想小蜗牛知道会会怎么样呢?
5.你们认为小蜗牛、小兔、大象都是怎么样的小动物呢? (分析:中班幼儿在初步感知故事时,对故事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都是零碎,
此环节中我通过归纳性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森林里
小动物们之间热烈欢快的气氛和充满关爱的情感,懂得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
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完成重点目标)
(四)经验迁移,仿编短句
1.出示多幅有关于小动物相互帮助的图片,引导幼儿用“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型来表述。
2.我们能为周围的人做什么让他们快乐呢?(这里,教师要为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提供一些参考,提醒幼儿可以为生病的人、可以是父母、小伙伴、老师等等)
(分析:仿编对中班幼儿还是很难的,所以提供一定内容的图片,是给幼儿的仿编提供一个支架,在适宜的时候撤架,在没有提
供图片的情况下引导幼儿扩展思维,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来,这样才能激起孩子对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有真正的感悟。以建构支架和情感迁移的方式突破了难点目标)
六、说活动特色
我认为我今天设计的活动还是有特色的。
1.注重情感的渲染:以优美的音乐来烘托情感氛围,可以使整个活动被浓浓的关爱情感包围,给幼儿以心灵美的情感体验。
2.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教师利用图片为幼儿的第一次仿编提供了支架,降低了方便的难度,给幼儿说的信心。第二次没有图片的支持让幼儿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和层次性。
3.强调幼儿在前:活动中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教师都是通过设疑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
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习,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 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
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习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
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新纲要》中提出语言活动主要就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看图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发展幼儿口语能力的重要形式,还能有效促进幼儿语言、社会等领域的发展。《两猫相争》这个故事角色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物,而故事本身又情节简单,富有童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联系不同图画,形成完整故事并较连贯讲述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经验、新挑战,它通过描述两只嘴馋的小猫为了一条鱼互相争斗,到最后吵得精疲力竭也没有吃到鱼的故事,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在生活、学习及游戏中应该学会友好协商,互相礼让。
大班语言看图讲述活动——《两猫相争》说课稿
二、说幼儿: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发展密切相关的。而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迅速,已掌握了较多的词汇量。同时,我班幼儿活泼大方,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好奇心、探究欲强,有丰富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和理解力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又占优势,所以对看图讲述非常感兴趣。但幼儿在看图讲述时,往往主题不突出,过于具体和琐碎。而教材《两猫相争》可以为现阶段的幼儿提供围绕主题讲述的这样一个平台,同时这些小动物均为幼儿所喜欢,相信能让幼儿于愉快的活动中积累创造性讲述经验,获得自信与快乐。
三、说目标: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幼儿感受作品的语言美,还能让他们学习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想象。从《纲要》的精神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将目标定为:
1、欣赏漫画,较生动的描述图片的内容。
2、喜欢讲故事,学会丰富词语:互不相让、难解难分、精疲力竭。
3、能积极参与讨论互动。
我将本活动的重点放在“喜欢欣赏漫画,较生动的描述图片的内容。”上。难点是“较连贯的讲述故事情节。”
四、说活动准备
精心的活动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为了活动完美呈现,我为本活动做了以下准备:课件、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巴班斯基说过“教育的方法是由学习的方式和教育的方式运用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时多种方法灵活运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综合运用了设疑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我将在下面的活动过程中详细阐述。
六、说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设疑引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活动有个好的开端,我在活动一开始就出示教具,并设疑引入:“有一天,天气真好,白猫和花猫兄弟俩商量着去哪儿捉老鼠,当他们路过墙角的时候,突然间看见一只叼着鱼的老鼠,同时飞奔过去,接下来会发生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一疑问,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幼儿把思维聚焦到活动的重点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很有目的性地倾听故事,为下一环节做好了铺垫。
2、观察课件,提问讨论。
当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之后,教师出示课件,通过一系列启发式的提问,首先观察画面上画有什么,如:白猫和花猫看见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咬那只小鱼的?课件演示法的使用时基于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年龄特征考虑的,生动的课件演示,能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画面情节的夸张和生动,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听感官,帮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梗概,理解故事的语言美和情节美,突出了活动的重点。
3、小组讲述,互相交流。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首先,教师通过提问,设计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如:“鱼为什么不见了?你们觉得它去哪儿了?”通过提问法,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有效思考,不断梳理故事环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其次,考虑到“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想说、会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平台,在幼儿讨论期间,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结合动作表演,让幼儿在思考——学说——学做的过程中,巧妙突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4、续编故事,培养品质
文学活动的教育价值一方面体现在让幼儿感受作品的美,学习其中的精美语言;另一方面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蕴含深刻的品德教育。因此,我通过提问:“为什么白猫和花猫吃不到鱼?他们要怎样做才能吃到鱼?我们应不应该像他们那样?我们要怎么做?”通过相互讨论,幼儿深刻体会到自私的坏处,懂得自己应该做个大方、有礼貌的孩子,此时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七、活动延伸,拓展经验
为了帮助幼儿拓展相关经验,在本次活动之后,我还进行了延伸活动,如
1、表演区:把白猫、花猫、鱼、老鼠等头饰投放到表演区,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
2、语言区:请幼儿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结尾,进一步拓展幼儿经验。
八、效果分析:
这节课侧重语言讲述,也能丰富词汇,正适合大班幼儿年龄段。开始的导入环节,我以猫叫声音与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根据ppt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多数幼儿能大胆的讲述。并在教师生动的语言讲解和表演下,理解了“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的含义,达到了预定教学目标。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7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自己的备课和上课需要反思的很多。
先从备课说起,首先,过于贪多。尽管是一首古诗,文章篇幅并不长,但相连带的内容都想讲到,要考虑知识的扩充,还要考虑到本课知识讲得是否透彻。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想完成太多,太不可能。
再说上课环节,整堂课的安排前松后紧,前半节课学生还会顾忌老师讲的要求,但后半节课便不受支配,爱动则动,爱说则随便说了起来。尽管课堂上我常鼓励学生说想说的话,尽量不对他们限制太多,但学生的规矩和习惯看来还没有养成,这是日后教学中需要强调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在不限制思维,不受太多约束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最后说自己,准备不够充足,不能很好的预设学情,致使后面的许多环节没有进行,所以整堂课的效果离自己的设想有一定的距离。另外自己的语言不够生动,表情更不象花一样,加上这是一首古诗,所以整堂课没有童趣充斥。教师要拉近学生的距离,不但是身体上的,更是心里上的。
教学实际能反应一定的问题,应该是一件不错的事。最起码能发现问题,所以以后的工作便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从学生表现看,发现了学生存在的不足,也看到了学生的闪光点——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清楚流利。尽管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好课多磨,有问题,才会有提升。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9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幼儿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9
!
一、说教材
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社会并没有得到园所和家庭足够重视。幼儿从小在成人的细心照料与呵护下成长,如同温室的花朵,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关爱他人,照顾同伴的意识。为了弥补对德育教育的缺失,结合我园的园本特色道德品行教育,生成了语言讲述活动《爱的传递》。它是以宣传片的形式,让幼儿明白什么叫“爱”,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可以感动身边的人。明白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的道理。从小给幼儿种下“爱”的种子。整节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感受爱、分享爱、体验爱、传递爱为线索,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要以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语言领域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属,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短片内容,从中感受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这是从幼儿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大班幼儿能根据故事情节线索猜想情节的发展,能看着画面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宣传片,初步理解短片内容,从中感受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2、能力目标: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这个目标是从幼儿技能培养出发,大班幼儿基本上能连贯的叙述一件事,对待事物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大胆表达。此目标就是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与感受。
3、情感目标:在体验中感受帮助别人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
让幼儿在情景表演中感受帮助别人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快乐。让幼儿学以致用。
三、说重难点
说活动重点:理解短片内容,从中感受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通过看宣传片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让幼儿知道宣传片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说活动难点: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对短片的理解及感受。加深对短片理解。
四、说幼儿特点
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发展,能根据故事情节、线索连贯叙述一件事或猜想情节的发展;对待事物已经有自己的想法能大胆表达。
五、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1)谈话导入法(平等交流,易于幼儿接受)
(2)提问法(加深对宣传片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思考能力、解决教学中的重点。)
(4)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5)情景再现法(通过形象具体的画面,加深幼儿对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2、说学法:
(1)欣赏法(通过欣赏宣传片萌发“爱”的种子)
(2)观察法(观察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是怎样相互帮助的。)
(3)讲述法(大胆讲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
(4)情景体验法(亲自体验帮助别人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及对所学到的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宣传片《爱的传递》;歌曲《爱的奉献》《让爱传出去》;PPT图片;角色扮演;
幼儿准备:幼儿已有乐于助人的经验
七、说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以谈话导入的方式让幼儿谈一谈帮助别人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欣赏宣传片《爱的传递》(播放短片)
通过欣赏短片萌发“爱”的种子。以追问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提问:刚才短片中发生了那些事情?他们在帮助对方时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短片中维修工人出现了几次,分别是以什么身份出现的?初步感受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快乐自己快乐。
2.引导幼儿分析画面,感受爱的传递。(点击PPT图片)
以提问的形式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体会,理解短片所要表达的含义,谈一谈自己看完短片的感受。
3.掌握正确帮助他人的方法(生活中有关帮助的案例)
通过案例讲述,培养幼儿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帮助别人的方法,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4.角色表演(《爱的奉献》音乐渲染气氛)
让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人最需要帮助。当他们有困难我们怎样去帮助。检验幼儿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三)结束部分
“让爱传出去”启动仪式(音乐《让爱传出去》用音乐渲染气氛。)。
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有关大班语言说课稿汇编9篇】相关文章:
有关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语言汇编九篇07-12
有关大班语言说课稿集锦五篇06-13
有关大班语言说课稿合集9篇06-13
有关大班语言说课稿集锦7篇06-03
有关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语言模板汇编7篇07-30
有关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语言模板汇编六篇07-26
有关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语言模板汇编七篇08-11
有关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语言范文汇编六篇08-10
有关大班语言说课稿锦集10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