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导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27 21:40:43 诗琳 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做导师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导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导师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做导师心得体会 1

  教师们不能教死书,死教书,学生们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创造,要在用脑的同时,要用手去实验,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从小时候就干起。不要束缚他们,使他们回复行动的本能,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去寻找知识,解决困难,来完成中国教育的最终目的——创造。从陶先生对小孩子的能力的认同,说明小孩子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不可思议难以估量的。是啊,不愿意教人的人,也就是不愿意接受教育的人。我们应该放开自己的头脑,抛弃狭隘的观念,把对学生和小孩子不信任的因素去掉,让孩子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做大人的是孩子模仿的榜样,我们在公众面前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孩子的模仿,所以我们教育孩子首先把自己教育好,让自己做好。

  当老师是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孩子们的这些想法是先天聪慧支配自己去做或者是模仿其他的人;再者就是成人的正面引导。记得一次我在网上聊天时谈到博客,我们班一个学生就把自己的博客网页网址发给我。然后她就引领我走进网易页面博客栏目,先注册,注册过程是一个页面接着一个页面发过来,害怕我弄不明白,注册完后在页面上怎么写文章,怎么传送照片,怎么好友连接等等说的'是详详细细,无微不至。事后我都感到惭愧,比我给他们上课时认真细致多了。在当我老师的过程中,这个学生是幸福的,也是伟大的。

  “社会即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

  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数学教学,不正是这样吗?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与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知识的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会用学习到的知识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无不体现了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理论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生活即教育” “创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

  行知先生的独特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向我们提供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什么是 "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做导师心得体会 2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

  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

  做导师心得体会 3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面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学生,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我们幸福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一书,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荆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生本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脑前敲击键盘输入。而更多的普遍现象则教师都已经使用电子备课或备课资源共享,从而使备课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相同化。暂且不说很多教师备课时使用的“百度搜索”或复制粘贴,单说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备课任务而备课,而没有认真的考虑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在学习时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等一系列问题和解决办法,这样的课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造成恶性循环的是:学生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教师的课后补习辅导,时间花了很多,而教学效果却还是很差。

  我很欣赏荆志强老师最珍贵的“备课收集本”,荆志强老师是“先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我认为与其把时间花在课后补习和辅导上,还不如把时间花在事先的备课上,教师不光要知道在课堂上讲什么,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什么帮助,特别把学生的需要在备课里要体现。生本教育的宗旨——“真诚,知人善任,高度尊重学生和全面依靠学生”。荆志强老师的备课理念——“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这正是生本教育理念之体现。

  还有让我感动的就是荆老师对教育教学的那份执着和对学生的那份爱。他说:人生有两大快事,第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是快乐有大家分享。人的意义在于活的有价值,有价值并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和荣誉,而是要让别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幸福地做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学,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我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有新发现。原来书可以这样教,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荆老师认为做“生本教学”一定要改变师生原有的角色:首先,“生本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其次,“生本教学”,教师应当是服务者和协调员;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上,荆老师有自己独创的“三步曲”。一是讲清道理,二是加强沟通,三是注重激励。有些老师认为,教师迈不开生本的步子是因为考试惹的祸。荆志强老师用事实证明了,“生本教育”完全能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互结合至最佳状态,因为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它反应了教育的本体本质与生命本质,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教育的根本规律,它使教育从复杂重新回归简单和自然。

  “生本教学”带给学习者幸福。“生本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师生角色。把课堂变成剧场,小品相声的舞台,学生综合能力在轻松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提高。创造了诸多教学奇迹,连续多年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培养的学生不仅成绩优,而且口才好,能力强,学生可以终身受益,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成绩,更是成长、成才。

  “生本教学”带给教育者幸福。只有正确理念和方法下才能让职业升华成事业,让教育工作充满喜悦走向成功,获得人生价值。生本给学生带来幸福,学习不是囚禁劳役的场所,而是绽放生命之花的圣坛,独立自主,分享协作,高分高能,中国未来诺贝尔的'曙光在生本教育中升起。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基础,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当孩子们在幸福学习的漫长时光中成长起来,家。

  长、社会也会幸福感倍增。 “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生本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师要尊重生命,善待每一位学生,但是生本教育并不是放任自流,它要求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激励体系进行管理和监督。

  这样一种全新的理念令我觉得很有挑战性,它要求教师拥有极高的教育素养,而且要懂得拿捏尺度,多一分或者少一分都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可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又谈何容易呢?看了荆志强老师自己的例子,我也有所启发,他经常会抓学生,但是他抓学生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他做作业,而是对他进行思想教育——攻心,让他打心眼里想学习,学习的内驱力有了以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就有了,再辅以老师合理恰当的管理,学生的成绩何愁上不去呢?所以荆志强老师对我的启发是巨大的,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给我们阐释了教育

  的真谛。我们需要先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拥有学习的动力,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练习飞翔,只不过在他们有能力独自飞之前我们需要用一根线牵着他们,让他们有计划地、有目的地飞,我们的目的地离我们也就不远了。

  做导师心得体会 4

  我是一位年轻的教师,需要学的东西非常多,初次拿到《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时,我先是被她的名字所深深吸引,我一直想和自己的学生做朋友,和他们聊天,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他们分享,我很肯定这本书一定适合我。用爱换回孩子的爱,用心赢得孩子的心《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封底那四段富有哲理的、看似简单的话语,一下子便引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

  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读了起来。书中60个鲜活的教育实例,记录了马志国老师用他卓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创造的那一段段教育的传奇。就在他平凡的教育中体现出的很大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引领着我不断体味着用“心”的教育,演绎着“爱”的精彩。“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爱,好比就是一颗种子,只要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如果我们和我们的的学生悟透了这一生活的真谛,我们的人际关系岂不就会多一些和谐?我们的心灵世界岂不就会多一分快乐?”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所带的班级,我教过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的英语,教的班级比较多,所以也有了比较,每个班级的孩子身上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可每一名学生的内心都是丰富的。我只有深入到每一个的心灵深处,观照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爱,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包容他们,善待他们,也才会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心。

  20xx年9月份,我调到了孔家巷小学,面对新的环境和同事,我觉得一切都是陌生的,但却不觉得紧张,然而面对那些孩子时,我却莫名的紧张起来,在课堂上,我认真的上着课,忽然听到:“老师,XX同学疯了,他趴在地上不肯起来。”一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头轰的一阵,听他们班主任提起过他,在班上属于“活泼过头”的学生,上次英语课上课前,我刚进教室,他和同班同学打架,他把教室里自然角的花卉扔在地上,险些砸到别的同学身上,自己也差点摔倒在地上,为此我批评了他几句,他还把自己反蹲在课桌下不出来。这回上英语课又趴在地上,真的`对他没辙。我没理他,我知道现在说,他不会听下去,我继续上课,铃声响了,我对他说,来我办公室一趟,他一满脸通红,也很生气,看到他的样子,我恨不得打他一下才过瘾。但转念一想,不能冲动。我压压自己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地问:“刚才怎么了?”他涨红了脸,激动地说:“他把我的本子撕了。”我说:“谁呀?”他说:“解润栋?”我又问:“他撕的是你的什么本子?为什么给你撕呀?”他吞吞吐吐地说:“数学本子。”我说:“这节课不是上英语吗?他怎么把你的数学本子撕了?你是不是在做数学呀!”他点点头,不再说话,刚才的委屈似乎也减少了许多。我说:“这就对了,上英语怎么能做数学呢?这是对英语老师的不尊重,也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呀!这样不影响你的英语成绩吗?我拍拍他的肩膀说:“这就对了,当然,谢润东撕你的本子也不对,过会儿我找他谈谈吧!”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长舒了一口气。这孩子真倔强!硬碰硬孩子肯定不会接受,明白道理,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看来我们就应该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面对孩子的每一个错误,爱孩子就要容忍孩子,要在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爱。后来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下课后我还会和他谈心,和他聊天,有时想想真的挺有意思,孩子就是孩子,他不会因为你是老师,他就刻意的巴结你,他会肆无忌惮的和你讨论一个问题,和你有不同观点时,他会大胆的说出来。在我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各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今年开学的第一天,我在办公室里写教案,突然熟悉的、稚嫩的声音传来,我抬头,他笑嘻嘻的说;“叶老师,新年好”顿时一股暖流似闪电般流遍了我的全身,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足以让我觉得欣慰。我用爱换回了孩子的爱,用心赢得了孩子的心。

  做导师心得体会 5

  现代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人们承受的心里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很多时候却又没有适当的倾诉对象,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心理障碍,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像中小学生也一样,面对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同学之间竞争的压力,还有生活中的压力,有些学生无法为自己解压,便会对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或甚至做出一些令人想想不到的事情来。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注重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当学生的心理医生

  首先、重视培养学生良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爱学、善学、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

  其次,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机制,聘请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开辟心理健康原地及“之心话音箱”等专栏,培养学生良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他们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愉快的活动和创造,进一步开发智理和非智力因素。

  第三,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与考试焦虑,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心理感受,增加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同时提倡教师采用激励性评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找到了一些深入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

  1.教师要以身作则,让自己保持良的心理状态,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1)要对工作,对学生充满信心。无论是顺利,还是挫折,都一如既往的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决不动摇。

  (2)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和蔼可亲,主动的用自己乐观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使得他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3)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信任期待的态度,使得学生产生老师希望我有出息,也相信我能行,并且激发其自我激励的能力,把学生的自卑心理转化成强烈的自信。

  2.要把常规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只有良的心理,才会形成良的行为习惯。而良的行为习惯也即是健康心理的表现。所以,老师在抓

  常规时,也要不失时机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3.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要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讲座;重视正反形象的对比教育。

  4.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通常学生都把自己的心理问题隐藏在内心,能主动向老师暴露心理状况,就必须在平常多注意学生的行为有没有什么变化,言谈举止有没有什么反常,学习成绩是不是起落很大。或者通过与其他学生交谈来了解情况。只有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才能把事情解决的更。

  5.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要单独与学生沟通,还要通过家长、同学及朋友,多方面地进行沟通。再者,在时间上也不能放松对学生教育后效果的追踪调查。还要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在素质教育的大气下,社会、家长、学生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用心沟通,用爱建筑学生的心灵家园,才会使教育之树长青。

  做导师心得体会 6

  寒假中,我仔细地的阅读了《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这本书,读完之后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

  足,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也往往会手足无措。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与技巧。在今后处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时无形的增加了许多自信。

  新课标理念要求我们给每个学生以人关怀。教师不仅

  要教书,更要育人。育人是教书的前提,育人有利于教书,教学应该与育人有机地结合。教书育人既使学生成为大写的“人”,也促进教师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课本中的每一篇课都洋溢着人精神的魅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是学生所渴望的。那么,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做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用心的、时常的'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知道老师愿意做学生的朋友。这样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

  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因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语)

  第二,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三,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仅是知识的权威,还要是生活的权威,只有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来找你,因为他们期盼从你这里找到答案。

  总之,学生的心灵这座“冰山”,用眼是看不到的,要用心看。有了心对心的观照,才能既看到“冰山一角”,又看到“冰山全貌”。

【做导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导师课心得体会12-12

导师培训心得体会09-28

导师制心得体会12-08

江苏扬大聘任校友做“创业导师” 助力学生创业03-19

大学导师课的心得体会范文02-05

导师培训心得体会(15篇)01-16

学习指导师培训心得体会08-04

导师培训心得体会15篇01-16

导师带徒导师工作总结05-03

导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