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加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有幸于20xx年的暑假期间和其他老师一起被学校派遣去长春吉林的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全国现代型中学优秀教师研修班的培训,先后得到了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晓明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以及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晓中教授等多名专家的循循教诲,收获颇丰。下面结合几个教授的报告谈谈本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开讲的是博士生导师刘晓明教授,他做了有关《现代学习论与教学》的报告。他指出了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是在主体认知系统与调控系统的相互影响下,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达到知识建构的过程。而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借助已有经验、在调控系统的作用下、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学习态度,②学习方法,③学习环境。他给我们于教学的启示是:1。要全面认识学生的发展;2。学习不是灌输的结果;3。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4。学习是新旧知识经验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听取了刘晓明教授的报告后,本人觉得,兴趣是人们做一切事情的源动力,没有了兴趣,那只能说是应付了,而绝不会是投入。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一说到学习就头痛,而一说到玩游戏就异常兴奋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对学习没兴趣而对玩游戏却有兴趣,所以他们学习学不好而游戏却玩得相当精通。因此,本人总在琢磨:如何让他们学习也像玩游戏那样兴趣盎然呢?那样的话他们肯定也能把学习学好,而根本不需要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或者那些当父母的整天拿着棍子逼迫他们学习了!刘晓明教授也谈到了,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本人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着许多因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老师因素等等,所以情况比较复杂,也比较棘手,因为有很多因素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俗话说,学好要三年,学坏只三天,说明了要引导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是多么的不容易,需要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一起给力,给学生创建一个祥净的天空,才能让学生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来!
而硕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的报告同样十分出彩,她做的报告是《学习动机的理论与动机激发》。她引用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一句名言:如果上帝在他的右手握着全部真理,在他的左手握着无与伦比的永远活跃的追求真理的动机 (即使再加上永远不断出错这一情况),而对我说:“挑选吧”! 我就会谦恭地握住他的左手。这句名言说明了动机是多么的重要!而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类型分为(一)外来动机:即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二)内在动机:即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目标。我们必须明白,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之间并不相互矛盾,二者分离,同时还可以相互转化。
王海英的报告让本人想起了在以前的执教中有很多学生常常无心向学的.现象。不管老师、学校和家长做多少的工作,讲了多少道理,而他们常常是今天听了表示要改好,但一转眼又会把老师、家长们的话抛到九霄云外。我常常感到纳闷:为何现在有那么多的学生都无心向学了呢?听了王海英教授的报告后才明白了其实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刺激使学生都有了一种习得性无力感,即由于学生开始由于学不懂,后虽然经过努力但收获甚微,久而久之导致了他们感到对学习的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因此也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一)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即①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②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③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④适当开展竞赛。(二)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即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②发现学习是激发动机的有效手段;③培养学习兴趣;④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此外,本人觉得,也要注意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因为人的成就动机是在自己不断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它又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应当鼓励每位学生积极上进,要经常利用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指导家长合理看待学生的成绩等,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而刘晓中教授的报告更是让我觉得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从刘晓中教授的报告中我了解到学习的实质即在主体认知系统与调控系统的相互影响下,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达到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明白了现代教育的目的,即由知识、问题和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相互提高。刘晓中教授强调:有效的教学应以知识学习为载体,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兴趣、成就感和重要性),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有效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把他们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能力型学生。
于是本人在思考: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进行现代型的教学,才能够事半功倍地达到我们的目的?小孩们因为无知而上学,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问问题浅薄或荒谬,应该说是正常的现象。如果孩子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提问的问题都是高质量的,倒是不正常了。可是我们却把这种现象视为不正常,而要把不正常现象变成正常现象。孩子们回答问题正确时,就会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时,则免不了要受到批评和嘲笑。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渐渐地,学生学会了消极听课、等待老师自问自答。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于是乎,学生们只有了模仿的能力,而没有了创新的能力。正应了刘教授的那句话:中国人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而创新能力是最差的。
所以,我们不要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的教育,而应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目前我校进行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不就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吗?不就是刘晓中教授推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吗?
通过这次的长春之行,使本人懂得:一名优秀教师,再不仅仅是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希望我们全体老师与之共勉!一起进步,共同把我校建设成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的优质模范学校!
【关于参加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参加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5篇)01-06
参加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5篇12-22
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1-16
参加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2-23
参加幼师培训心得体会01-26
参加网络培训心得体会12-09
小学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09-08
参加英语培训汇报心得体会01-27
参加聚成培训心得体会01-23
参加银行培训的心得体会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