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
导语:歇后语是汉语经典文化的通俗化,歇后语通常指某种常见的现象,以比较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通俗有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欢迎阅读参考!
1、 皮皇帝的妈妈 —— 皮太厚(皮太后)
2、 吃人参 —— 候补(后补)
3、 老母鸡抱空窝 —— 不简单(不见蛋)
4、 井裏放爆竹 —— 有原因(有圆音)
5、 酱缸裏泡石头 —— 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6、 火烧旗杆 —— 长叹(长炭)
7、 十两纹银 —— 一定(一锭)
8、 扇著扇子说话 —— 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9、 墙上栽菜 —— 无缘(无园)
10、牵著羊进照相馆 —— 出洋相(出羊相)
11、千年的`石佛像 —— 老实人(老石人)
12、皮皇帝的妈妈 —— 皮太厚(皮太后)
13、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 —— 自然(自染)
14、十八个钱放两下 —— 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15、寿星齐仙鹤 —— 没路了(没鹿了)
16、寺后有个洞 —— 妙透了(庙透了)
17、王八肚裏插鸡毛 —— 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18、肉锅丢进河 —— 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19、小碗儿吃饭 —— 靠天(靠添)
20、唐僧的书 —— 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21、守著厕所睡觉 —— 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22、骑自行车下坡 —— 踩(睬)都不踩(睬)
23、饭锅冒烟 —— 迷糊了(米糊了)
24、炉子翻身 —— 倒楣(倒煤)
25、后边扎小辫 —— 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26、马店买猪 —— 没那事(没那市)
27、矮子过渡 —— 安心(淹心)
28、半两棉花 —— 免谈(免弹)
29、雨打黄梅头 —— 倒霉(倒梅)
30、哥哥不在家 —— 少来(嫂来)
31、卖草帽的丢扁担 —— 留神(留绳)
32、老太婆上鸡窝 —— 笨蛋(奔蛋)
33、宋江的军师 —— 无用(吴用)
34、空中布袋 —— 装疯(装风)
35、张天师过海不用船 —— 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36、磕瓜子磕出臭虫 —— 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37、钝刀破竹 —— 想不开(响不开)
38、针尖尚挑毛巾 —— 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39、秀才的毛巾 —— 包输(包书)
40、老公拍扇 —— 凄凉(妻凉)
41、外婆死了儿子 —— 无救(无舅)
42、孕妇走独木桥 —— 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43、反穿皮袄 —— 装佯(装羊)
44、公共厕所仍石头 —— 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45、父亲向儿子磕头 —— 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46、腊月天气 —— 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47、空棺材出葬 —— 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48、老九的兄弟 —— 老实(老十)
49、菠菜煮豆腐 —— 一清(青)二臼
50、不拨灯不添油 —— 省心(芯)
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在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在《辞海》中: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中: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
例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其中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
还有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相关文章:
有哪些谐音歇后语11-21
有关谐音歇后语有哪些12-03
小学生歇后语有谐音01-19
小学谐音歇后语08-18
谐音字谜歇后语01-03
简单谐音歇后语12-18
各种谐音的歇后语集锦12-14
幽默有趣的谐音歇后语01-15
关于谐音古诗的歇后语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