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11-10 19:04:16 幼儿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说课稿1

  一、说幼儿

  我班幼儿的平均年龄在5周岁左右,平时喜欢探究问题,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特别是对玩具有着浓厚的兴趣,玩具的名称、款式、玩法、价格等等是小朋友经常谈论的话题,小朋友也经常把家里的玩具带来和同伴一起玩。陈鹤琴曾说:“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的确,玩具给孩子的童年增添了色彩和情趣,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数学教育活动《我们的玩具超市》。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的重要和有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根据《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等实际,我将本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感知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游戏和生活遇到的问题。

  3、体验活动的乐趣。

  三、说内容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本活动的重要内容。例如:我通过组织幼儿参观百货超市的玩具,让幼儿用所带的钱数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购买中,发现有的孩子拿的玩具的价钱多于自己所带的钱时,就会寻找不同方法解决,有的先选择买最喜欢的玩具,有的选择价格适宜又喜欢的玩具,有的会主动向老师求助等。例如:锟锋小朋友在付钱时,发现自己少了1毛钱,站在收银台前东张张西望望,不知该怎么办?想了一会儿,他跑过来向我借了1毛钱,才开心地拿走自己喜欢的玩具。小朋友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发动小朋友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玩具,并根据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引导幼儿按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意愿给玩具标出高的价格或低的价格,通过布置一个漂亮的玩具超市,把玩具按种类、功能、质量等特性分类归放在货架上,例如:先把车类、棋类、动物等进行分类,再按高矮、大小、形状排在货架上。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取到钱后逛逛自己的玩具超市。幼儿在游戏中购买玩具,更有灵活性,表现更自由,弹性也大。因此,依据本活动的目标,我将以上有数学内容的多少、大小、形状、高矮、棋类、分类、排序等可能出现的教育内容,蕴含在《我们的玩具超市》中,让孩子们在生活和游戏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挑战,让他们从中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这个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感受其中的乐趣。

  四、说活动准备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开始。通过环境创设,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从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水平方面,考虑到如何提供充分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探索,做了以下相关的准备:

  1、与百货超市取得参观前的联系

  2、与幼儿一起收集玩具超市的材料:玩具、钱、钱包、货架、万能插塑、收银台、铅笔、标签……

  3、与幼儿一起起把万能插塑按颜色的规律拼插,并按高矮的规律建构成玩具超市的大门。把玩具分类、归放在货架上,将货架按一定的间距有序地排在场地上。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改变过去传授性的教,到提供主动的建构,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切合改革的方向上,建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努力构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学习方式下,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观察法

  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百货超市里的玩具,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玩具货架整齐有序地摆放,到各种玩具的分类、归放,和玩具的不同标价进行有顺序地观察,通过提问启发幼儿:你看到了什么玩具?你最喜欢什么玩具,怎么玩?你是怎么知道玩具的价格?等等,引导幼儿相互交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

  2、操作法

  《纲要》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铅笔、标签、钱、钱包、玩具、货架、万能插塑等材料,引导幼儿对其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通过看玩具、买玩具、收玩具、标玩具、分玩具、摆玩具、选玩具、玩玩具的过程来建构数概念。如:“你想怎样给玩具标价呢”、“怎样把我们的玩具超市布置得更漂亮”、“你需要取多少钱呢”?等等。小朋友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同是一种玩具不同小朋友就标出不同的价格;有的大玩具标出低的价格,而有的小玩具却标出高的价格;同样是取10元,有的拿两张,有的拿4张,有的只需拿1张,;把玩具分类归放看起来整齐、舒服、美观;买玩具时,需要经过多次挑选,才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现象。操作中,孩子们不但享受成功的乐趣,且从中发展了求异思维能力。

  3、游戏法

  “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雨昕和君妍两个小朋友刚好都是买青蛙玩具,就一起玩青蛙的游戏,一会儿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一会儿编应用题: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又游来了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等等。通过轻松的气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

  六、说活动过程的组织

  我根据预定目标与设计的内容,进行了以下系列活动。

  (一)参观玩具超市

  第一次参观:

  1、谈话引入:今天的散游小朋友想去哪里玩呢?

  经过讨论幼儿一致建议去百货超市。

  2、组织幼儿参观百货超市,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超市里的玩具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朋友站在玩具架前久久地讨论着玩具的名称、款式、玩法、价格等等。

  3、启发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什么玩具,它需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让你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应该如何买?(小朋友们不但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还发现玩具的价格写在玩具的标签上。)

  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和购买的欲望,引导幼儿尝试带钱到百货超市购买玩具的实际经验,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再次组织幼儿到百货超市的想法。

  第二次参观

  1、参观前与幼儿讨论如何购买玩具及购买时的注意事项

  ①购买玩具时要注意看清玩具上的标价,看钱包里的钱是否够买。

  ②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具。

  ③选择玩具时,有不清楚的可以请问服务员。

  2、幼儿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如:在选择玩具时,伟楠小朋友因为没看清一盒动物拼图的价格是4元,而说是 3.5元,正和章晟小朋友争论着。发现后,我引导他们先看清标签上的价格再说,这时,伟楠小朋友看清了才低声的说是4元。

  3、向同伴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小朋友买到玩具后,有的开心地告诉同伴,自己买了什么玩具,付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有的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同伴的玩具比较着。)

  (二)开办一个玩具超市。

  1、为玩具标价

  ①出示玩具,提问:我们有这么多的玩具,有的小朋友建议说,我们也可以开一家玩具超市,你们觉得这个建议好吗?可是你们懂得给玩具标价吗?

  ②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玩具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小朋友给玩具标价都有自己的理由,有的根据玩具的大小而标价的,有的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标高的价格,不喜欢的玩具就标低的价格。有个小朋友给一只小海豚标10元的高价,是因为自己到厦门亲眼看见海豚的精彩表演。小朋友对自己给玩具标的价格都感到很满意。

  2、布置一个玩具超市。

  ①提问:玩具标好了价,那怎样将玩具超市布置得更漂亮呢?(小朋友马上就想到用菜市场里的架子当货架,把万能插塑拼成超市的大门。)

  ②引导运用已有的分类、排序等经验布置超市。

  小朋友开始动手布置超市,有的按颜色的规律拼插塑,有的把拼好的插塑按高矮的规律排成大门;有的根据玩具的种类、功能、质量等特性进行分类,有的将分类好的玩具按大小、形状、高矮、厚薄有序地排在货架上;有的把货架按一定的间距排在场地上。

  ③与幼儿一起参观自己的玩具超市,感受成功的喜悦。

  小朋友看到自己布置的玩具超市,情不自禁地边跳边拍手,高兴极了。

  (三)逛逛我们的玩具超市。

  1、以谈话引入:我们要去逛逛玩具超市,老师这边准备了一些钱,小朋友需要多少钱自己来取。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需要取钱。)

  2、幼儿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认真观察游戏情况,并给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重点指导买卖双方的收、付款行为,提供一些方法帮助计算有困难的或遇到计算量较大的幼儿进行正确计算。

  (2)与幼儿进行交谈或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你买了什么玩具?用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3、和同伴一起玩玩具。

  4、延伸活动:邀请别班的小朋友进行游戏。

大班数学说课稿2

  一、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年龄差异较大,在数学按规律贴图标的操作中我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只需要简单提醒就能准确的完成作业,有大部分孩子需要我多次引导:先看现有的图标排列情况,然后寻找排列的一组规律,最后根据规律接着贴图标,还有部分孩子我即使帮忙找到了排列规律,并让他们一边念规律一边操作,有时贴好一处图标再让他贴下面都很困难。孩子们的这种表现让我觉得规律对他们来说还比较抽象,在操作时要求孩子有灵活的思维,需要孩子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光靠老师一味的帮忙点拨甚至告诉答案是根本行不通的。针对这些情况我结合大班组拟定的主题《秋日大丰收》设计了这一数学活动《找规律》。找规律中的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根据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按有一定的规则排列的程序,排序是建立在对事物比较的基础上,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那么通过本次活动希望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本次活动,我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这样对培养大班幼儿观察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力能起到促进作用,他们的身心也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发现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来激发自己创设简单规律的欲望,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从这次的活动中思维得到质的飞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次活动采取了分组操作形式,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在探索寻找活动中,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成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的排列。并学会表现2—3种规律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过程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他们在情境的创设中,以主人翁的意识通过观察来发现、通过探索来认识、通过操作来巩固、通过迁移生活经验来体验规律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

  秋季风景图组2副,树叶项链一串,装饰后的裙子一条,卡片(图形、物体、大小、颜色)、胶棒、粘贴小图片若干、各种玩具若干、串珠珠若干、排序图样4种。

  五、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始部分:通过情景引入让幼儿自由探索,因为我班幼儿主人翁意识很强,且具备了乐于助人的精神,运用情景表演,布置小任务,使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提高。活动一开始我会分别先后出示两张秋季背景图引入,让幼儿观察图片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说说树叶项链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第二部分是基本部分: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充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2——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最后由我小结,原来同一种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并鼓励幼儿到教室外面寻找在我们身边的规律,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六、活动延伸

  1、有规律排序除了排出来,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呢。

  我们用小猫小狗的叫声来有规律地表示出来。(分成两组喵汪汪,喵汪汪、喵汪汪)

  我们用动作来试试看(如:小鸡小狗小猫的动作,重复三次)

  2、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A、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里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的排序呢?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星期的排列也有规律,从星期一依次到星期天……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B、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那些地方也是有规律排序的呢?把它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大班数学说课稿3

  一、什么是“说课”关于“说课”,网上有不少的资料,但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提供以下几种说法,帮助大家对说课建立初步的印象。

  1、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2、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3、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之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的异同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活动的教材。

  不同处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幼儿的理解,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儿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次活动的活动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幼儿理解哪些内容,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三、“说课”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再请几个人评议,组织活动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组织活动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讲都是很认真的,但是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等,至于此活动的目的、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去探索的很少,导致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只流于形式,使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让教师在活动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理清活动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活动中重点不突出、引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活动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活动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l)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

  (2)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3)说目标。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

  (4)说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二)说教法说教法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三)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出要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主要说明幼儿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教师是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根据活动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及手段,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活动过程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活动难点和重点的突破。

  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者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组织幼儿活动那样讲。注意,在介绍活动过程时不仅要讲活动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纲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依据等)。

  (五)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幼儿、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说课”的实施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教育活动,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活动的'浓缩,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活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成功。

  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共鸣。3、紧凑连贯,简练准确。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要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来刺激听者,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六)“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组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活动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活动、本年段、本主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活动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之间的关系。(2)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说课中教师要从幼儿理解本内容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的、客观、准确的分析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活动目的明确,符合《纲要》要求、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活动目的、有利于发展幼儿智能,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次活动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活动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表达其对某次活动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活动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学前教育理论与活动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在说课中对教材的分析应以专业基础理论为指导,对活动情况的分析和教法的设计一概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实践的功能。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学前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还要避免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张冠李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论切合实际,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

  3、实效性原则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大体上,说课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一般来说,检查性说课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说课主要用于同行之间切磋教法;评价性说课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说课则是为了给教师树立说课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在开展说课活动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说课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针对性强。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结构复杂的活动以及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活动等。只有加强了说课的针对性,才便于说课人和评说的准备和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

  (3)准备充分。说课前说课人、评说人都围绕本次说课活动的目的进行系统的准备,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说课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4)评说准确。评说要科学准确,指导性强。说课人说完之后,参加评说的人员要积极发言,抓住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和活动中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评说。主持人还应该将已达成的共识和仍存在分歧的问题分别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活动中贯彻执行或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4、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活动构想转化为具体活动之前的一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大班数学说课稿4

评委老师,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大苹果幼儿园的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选自新教材大班探索求知。

  下面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活动准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一、设计思路

  我们的《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时间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的一日生活都要遵循时间的约束,才能有规律。在幼儿园,我们孩子们每天都要遵循各班的《一日活动安排》进行每天的活动。大班孩子马上要进入小学了,在入学前,为孩子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让幼儿了解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学习认识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目标:

  1、学习认识整点的时间,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2、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进行自主操作,并能用数字一一对应的表示表盘上的时间。

  3、培养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了解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与判断,让幼儿熟练认识整点的时间。

  难点:能够按照1:00——12:00的顺序,将表盘依次排序,并用数字一一对应的表示表盘上的时间。

  四、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教师充当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激励幼儿通过多种感知通道进行活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拨动钟表时针,让幼儿观察1:00——12:0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2、提问法: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求知。

  3、分组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巩固认读整点,并能用相对应的数字表示,也加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方法了,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所以,在活动的最后一环节,我引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经典游戏,稍加改编,通过游戏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检验。

  五、学法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变"我要学",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跟随活动进程主动探究学习。因此,本活动的学法有:

  1、观察法:观察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才能在生活中活动中有所发现。在本节活动中,我在基本部分的第一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1:00——12:0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即为几点。

  2、谈话法:谈话不仅能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老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掌握情况,进而进行适时教育。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引用谈话法,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谈话,让幼儿了解时间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励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

  3、操作法:幼儿通过对教具的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4、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种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活动中用游戏调节学习形式,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六、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认识时钟的基本结构,能辨认时针、分针、秒针。

  物质准备:可拨动的钟表、幼儿操作袋(1:00——12:00的表盘各一个,1:00——12:00的数字卡片个一张)每组一袋

  场地准备:将桌椅摆放分为四组

大班数学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好,我是N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认识单双数

  一、说教材

  《认识单双数》是中班科学领域的数学活动。新《纲要》中提出:“教育教学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认识单双数是5~7岁幼儿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可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幼儿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构思了本节教学活动。

  二、说幼儿

  新《纲要》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大班幼儿思维中已经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活动过程采用游戏的方式灌溉,幼儿参与面比较广,面向全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三、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幼儿通过操作及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自操作,能分辨10以内的任意一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根据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成功地解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单数或双数的门票每人一张

  课件 喜洋洋的短片

  幼儿操作卡 每人一张

  五、说教法

  活动中我采取的教法有: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幼儿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新知。游戏法:通过游戏,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说学法

  活动中,幼儿学习方法有:

  游戏法体验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体验加深和弥补幼儿对单双数的不完整认知。

  操作法: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想一想、圈一圈、说一说,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中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探索新知,既活跃了幼儿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讨论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幼儿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幼儿和幼儿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幼儿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七、说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采用了幼儿最喜爱的动画人物喜洋洋来做导入,喜洋洋要带我们到动画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它给我们每个小朋友一张乐园门票,因为小朋友太多,我们必须按照门票上的号码按单双相应的车子来坐车。通过教师设定,这就需要幼儿必须知道自己手中的门票号是单数还是双数了,从而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上的一些单数或双数物品,探索单双数的特点。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圈一圈,说一说,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这时,会有的幼儿发现8是双数,因为两个两个的圈正好圈完,而其他幼儿可能圈的是7或其它数字,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弥补幼儿不完整认知。这样幼儿的思维有序了,幼儿在动手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充分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幼儿记忆深刻。

  (三)、游戏固新知:

  在这一环节游戏由浅入深:先在自身找单双,接着在教室中找单双。接着玩游戏:看到单数,就独自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找一个同伴抱抱。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它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之处。随着游戏难度加深,趣味性也更浓厚了,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四)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就能真正地掌握单数、双数了。

  老师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字: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谁能翻出所有的单数?准能翻出所有的双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归纳出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2)教师再次把数字反扣在黑板土:请幼儿翻出最小的单数;最大的单数:最小的双数;依次增加难度。难点一个个的被攻破,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结束部分:知道了单双数,请拿好自己手中的票,按单双号乘车,我们和喜洋洋一同去动画乐园。

  、活动延伸

  可做相邻数的操作材料,设置在区域活动当中。让幼儿可在区域活动中巩固单双数的有关知识。

大班数学说课稿6

  一、说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发展能力为基础,又要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要求,即“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两个教育理论的支撑使我强烈地感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班幼儿对空间方位感知经验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针对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我将从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拟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我确立为: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难点为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次活动我有场地准备和实物准备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实物准备:红绿带子43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属于空间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法、激趣法、赏识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节课将使用如下学法让幼儿达到学习目的:

  1、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如在活动中我就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

  3、多通道参与法: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分清左右。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把此次活动分为教学三部曲。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手。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引出主题,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部分。(分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分四步:第一步找出左右手 ;第二步说出左右手能干的事;第三步师幼互动游戏我说你做;第四步幼幼互动将动物进行左右摆放。

  【我从左右手入手,引导孩子知道左右手并说出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容易,以此实现活动目标一,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身体其他左右部位。

  环节三、感知空间方位的左边和右边 。

  (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都为我的教学重点体现给予了极大的保障。)

  环节四: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1、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2、相对站立,观察幼儿同时伸出左右手时出现的现象。

  【设计意图: 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于生活。以此来实现我的目标二同时突破本次教学难点。】

  (三)结束部分。

  请男孩子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女孩子站到老师的左手边。跟随音乐走出教室。【结束部分其实也是一个检测部分,检测幼儿对本节课的认知水平。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大班数学说课稿7

  说教材:

  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好奇心和想象力又是幼儿主动学习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因此我选择了游戏性较强的《数学宫》,本次活动撇开了以往数学活动枯燥乏味的特点,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幼儿通过刺激性的闯关游戏,使幼儿进一步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说目标: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两个目标,

  目标一是: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的进行运算。

  目标二是: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说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目标一既是活动的重点也是活动的难点。

  说准备:

  本次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胸饰24份,每份胸饰上有算式题,彩旗3面(上面有数字)数学宫牌子,停车场标志,皱纸,1--10数字卡24张(贴在停车场,请幼儿对号停车),每人一套数字卡(1--10),白纸,记号笔,卡片3张(用于写闯关的要求,贴在每一关的入口)

  说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游戏,由老师提议"今天的天气真好啊,让我们开着汽车一起到数学宫玩玩吧!幼儿随着老师的话,听着轻快的音乐进入活动室,进入活动室后,老师提要求,"让我们把车停到停车场吧,小朋友胸口算式的得数就是你的车位号,千万别停错啊!"车子停好后老师带着幼儿一起进入数学宫。

  第二部分是闯关游戏:请配班老师模仿录音说:"欢迎来到数学宫,请闯第一关:对暗号。老师打开第一关的要求卡,和幼儿一起看看第一关的要求是什么,即老师说一个数,小朋友对一个数,两数合起来的数是小旗帜上的数,这样就能顺利闯关。这一关我设计了3面小旗帜,幼儿答对后进入第二关。进入第二关时,再请配班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真棒!欢迎进入第二关:占圈。"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强烈的探索欲望,进入第二关后,老师再次打开要求卡,读出要求卡中的要求:老师说题目,小朋友心算出答案,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去占对应得数的圈,这个游戏可根据时间反复多次。第二关结束后,请配班老师说出第三关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快快来闯最后一关吧!第三关:看谁写的多。老师带小朋友来到第三关的场地上,打开要求卡和幼儿一起读要求:听一个数,请你写写有哪些算式的得数等于它 ,请小朋友把算式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然后老师逐个检查,这一关相对来说比较难,因此不要求小朋友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第三部分是结束部分,祝贺小朋友们闯关成功。博士爷爷啊在教室里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礼物,小朋友开好汽车跟我一起去拿吧。小朋友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大班数学说课稿8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 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幼教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 7:00 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

  二)活动

  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时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局部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 和 “自问自答” 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 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 “ 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 12 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 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 2点~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 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惯例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局部:评聪明娃娃

  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 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 5点种到下班了 。

  3. 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协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说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一、说教材。

  对于钱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对于幼儿园的还孩子年龄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人民币》。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认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是: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大胆发现的机会。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文具店超市。

  2、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纸币和1元的硬币)四、说教学法。

  根据3~6儿童学习指南里的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游戏发、观察法、操作法、演讲法等。

  学法:我采用了视、听、讲合法、操作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四、说活动过程。

  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初步认识人民币。

  观看小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钱币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第二环节:认识人民币。

  本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提问法等在里面。首先认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里的各种人民币,活动时鼓励幼儿主动求知。

  第三环节: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换算。

  本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每一张人民币,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后认识它们的单位名称。最后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说活动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我做了以下反思。钱币在日常生活经常都见到,在我刚出示钱币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激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和大胆的求知,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人民币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买文具"的游戏时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钱币的换算还不是很会还有待加强。

大班数学说课稿10

  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减、等于符号,动物卡片图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过程:

  1、介绍新朋友:教师出示+、-、=符号。“+”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别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原来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开一个。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搀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有2只小鸭,游来了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

  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一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这两个数字合起来是3。

  2+1=3。”

  “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两边的数量相等。)

  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3、游戏:奇妙的口袋:

  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带‘-’号你们要从圈里出来;看到‘=’号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大班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守恒包括数的守恒、长度守恒、液量守恒、物质守恒、面积守恒、质量守恒、容积守恒等。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一定的形状、一定的大小和长度等特征。守恒概念在数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影响着其他相关概念的学习。守恒概念的发展,有助于儿童运用逻辑思考来进行数学与自然科学。为使幼儿能对数量守恒进一步的感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大班幼儿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益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

  本节活动中数量守恒是以10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摆一摆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数的守恒是指物体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数目与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疏密没有关系。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 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 会用目测、点数、群数等方法判断两组及以上物体。

  3. 知道遇事不急于下结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难点是会用目测、点数、群数等方法判断两组及以上物体。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下:

  1. 紫色、蓝色彩纸各5张

  2. 两组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花各7个

  3. 两组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手工雪花各9个

  4. 幼儿人手操作盒一份,共16份 (10以内数卡4套及圆形圈、积木、雪花片等材料颜色大小不一各一份)

  五、说教学策略:

  1、教法:在本节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我运用了发现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发现法。皮亚杰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心智的发展。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具有一定知识经验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在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中进行探索,从而正确感知10以内数的守恒,体验发现的乐趣。操作法。在感知物体不受颜色、大小、排列形式等影响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了操作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知识,而且每次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有目的的探索中发现和巩固。

  2、学法:我根据活动设计:运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观察物体的不同过程中,幼儿通过目测、点数、群数的方法,幼儿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态度。 分享式学习的方法。小组操作的过程中,同伴作用的激励,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六、说活动过程:

  《纲要》中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通过点数,体验数的守恒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法,幼儿采用的学法是动手操作法、比较法。(通过出示两种不同颜色彩纸)让幼儿数一数、比一比、彩纸颜色不同,但是数量是一样的。

  环节二:通过目测,体验数的守恒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采用直观教学法,幼儿采用的学法是观察法、比较法。(通过出示两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手工花)让幼儿在目测、点数的过程中感知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的。

  环节三:通过目测、点数,体验数的守恒

  这个环节里主要是采用直观教学法,幼儿学法是观察法、比较法。(通过两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排列顺序的手工雪花)引导幼儿在点数、目测、比较的过程中感知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排列形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也是一样的。

  环节四:通过幼儿操作,再次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的守恒

  最后,孩子们在操作游戏中比比、玩玩,结束了本节活动。

  七、说教学评价:

  本节活动中注重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这个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形成性评价,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整个活动以手工纸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对颜色、大小、摆放方式、外形特征等几方面的比较和理解,理解数量守恒。在每一个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形成了阶段性评价,在每一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活动,形成了总结性评价。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地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调动了幼儿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标。活动时材料准备充分,人手一份,保证了人人都能操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生涩的概念生动地进入了幼儿的大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幼儿大班的学习内容--排序。排序这部分知识已经安排学习过大小、粗细的教学内容,在这基础上再继续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教材要求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自主发现其规律特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

  (1)过操作活动,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继续排序。

  (2)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感受活动的快乐。

  3、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懂得发现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会画出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

  二、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观察法:

  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图,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士制作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思路意图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幼儿学习按大小、精细的规律特征排序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活动为梳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小品表演"、"观察图形"、"动手画图"、"制作头饰"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二)、教学方案

  1、以淡话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小品表演)

  2、学习发现有规律的排序。

  (1)引导幼儿学习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

  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案的排序规律。

  (2)完成的排序挂图,与幼儿一起寻找挂图中的排序规律。

  (3)幼儿动手操作,按顺序有规律进行继续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制作头饰

  (1)提供材料,让幼儿为自己设计一个头饰,要求幼儿要按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序。

  (2)幼儿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4、活动延伸让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序。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且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的现实起点,直接了出示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的挂图,然后让幼儿观察寻找图中的规律,顺着幼儿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幼儿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图形,建立知识表象使幼儿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舞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课中我设计"制作头饰",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体验和巩固,一定会加深了幼儿对排序的认识,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

大班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在一次"报名小站"活动中,幼儿从1开始报数一直到40,为了配合接下来的律动表演,扩大活动空间,我说:"请单数的小朋友向前走一步。"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问我:"老师,什么是单数?"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而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的数学内容之一,数学活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枯燥乏味,影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认识单双数的活动内容,确立了基本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

  3、锻炼大肌肉的活动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幼儿在亲身操作中,能掌握10以内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难点是:幼儿能根据排序规律,归纳出20以内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我班幼儿的求知欲特别旺盛,为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与,我准备了以下材料:恐龙10个、布袋一个、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跳格子1—20两套、数字卡1—20、教师示范图片一张。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恐龙是幼儿喜欢谈论的话题,而我班正进行恐龙这一主题,所以让幼儿为小恐龙两个一组排队时,孩子们非常踊跃,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自愿加入到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

  我还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小动物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准备了许多小动物卡片,让幼儿给小动物两个两个排队,从而发现有的动物找到了朋友(2个小动物一对),有的没有找到朋友(单出来一个)。这样使幼儿大胆、主动地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获得单双数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我班幼儿有过探究螃蟹、汽车、超市的经验,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以鼓励为主,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小动物排队的规律是一个单出来,一个组成对,一个单出来……接着,我又提供数卡和20个圆点卡,请幼儿找出20以内的单双数。整个过程层层深入,先认识单双数,再探索规律,后了解20以内的单双数,使幼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也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

  此外,我还运用了归纳法,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概括,得出单双数的含义,这种方法能帮助幼儿理解比较复杂的数学概念,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

  大班幼儿已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我还运用了赏识激励法。幼儿每回答完一个问题,我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回答错误的幼儿我给予这样的评价: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站的真直、你真勇敢……面向了全体,照顾了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了由易到难,环环紧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摸口袋,引起兴趣。

  《魔笛》是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因此,我以神秘的口吻问:"你们看,这是魔法师的口袋,里面会藏些什么呢?"孩子们都争着抢着想来摸口袋,一下就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运用幼儿最喜欢的恐龙来复习10以内的数数,幼儿能开心、认真地进行点数。结合幼儿做操、散步时两人一对手拉手的日常生活经验,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恐龙要过山洞了,一次只能过两只恐龙,请幼儿来为恐龙两个两个排好队,为后面的单双数学习留下伏笔,使数学活动由枯燥变得生动有趣。

  (二)、幼儿探索操作。

  "实践出真知",幼儿自己探索发现的答案,对幼儿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首先我采用了讲解示范法,让幼儿先观察:小动物是怎样排列的?(竖排从1到10)及点数每一列动物的数量。还请两名幼儿为小动物排队,第一名幼儿给3只小兔排队,他按照我的预想完成了;第二名幼儿为5只小狗排队,他将上面两只小狗圈在一起,又将下面两只小狗圈在一起,中间的一只单出来,这样不利于全体幼儿一目了然地进行观察。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圈才不至于将某个小动物落下?幼儿说出了从上往下圈和从下往上圈,这样幼儿知道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我马上给他们投放了有数字1——10和相等数量的小动物卡片,让他们操作,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

  (三)、学习单双数概念。

  此环节运用了自由探索的观察法,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操作结果:都找到对的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是多少?有一只单出来没找到对的是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学会了交流。当我请幼儿将单出来的动物与相应的数字圈起来时,出现了问题:个别幼儿将数字1——10都圈了起来。"解决问题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中心",我请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并请每组选出一位组长来汇报自己组的讨论结果,一组说:"圈一个单出来的,下一个用手遮住,再圈下一个。"另一组说:"将单出来的动物和数字一起连起来……"我和孩子一起分析大家的发言,同时对出错的幼儿进行了单独讲解和指导。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单双数的含义,这样一来加深了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使幼儿的数理逻辑智能得到了发展。

  (四)、找规律。

  这是活动的一个难点。先请幼儿看图说出单数有哪些,双数有哪些,再看图说出某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根据幼儿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特点,我将图片换成数字卡,让幼儿指认单双数,为的就是能引导幼儿自然的得出单双数的排列规律。结果是幼儿能说出20以内单数有1、3、5……19,双数有2、4、6……20,但离开图片随便问7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出错很多。教师要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并把幼儿的错误作为他们思维和认识水平的线索。幼儿出错时,教师不要为了得到正确答案而追问幼儿,因为追问会使幼儿变的谨小慎微,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我没有紧追答案,而是请全体幼儿集体来改错。

  (五)、游戏:跳格子。

  杜威说过:游戏就像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中诱惑,一下把原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此体育游戏是一个检验活动,在得出单双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幼儿"跳出"单双数。游戏中幼儿必须遵守规则和互相谦让,从而使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得到提高,身体运动智能也得到了发展。

  四、说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观察法、归纳法、操作法、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2、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为小恐龙、小动物排队,幼儿表现出高昂的情绪。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付出智力上的努力能独立完成的。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难点的达成不理想。首先,教师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和利索,使幼儿的思维限于不连贯性;再次,幼儿总结20以内单双数排列规律时,时间较仓促,方法单一,造成幼儿的不理解,教具的投放种类还应该再多一些。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地掌握任意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恐龙主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单双数。丰富多采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大班数学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6的组成是基于5以内的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现的不同特征,将6朵花分为两份,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能力,一方面也总结出6的5种分法。在这一阶段孩子初步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由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借助于孩子操作图片进行教学,为孩子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活动的一些要求我将本次的目标设为以下几条: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6的5种不同的分法。

  难点:在操作过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征给花分类,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来在分。

  四、教学过程

  一、给花朵分类

  在幼儿的观察中认识6朵花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一部分的两种特点给6朵花进行分类。分的时候教师要讲明白是将6朵花按两种特点分完了再合起来,然后再分。在操作过程中我让孩子将分好的结果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的操作才有总结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时候也能通过自己的记录纸验证自己操作过程的正误。

  二、花转换成点

  由分好的花转换为点,这个过程是将实物概括为数字的一个辅助,由实物过渡到对应量的点最后到数字孩子们在这样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么样演变过来的。

  三、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点到数字对于孩子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整个过程层层深入,孩子的兴趣也被调了起来。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轻易地总结出6的分合。

  四、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孩子们从2的分合一直学到到6的分合,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规律只有少数部分孩子能察觉。为了让孩子在写分合式的时候更方便,教师让孩子观察数字间存在的规律,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两个数字位置互换总和不变。孩子们在观察中提高了探索数字间规律的兴趣。

  五、游戏

  游戏是用轻松的方式对本次活动的巩固。教师将6朵花藏掉几朵孩子根据出示的花的数量说出具体藏掉的朵数,这是已知总数和分数算出另一个分数的数学推理。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愉快,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教案:

  6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活动准备:

  花朵大图和小图、分类的大图和小图、点子图、每人两个盘子、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

  教师直接提问:我手里有什么?有几朵花?

  他们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出示标记图。

  师:6朵花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根据这6朵花数一数每一种花有几朵,把6朵花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

  二、幼儿操作

  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每人取一份花朵根据纸上的标记记录下每种花有几朵。

  三、交流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根据花的花瓣分有…朵是圆形的,有…朵是三角形的。

  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的标记上。

  四、花转换成点

  1、出示由点表示的分合式

  师:如果我用6个点表示6朵花,那么6朵花中分出来的1朵圆花瓣的花和5朵三角形花瓣的花怎么来表示呢?

  2、幼儿上来继续填写

  3、幼儿一起读一读:“6个点可以分成1个点和5个点……”。

  五、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1、师:如果我用数字6表示6个点,那么接下去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分出来的点呢?

  幼儿上黑板写一写,引导幼儿一起读一读。

  2、数数6有几种分法。

  六、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师:我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写好的6的分合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

  两个部分数有交换的现象。

  七、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

  我手里有6朵花,现在我藏掉几朵花,你们猜猜我藏掉几朵花。

  小朋友根据6的分合说出答案。

  游戏多次进行。

  师:课后,我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玩玩这个游戏。

大班数学说课稿1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将从活动设计的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特色,五个大方面来讲述,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一、活动设计分析

  交集是数学活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中“集合”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体现了数学逻辑关系中的包含关系。所以,交集的内容一般会放在大班年龄段来进行学习,因为它必须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识的基础上。那么有集合就必然有分类,通过分类的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属性,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利用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之间的关系。

  本次的活动是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让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能体验在数学活动中参与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交集分类感知两个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征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儿乐于参与闯关游戏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捷性。

  分析

  一般来说,幼儿在5—6岁时可达到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表现在幼儿已能发现同一个物体往往具有不止一种体的属性。但是,从孩子的学习接受特点来分析的话,需要通过不同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从两个集合中感知交集的存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无形的掌握了知识。所以活动的

  活动重难点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感知、理解交集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内容教案上有详细写,那么材料不方便说课操作,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动的设计,我说课展示的内容,只能说是我把一些游戏的玩法用图片分析给大家听,所以我就准备了一张展示图。

  四、活动过程

  环节一,根据男孩女孩特征,玩“听指令”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男孩女孩两个集合。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对自身特征的认识来完成游戏,复习集合的内容,从中又提出了交集的问题。

  随意点几个男孩问喜欢什么玩具,再问女孩喜欢什么玩具,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利用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引导幼儿理解“交集”的含义。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红色绿色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请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图片,将图片分别贴在相应的家里。和幼儿一起查看男孩喜欢什么玩具?女孩喜欢什么玩具?通过幼儿的讲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叠起来,并把两边相同的玩具放在两个圈相同的位置处。发现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能不能为这些玩具造个新家呢?如何造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利用提供的两个红绿圈幼儿探索寻找第三个家:两个圈圈交叉,就会出现相交的第三个家。

  小结

  新家里住的即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我们给这个新家起个名字,叫交集。交集里住的必须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

  接下来第三个环节,老师组织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赛进行闯关游戏,看看最后能闯过罗老师设计的游戏的是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多,胜利的闯关者,有奖励哦!

  环节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升交集分类的经验。

  1、第一关,玩图形交集分类游戏

  幼儿身上贴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标志,并按蓝色、圆形、蓝色的圆形三个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数完三个数,所有的图形宝宝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后,请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据标志验证,帮助找错家的图形宝宝重新找对家,师生共同小结:新家交集里住的即是圆形又是蓝色的图形宝宝,它就是蓝色圆形。

  2、第二关,玩数字宝宝找家的交集游戏

  (先小组再全体幼儿参与)

  在地上规定两个区域,放上标记:比5小、比3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判断自己该站哪个圆圈里?(造一个新家,4站在新家里),进行此游戏,只是内容从图形迁移到数字,加以渗透巩固。

  游戏规则

  幼儿身上贴一数字卡片,并按大于2,小于4,既大于2又小于4的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这次是边验证边请圈两边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间交集中幼儿,为了下面的幼儿便于观看和理解。游戏形式与上一个大同小异。

  环节四,分组玩桌面操作游戏,巩固对交集的理解。

  能为提供的动物、图形宝宝、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标志找家。

  五、活动特色

  1、过程游戏化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活动内容的特点,注重了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以闯关游戏为活动的主线索,充分调动大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知识储备”。

  2、活动内容的安排层次分明

  从复习集合的内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后是运用多种形式把相关的交集分类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

  3、操作性强

  为了减少幼儿在学习中的难度,教师为幼儿提供实物和图片,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反复尝试按不同的要求分类、集合、感知交集的意义。反复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在多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物体的分类,有助于幼儿将其外部动作转化为内容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便于老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出现错误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延伸的操作环节,进行个别的指导。

《大班数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1-03

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03-06

大班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05-14

大班数学《5的组成》说课稿12-03

大班数学活动《排序》说课稿10-16

大班数学说课稿:排序06-28

大班数学说课稿《排序》06-26

大班数学6的组成说课稿11-04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5篇11-0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大班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说课稿1

  一、说幼儿

  我班幼儿的平均年龄在5周岁左右,平时喜欢探究问题,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特别是对玩具有着浓厚的兴趣,玩具的名称、款式、玩法、价格等等是小朋友经常谈论的话题,小朋友也经常把家里的玩具带来和同伴一起玩。陈鹤琴曾说:“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的确,玩具给孩子的童年增添了色彩和情趣,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数学教育活动《我们的玩具超市》。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的重要和有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根据《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等实际,我将本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感知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游戏和生活遇到的问题。

  3、体验活动的乐趣。

  三、说内容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本活动的重要内容。例如:我通过组织幼儿参观百货超市的玩具,让幼儿用所带的钱数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购买中,发现有的孩子拿的玩具的价钱多于自己所带的钱时,就会寻找不同方法解决,有的先选择买最喜欢的玩具,有的选择价格适宜又喜欢的玩具,有的会主动向老师求助等。例如:锟锋小朋友在付钱时,发现自己少了1毛钱,站在收银台前东张张西望望,不知该怎么办?想了一会儿,他跑过来向我借了1毛钱,才开心地拿走自己喜欢的玩具。小朋友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发动小朋友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玩具,并根据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引导幼儿按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意愿给玩具标出高的价格或低的价格,通过布置一个漂亮的玩具超市,把玩具按种类、功能、质量等特性分类归放在货架上,例如:先把车类、棋类、动物等进行分类,再按高矮、大小、形状排在货架上。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取到钱后逛逛自己的玩具超市。幼儿在游戏中购买玩具,更有灵活性,表现更自由,弹性也大。因此,依据本活动的目标,我将以上有数学内容的多少、大小、形状、高矮、棋类、分类、排序等可能出现的教育内容,蕴含在《我们的玩具超市》中,让孩子们在生活和游戏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挑战,让他们从中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这个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感受其中的乐趣。

  四、说活动准备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开始。通过环境创设,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从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水平方面,考虑到如何提供充分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探索,做了以下相关的准备:

  1、与百货超市取得参观前的联系

  2、与幼儿一起收集玩具超市的材料:玩具、钱、钱包、货架、万能插塑、收银台、铅笔、标签……

  3、与幼儿一起起把万能插塑按颜色的规律拼插,并按高矮的规律建构成玩具超市的大门。把玩具分类、归放在货架上,将货架按一定的间距有序地排在场地上。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改变过去传授性的教,到提供主动的建构,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切合改革的方向上,建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努力构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学习方式下,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观察法

  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百货超市里的玩具,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玩具货架整齐有序地摆放,到各种玩具的分类、归放,和玩具的不同标价进行有顺序地观察,通过提问启发幼儿:你看到了什么玩具?你最喜欢什么玩具,怎么玩?你是怎么知道玩具的价格?等等,引导幼儿相互交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

  2、操作法

  《纲要》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铅笔、标签、钱、钱包、玩具、货架、万能插塑等材料,引导幼儿对其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通过看玩具、买玩具、收玩具、标玩具、分玩具、摆玩具、选玩具、玩玩具的过程来建构数概念。如:“你想怎样给玩具标价呢”、“怎样把我们的玩具超市布置得更漂亮”、“你需要取多少钱呢”?等等。小朋友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同是一种玩具不同小朋友就标出不同的价格;有的大玩具标出低的价格,而有的小玩具却标出高的价格;同样是取10元,有的拿两张,有的拿4张,有的只需拿1张,;把玩具分类归放看起来整齐、舒服、美观;买玩具时,需要经过多次挑选,才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现象。操作中,孩子们不但享受成功的乐趣,且从中发展了求异思维能力。

  3、游戏法

  “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雨昕和君妍两个小朋友刚好都是买青蛙玩具,就一起玩青蛙的游戏,一会儿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一会儿编应用题: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又游来了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等等。通过轻松的气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

  六、说活动过程的组织

  我根据预定目标与设计的内容,进行了以下系列活动。

  (一)参观玩具超市

  第一次参观:

  1、谈话引入:今天的散游小朋友想去哪里玩呢?

  经过讨论幼儿一致建议去百货超市。

  2、组织幼儿参观百货超市,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超市里的玩具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朋友站在玩具架前久久地讨论着玩具的名称、款式、玩法、价格等等。

  3、启发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什么玩具,它需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让你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应该如何买?(小朋友们不但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还发现玩具的价格写在玩具的标签上。)

  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和购买的欲望,引导幼儿尝试带钱到百货超市购买玩具的实际经验,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再次组织幼儿到百货超市的想法。

  第二次参观

  1、参观前与幼儿讨论如何购买玩具及购买时的注意事项

  ①购买玩具时要注意看清玩具上的标价,看钱包里的钱是否够买。

  ②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具。

  ③选择玩具时,有不清楚的可以请问服务员。

  2、幼儿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如:在选择玩具时,伟楠小朋友因为没看清一盒动物拼图的价格是4元,而说是 3.5元,正和章晟小朋友争论着。发现后,我引导他们先看清标签上的价格再说,这时,伟楠小朋友看清了才低声的说是4元。

  3、向同伴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小朋友买到玩具后,有的开心地告诉同伴,自己买了什么玩具,付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有的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同伴的玩具比较着。)

  (二)开办一个玩具超市。

  1、为玩具标价

  ①出示玩具,提问:我们有这么多的玩具,有的小朋友建议说,我们也可以开一家玩具超市,你们觉得这个建议好吗?可是你们懂得给玩具标价吗?

  ②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玩具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小朋友给玩具标价都有自己的理由,有的根据玩具的大小而标价的,有的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标高的价格,不喜欢的玩具就标低的价格。有个小朋友给一只小海豚标10元的高价,是因为自己到厦门亲眼看见海豚的精彩表演。小朋友对自己给玩具标的价格都感到很满意。

  2、布置一个玩具超市。

  ①提问:玩具标好了价,那怎样将玩具超市布置得更漂亮呢?(小朋友马上就想到用菜市场里的架子当货架,把万能插塑拼成超市的大门。)

  ②引导运用已有的分类、排序等经验布置超市。

  小朋友开始动手布置超市,有的按颜色的规律拼插塑,有的把拼好的插塑按高矮的规律排成大门;有的根据玩具的种类、功能、质量等特性进行分类,有的将分类好的玩具按大小、形状、高矮、厚薄有序地排在货架上;有的把货架按一定的间距排在场地上。

  ③与幼儿一起参观自己的玩具超市,感受成功的喜悦。

  小朋友看到自己布置的玩具超市,情不自禁地边跳边拍手,高兴极了。

  (三)逛逛我们的玩具超市。

  1、以谈话引入:我们要去逛逛玩具超市,老师这边准备了一些钱,小朋友需要多少钱自己来取。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需要取钱。)

  2、幼儿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认真观察游戏情况,并给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重点指导买卖双方的收、付款行为,提供一些方法帮助计算有困难的或遇到计算量较大的幼儿进行正确计算。

  (2)与幼儿进行交谈或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你买了什么玩具?用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3、和同伴一起玩玩具。

  4、延伸活动:邀请别班的小朋友进行游戏。

大班数学说课稿2

  一、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年龄差异较大,在数学按规律贴图标的操作中我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只需要简单提醒就能准确的完成作业,有大部分孩子需要我多次引导:先看现有的图标排列情况,然后寻找排列的一组规律,最后根据规律接着贴图标,还有部分孩子我即使帮忙找到了排列规律,并让他们一边念规律一边操作,有时贴好一处图标再让他贴下面都很困难。孩子们的这种表现让我觉得规律对他们来说还比较抽象,在操作时要求孩子有灵活的思维,需要孩子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光靠老师一味的帮忙点拨甚至告诉答案是根本行不通的。针对这些情况我结合大班组拟定的主题《秋日大丰收》设计了这一数学活动《找规律》。找规律中的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根据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按有一定的规则排列的程序,排序是建立在对事物比较的基础上,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那么通过本次活动希望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本次活动,我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这样对培养大班幼儿观察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力能起到促进作用,他们的身心也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发现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来激发自己创设简单规律的欲望,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从这次的活动中思维得到质的飞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次活动采取了分组操作形式,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在探索寻找活动中,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成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的排列。并学会表现2—3种规律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过程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他们在情境的创设中,以主人翁的意识通过观察来发现、通过探索来认识、通过操作来巩固、通过迁移生活经验来体验规律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

  秋季风景图组2副,树叶项链一串,装饰后的裙子一条,卡片(图形、物体、大小、颜色)、胶棒、粘贴小图片若干、各种玩具若干、串珠珠若干、排序图样4种。

  五、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始部分:通过情景引入让幼儿自由探索,因为我班幼儿主人翁意识很强,且具备了乐于助人的精神,运用情景表演,布置小任务,使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提高。活动一开始我会分别先后出示两张秋季背景图引入,让幼儿观察图片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说说树叶项链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第二部分是基本部分: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充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2——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最后由我小结,原来同一种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并鼓励幼儿到教室外面寻找在我们身边的规律,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六、活动延伸

  1、有规律排序除了排出来,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呢。

  我们用小猫小狗的叫声来有规律地表示出来。(分成两组喵汪汪,喵汪汪、喵汪汪)

  我们用动作来试试看(如:小鸡小狗小猫的动作,重复三次)

  2、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A、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里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的排序呢?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星期的排列也有规律,从星期一依次到星期天……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B、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那些地方也是有规律排序的呢?把它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大班数学说课稿3

  一、什么是“说课”关于“说课”,网上有不少的资料,但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提供以下几种说法,帮助大家对说课建立初步的印象。

  1、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2、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3、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之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的异同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活动的教材。

  不同处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幼儿的理解,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儿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次活动的活动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幼儿理解哪些内容,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三、“说课”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再请几个人评议,组织活动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组织活动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讲都是很认真的,但是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等,至于此活动的目的、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去探索的很少,导致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只流于形式,使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让教师在活动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理清活动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活动中重点不突出、引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活动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活动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l)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

  (2)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3)说目标。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

  (4)说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二)说教法说教法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三)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出要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主要说明幼儿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教师是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根据活动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及手段,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活动过程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活动难点和重点的突破。

  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者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组织幼儿活动那样讲。注意,在介绍活动过程时不仅要讲活动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纲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依据等)。

  (五)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幼儿、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说课”的实施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教育活动,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活动的'浓缩,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活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成功。

  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共鸣。3、紧凑连贯,简练准确。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要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来刺激听者,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六)“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组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活动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活动、本年段、本主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活动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之间的关系。(2)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说课中教师要从幼儿理解本内容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的、客观、准确的分析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活动目的明确,符合《纲要》要求、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活动目的、有利于发展幼儿智能,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次活动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活动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表达其对某次活动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活动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学前教育理论与活动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在说课中对教材的分析应以专业基础理论为指导,对活动情况的分析和教法的设计一概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实践的功能。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学前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还要避免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张冠李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论切合实际,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

  3、实效性原则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大体上,说课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一般来说,检查性说课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说课主要用于同行之间切磋教法;评价性说课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说课则是为了给教师树立说课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在开展说课活动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说课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针对性强。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结构复杂的活动以及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活动等。只有加强了说课的针对性,才便于说课人和评说的准备和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

  (3)准备充分。说课前说课人、评说人都围绕本次说课活动的目的进行系统的准备,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说课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4)评说准确。评说要科学准确,指导性强。说课人说完之后,参加评说的人员要积极发言,抓住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和活动中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评说。主持人还应该将已达成的共识和仍存在分歧的问题分别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活动中贯彻执行或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4、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活动构想转化为具体活动之前的一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大班数学说课稿4

评委老师,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大苹果幼儿园的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选自新教材大班探索求知。

  下面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活动准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一、设计思路

  我们的《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时间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的一日生活都要遵循时间的约束,才能有规律。在幼儿园,我们孩子们每天都要遵循各班的《一日活动安排》进行每天的活动。大班孩子马上要进入小学了,在入学前,为孩子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让幼儿了解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学习认识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目标:

  1、学习认识整点的时间,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2、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进行自主操作,并能用数字一一对应的表示表盘上的时间。

  3、培养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了解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与判断,让幼儿熟练认识整点的时间。

  难点:能够按照1:00——12:00的顺序,将表盘依次排序,并用数字一一对应的表示表盘上的时间。

  四、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教师充当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激励幼儿通过多种感知通道进行活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拨动钟表时针,让幼儿观察1:00——12:0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2、提问法: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求知。

  3、分组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巩固认读整点,并能用相对应的数字表示,也加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方法了,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所以,在活动的最后一环节,我引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经典游戏,稍加改编,通过游戏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检验。

  五、学法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变"我要学",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跟随活动进程主动探究学习。因此,本活动的学法有:

  1、观察法:观察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才能在生活中活动中有所发现。在本节活动中,我在基本部分的第一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1:00——12:0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即为几点。

  2、谈话法:谈话不仅能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老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掌握情况,进而进行适时教育。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引用谈话法,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谈话,让幼儿了解时间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励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

  3、操作法:幼儿通过对教具的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4、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种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活动中用游戏调节学习形式,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六、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认识时钟的基本结构,能辨认时针、分针、秒针。

  物质准备:可拨动的钟表、幼儿操作袋(1:00——12:00的表盘各一个,1:00——12:00的数字卡片个一张)每组一袋

  场地准备:将桌椅摆放分为四组

大班数学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好,我是N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认识单双数

  一、说教材

  《认识单双数》是中班科学领域的数学活动。新《纲要》中提出:“教育教学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认识单双数是5~7岁幼儿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可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幼儿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构思了本节教学活动。

  二、说幼儿

  新《纲要》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大班幼儿思维中已经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活动过程采用游戏的方式灌溉,幼儿参与面比较广,面向全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三、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幼儿通过操作及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自操作,能分辨10以内的任意一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根据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成功地解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单数或双数的门票每人一张

  课件 喜洋洋的短片

  幼儿操作卡 每人一张

  五、说教法

  活动中我采取的教法有: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幼儿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新知。游戏法:通过游戏,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说学法

  活动中,幼儿学习方法有:

  游戏法体验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体验加深和弥补幼儿对单双数的不完整认知。

  操作法: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想一想、圈一圈、说一说,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中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探索新知,既活跃了幼儿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讨论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幼儿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幼儿和幼儿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幼儿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七、说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采用了幼儿最喜爱的动画人物喜洋洋来做导入,喜洋洋要带我们到动画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它给我们每个小朋友一张乐园门票,因为小朋友太多,我们必须按照门票上的号码按单双相应的车子来坐车。通过教师设定,这就需要幼儿必须知道自己手中的门票号是单数还是双数了,从而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上的一些单数或双数物品,探索单双数的特点。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圈一圈,说一说,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这时,会有的幼儿发现8是双数,因为两个两个的圈正好圈完,而其他幼儿可能圈的是7或其它数字,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弥补幼儿不完整认知。这样幼儿的思维有序了,幼儿在动手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充分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幼儿记忆深刻。

  (三)、游戏固新知:

  在这一环节游戏由浅入深:先在自身找单双,接着在教室中找单双。接着玩游戏:看到单数,就独自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找一个同伴抱抱。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它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之处。随着游戏难度加深,趣味性也更浓厚了,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四)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就能真正地掌握单数、双数了。

  老师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字: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谁能翻出所有的单数?准能翻出所有的双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归纳出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2)教师再次把数字反扣在黑板土:请幼儿翻出最小的单数;最大的单数:最小的双数;依次增加难度。难点一个个的被攻破,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结束部分:知道了单双数,请拿好自己手中的票,按单双号乘车,我们和喜洋洋一同去动画乐园。

  、活动延伸

  可做相邻数的操作材料,设置在区域活动当中。让幼儿可在区域活动中巩固单双数的有关知识。

大班数学说课稿6

  一、说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发展能力为基础,又要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要求,即“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两个教育理论的支撑使我强烈地感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班幼儿对空间方位感知经验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针对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我将从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拟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我确立为: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难点为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次活动我有场地准备和实物准备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实物准备:红绿带子43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属于空间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法、激趣法、赏识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节课将使用如下学法让幼儿达到学习目的:

  1、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如在活动中我就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

  3、多通道参与法: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分清左右。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把此次活动分为教学三部曲。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手。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引出主题,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部分。(分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分四步:第一步找出左右手 ;第二步说出左右手能干的事;第三步师幼互动游戏我说你做;第四步幼幼互动将动物进行左右摆放。

  【我从左右手入手,引导孩子知道左右手并说出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容易,以此实现活动目标一,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身体其他左右部位。

  环节三、感知空间方位的左边和右边 。

  (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都为我的教学重点体现给予了极大的保障。)

  环节四: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1、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2、相对站立,观察幼儿同时伸出左右手时出现的现象。

  【设计意图: 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于生活。以此来实现我的目标二同时突破本次教学难点。】

  (三)结束部分。

  请男孩子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女孩子站到老师的左手边。跟随音乐走出教室。【结束部分其实也是一个检测部分,检测幼儿对本节课的认知水平。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大班数学说课稿7

  说教材:

  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好奇心和想象力又是幼儿主动学习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因此我选择了游戏性较强的《数学宫》,本次活动撇开了以往数学活动枯燥乏味的特点,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幼儿通过刺激性的闯关游戏,使幼儿进一步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说目标: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两个目标,

  目标一是: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的进行运算。

  目标二是: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说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目标一既是活动的重点也是活动的难点。

  说准备:

  本次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胸饰24份,每份胸饰上有算式题,彩旗3面(上面有数字)数学宫牌子,停车场标志,皱纸,1--10数字卡24张(贴在停车场,请幼儿对号停车),每人一套数字卡(1--10),白纸,记号笔,卡片3张(用于写闯关的要求,贴在每一关的入口)

  说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游戏,由老师提议"今天的天气真好啊,让我们开着汽车一起到数学宫玩玩吧!幼儿随着老师的话,听着轻快的音乐进入活动室,进入活动室后,老师提要求,"让我们把车停到停车场吧,小朋友胸口算式的得数就是你的车位号,千万别停错啊!"车子停好后老师带着幼儿一起进入数学宫。

  第二部分是闯关游戏:请配班老师模仿录音说:"欢迎来到数学宫,请闯第一关:对暗号。老师打开第一关的要求卡,和幼儿一起看看第一关的要求是什么,即老师说一个数,小朋友对一个数,两数合起来的数是小旗帜上的数,这样就能顺利闯关。这一关我设计了3面小旗帜,幼儿答对后进入第二关。进入第二关时,再请配班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真棒!欢迎进入第二关:占圈。"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强烈的探索欲望,进入第二关后,老师再次打开要求卡,读出要求卡中的要求:老师说题目,小朋友心算出答案,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去占对应得数的圈,这个游戏可根据时间反复多次。第二关结束后,请配班老师说出第三关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快快来闯最后一关吧!第三关:看谁写的多。老师带小朋友来到第三关的场地上,打开要求卡和幼儿一起读要求:听一个数,请你写写有哪些算式的得数等于它 ,请小朋友把算式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然后老师逐个检查,这一关相对来说比较难,因此不要求小朋友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第三部分是结束部分,祝贺小朋友们闯关成功。博士爷爷啊在教室里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礼物,小朋友开好汽车跟我一起去拿吧。小朋友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大班数学说课稿8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 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幼教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 7:00 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

  二)活动

  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时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局部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 和 “自问自答” 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 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 “ 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 12 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 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 2点~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 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惯例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局部:评聪明娃娃

  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 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 5点种到下班了 。

  3. 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协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说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一、说教材。

  对于钱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对于幼儿园的还孩子年龄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人民币》。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认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是: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大胆发现的机会。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文具店超市。

  2、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纸币和1元的硬币)四、说教学法。

  根据3~6儿童学习指南里的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游戏发、观察法、操作法、演讲法等。

  学法:我采用了视、听、讲合法、操作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四、说活动过程。

  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初步认识人民币。

  观看小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钱币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第二环节:认识人民币。

  本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提问法等在里面。首先认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里的各种人民币,活动时鼓励幼儿主动求知。

  第三环节: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换算。

  本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每一张人民币,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后认识它们的单位名称。最后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说活动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我做了以下反思。钱币在日常生活经常都见到,在我刚出示钱币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激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和大胆的求知,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人民币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买文具"的游戏时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钱币的换算还不是很会还有待加强。

大班数学说课稿10

  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减、等于符号,动物卡片图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过程:

  1、介绍新朋友:教师出示+、-、=符号。“+”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别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原来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开一个。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搀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有2只小鸭,游来了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

  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一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这两个数字合起来是3。

  2+1=3。”

  “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两边的数量相等。)

  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3、游戏:奇妙的口袋:

  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带‘-’号你们要从圈里出来;看到‘=’号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大班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守恒包括数的守恒、长度守恒、液量守恒、物质守恒、面积守恒、质量守恒、容积守恒等。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一定的形状、一定的大小和长度等特征。守恒概念在数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影响着其他相关概念的学习。守恒概念的发展,有助于儿童运用逻辑思考来进行数学与自然科学。为使幼儿能对数量守恒进一步的感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大班幼儿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益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

  本节活动中数量守恒是以10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摆一摆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数的守恒是指物体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数目与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疏密没有关系。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 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 会用目测、点数、群数等方法判断两组及以上物体。

  3. 知道遇事不急于下结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难点是会用目测、点数、群数等方法判断两组及以上物体。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下:

  1. 紫色、蓝色彩纸各5张

  2. 两组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花各7个

  3. 两组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手工雪花各9个

  4. 幼儿人手操作盒一份,共16份 (10以内数卡4套及圆形圈、积木、雪花片等材料颜色大小不一各一份)

  五、说教学策略:

  1、教法:在本节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我运用了发现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发现法。皮亚杰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心智的发展。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具有一定知识经验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在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中进行探索,从而正确感知10以内数的守恒,体验发现的乐趣。操作法。在感知物体不受颜色、大小、排列形式等影响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了操作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知识,而且每次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有目的的探索中发现和巩固。

  2、学法:我根据活动设计:运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观察物体的不同过程中,幼儿通过目测、点数、群数的方法,幼儿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态度。 分享式学习的方法。小组操作的过程中,同伴作用的激励,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六、说活动过程:

  《纲要》中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通过点数,体验数的守恒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法,幼儿采用的学法是动手操作法、比较法。(通过出示两种不同颜色彩纸)让幼儿数一数、比一比、彩纸颜色不同,但是数量是一样的。

  环节二:通过目测,体验数的守恒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采用直观教学法,幼儿采用的学法是观察法、比较法。(通过出示两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手工花)让幼儿在目测、点数的过程中感知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的。

  环节三:通过目测、点数,体验数的守恒

  这个环节里主要是采用直观教学法,幼儿学法是观察法、比较法。(通过两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排列顺序的手工雪花)引导幼儿在点数、目测、比较的过程中感知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排列形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也是一样的。

  环节四:通过幼儿操作,再次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的守恒

  最后,孩子们在操作游戏中比比、玩玩,结束了本节活动。

  七、说教学评价:

  本节活动中注重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这个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形成性评价,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整个活动以手工纸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对颜色、大小、摆放方式、外形特征等几方面的比较和理解,理解数量守恒。在每一个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形成了阶段性评价,在每一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活动,形成了总结性评价。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地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调动了幼儿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标。活动时材料准备充分,人手一份,保证了人人都能操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生涩的概念生动地进入了幼儿的大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幼儿大班的学习内容--排序。排序这部分知识已经安排学习过大小、粗细的教学内容,在这基础上再继续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教材要求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自主发现其规律特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

  (1)过操作活动,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继续排序。

  (2)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感受活动的快乐。

  3、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懂得发现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会画出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

  二、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观察法:

  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图,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士制作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思路意图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幼儿学习按大小、精细的规律特征排序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活动为梳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小品表演"、"观察图形"、"动手画图"、"制作头饰"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二)、教学方案

  1、以淡话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小品表演)

  2、学习发现有规律的排序。

  (1)引导幼儿学习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

  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案的排序规律。

  (2)完成的排序挂图,与幼儿一起寻找挂图中的排序规律。

  (3)幼儿动手操作,按顺序有规律进行继续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制作头饰

  (1)提供材料,让幼儿为自己设计一个头饰,要求幼儿要按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序。

  (2)幼儿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4、活动延伸让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序。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且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的现实起点,直接了出示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的挂图,然后让幼儿观察寻找图中的规律,顺着幼儿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幼儿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图形,建立知识表象使幼儿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舞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课中我设计"制作头饰",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体验和巩固,一定会加深了幼儿对排序的认识,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

大班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在一次"报名小站"活动中,幼儿从1开始报数一直到40,为了配合接下来的律动表演,扩大活动空间,我说:"请单数的小朋友向前走一步。"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问我:"老师,什么是单数?"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而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的数学内容之一,数学活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枯燥乏味,影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认识单双数的活动内容,确立了基本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

  3、锻炼大肌肉的活动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幼儿在亲身操作中,能掌握10以内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难点是:幼儿能根据排序规律,归纳出20以内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我班幼儿的求知欲特别旺盛,为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与,我准备了以下材料:恐龙10个、布袋一个、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跳格子1—20两套、数字卡1—20、教师示范图片一张。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恐龙是幼儿喜欢谈论的话题,而我班正进行恐龙这一主题,所以让幼儿为小恐龙两个一组排队时,孩子们非常踊跃,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自愿加入到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

  我还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小动物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准备了许多小动物卡片,让幼儿给小动物两个两个排队,从而发现有的动物找到了朋友(2个小动物一对),有的没有找到朋友(单出来一个)。这样使幼儿大胆、主动地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获得单双数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我班幼儿有过探究螃蟹、汽车、超市的经验,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以鼓励为主,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小动物排队的规律是一个单出来,一个组成对,一个单出来……接着,我又提供数卡和20个圆点卡,请幼儿找出20以内的单双数。整个过程层层深入,先认识单双数,再探索规律,后了解20以内的单双数,使幼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也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

  此外,我还运用了归纳法,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概括,得出单双数的含义,这种方法能帮助幼儿理解比较复杂的数学概念,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

  大班幼儿已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我还运用了赏识激励法。幼儿每回答完一个问题,我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回答错误的幼儿我给予这样的评价: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站的真直、你真勇敢……面向了全体,照顾了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了由易到难,环环紧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摸口袋,引起兴趣。

  《魔笛》是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因此,我以神秘的口吻问:"你们看,这是魔法师的口袋,里面会藏些什么呢?"孩子们都争着抢着想来摸口袋,一下就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运用幼儿最喜欢的恐龙来复习10以内的数数,幼儿能开心、认真地进行点数。结合幼儿做操、散步时两人一对手拉手的日常生活经验,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恐龙要过山洞了,一次只能过两只恐龙,请幼儿来为恐龙两个两个排好队,为后面的单双数学习留下伏笔,使数学活动由枯燥变得生动有趣。

  (二)、幼儿探索操作。

  "实践出真知",幼儿自己探索发现的答案,对幼儿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首先我采用了讲解示范法,让幼儿先观察:小动物是怎样排列的?(竖排从1到10)及点数每一列动物的数量。还请两名幼儿为小动物排队,第一名幼儿给3只小兔排队,他按照我的预想完成了;第二名幼儿为5只小狗排队,他将上面两只小狗圈在一起,又将下面两只小狗圈在一起,中间的一只单出来,这样不利于全体幼儿一目了然地进行观察。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圈才不至于将某个小动物落下?幼儿说出了从上往下圈和从下往上圈,这样幼儿知道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我马上给他们投放了有数字1——10和相等数量的小动物卡片,让他们操作,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

  (三)、学习单双数概念。

  此环节运用了自由探索的观察法,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操作结果:都找到对的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是多少?有一只单出来没找到对的是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学会了交流。当我请幼儿将单出来的动物与相应的数字圈起来时,出现了问题:个别幼儿将数字1——10都圈了起来。"解决问题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中心",我请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并请每组选出一位组长来汇报自己组的讨论结果,一组说:"圈一个单出来的,下一个用手遮住,再圈下一个。"另一组说:"将单出来的动物和数字一起连起来……"我和孩子一起分析大家的发言,同时对出错的幼儿进行了单独讲解和指导。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单双数的含义,这样一来加深了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使幼儿的数理逻辑智能得到了发展。

  (四)、找规律。

  这是活动的一个难点。先请幼儿看图说出单数有哪些,双数有哪些,再看图说出某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根据幼儿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特点,我将图片换成数字卡,让幼儿指认单双数,为的就是能引导幼儿自然的得出单双数的排列规律。结果是幼儿能说出20以内单数有1、3、5……19,双数有2、4、6……20,但离开图片随便问7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出错很多。教师要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并把幼儿的错误作为他们思维和认识水平的线索。幼儿出错时,教师不要为了得到正确答案而追问幼儿,因为追问会使幼儿变的谨小慎微,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我没有紧追答案,而是请全体幼儿集体来改错。

  (五)、游戏:跳格子。

  杜威说过:游戏就像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中诱惑,一下把原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此体育游戏是一个检验活动,在得出单双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幼儿"跳出"单双数。游戏中幼儿必须遵守规则和互相谦让,从而使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得到提高,身体运动智能也得到了发展。

  四、说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观察法、归纳法、操作法、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2、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为小恐龙、小动物排队,幼儿表现出高昂的情绪。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付出智力上的努力能独立完成的。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难点的达成不理想。首先,教师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和利索,使幼儿的思维限于不连贯性;再次,幼儿总结20以内单双数排列规律时,时间较仓促,方法单一,造成幼儿的不理解,教具的投放种类还应该再多一些。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地掌握任意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恐龙主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单双数。丰富多采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大班数学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6的组成是基于5以内的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现的不同特征,将6朵花分为两份,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能力,一方面也总结出6的5种分法。在这一阶段孩子初步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由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借助于孩子操作图片进行教学,为孩子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活动的一些要求我将本次的目标设为以下几条: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6的5种不同的分法。

  难点:在操作过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征给花分类,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来在分。

  四、教学过程

  一、给花朵分类

  在幼儿的观察中认识6朵花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一部分的两种特点给6朵花进行分类。分的时候教师要讲明白是将6朵花按两种特点分完了再合起来,然后再分。在操作过程中我让孩子将分好的结果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的操作才有总结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时候也能通过自己的记录纸验证自己操作过程的正误。

  二、花转换成点

  由分好的花转换为点,这个过程是将实物概括为数字的一个辅助,由实物过渡到对应量的点最后到数字孩子们在这样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么样演变过来的。

  三、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点到数字对于孩子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整个过程层层深入,孩子的兴趣也被调了起来。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轻易地总结出6的分合。

  四、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孩子们从2的分合一直学到到6的分合,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规律只有少数部分孩子能察觉。为了让孩子在写分合式的时候更方便,教师让孩子观察数字间存在的规律,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两个数字位置互换总和不变。孩子们在观察中提高了探索数字间规律的兴趣。

  五、游戏

  游戏是用轻松的方式对本次活动的巩固。教师将6朵花藏掉几朵孩子根据出示的花的数量说出具体藏掉的朵数,这是已知总数和分数算出另一个分数的数学推理。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愉快,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教案:

  6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活动准备:

  花朵大图和小图、分类的大图和小图、点子图、每人两个盘子、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

  教师直接提问:我手里有什么?有几朵花?

  他们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出示标记图。

  师:6朵花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根据这6朵花数一数每一种花有几朵,把6朵花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

  二、幼儿操作

  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每人取一份花朵根据纸上的标记记录下每种花有几朵。

  三、交流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根据花的花瓣分有…朵是圆形的,有…朵是三角形的。

  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的标记上。

  四、花转换成点

  1、出示由点表示的分合式

  师:如果我用6个点表示6朵花,那么6朵花中分出来的1朵圆花瓣的花和5朵三角形花瓣的花怎么来表示呢?

  2、幼儿上来继续填写

  3、幼儿一起读一读:“6个点可以分成1个点和5个点……”。

  五、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1、师:如果我用数字6表示6个点,那么接下去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分出来的点呢?

  幼儿上黑板写一写,引导幼儿一起读一读。

  2、数数6有几种分法。

  六、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师:我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写好的6的分合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

  两个部分数有交换的现象。

  七、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

  我手里有6朵花,现在我藏掉几朵花,你们猜猜我藏掉几朵花。

  小朋友根据6的分合说出答案。

  游戏多次进行。

  师:课后,我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玩玩这个游戏。

大班数学说课稿1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将从活动设计的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特色,五个大方面来讲述,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一、活动设计分析

  交集是数学活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中“集合”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体现了数学逻辑关系中的包含关系。所以,交集的内容一般会放在大班年龄段来进行学习,因为它必须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识的基础上。那么有集合就必然有分类,通过分类的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属性,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利用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之间的关系。

  本次的活动是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让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能体验在数学活动中参与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交集分类感知两个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征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儿乐于参与闯关游戏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捷性。

  分析

  一般来说,幼儿在5—6岁时可达到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表现在幼儿已能发现同一个物体往往具有不止一种体的属性。但是,从孩子的学习接受特点来分析的话,需要通过不同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从两个集合中感知交集的存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无形的掌握了知识。所以活动的

  活动重难点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感知、理解交集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内容教案上有详细写,那么材料不方便说课操作,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动的设计,我说课展示的内容,只能说是我把一些游戏的玩法用图片分析给大家听,所以我就准备了一张展示图。

  四、活动过程

  环节一,根据男孩女孩特征,玩“听指令”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男孩女孩两个集合。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对自身特征的认识来完成游戏,复习集合的内容,从中又提出了交集的问题。

  随意点几个男孩问喜欢什么玩具,再问女孩喜欢什么玩具,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利用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引导幼儿理解“交集”的含义。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红色绿色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请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图片,将图片分别贴在相应的家里。和幼儿一起查看男孩喜欢什么玩具?女孩喜欢什么玩具?通过幼儿的讲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叠起来,并把两边相同的玩具放在两个圈相同的位置处。发现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能不能为这些玩具造个新家呢?如何造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利用提供的两个红绿圈幼儿探索寻找第三个家:两个圈圈交叉,就会出现相交的第三个家。

  小结

  新家里住的即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我们给这个新家起个名字,叫交集。交集里住的必须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

  接下来第三个环节,老师组织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赛进行闯关游戏,看看最后能闯过罗老师设计的游戏的是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多,胜利的闯关者,有奖励哦!

  环节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升交集分类的经验。

  1、第一关,玩图形交集分类游戏

  幼儿身上贴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标志,并按蓝色、圆形、蓝色的圆形三个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数完三个数,所有的图形宝宝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后,请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据标志验证,帮助找错家的图形宝宝重新找对家,师生共同小结:新家交集里住的即是圆形又是蓝色的图形宝宝,它就是蓝色圆形。

  2、第二关,玩数字宝宝找家的交集游戏

  (先小组再全体幼儿参与)

  在地上规定两个区域,放上标记:比5小、比3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判断自己该站哪个圆圈里?(造一个新家,4站在新家里),进行此游戏,只是内容从图形迁移到数字,加以渗透巩固。

  游戏规则

  幼儿身上贴一数字卡片,并按大于2,小于4,既大于2又小于4的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这次是边验证边请圈两边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间交集中幼儿,为了下面的幼儿便于观看和理解。游戏形式与上一个大同小异。

  环节四,分组玩桌面操作游戏,巩固对交集的理解。

  能为提供的动物、图形宝宝、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标志找家。

  五、活动特色

  1、过程游戏化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活动内容的特点,注重了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以闯关游戏为活动的主线索,充分调动大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知识储备”。

  2、活动内容的安排层次分明

  从复习集合的内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后是运用多种形式把相关的交集分类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

  3、操作性强

  为了减少幼儿在学习中的难度,教师为幼儿提供实物和图片,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反复尝试按不同的要求分类、集合、感知交集的意义。反复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在多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物体的分类,有助于幼儿将其外部动作转化为内容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便于老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出现错误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延伸的操作环节,进行个别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