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

时间:2023-07-05 23:00:35 蔼媚 歇后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歇后语吧,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都有哪些经典的歇后语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

  一、词语出处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二、词语释义

  吕尚隐居,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打猎时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吕尚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后遂用“太公钓、吕钓、渭钓、子牙垂钩、溪钓、渭滨垂钓、钓周、钓渭、垂钓溪、大钓无钩、直钩钓国、溪直钓、溪未遇”等写隐居、贤才待用,及贤能执政,大业盛隆;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直钩鱼”等表示心甘情愿。

  三、主要内容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国名叫周的强国,周的祖先姓姬,历史很悠久,据说他们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夏朝末年,政府腐败,农业衰弱,周的祖先就西迁到现在的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一代,自己组成了部落。商朝后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扰,周族的首领古公儃父率领族人从岐山北边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上居住,并且在那里建筑城郭宫室,开垦荒地,设置官吏。大概从那时起,周族逐渐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古公儃父的儿子季历在位时,周的势力强大起来。商朝的王感到周的威胁,就杀害了季历。

  季历死后,她的儿子姬昌继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为祖先做过农师,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他待人宽厚,对待老年人很尊敬,对待小孩很爱护,所以来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尊重有本领的人,请他们帮助他治理国家。许多有本领的人纷纷来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拥有许多文臣武将。

  殷纣王看到周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个理由把周文王找来,囚禁在羗里(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北)。周文王的臣子为了搭救文王,搜罗了美女、好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并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在纣王的面前求情。纣王很贪财,又喜欢美女。他的了礼物,听了大臣的话,把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耻。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文物全才能够统筹全局的人,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经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人。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遇见了一位钓鱼的老人。老人须发斑白,看去有七八十岁了。奇怪的是他一边钓鱼,一边嘴里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再一看,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这老人姓姜名尚,有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县)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他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了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

  周文王和姜尚的谈话中,发现姜尚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了,应当有贤明的领袖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

  姜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文王的心里。他本来就是为了想要推翻商朝,到处去寻找大贤人,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寻访的大贤人吗?文王恳切的对姜尚说:“我们盼望您很久了,请您到我们那里去,帮助我们治理国家吧!”说完就叫手下人赶过车子来邀请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里去。

  姜尚到了文王那里,先被立为国师,也就是最大的武官:后来升为国相,总管全国政治和军事。周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位的时候,就向望着姜尚这样的大贤人了,所以人们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人们干脆把“太公望”的“望”省略掉,把姜尚叫做姜太公。

  姜太公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是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个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大戎、密须得部族,征服了嗜、阁等小国,并且吞并了从属于商朝的崇国,在崇国的地盘上营建了一个丰城,把都城从岐山南边的周原迁到了丰城。到周文王晚年的时候,周的疆土大大扩充,西边收复了周祖的老家,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地方,东北进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充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据说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了基础。

  四、相关故事

  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再钓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五、相关背景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他和宠姬妲己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做"炮烙"的刑罚。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六、词语出处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七、人物介绍

  姜子牙(约前1128年-前1016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姜太公、师尚父、太公望、吕望。东海上(今河南许昌)人,另一说为河内(今河南卫辉)人。商朝末年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西周开国元勋,杭州厉氏家族先祖。

  姜子牙先在商为官,见纣王无道,便辞官游说方国,听闻西伯姬昌贤能而去周,隐之磻溪,此时已年届七十。也有一说是太公入赘妇家,因不擅生计而被妇家逐出家门,于是在渭水之滨直钩钓鱼,一樵夫见姜子牙用直钩钓鱼,便授其钓鱼之法,但姜子牙却答道:“老夫名虽垂钓,意不在鱼。我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姜子牙垂钓的故事传闻四方,周西伯姬昌便率领属臣带上厚礼,恭请姜子牙出山。武王继位后,姜子牙拜为国师,牧野之战中立下首功,被封为齐国之侯,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成为齐国始祖。周康王六年(前1016年),卒于周首都镐京。

  姜太公先后辅佐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四代周王,既主军,又问政,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周公分封后,姜太公成为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所作《六韬》传世。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唐太宗为示慕贤之德,在当年姜子牙垂钓之地修建太公庙,且植四柏。唐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又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此后,姜子牙声誉日盛,朝廷和慕名者争相在钓鱼台广修庙宇,塑造太公、文王、三清诸神像,祭祀非常隆重。明、清两代,钓鱼台的各处庙宇殿阁都得到翻修增色。

【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相关文章:

鼠年歇后语—老鼠的歇后语09-20

经典的歇后语05-17

经典歇后语06-09

经典的歇后语09-24

歇后语08-10

黑白简历封面4--姜太公钓鱼,我愿上钩06-11

盲人的歇后语08-16

经典有趣的歇后语08-17

睡觉歇后语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