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

时间:2024-07-27 12:36:27 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投稿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1

  学校组织观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播放的家庭

  教育公开课,让我有幸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万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单靠学校教育不会成功,还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学校的专业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切合的指导。通过此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获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整体做到步调一致。但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格,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别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适合的才是的。

  学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家庭

  应该是学校的一个延伸,老师把知识交给了孩子,如何运用知识,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确实有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老师一个班级4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整体的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如同父母一样一对一的了解指导。同时爱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后才会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会找到最适合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不过分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但是却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适时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多是会去

  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则有时候比威逼利诱管用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的同家长沟通。我们作为家长,也如同刚入学的学生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听取意见,听取老师们专业的意见,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孩子,并且适应新时代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只能教会他们知识与道德,他们需要自己学会判断和成长,最终成就适合自己独特的人生。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2

  这堂课真的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种种情况,今天终于得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瞬间茅塞顿开!

  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觉总是鸡飞狗跳的状态,孩子的.情绪是负面的,我的情绪也被影响,然而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处理这个问题,但是听了老师的解答之后,我终于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了。问题就在我这个家长身上,我没有在孩子向我表达情绪和意愿的时候,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故事,导致孩子经常用些负面情绪去表达他们的想法,希望获得我的关注和理解。老师们说的非常好,家长不该用孩子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作为家长,经常被孩子气得情绪瞬间暴怒,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作为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在情绪要爆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把自己要冲出口的话语消化掉,换一种方式和情绪去和孩子沟通,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我们需要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关注孩子的情绪很重要,不要老是骂孩子,孩子不开心了,跟他谈谈心,做到家校结合,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3

  季春时节,风光正好。20xx年4月16日,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如期举行。观看完本次主题论坛,我对“家校协同育人”有进一步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教育学上有一种理论:5+2=0,从这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唯有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一、从细节入手,用“真诚”换“信服”和“支持”。

  家校沟通是有技巧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是在日常的相处中产生的。当前家校之间难以实现真正的合作,是因为缺失一些重要的东西。一是缺失信任,二是缺失感情。家长愿和老师沟通的前提是什么?那一定是他们对老师有一定的认可和信服,才可能有后续沟通。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所以若想让家长信服,老师就必须真诚,多从细节处入手,让家长们感受到老师工作之用心以及对学生的爱心,例如学生军训时,学生顶着烈日在训练,老师们也没闲着,提水,倒水,照顾身体不舒服的学生,配合教官规范学生的动作,看到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们,家长也渐渐宽心,打从心底感谢老师,为家长日后支持老师的工作奠定基础。家校协同育人的真正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在家校协同育人中,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出现问题要沟通解决,进步要沟通表扬,以争取更大的进步,思想要沟通,老师与家长之间尽量达成一致的理念,让家长对老师放心,争取家长的支持。可能在这过程中,老师与家长们会有一些小摩擦,但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教师,还是要把工作做到位,努力做到与家长共情、共信、共享、共育,最后实现合作共赢。

  二、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家校联系的温馨港湾

  新技术媒体的迅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沟通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短信、电话、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微信企业号、美篇等,能为家校沟通提供更多的渠道和便利,我们完全可以加以利用。至于什么时候选用哪一种技术手段,我个人做法如下:有急事时,电话联系,确保沟通的及时性。发一般通知时,采用发校讯通以及发在微信群的方式,双管齐下,确保每一个家长能收到通知。涉及到学生个人隐私问题又不急于一时去解决的问题,我一般采用发短信或者发微信的形式与家长联系,毕竟家长也有工作要忙,而下班之后,老师也有家庭琐事要忙,发个信息,家长方便时再回复,家校之间,相互理解,实现有效沟通。一些班集体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学生的个人荣誉、学生的优秀作品等,我一般采用微信企业号去发布,因为发微信群,家长一发言,信息很容易就被覆盖掉,发班级圈里,待家长有空时去看,感受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家长渴望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班级圈是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轨迹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放学回家,家长还能与孩子交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了解到家长对自己的关注,意识到老师也不只是会“告状”,有利于拉近孩子与家长、老师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如无特殊情况,一个班级在一学年内是不会更换班主任的`,教育有其连续性,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没办法通过班主任一次两次的教育就能解决,我喜欢在每一次教育之后用美篇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甚至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心情写下来,用文字的形式与学生对话,巩固教育效果。

  但要强调的是,在利用这些新技术媒体时,老师要注意哪些事情能公开发布,哪些不行,保护好学生的隐私;进行沟通联系时,老师要说好每一句话,尊重家长,确保家校联系的有效性。

  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家校协同育人的活动演变成为校方向家长的“告状”行为,这不仅让家长不喜欢,学生更是不喜欢。就如李家成教授说的,家校共育不能只是关注家长和老师的关系,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诉求,要关注学生在家校共育中的核心作用。传统家校协同育人中,学校教师将孩子的在校表现以短信、电话等方式向家长反映,以此取得家长的配合,但反映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孩子在校所犯的错误或不良表现,而多数家长在收到“投诉”之后往往只针对这个错误行为做表面的处理,或批评教育,或惩罚约束。因此在孩子的眼中,这更像一次“告状”,他们也很害怕教师和家长的接触。

  K·勒温的研究揭示了一种规律,即在整体(团体)的水平上改变个体的态度或行为比单独逐个改变个体更有功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青春期阶段,同伴的影响在其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阶段正是同伴力量发展的成形期。利用场论和团体动力理论,借助团体的力量来引导学生的发展,既能让老师省时省力,又行之有效,还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在育人场中充分感受到班级的温馨和校园生活的幸福。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能及时了解孩子取得的进步,与孩子分享快乐,并将这种快乐转化为对孩子的鼓励和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一些良好表现加以表扬和宣扬,有利于为班里其他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渲染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通过这样一种“立足先进、注重真实、感召行动”的教育方法,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道德生长。

  教育是一项事关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工程。老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们想要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付诸努力,从相识、相知、互信,到携起手来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协同育人的方式并不一定要高大上,合适便是最好的,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即使这个过程会有一些小摩擦,但我们还是得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与风雨也无晴”的淡然态度,不断地摸索,让孩子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4

  7月15日,我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家庭建设与父母携手育儿》,受益匪浅。

  公开课中,刘慧教授和李宁老师讲到,父母要学会读懂孩子的表达,要重视孩子内心的感受,要允许孩子有情绪、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引导,培养孩子正向积极乐观的思维、表达和态度。

  一直以来家长过多的重视孩子的学习,没有重视孩子的心里感受,总是觉得父母做的一切是为他好,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可平日里和孩子也会意见不一致,有时你说你的他根本听不进去,作为家长还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平等交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正如两位老师说的'给孩子最有价值的关心,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对他好,要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能一味的打压、批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其次身教重于言传,父母首先做好自我的情绪控制,才能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平日里不应该总说孩子这做的不够好,那做的不对,应该以积极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善于发现细小的闪光点,父母的肯定有利于孩子形成正向积极的乐观态度。

  非常感谢学校、老师们给家长们提供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为家长更要加强学习,与孩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5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学校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家庭和社会都需要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构建起育人网络。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而社会则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引导。

  江小妞的爸爸妈妈希望她性格开朗活泼,善于与同学们相处。在校园里,她是个热爱运动的孩子,尤其喜欢在操场上奔跑玩耍。她总是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是个小女生,但她总是调皮捣蛋,比如在排队的时候,会跳来跳去地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上课时,她坐久了就会找个舒服的地方躺下,有时甚至躺在地板上。虽然有些同学不理解她的行为,但她的爸爸妈妈希望她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快乐成长。

  然而,江小妞在学校里也展现出了另一面。有一次,她不小心将玩具扔到了隔壁班的一名同学头上。得知消息后,她的妈妈赶紧赶到学校,带着同学去医院检查,一边忙着安排一切,一边不停地向同学的家长道歉。小妞看着这一幕,悔恨之情油然而生,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一会儿拉着妈妈的手,一会儿帮同学擦拭泪水,既懊悔又手足无措。另外一次,班上举办展示活动,小妞积极参与,一会儿帮忙女同学梳头,一会儿协助体育代表维持队伍秩序。

  通过家访,江小妞的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工作繁忙,平时由姥姥照顾。为了弥补父母的缺席,他们经常带着小妞外出旅行、参观展览或参加各种活动,只希望全家人都能开心快乐。因此,小妞性格开朗活泼,善良有爱心,但对生活细节不太在意,也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经验。

  在帮助父母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方面,我们可以收集一些关于育儿注意事项、小学生成长规律等知识,并通过家校联系平台、校讯通等渠道分享给家长。同时,我们每周与家长进行一次电话沟通,共同商讨如何引导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帮助学生调整对江小妞的看法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节日活动等机会及时向全班同学和家长展示江小妞的另一面,让大家能够全面了解她。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让江小妞代表全班参加体育比赛、担任老师小助手、维护活动秩序等方式,培养她的自我教育意识,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江小妞将不再是那个不受欢迎的小野马。

  父母的关爱、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留守子女来说,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关爱和指导。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支持,留守子女可能会产生无助感、孤独感和被遗弃感,影响其心理健康。他们可能变得内向、自卑、不善于交流,甚至表现出脆弱、易怒的性格特点。因此,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在教育问题学生时,与家校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家校紧密合作,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我承认自己在教育问题学生方面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我坚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进步,与时俱进,积极尝试各种方法,勇于实践,努力做好家校工作,与家长们携手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6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理念素养,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实施素质教育、凝聚家校合力的重要环节。为更好地推进家校协同教育,11月13日下午,学校邀请了全体家委会委员,为进一步优化家校育人新思维,构建家校共育新氛围进行了热烈、积极地交流。

  交流会上,朱文学校长首先为新一届高一家委会委员们颁发聘书,代表学校对委员们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充分肯定,并就一年来学校的整体工作,向家长们做了简要介绍;德育处戴勇主任、教学处马杰主任分别从学生“主题教育”、“行为养成”、“学情分析”等方面做了主题汇报。学校平稳推进,扎实有序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与会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中国圣贤治家的绵远家风是馈赠子孙的无价财富。学校邀请了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牟艳杰副教授,为家长们带来了“家风—无言的教育”主题讲座。牟教授从传统家风的核心精神、现代价值、原生家庭的不同类型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分享。作为家庭第一施教人的父母,注重家风、家训、家庭教育传承,指引孩子正确做人、踏实做事,起着奠基孩子人生的基础作用。整场讲座内容从实际出发、极具创新理念,家长们收获颇丰。

  家校沟通过程中,各位委员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各抒己见,对学校的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在倾听的.交流和诉求中,学校对家校规划更充满信心,让彼此的心意化作行动,落地开花。

  家校协同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我们在六艺缤纷、家校聚力的氛围中,更好地协同家校教育,助推学生成长成材之路越来越宽广。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7

  9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踏上了通往小学的征程,我心情激动又忐忑,陪伴她参加了学校为新生准备的开学典礼。校园宁静而美丽,老师们热情而真诚,同学们个个可爱活泼,女儿在这里正式成为了金湖学校的一员。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期待着女儿在这里收获知识、友谊和快乐。

  我的女儿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带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少,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我担心她无法融入到班级中、担心她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担心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眼见每天放学她兴高采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发生嘿嘿的笑声,我知道她过得很开心,她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生活,她无数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老师夸我唱的.好,奖励小贴纸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老师说有的同学又开朗又活泼又聪明又听话,我觉得老师是在夸我”……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女儿的笑脸,我又开心又感动,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老师们在背后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有老师的倾心陪伴,孩子们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学校生活。

  从我孩子开始上学到现在的9天里,学校和老师们并没有急于赶进度,而是专注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让我深受感动。在金湖学校,老师们并没有简单地增加课业和作业量来提高孩子们的成绩,而是注重从根本上培养他们,为他们的长远发展着想。他们从小着手,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非常认同这种教育方式,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相信来金湖学校是正确的决定。开学前,教导处的李主任在家长会上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们放心!”我确实放心,因为老师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们的承诺。有了老师们,我真的很放心!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口头传授和书面教导,而是需要采取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变得至关重要。家校联系不仅可以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还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协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重视家校联系工作,意味着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建立家校联系平台符合当前教育的需求,也是当前教育体系所重视的方向。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网络时代,成长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家庭中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孩子的习惯、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学校老师需要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只有通过老师和家长之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并达成共识,才能全方位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于人的思维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可以助力成功,而不良习惯则会导致失败。因此,养成良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要养成一个习惯,通常需要持续21天的坚持。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校老师的督促外,家长的监督和引导也至关重要。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督促孩子坚持养成好习惯,才能够真正让孩子受益终生。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书写、做作业以及生活方面入手。通过引导孩子在日常的小事情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规范的书写姿势、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等,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只有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沟通消除偏差,正确看待孩子。

  家长常常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无可挑剔的,对任何批评都不能接受。但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希望孩子进步的好意,并非针对个别孩子。保持家校一致对孩子的'教育有益处,有助于孩子改正缺点。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而非只看重分数,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

  家校共育就像是搭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生命的种子,家庭是孕育成长的土壤,教师是引领与呵护的园丁,社会是包容的环境;只有种子茁壮成长,土壤肥沃滋养,园丁精心呵护,环境和谐包容,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9

  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如何正确解决孩子的种种情况,今天听过两位老师的解答之后,我终于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了,问题真的`在我这个家长身上,我没有在孩子向我表达情绪和意愿的时候,耐心地去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故事,导致孩子经常用负面情绪表达她们的想法,希望获得我的关注和理解。

  家长不该用孩子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作为家长,经常被孩子气的情绪瞬间暴怒,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作为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在情绪即将爆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把自己要冲出口的话语消化掉,换一种方式和情绪去和孩子沟通,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10

  从我们家长及孩子的角度上讲,双减政策是弊大于利的,为什么这么说。那就要从校外教培行业兴起的根源说起。 家长们为什么要补课?是希望孩子成果好。为什么希望成果好?由于考高中,考大学的淘汰率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广阔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取得分数上的优势。假如全部学校可以给予同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什么家长还要去教培?

  那么我们不看以前,只看现在。在初中升高中必须腰斩的情况下,我们剩余50%的孩子,十四五岁的孩子!必须去职业学校另谋出路!试问有多少家长愿意就此放弃继续投入资源培育。

  教育的公平性和高效性是永久存在冲突的,我的孩子在那50%升高中以外的成果中徘徊,但是我有资源,我有力气赚钱,我有好的私教渠道,为了孩子家长们连命的可以不要,花些资源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升学又有何不行?在这种中考、高考分流的指挥棒下,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不得不去竞争优质教育资源。 其实政策里有一条特殊好,“乐观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乐观推动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 推行下去势必会平衡教育资源,让学期房概念渐渐淡化。我所在的内蒙古包头就已经推行很久了,实践起来或许有诸多因素不便吧,效果甚微。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国家,希望家长和学生,能够真正的得到减负!更希望教育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11

  今天,我们在20xx年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中,目睹了名校长主持人的实践教育家风采,了解学习了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办学实践创新成果。这次学习,我对“家校协同”又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杨咏梅老师的关于“尊重儿童权利”的阐述。

  儿童权利的实现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记得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指出,中国父母有三种错误的儿童观,一是把孩子当作一个小人,是成人的雏形,二是当作父母的财产,三是认为孩子总是错的,父母总是对的。显然,当今家庭教育问题的症结是家长漠视孩子的权利。

  主观随意爱包办、价值判断易功利、面对差异难包容……很多家长都是按照成年人认定的理想模式和目标来左右孩子,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生存、发展规律和需求。孩子对大人的言行表示不满或反抗,是在表达自己的意愿,争取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在家庭教育中,与其说是当今的孩子不好管、跟父母“对着干”,倒不如说是父母把自己放在了与孩子对立的位置上,管孩子的.方式并不适合孩子的特点和他们真正的需求。

  无论是“双减”前,还是“双减”后,家庭教育中唯一不能减的是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责任。在“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更要回归本源,那就要想办法解决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儿童权利冲突的问题,从尊重儿童权利开始,如家长要增加对儿童权利的了解;增强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和重视儿童参与权;增加对孩子的有效陪伴等,促使家庭教育良性发展。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12

  经过家校共育平台里的专家讲座,我深有感触。我意识到,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通常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生活习惯的培养。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学习好了,其他方面的事情就无所谓了。然而,专家的讲座让我明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不注重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的人,很难在学习上保持高效和认真;一个生活懒散的人,也不太可能在学习上有出色的表现。因此,我们家长需要意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学业,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如今,孩子们的劳动意识确实让人感到担忧。他们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家长包揽了大部分家务活,连最基本的打扫卫生、收拾桌面、分担家务等都不自觉去做,有时候甚至需要家长用各种方法来激励他们做一些象征性的劳动。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家长往往觉得孩子还小,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懂得自觉帮忙家务,但最终才发现孩子长大后反而变得更加不懂事,无法体会父母的辛劳。

  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指出:“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而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孩子能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培养起勤劳、自立的品质,从而树立起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成就感,明白自己的劳动可以为家庭带来改变,培养出自信和责任感。劳动是一种美德,通过家务劳动的参与,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感悟到劳动的意义,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们可以学会尊重家庭、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家务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付出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参与适当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明白只有先从小事做起,才能做好更大的事情。

  那么,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爱劳动呢?

  1、要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可以根据他们好动、好模仿的特点来培养劳动观念。孩子们通常喜欢模仿爸爸妈妈做的小事,并且得到表扬后会感到非常开心,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坚持下去。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的无意识模仿行为会逐渐转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2、在教育孩子时,经常给予肯定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取得劳动成果时,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教会他们如何吃饭、刷牙等基本动作。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

  3、教育孩子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开始学习劳动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导,言传身教。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安全和卫生问题,确保孩子在学习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看了讲座以后,从现在开始,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从劳动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锻炼自己,培养他们自食其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亲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要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父母、社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种生活,是社会、父母对他们成长的一种磨砺,更是一种深深的爱。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13

  “双减”是什么?“双减”是减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繁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 我个人觉得,“双减”是对老师而言是好的。老师为了减负,短时间内就得增加工作压力,钻研教学,备好课,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效率,老师们教得快乐。

  “双减”最终的受益者是我们这些学生。想象一下,以后的课堂,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公平的进展,全部的同学共同奔向同一个目标,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落伍。课堂上,我们聚精会神的听讲;课后,我们以前的“海洋作业”会变成以后的“点滴作业”。以前,作业占用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我们整日沉浸在作业的海洋里,抄抄抄,写写写,做不完的作业,没时间看电视,没时间看课外书,没时间玩游戏,没时间锻炼身体,没时间出去逛,我们就像一个整天只会抄抄写写的学习机器。

  而实施了“双减”措施,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可以成群结队地区图书馆,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加入喜欢地俱乐部,可以自由安闲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这样,周一至周五的校园内,每逢周末的公园里、游乐场里、广场上处处都会是同学们玩耍的.身影与欢笑的声音。这样,不仅仅使我们得到了精神上地放松,而且还陶冶了每个人地情操,熬炼了我们自主学习地能力。

  其实,我认为减负不仅仅是减轻课本上被束缚的知识,二十为了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额时间和经历培育广泛的爱好爱好,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范围,把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多了解社会,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双减”这项措施真好,假如能真正的、长期的实施下去就更好了。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14

  为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与身边的人沟通,12月6日下午,南头镇中心小学三年6班开展了以“团结友爱,我爱我班”为主题的班会课,孩子们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廖叔叔来给他们分享一个讲座,他是我们班家委会的会长。

  这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班主任主持的“团结友爱,我爱我班”的主题班会,老师先带着孩子们回忆了开学以来班集体的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班级的感受,接着让学生谈谈身边乐于助人的同学,最后进行了“踩报纸”的游戏。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由家委会会长廖叔叔主持的讲座分享,廖叔叔围绕着“孝”、“人”、“学”这三方面来告诉学生平时应该如何与父母、同学和老师相处和怎样端正态度去学习。在朗朗读书声中,廖叔叔带着同学们再次理解《弟子规》,学生们也从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从“首孝悌”中明白了平时要做到孝顺父母,从“过能改,归于无”也明白到做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人。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深刻地明白了团结友爱,体谅包容他人的重要性!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耐心的引导,让家长走进课堂,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家校合作活动!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15

  父母要读懂孩子“怪异”行为背后真实的愿望,在亲子交往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遇事善为先”。看了教育公开课第二期,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在孩子出现了与往常大不相同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耐心询问,而不是急于追究,要发现孩子内心的善意。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有时候看似过激或令人生气的行为可能只是为了求得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注意。家长要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理解孩子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实际需求和善意举动。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心里,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呵护关爱下健康成长!

【家校协同育人的心得】相关文章: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总结07-08

家校协同培训心得10-13

宣传好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计划06-16

家校协同育人笔记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04-24

家校协同育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04-24

家校社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02-20

家校社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05-10

家校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1篇)11-14

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计划(通用18篇)04-23

家校沟通与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