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土话的歇后语

时间:2020-11-23 14:11:18 歇后语 我要投稿

陕北土话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文化,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陕北土话的歇后语,欢迎大家查看!

陕北土话的歇后语

  陕北土话的歇后语

  穿上皮袄喝烧酒——里外发烧。

  三张纸画得个驴 ——好大的脸面。

  红萝卜挨刀子——干红不出血。

  老鼠的尾巴——肿了也粗不了。

  拦羊的打酸枣——捎带活。

  拦羊拾柴——捎带事。

  枣核子上解板哩——不够一锯(句)。

  柳木锯牛角——一物降一物哩。

  裹上被子看戏哩——尽家当抖哩。

  蛤蟆爬到花椒树上咧——麻蹄蹄麻爪爪。

  羊油滴的石板上——冷 咧

  狗尿在石头上——渗也不渗。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瞎子推磨——由驴转。

  不吃蒜——不想蒜(算)。

  木匠的板斧——面砍。

  烟雾地里撵狼——冒吼。

  石匠断磨——实打实铲。

  和尚的帽子——平不塌。

  卖豆芽的丢了秤——乱抓

  蚂蚁脑上害毒疮——脓水不大。

  羊圈里的驴粪蛋——大家伙

  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个月。

  水缸里拔杆杖——端出端入。

  蛤蟆支桌子——全赁一张嘴。

  狗舔碾子——没大的油水。

  拓展阅读:歇后语基本概念

  歇后语是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一部分是“俏皮话”,也可以看成是汉语的文字游戏。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陕北土话的歇后语】相关文章:

澳门土话的歇后语集锦12-06

陕北洋芋擦擦的做法10-12

浅谈陕北文化是开放的文化10-31

浅谈窑洞文化与陕北文化的关系06-18

春节手抄报资料内容:陕北的春节07-28

陕北秧歌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7-15

张飞的歇后语06-24

门神的歇后语08-10

飞机的歇后语12-29

关羽的歇后语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