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范文锦集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它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点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黄色的、蓝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云,那绿色的、紫色的伞儿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双双红雨鞋象一艘艘小红船,这些生动的比喻构成了一组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韵律美。同时,散文中把构成彩色的雨的雨衣、伞儿、红雨鞋在雨中的动态都描绘的有声有色,作品不仅画面感强,想象丰富,而且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有较强的音乐性,即乐意躺幼儿欣赏彩色的雨的美丽景色,又可以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在这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雨的强烈愿望,因此这篇《彩色的雨》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教学。
2,幼儿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好,表达事物连贯、具体、口语化,进入大班以来已学会了一些散文,如《云彩和风儿》、《叮咚叮咚的琴声》等,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散文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尤其对散文中的精练的语句所表达的画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让幼儿学会用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来回答问题,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同时,我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比较协调,为突出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书记了动手操作的内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会恰当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彩色的雨”,展现雨中即景来符合散文优美的意境,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综合教育活动课。
3,重点、难点
熟悉散文内容,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动韵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成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
4,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2,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为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3,通过讲讲、做做的活动,会恰当的运用各种草料制作“彩色的雨”,展现雨中即景,体验同伴相互合作的快乐。
5,教学准备
1、教具;《彩色的雨》图片一幅,录音机。
2、学具:油画棒、红豆、绿豆、黄豆、挂历纸、皱纹纸、腊光纸、火柴棒、胶水、剪刀等。
二、说设计
1,教法
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动手操作法来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视听结合欣赏,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通过动手操作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2,学法
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我通过“晴天、雷雨”的天气变化来到如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启发引导——分段理解”;“激发愿望——大胆制作”的学法,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议议、做做,让幼儿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程序
1,导入活动:师生律动出场;请幼儿欣赏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2,幼儿欣赏散文,教师提问。
3,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4,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优美的句子来回答。
5,再次完整的欣赏一遍散文,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6,幼儿动手操作,会恰当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彩色的雨景图,体验合作的快乐。
4,活动结束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2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说目标:
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
(2)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3)“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环境资源的准备:
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6分钟)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
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10分钟)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10分钟)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延伸:(3分钟)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3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6到7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近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情景导入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四、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活动难点: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六、说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3:房子图十副七、说过程1、开始部分:通过情景让幼儿找身边的朋友,初步理解”邻居“关系2、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请幼儿帮数字搬家,并提问让幼儿找找他们的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2)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
(4)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5)拓展部分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八、教学反思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以情节性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感知和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接着,让孩子比较各组相邻数的规律,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中间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这一规律。再者,以操作练习”找相邻数“,验证幼儿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也以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个别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最后,进行扩展让孩子找出相邻的邻居。整个活动遵循了幼儿学习数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4
教学目标:
1、关心树朋友的变化,学习比较、概括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明显特征。
2、活动中能积极交流并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ppt、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树朋友的变化
1、最近我们都在观察了解你的树朋友,那就说说你的树朋友吧!
(通过已有经验回忆,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诗歌小结(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树朋友的变化及生活中的美景。)
二、议议两类树的不同
1、刚才有的孩子说树朋友落叶了,那你们的树朋友是不是都落叶呢?
(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2、听听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话。
3、你能听出落叶树和常绿树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交替是什么意思?
(关注孩子们的倾听理解能力。)
三、找找两类树叶的不同特征
1、这些树叶你们都认识吗?这三片落叶树和三片常绿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观察要素:
关注幼儿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是否指向-----类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叶树和常绿树不同特征。
4、验证表述各自的想法。
小结:如果看到树叶比较薄、暗、脆的树叶可能是落叶树;比较厚、亮、韧的树叶可能就是常绿树。
(由于孩子们是针对具体的.树叶进行比较,挑战点是对两类树种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类概括。我试图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同伴共同验证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在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同时慢慢习得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四、延伸教学
你对树朋友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提出问题,为以后进一步探索活动做好延伸。)活动点评金晓燕执教的集体活动《落叶树与常绿树》则激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深入观察、细腻体会、专注探索落叶树和常绿树树叶的不同,并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高科技媒体将灵动的PPT、悠扬的散文诗作为手段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活动离不开多年的积累和磨练。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5
幼儿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幼儿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娱乐交流中的话题,我设计了一节尝试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
“物体的移动”除了教幼儿获取有关的物体移动需要的具体经验外,还要对幼儿进行相关的科学知识教学,并从科学探索出发,生成有关技术的目标和内容,将幼儿的科学与技术学习有机地、自然地结合起来。
在教幼儿“物体怎样移动”的之前,我预设了一下“物体怎样移动”的学前目标:首先,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尝试让物体动起来,使幼儿感受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具体经验。其次,让幼儿尝试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的一样吗?再次,让幼儿想办法在不用身体碰物体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让物体动起来?最后,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并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在学习 “物体怎样移动”的时候,教师为幼儿共同准备了各种物体。如:积木、汽车、纸、圆珠笔、各类玩具以及绳子、轮子、木板等等。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进入教室之前,我领着幼儿在室外活动了一下。
随后我放开音乐,幼儿听着音乐《碰碰车》来到了教室,看到地上放着各类玩具,顿时来了兴趣。
我趁机说:“小朋友们,地上放了这么多的玩具,我好想玩一玩,你们想玩吗?”说完,我就独自拿着玩具玩起来,小朋友也跟着玩起来。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孩子们开始了活动中的第一次尝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了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材料,让幼儿通过尝试,发现物体自己是不动的,只有去推它碰它物体才会移动。
我来到孩子们中间,问身边的几个幼儿:“文文,佳佳,你们在玩什么?你怎么玩的?文文说:“我在玩积木,我可以搭高楼”。佳佳说:“我在和皮球玩,我碰它就滚。”“我在玩汽车,我一推它就跑。”----------孩子们有各种回答,我没有阻止孩子,但当一名幼儿回答到本次活动的主题(我碰它就动,我推它就动)时,我及时抓住,引出话题:“小朋友说的真棒,放在地上的东西,自己是不动的,那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呢?”
幼儿再次尝试,这次尝试,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幼儿比较投入,这时我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一方面发现幼儿操作中的创造性思维,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也帮助了一些思维和操作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使幼儿都能有所发现。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来到我身边向我演示,等幼儿围坐在我身边时,我问:“谁能主动说说你是怎样让物体动起来的?”“我是用手推的,一推我的积木就动起来了。”“我是用手拉的,一拉我的汽车就跑起来了。”“我是用嘴巴吹的,一吹纸就飘起来了。”“我是用脚踢,一踢皮球就动了。”
孩子们边说边演示给其他小朋友看。
在这次尝试中,幼儿很专注,很投入。
教师说:“小朋友说的真棒啊!刚才小朋友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物体移动,可以用手推、拉,可以有嘴巴吹,还可以用脚踢-------小朋友可真聪明。”(教师小结)
接着我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小朋友只要用力推,物体就会移动,那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得一样吗?”
幼儿再次尝试。这是一个新的,而且动脑筋的问题,孩子们被吸引了,我刚说完,孩子们就去自己尝试了。我来回走动了,观察了一下。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孩子在我周围坐好。
“刚才,小朋友都在认真的做实验,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动的一样吗?你是怎样做的?”
幼儿争着演示自己的实验,边说边做,这时,我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如个别幼儿介绍不够流利的,我将耐心地给他们第二次机会,鼓励他们把话说完整,把操作做的更好。
“我玩的是小汽车,我发现,我用很大力推,汽车就跑的很快、很远,用力小轻轻的推,汽车就跑的很慢、很近。”“我玩的是纸,我用嘴巴用力使劲的吹,纸就飘的很远,我用嘴巴轻轻的吹,纸就飘的很近。”“我玩的是皮球,我用脚使劲的踢,皮球就跑的很快很远,我轻轻的踢,皮球就跑的很近。”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都能发现用力大和用力小物体动的不一样,可见幼儿的思维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
教师说:“小朋友的实验都很成功,而且说的棒极了,用力大的时候,物体移动的就快、就远,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移动的慢、近。(教师小结)
面对幼儿的感性经验,紧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
“小朋友用身体去碰这个物体,物体就会移动,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身体去碰这个物体,能让这个物体移动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由于有了先前的尝试经验以及探索的基础,他们有的单独实验,有的合作实验,边尝试,边操作。教师的问题给幼儿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迁移,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成功感,把这次的探索活动推向了高潮。
一段时间后,幼儿围坐在我的身旁,迫不及待的想演示自己的实验。没等我问,孩子们的`小手就举的高高的了。
“我想让小汽车动,我没有用手,我把绳子寄在积木上,一拉绳子积木就动了。”“我把木板的一头放在高处,一头放在低处,把汽车放在高处,一动木板汽车就自己跑下来了。”“我把纸往空中一扔,然后不断的吹,纸就动起来了。”孩子们越说越兴奋,总结出:让物体移动,用的力不一样,物体移动的也不一样,用力大,东西就动的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就动的又慢又近。
看到孩子们积极的表现,于是我把延伸活动放到了室外。
“孩子们,关于物体移动的秘密可多了,刚才小朋友还没有发现更好的方法,现在我们到院子里试一试,看看还有没有新的方法,然后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人们是怎样让重、轻的东西从下面移到上面,或者从里面移到外面。你自己也可以试一试。”
通过这个活动延伸,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力和运动的关系。
记的我曾经看到这么一段话:在尝试教学时,不要忘记要先尝试后教,尝试教学中一定要让幼儿有尝试的机会,一定要让幼儿带着问题、目的去尝试,不要想幼儿是否能尝试成功,要重在过程,尝试以后要让孩子有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学习。所以在整节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方法放到了首位,让每个幼儿都有尝试、交流、发现、发言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尝试教学的课程的模式,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节课结束后,我并没有把这一活动结束,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物体移动的问题,都能和孩子一起共同的讨论。
如今,尝试教学在我园已广泛展开,孩子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是尝试的重要内容,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孩子们在尝试中学习。遇到问题,让孩子尝试解决,孩子们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孩子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尝试教学给老师们带来了挑战,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探索和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孩子们在尝试教学的氛围中,已经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广阔的蓝天。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6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资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结合本班的主题活动,我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欣赏废旧物变宝发明出来的美后,自己动手利用平常经常丢弃的废旧物也来发明一种美,从中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我认为,选择这一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爱好与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进步幼儿的协商能力。
2、尝试用多种废旧资料制作海底世界,体验发明的乐趣。
3、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用多种废旧资料制作海底世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进步幼儿的协商能力。
活动难点:
如何有效地合适地选用各种废旧资料制作漂亮的海底世界。总之,我们建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动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预备:
1、物质预备:收集制作玩具的废旧资料,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资料制作的有关海底世界的成品与图片。
2、经验预备:幼儿对海洋的水生动物有肯定的经验。
3、空间预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展示台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全方位的预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以参观者的身份引导孩子,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取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取的教法有:启发提问法、直观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启发提问法:本次活动最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引起幼儿的思考,启发他们的发明思维,让他们在老师的提问帮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观法:本次活动的开头,老师就采取了这个方法,让幼儿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引起幼儿创作的爱好,初步感受艺术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废旧物的创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合作,并进步幼儿的协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动的结尾部分,我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让小朋友学会互相交流、相互理解与相互欣赏。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取了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废旧物的理解与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发明条件让幼儿参加发明活动,不仅进步了熟悉,锤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取的'学法有: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成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废旧物变宝发生了爱好。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创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资料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用各种废旧资料进行创作。通过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进步”。为了让幼儿对废旧物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取了直接参与创作的过程,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废旧物变宝的创作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合作创做,交流分享。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熟悉,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取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爱好→自由选材→分工合作→动手制作→交流分享→审美延伸
(一)激发爱好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欣赏由废旧物制作的作品,引起幼儿制作的憧憬和爱好。
(二)自由选材,合作创作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让幼儿自己选择资料,并和同伴一起商讨如何创作漂亮的作品。然后共同制作。
(三)动手制作作品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开始制作作品,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终以参观者的身份,利用提问引导、启发幼儿更好地发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
在最后幼儿作品的展示中,我让每组派一位小朋友上来交流自己小组利用什么来制作作品。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欣赏、相互交流,进步了他们对废旧物变成宝的爱好,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表示美和发明美的乐趣。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废旧物他们会持着如何利用的想法,环保的意识也增加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7
一、说教材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碘伏" 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动手尝试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它的教育性、价值型和实际性,活动目标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对活动也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淀粉遇碘会变成蓝。
2.技能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因此,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慢羊羊村长头饰、馒头、土豆、白菜、胡萝卜、香蕉、梨、标有字母A与B的奶粉,棉签、图卡、笔。
四、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我使用的'教法有观察法、示范操作法、练习法、经验迁移法。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愉悦性、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碘伏
1.出示慢羊羊村长头饰,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都知道村长会做发明好多东西,通过头饰更能调动幼儿的兴趣。
2.认识碘伏。打针的时候都会用到碘伏,幼儿并不陌生,可能真正难的动手来试一试对于幼儿来说是有好奇又兴奋的。
(二)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结果。
(三)问题的解决---运用
1让幼儿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帮警长辨别A与B瓶中谁是假奶粉。
2.让幼儿自由选择A与B的奶粉,用碘伏的方法试一试,哪瓶合格哪瓶不合格。
(四)结束游戏让幼儿回去做一份食物淀粉大抽查。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8
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
纲要明确的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 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之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
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就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
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9
一、说教材分析
瑞吉欧主张"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认识树叶》这一活动是在平时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叶身上怎么会有花纹""为什么树叶会掉下来"等等,孩子们有问不完的问题。
新《纲要》中科学领域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经验,叶子是我们生活中唾手可及的教育资源,它的内部构造也非常有趣,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层层深入开展活动。从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能用观察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
2.了解叶子的构成叶肉、叶柄和叶脉,知道叶子有叶绿素
3.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重点: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
难点:了解叶子的构成,知道叶子有叶绿素。
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叶子的不同,接着通过比较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种不同的叶子都有叶肉、叶柄和叶脉,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叶子有叶绿素。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树叶时享受探索的快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
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以捡落叶来引发活动、激发兴趣。
2.问题设置法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激发兴趣的提问:这些树叶是从那里来的?激发情感的提问: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做朋友并说一说它像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是什么颜色?你们还见过哪些叶子?它们都有叶肉、叶柄和叶脉吗?它们的叶肉、叶脉、叶柄在哪里?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操作法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从而获得感性经验。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激发兴趣(拾落叶)
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配合音乐模拟叶子飘荡。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幼儿小树叶随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第二部分:引导幼儿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的特征)
通过让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做朋友并说一说它像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是什么颜色的?这一启发性合理想象,来引发出一片叶子有不同的想象。例如:"这片树叶(杨树叶)像什么?""扇子""它还像什么?"教师可以再次启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
第三部分:让幼儿感知不同的叶子都有相同的结构
让幼儿观察树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主要运用小组交流--个别交流--结合挂图展示叶子的各部分构成让幼儿了解。再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你们还见过哪些叶子?它们都有叶肉、叶柄和叶脉吗?它们的叶肉、叶脉、叶柄在哪里?来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种不同的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叶柄。
第四部分:是为幼儿创造实验的机会,了解叶子的成份
叶子除了这些叶肉、叶柄、叶脉,叶子还有什么秘密呢?让幼儿进行实验,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放适量的叶子,把叶子捶烂后,引导幼儿观察和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进行小结:叶子捶烂后会出现了一些绿绿的汁,是因为叶肉里有许多的绿色素,它叫叶绿素,这些叶绿素能够制造出氧气,还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环境。叶子如果没有了叶绿素就不能吸收水份就会离开树妈妈。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教练式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与幼儿协调着,合作着去探究发现问题。
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请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和自己做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我们可以帮小树叶做些什么?它的妈妈是谁?
(四)体会成功的喜悦(课间操)
帮助小树叶找到妈妈,并于它们一同跳舞。
(五)知识拓展(知道树的种类、作用)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了解其他树的种类。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树木有什么作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树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六、延伸活动(制作叶子画)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0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每天晨间锻炼,是孩子们一日生活中最喜欢的环节之一,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地观察,发现孩子在自由选材料结伴玩的过程中,虽然他们友好合作,大胆尝试,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例:单脚跳、双脚跳、平衡等。但是,助跑跨跳几乎没有小朋友想出来尝试过。《指南》中也指出要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跑、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根据上述情况,针对大班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设计了《小鹿搬家》这个活动,通过让每个孩子亲身扮演小鹿角色来练习跳的能力、通过经编筒与吗,木板的组合拼搭成障碍物,使跳跃的难度逐步提高,并相处不同的跳跃方式,让孩子们在趣味的活动中轻松自然的让孩子们学习助跑跨跳。
二、说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动作发展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初步让幼儿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障碍物,尝试助跑、跨跳过30厘米以上的障碍物。
2.鼓励幼儿能互相合作地用经编筒拼搭出各种高低不同的障碍物。
3.逐步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及培养勇于尝试的精神。
三、说活动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从活动目标和幼儿动作发展的实际出发,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幼儿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障碍物,尝试助跑、跨跳过30厘米以上的障碍物。难点预设为:逐步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及培养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说活动准备:
利用本地废旧材料经编筒(长、短)、木板
五、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主要采用:观摩示范法、合作探索法、语言激励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另外,我打算向幼儿采用:游戏法、练习法、竞赛法、发现法、合作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玩一玩、说一说、看一看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六、说观察要点及指导要点教师在活动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才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自主的开展活动,不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幼儿,体现在“玩中学”的理念。
第一环节:准备操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以欢快的音乐入场,引导幼儿随着鹿妈妈(老师)一同来激发幼儿扮演鹿宝宝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利用经编筒,一起来做准备操,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模仿小鹿做有趣的动作,激发幼儿进入角色尝试跳跃的欲望。
重点指导幼儿针对腿部做准备活动,使幼儿尽快地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紧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部分做好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充分活动开各关节,避免受伤,动作幅度由小至大,为正式训练作好充分准备。
第二环节:幼儿尝试在这一环节中,分两次进行。首先请幼儿利用手中的经编筒,来学跳的本领,在草地上拼搭出各种形状来尝试跳跳。在幼儿初次的尝试中,因为拿的经编筒有的长,有的短,在拼搭时,幼儿能组合在一起玩,在这一阶段中,不局限幼儿到底用哪种跳的'方法,充分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巩固原有的“跳”的经验,为下一层次的发展做准备。
其次,通过前一阶段的练习以后,孩子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高度了,这时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鹿宝宝都学会了跳跃的本领,他想学习跳得更高,有什么办法?那,障碍物该怎么摆?引导幼儿利用的辅助材料木板、长短经编筒等,用各种方法给障碍物垒高,然后再次尝试。
孩子在拼搭时发现,刚开始,他们在两个高的经编筒上在放置一个经编筒,由于经编筒呢是圆的,往往还没开始跳跃,一会儿就滚了下来。发现这一情况后,我观察到,在失败后任用这样的办法进行再次的尝试,虽然孩子能敢于探究和尝试很好,适时走上去提示他们,经编筒圆圆的,能摆着不掉下来吗?小朋友们都摇摇头说不能,再次告诉他们,还有很多材料也可以运用,是否能换一个再试一试,这时他们发现,木板是相对平面的,能够放上去不自己掉下来。从中也要提示我们再拼搭好以后要排队玩一玩,把游戏的规则也渗透其中。随着孩子对障碍物的拼搭越来越熟练,高度也越来越高,这时孩子们已经不能在用简单的双脚跳或单脚跳来越过障碍物,发现他们自然而然的开始尝试使用助跑跨跳的方法。
最后集中总结: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拼搭障碍物的?请你来搭一搭。现场演示,也把拼搭的技巧以集中演示的形式,让幼儿自主的学习。然后请能力较强的孩子来把自己的跳跃方法展现给大家,一起来学习助跑跨跳的好办法,教师注重同伴的榜样作用来规范幼儿助跑跨跳的动作,然后集体尝试一下助跑跨跳。
第三环节:游戏《小鹿搬家》
我们以前面的森林中,出现了凶猛的大狮子,但是小鹿的食物还在那里,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很多孩子都跃跃欲试,我们要抢回来!信心十足。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6-13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6-09
大班幼儿园说课稿10-26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10-23
(热门)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7-04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优)07-05
(荐)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7-05
语言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2-15
幼儿园大班体育说课稿11-05
幼儿园大班课程说课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