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答李翊书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答李翊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答李翊书读后感1
《答李翊书》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此时正是韩愈考取进士未能经由吏部考核,胸怀用世之志而无从施展的时期,韩愈在当时已三十四岁,而李翊的仕途却才刚刚开始,这正是韩愈为了让李翊未来之路走得更加清明而写的一封书信。
韩愈一生宣传古文理论的重要性,此文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对于李翊这个学生,韩愈倾囊相授,先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并给予称赞其文词高卓而态度谦恭,接着感叹世人久已不谈道德,道德之外的文更无人问津,于是他寄希望于李翊,认为李翊是个可造之材,希望他树立志向,不要为一般文章所满足,指出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仁义之人,再又举了从古至今的.许多例子,说明好的古文得来不易,需有思想内容,也得表达新鲜有力,再次督促李翊重视思想道德的修养。最后韩愈将气和言的心得具以告之,表明对李翊的劝勉之意。全文行文严谨,虽是古文却齐具自然与人工美,表明了韩愈从事文学的根本态度。
韩愈一生不得志,却还如此重视道德问题,认为道德和好的文笔息息相关,而当今社会,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却极少有人关注,道德问题好似永远都只是那些文人墨客,政治大腕挂在嘴边的词,实际上却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是与每一个国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的,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这根和膏就是人的道德修养,实和光就是人的文学成果,假若没有根和膏,也就得不到实和光,这道理和国家的发展是一样的,假若没有每一个个人的素质提升,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水平提升。道德素质,影响的不仅仅是行文写作和思想水平,还在你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韩愈说做仁义之人才能其言如,治学应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反对形式主义之风,从古便有,至今仍需坚持。
上到国家的核心成员,下到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都需坚持这不畏艰辛,不怕非议,持之以恒的作风做派,日行一善,赠人玫瑰,注意自己的谈吐举止,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修养,像韩愈对李翊所说的那样,个人有了根和膏,才能汇聚成实和光,最终用丰富的果实和璀璨的光芒充实照亮国家,使国屹立于世界之巅。
答李翊书读后感2
《答李翊书》是韩愈创作的一篇书言体论说文,李翊曾向韩愈请教写文章的技巧。读完之后我深感万分,一直以来我不是很会写文章。在此,我可以说我领教了不少,所谓“气盛则言宜”,韩愈把写文章的气势比作水势,只要水势大,任何大小的东西都会漂浮起来,好比语言,气势起来了,语言也自然涌现出来。
第一段开头就赞扬了李翊谦虚的精神,说道仁义之道必归属于李翊。其实活在当代的我们也是一样,不管是请教别人,还是别人来请教自己,都不能太高傲,所谓不耻下问。他还说道“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这句话是我最看重的一句话,做事情不要太急,一件一件慢慢来,积累够了自然就会有成果。更别说写文章,只要我日常中慢慢积累一些知识,在写文章时,必然会涌现自己的才华,韩愈说李翊也是一样,仁义之人写的文章必然和蔼可亲,正是因为李翊在日常中讲究礼道,为人谦虚,那写出的文章必然不会是什么坏文章,所谓见字如人。
第三段中写的内容正是我写文章时所遇到的问题,心里想的用手写出来时,总会忘不掉那些旧词。当给别人看自己所写的文章时候,总会考虑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别人对自己的`主张进行修改。韩愈做的最好的就是并没有去改掉自己的主张,坚持自己。我读懂之后,我也决定了自己以后也会去坚持自己的主张,但是在自己的主张不够完善的时候,我也必然会去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去完善。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自己就是自己,自己行事需有一定的规范,不好好规范自己,怎么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自己才是真正的决定者,别人只是决定了他们自己,而要是我们一直被别人所取决,怎么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呢,我从中也算是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我也会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迷失道路,做仁义之人,做“行己有方”之人。
这篇文章对于我们当代青年来说确实是一篇值得学习的文章,我们在生活做事须从根本做起,我们须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仁义之人。写文章时,也需要我们在生活积累一些有价值的事物和知识,只有这样,语言才会漂浮起来。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建议大家可多看几遍,对自己以后该怎样去端正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答李翊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答李翊书》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06-21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08-16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对照翻译03-31
《答司马谏议书》课后习题答案08-28
消防安全知识竞答策划书范文03-04
《答魏师说书》心得04-19
面试:巧答尴尬提问07-31
李书福融资老经分享05-01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答司马谏议书06-02
韩国留学十问十答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