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看《天河》心得体会
单位全体党员来到电影院观看《天河》。早就听说了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而且演员阵容强大。在人物设置及塑造上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摒弃了高大尚的“完人”典范,人物真实而贴近生活。聚焦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南水北调,可以说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南水北调。
故事讲述了南水北调工程从具体规划到竣工通水的全部过程,再现了国家意志与移民群众在攻克难题面前表现出的勇气、智慧与大爱。干部与群众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下,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
世上本无路,走得多了,便就有了路。这路指的是陆地上的,当然也指人生路。但这路不仅存于地上,更现于天中,即天路。天路非实指天上有路,是特指穿越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京臧铁路,气势恢宏,造福于民,天下无双。如今,一条堪比“天路”的“天河”也即将全线贯通,这条特殊的河即指“南水北调”工程。与“天路”一样,“天河”也是一条造福于民的利民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电影《天河》就全景式再现了这条壮举之河的艰难成形过程。
“南水北调”工程通俗讲就是将长江丹江口的水通过“天河”引至京津华北等地,以福祉等地人民。近年来,华北地区日渐缺水,尤其北京,随着人口总量超过2000万,用水,用好水问题日渐突出。长江丹江口却水资源充足,洪水季节水患泛滥成灾。以“天河”将丹江口多余的水引至缺水京津地区,既解决了长江水患泛滥问题,又补缺了华北水荒严重现实,乃共赢互利大好事。
南水北调,解决了我们北京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的问题,这是在丹江口库区全体移民做出重大牺牲和奉献为基础的,他们在祖祖辈辈生活了的土地上搬走,每一寸土地、树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那么不舍。但是,为了北京人民能够喝上丹江的水,他们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搬到由党和政府为他们建设的新家园去。我深深感动于中国普通百姓的淳朴和通情达理,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牺牲了自身利益,成就了国家伟业。
代表国家政府形象的总工程师董望川,及执行拆迁任务的副市长妻子周晓丹,在完成这一重大历史性工程的同时,也是不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离家数载,牺牲了许多个人利益。把国家的事,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头等大事。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由于工程施工要牵涉到将当地村民的祖坟一并迁出,村民们坚决不能答应,这是他们心灵的家,灵魂的根,无论如何,就是给再多的拆迁费也是不能迁的。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干部们,他们能够理解,他们为百姓着想,做出了绕道,将烈士陵园迁出的智慧的决策。这一下,感到了百姓群众,他们冒雨请愿,坚决不能迁陵园,如果没有烈士们的浴血奋战,也就没有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最后,还是让出了他们祖祖辈辈的祖坟。这是何等的胸怀,我既为国家的英明智慧、对民怀柔感到鼓舞,更为百姓们深明大义、自我牺牲的精神震撼。 故事,让我联系到自己的工作。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是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工作人员,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是百姓们将我们视作国家的代表。虽然不会涉及到像电影里那样宏伟的工程,但是,每天的事物也都是和百姓息息相关的工作。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以后要学习换位思考,当国家的任务和百姓的生活有所冲突时,应当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其所想,用更有智慧的方法解决问题及冲突,让解决方法更加人性化,合理化,让百姓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牺牲,甘愿奉献,就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先把大家做好,再顾及小家。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歌曲《江山》这样唱道。影片《天河》也深深凸显这歌词所蕴含的独具魅力。南水北调工程副总指挥李幼斌日日夜夜奋战在水利工地上,有家不能回对他来说是常事。为工程质量,为确保工程万无一失,他对最喜欢最心疼的下属极尽严苛。为圆满解决最大难题“移民”,他擅自将妻子调离家中,派其到任务最艰巨地方,啃最难啃的骨头...家庭矛盾因此火山般爆发,妻子抱怨,女儿埋怨,只有三代献身水利事业的岳父母支持他。不仅如此,其最信任的徒弟下属也因种种原因离他而去...李幼斌塑造的角色身上浓缩着千千万万水利人的风风雨雨。对他而言,如何摆正大家与小家关系,如何维系与妻子女儿的情和爱,也非易事。
【观看《天河》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天河潭导游词05-22
简短的青天河导游词08-26
广州天河居住证办理09-25
贵州天河潭的导游词05-31
贵阳天河潭游玩路线攻略08-23
春游去哪儿之青天河07-01
《天河》观后感07-01
贵州天河潭景区导游词05-11
天河城管理制度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