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看京剧后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看京剧后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看京剧后心得体会1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每当我唱起这个《唱脸谱》选段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京剧,一个有200多年历史的`剧种;一个经历了几代大师发展、改革、创新,最终被称为“国粹”的戏曲形式;一个蕴涵着“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一个“生、旦、净、丑”的行当分类,一个“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真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在外国人眼里,京剧就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代表。他们常说京剧的服装美、身材美、伴奏美、唱腔美,真是美不胜收啊!
记得在我五六岁懂事的那年起,晚饭后爷爷经常带我去村里看京剧。那时候的我被舞台上漂亮的衣服、头上戴的帽子还有花花绿绿的饰品被陶醉着,深深地吸引着我。虽然听不懂舞台上“咿咿呀呀”唱的是什么,但是我觉得音乐是非常得优美,而且演员们那噪门是多么的尖锐有力,我也佩服他们有一这样的好噪门。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生活中京剧伴我左右,我家远方亲戚的一位大奶奶每个晚上在佛国商城大门口唱京剧,我时而不时地经常去听。大奶奶看到我喜爱上京剧,平常的日子里也教我几句。
京剧在我的生活中成了一种快乐和美的享受,空闲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哼几句京剧。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画一画京剧脸谱。唱京剧,画脸谱,让我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份情趣。
我爱京剧!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好好学习京剧,研究京剧,好好地把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传遍世界各地。
看京剧后心得体会2
中国的戏曲可谓流芳千古,历史悠久了,而且中国戏曲的种类繁多,全国许多的地方都有自我的剧种,而且每一个地方都具有自我独特的地方文化风情。不信?我们这天就一齐走进戏曲文化瑰宝,享受它独特的美吧!
中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就是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更就是惊人:能够以万数计!我们明白许多剧种很多剧种都就是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明白的'比较有名的剧种:如京剧,越剧,吉剧等等。而且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戏剧不一样,此时它有自以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表演体系,此刻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吧:“生”就是除大花脸与丑角以外的男性主角统称,里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就是女性主角统称,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就是指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净”又分以唱工及以工为主的花脸;“丑”扮演喜剧主角。
怎样?看了之后就是不就是觉得搞笑呢?此时其实还有很多呢!我国戏曲主要戏曲有:昆剧,京剧,黄梅戏这三派。二京剧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这四派。而且我们在电视上能够看到这京剧人物脸谱就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员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此人的性格与品质。主角和命运就是京剧一大特点,它的作用就是帮忙观众理解剧情。简单讲,红脸内含褒义,代表英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就是神秘,代表神妖。而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这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存了这一点。
看了上方的介绍感觉不错吧!中国的戏曲文化就就是这么精彩,此时要一点一点讲十天十夜都说不完呢!期望未来的我们能继续发扬它哦!
看京剧后心得体会3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看京剧后心得体会4
听完京剧艺术的讲座后,我不但对于京剧这门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产生了许多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思考。
首先,我想谈谈我接触戏曲艺术的经历。我的家乡在陕西,民间最为普遍的戏曲艺术就是秦腔。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秦腔。第一次听到秦腔是在爷爷奶奶家。那是在农村,当表演者搭起简易的戏台时,附近的人就会聚集过来,当人很多的时候,演员也开始表演。然而,在观看表演时,我感到很难理解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一种难懂的表演。这种感觉一直存在于我的心中,不仅仅是秦腔,对于其他戏曲艺术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中学的时候,音乐课上,我们曾学过说唱脸谱,这也是我第一次对于京剧有一个简单地了解。然而和其他同学一样,我感到京剧对于我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它,只是觉得好奇,觉得有趣。后来我常在电视上看到戏曲的表演和比赛,然而大都看不了多久就有无聊的感觉。甚至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包括京剧在内的戏曲和演小品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多了扮相而已。总的来说,在这次讲座之前,我只知道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但却对它了解不深,没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概念。
然而,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了以前对于戏曲艺术的看法。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表演视频。视频中两位演员男扮女装、女扮男装但却丝毫无法从表演中看出来,而两位表演者所扮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惟妙惟肖,感情十分细腻。这是小品等其他表演形式难以做到的。这也让我联想到一部有名的电影《梅兰芳》,这部电影通过对于梅兰芳、孟小冬等京剧演员戏里戏外的演绎,展现出了京剧表演艺术家的不易。电影中,梅兰芳和孟小冬也表演了类似的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的段落。我想,一个表演者能够将不同性别的角色表演的惟妙惟肖,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一定是在多年表演中对于角色有了深刻了解后才能表演得如此恰到好处。
而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向我们展示京剧中一些常用的经典动作,即所谓的身法,并且邀请一些在场的同学进行一些基本动作的模仿学习。
首先,是一段武生的表演。表演中,演员的扮演的是孙悟空,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耍棍,一根棍子到了演员的手中就像是手指一样控制自如,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令在场所有的同学都拍手叫绝。我也不得不佩服台上的演员那熟练的技法。我想,在这样精彩的表演背后,表演者一定经过了非常刻苦的.训练,受伤也一定是会经历的。
后来的一个环节是由几名现场想要尝试的同学跟演员学习几种简单的动作。上台的同学有的能够顺利的完成动作,而有的则需要老师手把手指导,但是最终都能学会这些动作。这也让我感到,京剧虽然是专业性很强一门表演艺术,但是只要我们想去接触,想去学习,还是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乐趣的。如果仅仅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是完全可以尝试着学习的。
而后是另一位演员向我们展示旦角的身法。她分别向我们展示了武旦、花旦、青衣的开场亮相和步伐。经过演员的演示,我们才了解到,在京剧中,每一类角色都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演员随意临场发挥,而是经过对角色各方面的分析已经前人的经验而得到了一套十分详细的表演方法。可以说是每个细节都十分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正是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示给观众。而要熟练地掌握这些细节则需要演员长期地训练和体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需要有天赋,更需要有毅力,能够长期坚持严格的训练。而后的几位女同学也上台学习了一些简单基础的表演,大家都从这样的简单学习中体会到了京剧的乐趣。
之后,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唱腔。从老师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京剧的唱腔不仅展示的是人物的心情,更是人物性格特点的展现。同样的一句话,由不同的角色唱出来的腔调是完全不同的。在观看京剧表演时,只要留心就能发现,每一句唱词,每一种腔调都是有着独特的含义的,都是有着展示人物特点的作用的。
总的来说,这次的讲座让我对于京剧甚至是戏曲艺术都有了更多的兴趣,同时在欣赏京剧时也有了一些方法,不再是只看热闹。京剧艺术是一门值得尊敬的艺术,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京剧演员经过从小到大的刻苦训练而呈现出来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发音都蕴含着独特的人物感情。作为一个观众,我们欣赏一门艺术并不能只追求美国大片一样的感官上的刺激,而更应该欣赏一些用心交流仔细品味的像京剧这样的艺术,这也是对于我们精神层次的一个提高。
在演讲之后,我还和一些同学进行了交流,他们也认为自己对于戏曲艺术的了解还停留在仅仅知道其存在的层面。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们艺术教育对于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涉及不够,导致许多孩子
从小没有接触戏曲艺术,以至于不知道如何欣赏戏曲艺术,兴趣更无从谈起。由此,我想,在我们的教育中是否缺少了某些东西。在学习使用的知识的同时,是否还应该注重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注重能够产生实际价值的知识,而忽视了对于人的精神层面有着重要作用的艺术欣赏能力,那么这样教育出的并不是完善的人。而据我了解,我国的教育已经在朝好的方向改变,戏曲艺术也逐渐走入了课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人去欣赏我们传统的艺术,不要让这些传统艺术走向消亡。
看京剧后心得体会5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在国外,他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京剧虽是著名的剧种,但我们身居江南水乡的孩子,对京剧是相当陌生的,既没有听觉上的感受,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更谈不上理性认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被大家传唱于大街小巷,脍炙人口的名段和众多名家名旦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而绚丽的一笔。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渐陨落已是即成的事实,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国人,我个人认为学习京剧是很重要的'。
在本学期选修京剧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京剧最直接深刻的印象还停留在幼年时期在电视上看到的京剧选段。犹记得当时老一辈人对京剧狂热追捧,随便一人都能哼唱两句,而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京剧则犹如外星语言,艰涩难懂不说,曲调还一成不变,真是听之无味,无聊之极。
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通过这次选修课,我对京剧欣赏有了崭新的认识。
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
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独角唱不出好戏,京剧的四个行当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在丰富角色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华丽多变的舞台效果。
说到行当就不得不提京剧的服装和脸谱。虽然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千变万化,却是越来越不靠谱,而京剧的服装该大气时便大气,该寒酸时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绝对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华丽的纹饰与图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鹤、孔雀,武将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飞鸟花卉,以及细致的做工与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而脸谱就更不用说了,六分脸、花脸、英雄脸、神仙脸,光是京剧舞台上那一张张奇异的脸就足以让我们感叹老祖宗的智慧与想象力。像京剧这样细致得恨不得武装到牙齿的艺术表演形式,无怪乎能在历史的浪潮下历久弥新。
说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说说京剧的流派了。若细分起来,京剧的流派足有十几甚至几十种,梅、程、余、杨不一而足,每个流派又各有千秋,组成了京剧艺术的大观园。而各流派又有着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继承人,比如谭鑫培、盖叫天、叶盛兰等等,要是放到现在那可都是大艺术家,他们不仅传承了精髓,更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很多人选择去酒吧“欣赏”其实他完全不会欣赏的摇滚乐,很多人选择追捧朋克、歌特,却学了个不伦不类,反而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却被丢弃、遗忘。欣赏京剧,欣赏京剧的美,是一种气质的陶冶和培养,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熏陶,京剧从各方各面教导着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生活,它推崇着一种积极乐观又豁达平和生活态度,宣扬着人性的真、善和美。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京剧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交给我们的关于京剧的很多的精髓。我也更加喜欢上这个剧种,我衷心的希望,当代青年人能够将京剧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让我们的国粹永垂不朽。
【看京剧后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京剧鉴赏心得体会04-06
京剧有哪些行话-京剧行话知识08-30
京剧中字的声和韵-京剧知识08-31
京剧的发声技巧09-21
京剧脸谱知识04-01
京剧的历史发展03-21
京剧的起源与发展03-31
京剧的起源简介04-02
京剧的脸谱介绍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