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英汉问候语的区别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问候语吧,问候语不仅能让人感到舒心、温暖,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写起问候语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深究英汉问候语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问候语作为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的语言表达,在各国文化中都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通过问候语的使用,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被突出出来并加以确定。它们也是一种常规用语,构成了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同一语言内部,其成员对问候语的使用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社会习惯;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在使用问候语时经常会产生一些交际失误。本文将从语言学不同角度对英汉招呼语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通过内容、意义、结构、称谓、合作原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不同语言的问候语在表达形式和实际使用方面的差异。
英汉问候语的功能和使用是相似的,但其在内容、语义、句型结构等方面却是大有区别的。接下来本文就将逐一从五个方面对英汉问候语的差异进行对比。
一、内容差别
中英文招呼语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问候语内容的差异。从古至今,中国人不仅把食物作为人的第一需求,而且还将其作为聊天的中心,所以人们一见面通常使用“吃了吗?”作为问候语。在英语国家,人们通常将谈论天气作为问候语,如,“Lovelyday.isn’tit?”(天气挺好,是吧!),“It’ss0coldtoday,isn’tit?”(今天真冷,对吧?),“It’sextremelywindytoday,isn’tit?”(风真大。不是吗?)。这种语言现象主要归因于英国多变的天气。由于英语和汉语一些习惯性的问候语在内容方面存在差别,所以在使用时应考虑文化差异,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尴尬。例如。在英语中“你吃了吗?”并不是一种问候语,而是男士向女士发出的邀请。
中文问候语的内容可以根据说话双方的关系、场合、心理状态等进行变化。汉文化中习惯使用诸如“你在忙什么?”或“你去哪?”等传统的问候语。这类问候语的目的不是询问,而是表达说话人的关心。听话人可以用一些模糊的字眼如,“瞎忙”、“出去”、“有事”,作为回答。在英语文化中,一些个人信息被视作隐私,只有和非常亲密的朋友在一起时才会说起。而且英语问候语的内容也有很大的约束性。汉语中的“你在忙什么?”或“你去哪?”在英语文化中就会被作为一种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曾经有一位外籍教师向学校领导抱怨经常会有人询问他要去哪里,要做什么,甚至陌生人也会这样发问。他认为他在中国没有人身自由。直到外事人员给他做出解释才罢休。由此可见一种语言中的问候语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并不适合。
二、意义差别
英汉问候语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表达意义上的差别。汉语和英语有时使用相同的问候语,但是由于语义场的不同,两者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English
Chinese
Goodmorning!
早上好!
Goodafternoon!
下午好!
Goodevening!
晚上好!
从以上两者的对比可以看出,英语中的一些表达在汉语中都能找到对应。但是汉语的“早上”指的是8点以前,而英语的`早上指的是从太阳升起到中午的这段时间。所以英语的“Goodmorning”比汉语的“早上好!”在一天内可使用的时间范围要长。而“Goodafternoom”则是中午到下午6点之间一个较为正式的问候语;“Goodevening”也是用于下午6点以后的一个较为正式的问候语。这两者在汉语的日常会话中都找不到对应项,除了在电视电台广播节目,或是正式的演说中出现。相同的例子还有英语中的“Hi!”是一个中性问候语,在汉语中也没有对应,只能根据发音用“嘿!”替代。事实上,“Hi!”同汉语中的“你好”意义相近,只是在意思上表露的不甚明确。
三、结构差别
英汉问候语在句子结构上也存在差异。例如,汉语也有将天气作为问候语的时候,但是汉语通常使用感叹句,如:“天气真好!”或“天气真糟糕!”来表达对好天气的欣喜和对坏天气的不满;而英语通常使用反意疑问句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如,“Lovelyday,isn’tjI?”,“Il’sextremelywindytoday,isn’tit?”,这在汉语中却是极为少见的。类似的差异还有在汉语中有很多可以用“是”或者“否”来回答的问候语,如。“上学去啊!”,“出去呀?”,“洗衣服啊?”但是英语中就没有类似的问候语。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汉语的问候语在一些场合趋于简化。熟人在路上见面的话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多以“嘿!”或“改天我再找你!”,“哪天我给你打电话!”。
英语问候语形式较为固定,回复也较为正式。如,
——Howaleyou?
——Fine,thanks./I’mfine,thanks,andyou?
汉语问候的形式就较为灵活,并随着现代生活的步伐增添了新的内容。如,双休日打算去哪?,上网了吗?,你们单位效益怎么样?/现在在哪儿干呢?
四、称谓差别
英汉问候语的差异在称谓上也有所体现。首先,汉语的人称代词比英语要丰富。仅仅第二人称汉语就有“你”和“您”,而英语只有“you”,而且单复数均可用。一般而言,“您”是和较高的社会身份相联系的。地位低的人称呼地位高的人为“您”。而地位高的人称呼其下属为“你”。汉语中还有很多用于称呼对方的敬语和称呼自己的谦卑语。例如,称呼别人用“君”、“公”、“先生”、“足下”、“阁下”等,称呼自己用“鄙人”、“在下”、“弟子”等。尽管汉语的代词比英语要丰富的多,但是汉语问候语中的代词的使用却远不如英语的频繁。通过下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差异。
(1)Howaleyou?最近怎么样?
(2)Howisyourwork?工作怎么样?
(3)Howisyourfamily?家里都好吧?
“老”是汉语中常用的称谓前缀,用在姓氏前表示对被称呼人的尊敬。人们在称呼地位较高或者年龄较长的人时,多用“老”。如,“张老”,“李老”等。但是在英语中相应的翻译就变成了“OldZhang”,“OldLi”,失去了尊敬的意味。因为在国外称呼对方“老”是很不礼貌的。在使用问候语时,直接称呼对方“先生”、“小姐”或“女士”即可。
其次,在中国,一个人的职业或头衔可以直接被用来当作称谓,如。赵经理、李校长、王工程师、张老师等。但是我们很少听到英语中有这样的称呼“BureauDirectorSmith”,“ManagerBlack”,
“PrincipalBrown”,等。在英语中,只有少数职业名称可以作为称谓使用,像“Doctor”,“Governor”,“Mayor”,“Professor”等,但后面均不加姓氏。
汉语的一大特色就是有一套复杂的亲属称谓体系。根据血缘关系以及年龄大小衍生出了不同的名称。例如,英文中的aunt在中文中就有若干对应词:姑姑(大姑、二姑),婶婶,姨妈,等等。中国人不仅用这些亲属称谓词称呼和自己有关系的人,还用于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或者是陌生人,以此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如称呼老人用“爷爷、奶奶”,称呼中年人用“伯伯、叔叔、大婶、阿姨”等。而在英语中,只有称呼亲属才会使用这些词汇,对于非亲属关系的人一般使用“先生”、“小姐”或“女士”。
五、合作差别
1967年,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了会话交际的合作原则。格莱斯认为,为了保证会话参与者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这就是会话的“合作原则”。
大多数英语问候语都遵循“合作原则”,即被问候人都尽可能回答问候人的询问。例如:
A:Howaleyou?
B:Justfine.How’syourmother?IheardsheWEkcJn’twell.
A:She’0gotaheadache.butshei8muchbetternow.
B:Gladtohearthat.
A:Thankyou!
汉语中的问候语还可以用一些和问候人所说话题不相关的问题来回答。比如:
A:您老要去提水啊?
B:你这是要去哪儿?
以上对话毫无关联,违反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显然B知道A在发问,他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实际上,A和B的问题都无需回答。尽管这个回话意义不完整,但是双方都没有感到不自然或是被冒犯。因为汉语的问候语所要表达的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语言的交流,并不一定要提供什么信息。
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作为恰当开始谈话,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在跨文化交际的大环境下。怎样运用语言才得体,才合乎理解,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通过以上对比可以得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渊源,使得问候语的习惯性表达产生诸多差异,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就会使交流产生困难,造成误解。因而加强跨文化研究在语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中国见面时,往往是这样打招呼的:
“吃了吗?”
(Have you eaten? Have you had your meal?).“你到哪里去?”(Where are you going?).“你在忙什么 ?”(What are you doing? Are you busy?).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
1.按时间来打招呼,“Good morning(早安)!”、“Good evening(晚安)!”
2.谈近况 “ How do you do(你好)!”、“How are you(身体好吗)?”“What’s going on with you recently(最近如何)?”、“How’s everything going(一切都顺利吗)?”、“Long time no see.How are you(好久不见了 , 你好吗 ?)”、“How is your husbandwife(夫人丈夫好吗)?”、“ Is everything all right with the children(孩子们都好吗)?”、“Have you been on holiday(最近休假去了吗)?”
3.谈天气,如“It’s sunny。”或“what a bad day,isn't it?”“How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here(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
注意:对新结识的人一般以谈论天气为问候语。或者以其他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为问候语例如: “Is this your first time to be here(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到我国来多久了)?”、“Is this your first position abroad(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ity(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而且在相互问候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然而对非常看重隐私的西方人来说,汉语中的问候语有时因太具体而有干涉隐私之嫌。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语直接翻译成英文的招呼用语。问候中禁忌的话题在寒暄问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有些话题在西方国家是不适合交谈的。西方人不喜欢谈及自己的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例如在英语国家的人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 , 从不去问价钱多少;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 , 也不会去问上一句“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至于收入多少 , 更是不能随便问的事。英语国家的人对年龄的看法与我们大不相同。在我国 , 老年人受到尊敬 , 而在英语国家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 , 老年人意味着得不到尊重 , 意味着被社会所抛弃。因此在西方 , 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缘由文化背景不同,由于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男男女女不会以别人的外貌、着装作为问候,而以人品、才能、智慧作为谈话中心。西方对新的东西很稀奇,很容易对新车、新衣服、新的发型产生关注并对这些进行称赞。
地理环境不同对口语交际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英美国家大部分都是属于岛国, 以英国为例, 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 四面环海, 属于温带海洋气候。语言上也就有了与气候相关的特定性。所以英国人最常问候的就是天气,人们见面寒暄、打招呼一般都是先讨论天气。中国横跨亚欧板块, 四季更替, 人民常常吃不好穿不暖, 所以见面第一句习惯性的会以“吃了吗”,他不是在问你是不是真的吃的, 只是见面打招呼而已。
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区别,西方主要信仰基督教,希望得到上帝的救赎,信奉基督教教义。而中国则以儒教为主,强调“仁、善”,倡导尊老爱幼。在不同的思想体系,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文化差异就会存在,中西方的口头言语交际会有所不同。
【深究英汉问候语的区别】相关文章: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08-06
考研英语翻译中应该注意的英汉区别01-20
深究CSS定位以及其应用精选09-22
深究芯片的制造过程及硬件成本04-08
英汉互译的谚语01-02
莎士比亚名言英汉11-05
经典英汉对照的语录03-09
英汉谚语的比较08-08
深究贝内特文学批评的跨越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