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15 12:31:28 培训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0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0篇)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

  昨天有幸参加了线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网络专题培训。郑教授围绕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以“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时间主线”“强调情景,主题统整”四个方面为主线,阐述了新课标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听后,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

  郑教授的讲座,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师的教法有了新的认识。

  1、课程实施增强情境性,实践性

  其实,我们在准备公开课时,往往会让孩子做很多的实践准备,比如,搜集资料、拍照片、带实物道具,课前小采访、假期小调查……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新版的课程标准更突出了这个实施特性,这其实是育人核心素养目标的一大展现,也要求学生更高的参与度、更强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也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情境性和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公开课中,更应该切实融入家常课里。

  2、课程内容的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

  核心素养要求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无一不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变革。这都带动着我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相应地改变。教师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们需要学习和教的内容也更多了。唯有终身学习,才会适应时代变革。

  3、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学习任务群,不断地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沁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不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语文新课标,并且能精准抓住新课标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实践。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必须要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和认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要求,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给予的厚望。为了进一步发挥课程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于今年4月正式颁布,我校已多次组织教师师进行学习和研讨。9月9日在县研室安排下,我们跟着杭州师范大学申教授的思想步伐,再次走进新课标的知识殿堂,汲取宝贵的知识财富。

  一上午的学习真是让我们沉溺其中,受益匪浅!在申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理清了2022版新课标与2011版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也让我们弄懂了两个在我们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又很实用的点金之石: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任务群。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的.体系的中心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现自主发展,使其具有责任担当,通过实践创新进行社会参与。

  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的自信和认同;语言运用是语感、语理、语境的综合运用,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能力的各种类型、特点和表现又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审美创造则凭借学生习得的经验、能力,意识、趣味让语言文字及作品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后者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他们在表述上彼比分开,在实践施中彼比融合,在地位上有所侧重。

  核心素养的内容广且深,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讨,我校老师在学习并研讨后一致认为,在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讲讲解中,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而言,最实用的莫过于实践和情境。

  “实践”一词在2011版新课标中出现了19次,在2022版新课标中出现了45次,可见其重要性。吴忠豪教授为“语文实践活动”做了描述性定义:“让学生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而实践对于学习的价值在戴尔的“经验之塔”中演示的很直观形象。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修订组组长王组长认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我们从中知道,“情境”即“语境”,是语言本位、问题解决、方法指导的运用和统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使用情境设计教学,不仅能让课堂生动活跃,更能让学生学实、学牢、理解深入。因此我校教师认为,在实践和情境中学习语文, 就不得不说一说课程内容的组织形态:语文学习任务群。

  二、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化、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

  语文学习任务群定义可从1、2、3、4来做结构化和形象化理解:1载体层:任务;2指向层:身心规律、核心素养;3条件层:实践活动、生活、主题;4要素层: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语文:立足语文

  学习:“中心学为”

  任务:问题指向(“用语言做事”)

  群:是“任务”的“群”,而非文本的“群”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这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锻炼了学生从学科逻辑到生活逻辑再到认知逻辑的层层深入,促进学生从语文课程学习到全发展的人的培养。任务群是把静态的线性的知识点变为动态的情景化的任务,把语文知识、语文范本的“事实”变为“故事”,从而让语文教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取得更好教学效果。

  语文学习任务群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探讨,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借用杨书记的话: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即语文。实践对于学习的价值,情境教学对于课堂效果的作用,任务群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这所有的一切都要求我们要加强个人培训和学习,要从持续学习研讨《新学标》入手,以课堂实践为依托,实行“核心素养一实践”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课套,提高个人业务能力,争做新时代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3

  2022年版的新课标已经颁布一段时间了,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虽然,全体老师已经在线上开展了学习。但是,对课标还是不够熟悉,因此觉得新课标对老师要求是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开学的第一星期,杭州师范大学申教授有一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析讲座。教研室王老师立刻组织全体教研组长和名师工作室成员相聚一起,在县二实验学校共同观看这场细致且深入的课标解读。

  一、新课标,新知识

  申教授把新旧课标进行比对,一一帮老师们找出新课标变化之处,并进行解读。在解读中,老师们逐渐领悟到新课标又蕴含着许多新的知识。

  如:课程的性质概括中新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让我们对课程的性质理解更具体了。又如: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得实现,帮老师们提炼出可理解、可操作的三个词语“实践”“情境”“综合体现”,一下子让我们豁然开朗。又再一次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在表述上彼此分开,实施中彼此融合,地位上有所侧重”,告诉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始终不能忘记语文课程的性质本质特点就是实现“语言运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

  申教授重新解释语文“实践”的价值意义,呼吁老师们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不能再日复一日的重复“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要勇敢面的课程改革,敢于挑战,改变自我。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新课标中最新的两个词是“语文学习任务群”和“情境设计”。并且告诉老师们,这是语文课程结构化的体现。让我们清晰的明确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三种实施形态:基于单篇的学习任务设计,基于单元的学习任务设计,和基于项目的学习任务设计。我认为“情境设计”对于目前教学设计来说是有挑战难度的。听完这句话,让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

  总之,申教授的讲解让老师们重新认识到新课标的新理念,就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将语言运用能力放在教学与训练放在首位,建立真正的学习任务意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二、新理念、新教学

  在申教授的讲解下,老师们逐渐深入走进了新课标。虽然课标要求中有很多难度,诸如;整本书阅读教学、跨学科学习的指导、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真实情境教学设计等等。

  但是反思自我:陈旧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主问题不突出,老师的讲解分析完全代替学生的活动,从来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究、交流。更谈不上教学评一体化。不敢采用、也没能力采用学生讨论、实践、主动讲得学习方法。怕耽误时间是一方面原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课标理念理解不深,也不能用课标的要求去引导自己教学设计。正如申教授所说:“把学生放在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说话;从聆听中学聆听;从阅读中学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作。”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也逐渐走进课标里,慢慢的揣摩,课标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的引导。首先要阅读教学内容,梳理并且定位任务群。接着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情能够设计不同的的学习任务。然后依托学习任务,设立学习情境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最后能够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促进师生反思、总结、改进。

  今天大家在语文教研员王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有幸同聚一堂,静心凝思,听课并学习课标的新理念,揣摩教学,改进方法。虽然痛改陈旧的教学模式,蜕变、成长是很艰难的,但是作家刘墉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有座山,它可以使你总有一个奋斗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让我们的记忆里的不仅仅,是昨天的重复,更有且行且思。向前,走在教学之路上,愿自己无惧、无惑!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4

  2022年9月9日"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平台"举行"初中语文新课标”专题讲座,我在线聆听了杭州师范大学申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的精彩解读。化解了一线老师对于2022版新课标的一些不解与困惑,指导我们要以学情出发,尊重教学实际。通过此次学习,我收获颇丰。

  申教授从五个方面对语文新课标进行解读:

  一、新课标对于“育人”的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开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迎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

  新课标的站位高,语文学习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更是为学生的三观养成有很大的作用,不再单单是刷题,做学习机器,而是在润物无声下达到以文化人,起到育人的作用,更是提到文化自信。以“文”化人,这令我感到肩负责任之重,也令我不由地思考要如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自己的课程优化,关注课程中得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每一个窗口与契机,润物无声地去实现人文底蕴、实践创新.....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理念的提出,更加巩固了语文在众学科中的霸主地位。

  二、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

  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

  从12条合并为9条,新增整本书阅读要求: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们教师不要过分的把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要让学生在课外自由轻松的读,老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化碎为整,带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真正让学生的“学”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思维的真实发生,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新课标重视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反复强调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实践”一词出现的'频率:2011年版,19次;2022年版,45次。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语文课程综合性的特点,特别重视挖掘这门课程的德育功能,发挥学科的教化作用;而其实践性的特点一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从学生学习语文这个视角来看,语文课程更应该强调的是其实践性的特点。因为学生学习语文,无论是听、说能力还是读、写能力,都不是从教师讲授中学得的,而是必须通过亲身的听、说、读、写实践才能习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固然重要,但“实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更加重要。

  所以需要老师备好课并“精讲多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当主角,而不是配角甚至是观众角色。把语文课上真正上成实践性课程,而非一门学理性课程。

  四、新课标重视情境创设

  “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调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遐到的,也就是能起也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新课标强调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明确了情景教学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其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

  实践表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逐步形成,课堂教学也将逐步达到最优化。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申宣成教授对新《课标》的深度解读,让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育、引领。

  在今后的教学中遵循课标,守正创新,以提高学生素养为己任,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道路上蓄力前行!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5

  2022年4月,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公布以来,教育界的各位专家老师纷纷对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研修体的组织安排下,我积极聆听、学习各类关于新课程标准解读的相关讲座,现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谈一谈自己收获。

  一、厘清变化 蓄力待发

  在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学习中,首先需要看清此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2011版课程标准中的“变与不变”。只有厘清了两次课程标准的区别,才能明确方向,运用实践。

  1. 课程性质有所丰富,但实质未变。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发挥育人功能,努力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2. 课程理念有所调整,但方向未变。立足核心素养,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3. 课程内容结构化,突出综合与实践。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情境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

  4. 学业质量显性化,明确内涵和水平。学业质量明确了我们的日常教学即要讲求科学性,又要进行认真与扎实的教学,要让日常的教学与训练有厚度、有高度、有难度。

  5. 课程实施更加全面,强化研究与培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培训的效果。

  二、立足学生核心素养 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新课标课程理念中,各个学科的课程理念中都指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核心目标。语文学科课程理念中也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本次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更以核心素养落地为重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和素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我们要“一带三”,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获得审美创造,具有文化自信。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中,充分依托统编版教材,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抓手,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地,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实践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得到语言经验的发展。

  三、利用学习任务群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呈现。语文任务群是有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在学习任务群中,充分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几大部分的内容整合为三大学习任务群,分别是: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只有一个明确的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从学习内容看,涉及到四个不同学段,每一学段都注重在实践活动中,积语言资料和语言经验,发现语言规律,奠定语言基础。这一任务群是落实语文工具性的一个重要目标任务群,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角度。这三个角度都围绕阅读开展,足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对于阅读的要求不断增大,但都涉及到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在阅读不同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提高在日常活中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获取更高的审美体验。

  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从“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两个任务为内容进行学习,更加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在当下视频媒体盛行的时代,静心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将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其他学科学习,在综合运用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四、利用多元评价形式 注重学业质量提升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业质量是这样描述的,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应核心素养要求。根据不同学段,进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语文课程评价,具体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可以说对于学习效果有了全过程和阶段性的双重评价,更加有利于教师课程教学目标效果的界定和评价。其中重点提出作业评价中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教师需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新课程标准为语文学科的教学确立了明确而清晰的标准,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研讨实践的内容还有许多,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还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思考和运用,最终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6

  今晚在线聆听了统编教材温儒敏总主编对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他从五个方面出发,为我们一线老师讲解了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设计、用好统编教材。

  社会大环境下的选择

  温主编一开始就站在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角度去看待教学这件事,他知道目前当教师是累的,难当的,但是希望教师们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职业精神,为了学生、为了理想、为了未来,正确看待这一次新课标的内容改变,让我们明白,这和教育大环境有关,改革不是推倒重来,更不是革命,而是一种改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际中来看待语文新课标的内容,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基本概念上,而是基本标准,起码基本那些要求是没有改变的,要分学年逐步推进。这是社会大环境下的选择,但也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正确对待新课标内容的改变。

  化繁为简,用好教材

  温主编这次提到了学习任务群,主要有六个任务群,这是由顶层设计决定的,但他也推心置腹,说明在初高中这个比较常见,能够开展地起来,但在小学,特别是小学低段教学,仍是以识字写字为主,因此他提出这需要在一线教学时候进行探索、实践。对于学习任务群,主要体现在内容呈现和教学呈现上,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实践呢?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教学内容结构化,加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而在单元教学时,其实也是在落实某个任务群的某个方面,不必重新开始,利用好手头教材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也不需要过分课程化,不需要苛求,应该尊重教学个性,让学生爱上阅读,增加阅读量,比如可以同读一本书、故事大王等多形式,真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这次培训还让我深有体会的是温主编提到的立德树人,新课标的站位高,提及到语文学习更是为学生的三观养成有很大的作用,不再单单是刷题,做学习机器,而是在润物无声下达到以文化人,起到育人的作用,更是提到文化自信。在现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更会沉迷在快信息中,而缺少了沉稳、独立思考的内容。

  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对于现在的孩子是陌生的,是因为现在缺少对他们进行文化熏陶的机会,现在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更明确、更清楚,凝练成四个方面,让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实际中,慢慢对学生渗透中华文化,让他们成长为中华好儿女。这,绝对离不开语文教学,绝对离不开语文教师,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陡然提升。这一个小时的线上学习,还不足以吃透语文新课标的内在精神,在空余时间,我还是要细细翻阅,结合专家的经验,有自己一份的理解,最终体现在自己教学实践中。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7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不难看出,只有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

  蝉鸣鸟啼、蛙声渐起,是夏的哨声吹响;草木青葱、荷花映日, 是夏的模样清晰。在这炎炎夏日,怀着一份热切的期盼,工作站站长省级优秀教学能手杨老师就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工作站成员进行了培训,并对相关内容做了深度解读。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想作为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自我对照,学思并行,现就如何落实新课标的全新理念,将自己粗浅的认识交流如下: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读新课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门学科。语文新课程标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建立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作为教学主题,以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的'呈现方式,统筹安排各类相关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积累梳理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落实学习任务群,推进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互相关联的系列性学习任务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不管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还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都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文字、在情境中清楚得体的表达、传递信息,通过整体感知,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感受文字独特的魅力,进而获得个性化的审美感受以及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最终尝试创造文学作品。

  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创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读书无疑是增加阅读量最快的方式,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提出了要扩大学生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同时具体规定了各个学段课外阅读量。这些要求按照课程内容在不断整合、推进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时刻提醒教师要关注不同学段的学习任务群的落实。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整合、学习任务群内容,树立“链接”性阅读教学观,授给学生以“渔”。以作者为链接点,课内学习老舍文章,课外拓展阅读老舍的其他文章;以体裁内容为链接点,以童话体裁横向链接国外童话和安徒生悲剧童话以及国内童话作家的相关文章……同时可以尝试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学,从探索一篇课文带动整本书阅读,以单篇经典教学、整本书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等形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真正落实了三个学习任务群所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

  三、提高自身素养,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新课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注重学生的阅读和背诵,在阅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语文更加生活化。这样势必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教师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我们必须树立终生学习意识,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借助多种信息媒体,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同时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落到实处,大力改善课堂教学,倡导启发式、谈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用心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然后知不足”,新一轮的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理念,也给我们教师带来新挑战。我们应该切实转变观念,反思自己教学理念,以新课标为指引,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立足教学实践,总结经验,真正落实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宏伟教育愿景。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8

  通过网上的学习,我对2022版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对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有了初步的认知。

  一、关于核心素养

  进一步理解了核心素养的内涵

  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简而言之,也就是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方面,从核心素养指向的这四方面来看,新课程标准也更加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综合能力的培养,正如崔教授所言,素养是一个整体,是学生反思的结果,不是教师教的,教的是技能。

  确实,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有正确的价值观,品格高尚、且有能力做事的人,我们一定要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这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关于情境教学

  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到“情境”,的确,素养离不开情境,素养是目标,是概念,情境则是素养形成和展现的载体。

  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基于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语文教学中,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典型做法就是语文实践,所以我们应该多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文实践活动。我们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创设有利于教学的问题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教学中一定要引起重视。

  三、关于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课标把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每个学习任务群贯穿四个学段,又设置了不同的层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设置的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除了基本的识字写字外,新课标还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层面。新课标更加强调了阅读的层次训练,重视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更加关注学生阅读的思辨性,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言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有意义的话题开展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个任务群的设置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也在提醒着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变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不能只关注单篇课文、单一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关注单元整体教学,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四、关于学业质量评价

  新课标特别重视学业质量评价,提倡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一体化。

  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是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布鲁姆有效教学三问中,把学生带到哪里?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如何确信已把学生带到那里? 最后一问便是教学评价,没有评价就等于没有目标。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避免唯分数论,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要有、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石芳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终评价等,我们就应该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结合多方面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9

  今天天认真倾听了两位教授对于新课程的研读,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又多了一些,以下有几点体会:

  一、课程修订依据: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底

  新课程的改革,主要是使教育适应于新社会的需要。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而树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具有面向未来核心素养的人,新课程从“面向每个人”到“适合每个人”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意型的人才。面对变幻莫测的变化能时时刻刻有新的方法,不惧挑战的人才。但是创意又不拘泥于标准答案,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培养这样的人呢,就需要破而后立的新课程,现在是开端,想要达到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线老师更应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二、课程标准的四大亮点——核心素养

  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崔教授把这三点转化为,坚持把事情做的正确、做正确的事、能做成事。学习能学成,事情却不一定能做成,做事能力是一直被低估的能力。在核心素养里面加入这项能力,也应该加入实践与评价,这项能力首先在学校老师要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让学生组织一项活动,劳动时候怎么打扫的干净快速等。这些机会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会慢慢尝到做成事情的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成为更有担当的孩子。

  三、课程标准的四大亮点——新目标

  从“双基”、能力到核心素养。

  崔教授把核心素养用驾驶素养举了个例子,把交规与移库类比为“双基”,把路考类比为能力,把驾驶素养类比为核心素养。这样非常直观的了解到素养的大形。可以理解为有好的学习能力,有高尚的品格,有正确的价值观。

  四、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一种新教案:单元学历案的要素与结构

  在这里崔教授举了个例子,医生在给病人写病例案时,会明确指示病人怎么做,而单元学历案就是以单元为整体,分别指出哪些是学校支持的、哪些是老师要做的、哪些是学生要做的,使学生得到的指令更加明确。

  五、课程内容结构化改革的知识观基础

  吴教授讲了分析了知识的属性,并且透彻的说明了每一种知识的的获取方式。这样在教学中能够更加的清晰知识的分类,不同的知识在讲解中要用哪些方式。并详细用写议论文为例来说明怎么让学生掌握方法性知识。在做中学,老师要做什么?学生要做什么?老师在方法性知识中的角色是什么?

  阅读方法是又分为了四个境界:复述性阅读、解释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也让我对阅读的层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做中学与悟中学怎么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实施,吴教授用课堂预习、自我检测、交流问题、教师讲解、课堂小结、针对性练习环节对教学设计进行讲解。其中在老师给学生发出的内容指令进行剖析,包括了时间、范围、角度、评价。

  两位教授深入浅出的把新课程的关键词进行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些富有深意词语背后的意思与行为指导,受益颇多,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建构薄弱,有很多地方理解不透,需要不断的积累,持续的学习。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0

  近期,学校组织学习了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参加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同时也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重视学生学习的综合实践性。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前进。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以语言育人、以文化人的功能,它的推广实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教师是这场改革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面对新的挑战,作为语文老师责任重大,应不断学习,积极实践,改变观念,提升自身素养,才能适应新课程带来的变化。

  一、系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素养的提高,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标准》有个系统的认识。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使之对课改有个明确的目标。

  新课程中,课堂开放程度更大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广了,孩子们在平等、自主的氛围中爱思考,爱提问了。教师如果想做一个合格的教学引导者,组织者,那么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自我提高。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当教师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关爱等人文因素注入课堂时,就会不断领略到全新的体验:学生“动”起来了,生命活力焕发出来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中,经常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大胆地站起来“考”老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范读”、“范写”,或对教学中的各种内容提出反对或补充的意见;甚至会勇敢地来质疑、挑战老师。有时,他们还会为自己战胜老师而激动得欢呼蹦跳。这样的课堂组织有别于以前的'“规矩课堂”。教师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学生则由接受者转化为主动者。角色的转变使课堂双边活动活跃起来,教学也定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目的能够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要面向每个学生,顾及个体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比如教学语文课《画杨桃》,我通过创设情景,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说出杨桃在不同角度的形状以及它的大小,然后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不能总是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杨桃是从什么角度看是什么样的就应该画成什么样的,并且教育学生,凡事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从教学课文转变成学生自我学习课文,探究和发现,解决问题。

  四、注意正确的评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支持。

  正确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好的课堂,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它新颖的设计,而是教师的个性化价值引导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给课堂带来了积极的热烈的气氛。德国的教育家第斯高芬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存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因此,课堂评价时,可直接肯定学生: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真会思考。你回答得真有创意……以赞赏的语气评价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主体上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呵护童真童趣,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转换,必须做到:一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二是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成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1

  暑假期间,在语文工作室的带领下,我聆听了几位专家老师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解读,再结合自身的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新的课程标准呈现给我们新的教学视野,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明晰自己的教学方向,增强自身教学能力。学习了新课标,我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解读感触颇深:

  一、更注重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掌握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重视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我们老师引导的好学生就会思绪连篇,滔滔不绝。例如,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借助诗配画、多媒体动画或者情景表演打开学生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情景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情景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实物、音乐、图画、表演、生活,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启发想象,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不通,我们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乐趣无穷。

  其次,我们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学习。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少而有限,有深度的课文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去理解课文的主旨。这样循序渐进的思维锻炼会使学生有好奇心、求知欲,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倡导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各科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以及对其思辨能力、文化意识、分析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但一个人的设计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精选和整合单元知识,充分运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发挥单元主题的育人功能,真正的将单元教学融合进课堂教学中。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也是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老师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一二年级不笔试的情况下,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和评价方式就更要有所改变和创新。所以我们的评价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时不但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等,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积极、愉快的学习。

  三、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高度重视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规定,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和旧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数量的要求有所降低。虽然中低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作为语文老师,更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放在首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益终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践行《新课标》的指示,更加认真地指导学生写出一手好字。

  四、“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更加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量

  “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开展读书交流会,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新课标中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首先,要积累阅读经验。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书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引导学生积累各式各样的阅读经验,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其次,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注重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还可以进行师生共读、同伴共读,读书漂流,开展读书分享会、故事会、情景剧表演,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例如,学生阅读《西游记》可以运用精读和跳读法,阅读《童年》《骆驼祥子》等作品时可以圈点与批注,这都属于阅读经验的积累。在语文考试中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更要把阅读贯穿于教学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

  五、课程设置的优化更凸显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在新课标中也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和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对应关系。这给我们在教学中有了很大的启示,我们设计教学时要层层递进,同时在授课时,要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将语文的知识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入到学习群中,并且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教学建议,这对我们做好小学与初高中的衔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新课标凸显得人文价值和实用性也越来越重要。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准确把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也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新课标为航标,将新课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2

  暑期也是我们教师自我成长的好时期,8月22日教育局暑期语文培训在我校举行,我有幸在主会场聆听了市教科研所教研员刘玉老师的讲座。她报告的题目是《以文化人、素养为纲、守正创新》,带领我们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学段目标与内容、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评价等方面研读了《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7月份拿到这本新课标,只是粗略地翻过几页,可以说并不曾认识它,就连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我都是翻页不过半,因为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我自认为读不懂,也不曾咬文嚼字,今天第一次近距离地认识它,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一、从目录变化,认识新课标

  语文课标的性质自始至终就没有变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毕竟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课程理念全面推翻了2011版的叙述,从学习者的角度叙述,改为: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型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内容。

  我的收获是平时我们经常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2022版课标给了我们明确的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这里刘老师给我们说明了课堂目标、课程目标、核心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平时教案所写的教学目标应为课堂目标是一节课具体的方法指导下学生活动达到的目标,课程目标多为我们课标中提到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应该属于课程目标,至于核心素养应该上升到语言运用,具体课堂中比如赏析语言。只有教师弄明白了,学生才能弄清楚。

  二、关于任务群的学习

  任务群也是近几年提的比较频繁的词语,什么是任务群,该如何做任务群?刘老师也给予我们详细的解读。课程标准上关于任务群这样介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共三个层次6个学习任务群,分别为第一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次“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刘老师建议我们可以把任务群理解为一个单位,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几节课;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几篇文章,总之它是任务而不是问题。刘老师还结合《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专题阅读教学、探究战国四公子、名著阅读《昆虫记》等课例,详细讲解了任务群该如何去做,并总结了做好学习任务群的五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学生学习)、生活(情境)、主题、任务(有具体、有价值的活动)给我们接下新学期的语文课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三、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

  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是双线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言素养,名词认识,却从来不知道它的具体内涵,今天听了刘老师的讲座,明白了其意思,人文主题就是单元提示里第一段所提到的内容,概括为本单元主题,比如七上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语文要素则是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往往在单元导读的第二段,比如七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想象情境,把握重音、停连,音韵之美,揣摩品味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这样我们在备课时就不会单纯地考虑人文主题,强化它的育人功能,甚至过度解读文本,也不会单纯地讲解语文知识,而是侧重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用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最终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我们用好统编教材的关键。

  课标是教师教、学生学、考试考的依据,是我们教学的标杆。刘老师知识渊博,语言优美,她的讲座似一股“清泉”,清凉解渴,使我们在研读课标的路上不懈追求,求精求细求实。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3

  翘首以盼的新课标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带着欣喜、忐忑之情打开发在群里的pdf文档认真阅读起来,才疏学浅有许多地方还读不明白,学校和工作室组织我们学习北师大吴教授作的专题报告。现在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等词汇。2022版新课标出台前提的核心素养沿用的是高中阶段的标准:语文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具有衔接性,上下一脉相承。她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综合体现。

  学习任务群是个新概念。新课标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学习任务群。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对应不同的学段提出了细致要求。

  学业质量是学生学业成就的体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也分学段提出相应标准。学生到底要学到什么?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什么?这样有了明确答案。

  以上只是我的粗浅认识,新课标的内容、精神还要继续捧读学习,各级各类的专家报告讲座也要学习聆听。教学实践中也要尝试运用。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4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近段时间学习的中心莫过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成了摆在老师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工作室和学校教研组的组织下,我先后观看了两场专家的权威解读讲座,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郑教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教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同时也注重从“人民教育”“微言教育”“教研网”等多个官方平台浏览关于新课标的学习资讯。在学习中我关注到这样几个词频繁出现,成为学习的热点。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文化建设讨论中一个高频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出现在课标里,这是第一次。目的显而易见,更大力度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统编教材的改版开始,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在不断渗透。尤其是对古诗文的要求,课标明确要求不死记硬背,提倡熟读成诵。因此在我的课堂中,除了常规的通诗意,悟诗情等常规教学方法外,我还经常通过“古诗新唱”“古诗配画”“古诗手势舞”等方式引导学生更有兴趣地背诵古诗。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无形中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学习任务群

  与2011版课标相比,新课标增加了“课程内容”标准,对语文到底教什么和学什么内容进行了定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主任说:“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最为实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很难落地。”如此重要的课程内容,新课标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方面进行了表述。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则重点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课标中按照内容整合程度发不断提升,分为三个层次设置学习任务群。

  我想读懂这三个层次的任务群,下一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怎样转变自己的角色,设计好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任务群中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过程性评价

  新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评价建议”中,从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变成了“过程性评价”。这一改变让我想到了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书中告诉我们,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要学会等待,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要自始至终仔细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积极地应对,精彩的发言要表扬,胆怯的发言要鼓励,错误的发言要引导,要用真心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发言。同样我们的评价不能只以成绩论英雄,过程性评价势在必行。“双减”浪潮下,我们正在开展的无纸笔测试,优化作业设计等都是在逐步的实践中。

  理念决定教育的深度,学习拓展教育的广度。新课标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们唯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5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标志着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为了使教师尽快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精髓,指导和改进教学,5月6日下午2点,全体语文老师齐聚润美楼五楼会议室参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集中培训会。

  首先全体老师集中观看了课标组核心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教授线上专题公益讲座。吴教授详细地给大家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在前言中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这就需要教育与时俱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吴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其中核心素养内涵为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转变观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在课程目标里首次提到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现在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我们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有责任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热爱中国文化,并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也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要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本次线上培训,促进了教师深入研读并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内涵,新的课程标准对于我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将继续静下心来研读新课标、立足新课标、践行新课标!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6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鲜出炉”,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

  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到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第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

  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

  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学习重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

  另外,各学段要求也有所改善,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方面也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建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边实践边思考……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7

  五一假期,我仔细研读了2022年新课标,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2022版新课标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就是“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新课程标准注重情境的创设,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看,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版新课标最让人眼前一亮的部分,我认为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又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类别。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不仅要识字写字,更要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实用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型阅读与表达三个层面。新课标中强调:“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中更强调阅读的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指向性更强,重视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了解并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的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三个任务的设置层层递进,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课程设置,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全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我们也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在教学中努力践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8

  近日,《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颁布了,在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读后,深感“新课标”的高屋建瓴,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新课标最“新”的地方,就是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也就意味着“核心素养”的时代,真真正正的到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通过研读课标,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无疑是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路径上了一剂强心针。在之后的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教学中,应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真正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贴合真实生活情境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将生活真实的情境带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关的真实且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诱发孩子们产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审美、文化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提出也为“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提供了课程依据和专业支撑。在“双减”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坚持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转变,从而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所得。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9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我也在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也常常把《语文课程标准》拿出来翻看对照自己的教学,看看是否有不对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虽然平时常看《语文课程标准》,但总觉得自己了解的内容浅之又浅,只能看到表面的内容,并不能触及到深层次的内涵。

  十年发布一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在2022年4月发行了。这一次新课标发布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载进行浏览阅读,如获至宝。但是读后却有些迷茫,这次的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确实有些大,有些内容更是感觉理解不透彻。幸好,在4月30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发起了一场公益直播,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国民主讲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

  在讲座中,郑教授不仅为我们梳理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新增加的内容,讲解了课程的有关知识,并对命题、质量检测、教师培训等内容都给出了建议,让我耳目一新,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的理念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再也不只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与系统性。比如郑教授所说的核心素养的内容指向变化,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转为重视学生的应然状态也就是学习成果,这个崭新的理念需要我们好好揣摩才能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

  郑教授的讲座时间很快就结束了,让我意犹未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还需要好好研究才能真正为我所用,用于学生。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0

  本次学习了郑国民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到常看常新,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长丰县水湖镇中心学校志和小学崔红)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1

  今天我有幸在线聆听了郑国民教授专家的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主要内容和变化,通过专家的解读,让对新旧课标的异同有了初步的了解。

  郑教授用一个半小时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主要变化、课程性质及理念、核心素养和价值目标、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业质量。课程标准的变化主要从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实践主线,强调情境主题统整四个方面进行解读,清晰的认识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改变。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认识到国家对文化自信的要求,能够感受到时代发展中祖国的强大。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对语文教师跨学科整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课标对整本书的阅读也提出要求,如何让学生阅读量增加是我们教学时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今后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课标、学习课标关、研究课标,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语文综合性实践性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围绕语文课程三大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基础和重点,抓好落实。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以三大文化为主题安排教学活动,以六大学习任务群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3、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四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保证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4、加强学习,强化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把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总之,今后我将继续研读新课标,指导自己更好的投入工作。关注课标,就是关注教育的未来。(长丰县长新路小学伍承芳)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2

  今年的夏天尤其炎热,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却让我如沐春风。这部凝聚着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1、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

  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我在暑假期间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读,通过与实验稿比较、分析,我收获良多。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以下几个变化:

  一是内容更加充实。新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工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为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

  二是同中有异。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全篇修改点多达200余处。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

  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简明准确。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总之,通过吸收十余年来课改和教材实验的成果经验,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质、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于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实验稿相比较,我认为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

  新课标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新课标从语言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

  二、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一统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中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比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出了很大的改动,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我认为它最大的改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新课程标准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在教学目标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突出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工具,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作用。

  二、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突出语文的整体运用能力。

  教学“以学习主题、学习任务为核心”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第一层是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个层是三个发展性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是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三个不同层级的学习任务群是对学科能力的不同要求,

  三、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

  《新课标》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互联的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真实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从这一点来,教学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体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阅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发挥大数据优势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优化教学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

  四、强调情境性,促进实践能力的生成。

  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年尝试比较多,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新课标》也认可这种教学方式。在课标中强调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当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语文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思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标准都提出了具体而细化的要求,必将带来语文教学的改革。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作为语文老师,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并进行教学的改革。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4

  本周我通过阅读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从而关注到新旧课标间的差异,现将我的阅读心得与大家分享。

  新旧课标不一样的六个关键点:一是新增核心素养内涵,增加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二是课程内容全部更新: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三是学段要求中,将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将“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将“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四是新增学业质量,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编写。五是新增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关要求;六是附录: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的说明。

  新课标中统领总体目标的是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四点: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新课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提出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不仅是书面能力,还是这些影响人一生的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觉得以后说一个人“语文很好”,不仅是卷面分数高,综合来说都是极高的评价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语文学习的重要观点就是“从阅读到思辨”。现在的“新课标”中,就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无论阅读或者创作,如果太范式化,孩子们很难长远地、自驱地让自己成为终身阅读者或终身表达者。孩子创造一个平等表达与思考的场域。引导、引申、激发孩子的表达。在平等的环境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想法是被认同的,不断地迈向自驱性的思考和表达。“新课标”中倡导的创作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提升“语言逻辑”等目标,正是如此。

  总之,学习新课标,让我明白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回到培养学生“创新思辨”的素养上来,培养孩子适应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5

  在这份新课标中,我读到了很多新鲜词汇,但这些词汇的背后却是对语文教育非常理性的观察和审视。现在和大家分享其中两个具有新鲜感的关键词,“思维”和“审美”。说到“思维”,我们往往会觉得那是理科该干的事情。语文和思维关联不大。但如今的我,越来越觉得语文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和提升。语文的内在是逻辑,是思维。风花雪月是建立在严密逻辑之上的美的事物。所以,“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是语文课要特别关注的事情。新稿中对于核心素养的界定中其中一条为:思维发展与提升,崇尚求真创新。具体解释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通过语言运用,逐步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逐步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用于探索创新。着地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让孩子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在密码,知其妙,也要知其所以妙。进入高段,我对读书笔记做了革新,原先为好词、好句摘录,现在我改成摘录句子、赏析句子,让孩子解码语言,不是表面的'感知,而是内在的发现与习得;低年级的课堂中,怎么进行孩子思维的有效练习?

  拿刚磨过的一堂《我变成了一棵树》其中一个环节为例。文章写的是英英想象自己变成树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情。两课时的教学我们以课堂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来架构,第一课时为字词和总结英英变成树后有趣的事情;第二课时为感受有趣的想象,掌握方法,进行小练笔。从一开始的凌乱、细碎到最后完整、有序,我认为孩子语言完整表达的背后就是思维有意练习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多在课堂中使用类似思维导图这样的有效手段,这是孩子练习有序严密思维的很好的方法。

  语文的深处是思维。我们要多引导孩子去关注表象后的那个为什么。再说“审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核心素养中再次提到“审美鉴赏与创造陶冶 高尚情操”。我近期一直在关注语文课的板书,发现一堂优质语文课的板书真是“思维”与“审美”的完美结合。现在有一-些老师,把“黑板”变做“舞台”,展示自己的课堂亮点,这些“优质板书”,无一不是思维和审美的结合,这样的美,是内外兼具的,不仅只是漂亮而已。“文学鉴赏”也是审美的活动。六下第二单元是阅读外国名著,语文园地中有一-题是: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我发现,上课时 很多老师都把最终结果指向第一种 也就是课文中的版本。确实,课文中的版本语言夸张、幽默,是非常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的。但其实,这是一-道开放题,译者语言风格不同,看你欣赏哪一一种。张友松的文字读来文绉绉的,可能成年读者会比较欣赏。成时的版本语言简约,质朴,是另一种味道。让孩子在这样多元的品评中学会文字的鉴赏,文学的鉴赏,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思维、审美,均涉及语文的方方面面。意识决定行动。我们心中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渗透到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点滴中。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6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得好,就要不断地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这两周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感觉收获很大,触动很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每次深入的学习相信都有收获和提高,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使自己永远对课堂充满激情和梦想。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7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更新换代,已然问世,并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主动学习当然必不可少,在聆听了温儒敏教授的讲座之后,对于新课标的变化也有了些许的认知。

  新课标中提到的一个新兴词汇就是“核心素养”,那何为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简而言之,也就是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方面,从核心素养指向的这四方面来看,新课程标准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在指导着我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对于学习能力的习得。

  新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一个关键词:语文学习任务群,对于这几个字,刚看到课标的我着实不太明白,何为语文学习任务群?课标中把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贯穿四个学段。又设置了不同的层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设置的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除了基本的识字写字外,新课标还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层面。

  新课标更加强调了阅读的层次训练,重视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更加关注学生阅读的思辨性,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言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有意义的话题,开展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文字运用能力。三个任务的设置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也在提醒着所有的语文教师不能只关注单个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学生进入课程,只有了解了学习任务群,才会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在未来,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总之,新课程标准还有很多值得我研读学习的地方,我也会继续以新课标为指引,在教学工作中边实践边思考……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8

  当今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契合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更新教育观念,许昌实验小学组织全校语文老师聆听多位专家学者的相关讲座。吴教授、张教授、杨教授对新版课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我可谓是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体会: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体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能够转化为自己所学,做到活学活用。

  其次,高度重视识字与写字。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最后,应重视“整本书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之后让学生试着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向同学们推荐。这样,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读的部分,想要完全解读和渗透还需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我会继续不断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不断践行,结合“双减”政策,让新的教育教学惠及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新时代的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9

  最近,我利用假期空闲时间,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又细细研读了一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小学语文姓“语”,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的统一;小学语文姓又“小”,是教会少年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教育。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新版课标的内容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

  首先,这一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如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

  第二,在这一版课标里,课程目标和内容更加明确,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三,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

  最后一个变化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二、2022年版课标中的5个变化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1.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各个国家的教材当中都会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内容。

  比如说,在课程性质部分强调: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 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

  在目标的定位上,2022年版的课标构建了素养型的语文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变化的第二个方面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6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应该说是研究的进步,也是实践的进步。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的基本框架从大的框架来说,要关注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还包括识字与写字。

  第二个方面是语文学习情境,是日常生活、文学文化和跨学科三个情境。

  第三个方面是学生在情境当中、在不同的实践活动的整合当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表现。

  (四)增强了指导性

  指导性主要在课程实施部分能够有比较突出的体现。

  1.核心素养

  2.评价建议

  3.学习任务群的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4.教材编写建议

  5.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在课标内容的呈现上,主要在这三个方面呈现了不同学段的衔接。

  首先是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是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的。

  第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段的衔接,分3个层面设置6个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均贯穿4个学段。

  总之,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新版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新的师生关系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30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经历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到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进阶式改版,将在适应新时代,促进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022版《标准》自今年3月正式颁布以来,已经在各地掀起了学《标准》,用《标准》的热潮。作为一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已经在不断地深入学习该《标准》并感觉到这又将是一个语文教学的春天。解读《标准》不难发现其中的鲜活力量,它以全新的视觉揭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课程以全新的理念把握时代命脉,处处体现着时代精神。《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四个学段进行详细规定,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对“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

  对比研读《标准》中各个学段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积极改变:

  一、重视写作兴趣的培养

  我们不难发现,重视兴趣的培养是《标准》有别于试用修订版“大纲”的显著特点之一。第一学段的写作是“写话”。“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中的“兴趣”、“乐于”就强调了兴趣的培养。第二学段中同样要求“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法”、“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教学评价中也强调“是否有写作的兴趣、有良好的习惯”。无论从课程标准的确立还是教学评价的建议,《标准》都把培养习作兴趣放在首位,这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都应该在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的。

  二、多方面拓展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老师的教学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资源,有的教师甚至死守教材大纲,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课程资源的拓展严重落后于学生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2022版《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并有详细的例举,而且还指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开发各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对这些资源有充分的了解,为写作训练构建起一个开放、多元的空间,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凸显写作的实用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标准》郑重地提醒我们“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为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服务。”这在写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冒号、引号。”、“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这些目标明确告诉我们学习标点符号是为了使用的需要。切忌为了学习而学习,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哪种标点符号,教师就要灵活多样运用教材,因材施教,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另外,“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看得出写作是为了交际的需要,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握好写作教学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写作不是让学生会写或长,或短,或朴实,或华丽的文章,而是一种生活的实际需求。

  四、重视个性化能力培养

  2022版《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写作能力个性化发展,注重创造精神的培养。第一学段“写话”目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觉。”强调的是个人的感受,抒发的是个人的愿望。整个习作目标中共有10处提到“自己”这个词,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写作教学中,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从学生的思想意识出发,写出他们自己觉得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然。这不是说对学生的习作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如果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不健康的话语,或者流露出不良的思想倾向,教师应当在肯定其勇于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以引导,而不该粗暴地一棍子打死,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就看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如何使用教材资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习作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死搬硬套,脱离实际地要求学生写一些和他们生活实际毫无关系的作文。

  五、注意合作精神的培养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在以往的“大纲”中没有提到的。写作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学段中“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中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既提出了合作的理念,又注意了合作学习的梯度,而且还注意合作后的收效。诚然,能否与他人合作,合作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成才与否。《标准》站在时代的高度——民主,从长远目标出发,在写作中融入合作精神的养成,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一目标,在写作教学中彻底落实这一目标,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方法。在写作中共同成长。

  六、彻底转变评价理念

  我们深刻感觉到以往的教学过分重视结果,“种田人看稻,读书人看考”说的就是这个理。2022版《标准》的评价与以往的评价有很大的区别。《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要彻底改变陈旧的评价观念,从注重结果转移到注重过程上来。去了解学生是如何积累材料、如何处理所收集的信息的。从草稿本上也可以折射出学生修改时的态度及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通过各种评价机制,使学生主动自改、互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赋予了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新的使命与担当。我们都应该静心研读《标准》,把握其中精髓,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共同把语文教学的康庄大道走得更宽、更远。

【2022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6-09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6-14

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01-07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心得12-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最新03-27

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23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心得范文10-26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通用7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