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习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习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
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
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现在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需要提高。没有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就不可能有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本国国民素质,尤其是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以往的物理学习,和教学成果的好坏,书面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结果导致应试教育的产生。新教材更加重视对学生活动、实验操作能力等实际能力的评价,提倡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衡量我们的教学优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看一个标志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作为站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老师讲学生听、师问生答、老师演示学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和学科研究,强调理解科学过程和自我探究科学知识,突出了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已在物理课堂中得到创造性的运用。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根深蒂固,因为旧的评价标准没变,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成果仍然是看他所教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仍然是看他的考试分数。旧的评价标准仍然较大程度的限制着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大胆使用。所以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二、看两个重点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从思想意识到教学设计,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多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没有实践和缺少实践谈创新,创新无从谈起。对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受到抽象的物理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物理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看三维目标的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是看你是否重视了“双基”教学,也就是看你的教学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实的、扎实的、真实的、朴实的,如果你的课堂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说明你没有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
二是看该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的是否让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使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得学习知识、思想、方法和经验。
三是看你是否运用了十分适宜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师生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就物理课堂来说,首先要看你是否运用了课本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物理的规律本身的魅力;语言艺术的感染力;操作性强的激励形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当学生认识到物理有用而且有趣,讨论有价值,有滋味时,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教师的点拨语言才能激荡人心,催人奋进向上,学生才能带着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学,才能学得好。
四、是看四种状态的表现
参与状态。参与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哪种形式的出现,都要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和学生已具有的学习习惯、动机来随机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有趣,动心、动情。情绪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多种多样,积极的情绪他们会乐意的、愉快的、主动的;消极情绪就会出现不情愿的、反感的、被动的。交往状态。课堂是个互动的群体,老师在驾驭课堂时就要精心组织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往,要指导学生重交往、愿交往、会交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会听、能说、善辩的能力。交往形式应当是开放的,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就不拘一格。同时在交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成状态。所谓生成就是自然形成。教学生成,就是自然形成知识与方法,它是与你的教学预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说,既然课堂是生成的,可化简备课或不备课。却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生成的知识和方法大多是课本上已有的,只不过是要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交流、发现、总结而形成的知识和方法,这就是创新。其实,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教材展开的心灵对话,因预设而有效,因生成而精彩!我们不应忽视精心地预设,也应将教学生成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理应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还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物理现象并在生活实践中领悟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4
20XX年10月,我在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由安达市教师进修学校主持,由安达市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刘丽英老师主持,首先由安达一名较优秀的物理教师高金凤老师主讲。
主要内容是:
1、修订后的课标和教材主要变化及在教学中的基本对策;
2、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接着由安达市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刘丽英老师主讲。
主要内容是:
1、《课程标准》的修订进程;
2、清楚课标修订的主要原则和内容
3、《课标标准》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
4、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5、对课标修订后的教学和评价思考;
6、我市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了解到:
一、在课程标准方面
1、课标在哪些方面做了修订?为什么?
2、如何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修订的精神?
3、如何把课标精神贯彻在课堂教学中?
二、在新课标教材方面
1、初中物理新教材修订原则、目标是什么?
2、新修订教材与原教材有什么区别?
3、如何把教材修订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在这次培训中让我触动很大,新教材更体现出物理的魅力,更激发了我对物理教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两位专家的培训,让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指明灯,若把他们比作奇葩,我愿作遍及天涯的小草。把这次的培训精神“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物理教学成效更上一层楼。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А
1、整体目标В呵康髁颂岣呷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В不仅强调了知识,ジ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ゼ页ぁ⒔淌Α⒀校共同评价学生。ジ谋淦兰鄯绞姜ィ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デ康髌兰鄣哪康氖俏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ァG康骺纬檀友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ィ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ナ寡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シ⒒友生的主动精神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ナ寡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注重生活中的物理思想和利用物理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科学精神的教育!8谋涔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知识的学习不注重能力的培养的学习思想。所以今后要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只有学生切实的、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
经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6
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教育的定位从我国的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中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来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与能力,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3.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4.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
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新课程具体目标由过去的单一注重知识目标变为三维目标并重,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的结构,即模块化、系列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其中共同必修模块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三个选修系列分别是为喜欢这些内容的学生准备的,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目标,还要注重达到知识目标的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知识的要求比较宽泛,通过活动建议的形式对标准做进一步描述,通过培训我们重新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自己的物理教学,认真检查、对照、反思,发现了教学上的一些误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尽快融入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并和全体物理教师一道,把我校物理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7
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课堂”都是教学的主阵地,与传统式教学比起来,“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去发现和获得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对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老师精心打磨,以下浅谈本人实践中对课堂打磨的初浅认识。
首先,磨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学知识,因此需要我们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充分理解一堂课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例如:《滑轮及滑轮组》这节课我确定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2、能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滑轮;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这样,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样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能力
其次,磨学情。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教”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因此,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心理特点,情感因素等等。相同年级的学生有学情的共性,但不同的班级存在个体的差异。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情,结合不同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式,制定适合大部分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第三,磨教学方法与过程。教无定法,要充分理解教材与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不同的学情,选择最有利的教学方法,准备必要地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期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压强》这节课我对情景设置的选择:开始我选用一节录像,正在冰面上玩的小孩,发现冰面裂开,设置问题:小孩该怎样脱险?上过一节课发现效果不理想,学生不知道怎么办,而且没有很好地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后来我改为一个小实验:让一个男学生用两手掌将一汽球压破,学生费很大劲没压破。让另一学生用削尖的笔尖刺,一刺就破。这种例子就在学生身边,同时现象明显,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达到引入课堂内容的目的。磨教学方法和过程,要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情景设置,课堂提问,课堂板书或课件,探究过程细节,课堂习题等等,通过精心打磨,才能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四,磨教学反思。善于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每一节课都有成功与不足,及时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然后反思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是否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人”角色;最后反思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课堂是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与顺序是否合理,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师生交流是否流畅等等。
反复打磨过的一堂课,才能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让我自己得到许多收获和提高。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8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方法、场所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之中轻松、全面地认识物理规律,掌握并正确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此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美育情境,降压减负,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美
课堂美育环境创设,需要通过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爱物理学,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验教学。物理教学以物理实验为根基,每个测量、测定中研究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课外兴趣实验,无不给学生留下真实感。尤其是演示实验选用的简单易操作的器材,越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用具,教学效果越显著。
2.直观教学。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可采用挂图、放映幻灯片来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直观感。
3.激趣设疑。物理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开展有趣的实验,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实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用弹弓研究动、势能转化,用青霉素瓶做大气压存在等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提出设问,让学生思考,随着教学展开而揭示谜底,学生能够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之中。
4.反差之比。对于易混淆的物理概念采取反差对比教学方法,加深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印象,正确区分不同物理量的内涵,从而达到认识物理规律的本质。如歌曲与嘈杂声对照,区分乐间与噪声;拿出凹面镜与凸面镜对太阳照,请学生观察聚光点,再让学生用这两面镜给自己照像,对比两面镜的作用与功能。
5.生动、新奇、真实的举例。物理来源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离不开举例说明或验证。用生动、新奇、真实的事例予以补证,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这些引例包括:社会新闻、消息、歌词、诗句、格言、寓言故事等。
二、挖掘课本美育素材,展现美
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蕴含大量美育素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感染美。课本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能以其美的形象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如介绍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勇于求真、追求进步的信念;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用具体的事例和大量的图示描述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工作者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如墨翟的小孔成像、汉代砖刻图片、滑轮使用记载、明代发明的火龙、现代超导的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2.图像画面的直观美。人的视听感官是感知美的主要感官。要引导学生观赏图像画面,直接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真实美。课本配置的图有:演示实验图、有趣的物理现象图、实验工具图、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事例图、自然景观图、科学家肖像图,看过这些生动而直观的画面,给人以观形如闻声之快感,对学生认知识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助动作用。
3.内容新颖美。新编教编写的又一特征是在思想内容上有新颖的美感。新增内容有必学内容,如声学、无线电通讯常识等篇章;有常识性了解知识,如磁悬浮列车假设理论、放射性元素等;有阅读性新知识,如火箭、激光知识等,这些新知识不仅给学生新感觉,还拓宽了学生认识视野,感受到物理学富有新颖的创造性和现代新气息。
三、发挥想象,拓宽认识领域,激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1.编制习题。根据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物理实验的数据编制习题是个有趣的活动。学生乐于参加这项活动,学会从简单的已知、求条件对换、补充条件到自编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由此认识到物理习题编制并不神秘,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教师再顺势抽几道习题加评比,看谁编题较好,更符合实际,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2.一题多解与一题多为。习题课教学不是简单的分式中数字的演算教学,而是围绕题目给定的条件指导学生明确习题考察的知识点,挖掘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和等量关系,学会用公式解题,思索习题解法的可行性,联想习题的可变性、延伸性,使学生能熟练地从不同方面学会一题多解。对可变性习题可采取增补或变换条件、结论等方法进行,使学生学会解答模型题,达到触类旁通,提高应变能力。
3.摹拟实验故障。实验出现故障是常见的,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参与实验操作的每个学生会遇到不同的故障,要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教师应事先在课堂上通过设置故障,并加以摹拟,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识别能力,提高认识的操作能力。
4.探究物理量可能性测定方法。教材中有些物理量可以用不同器材进行测定。如物质的密度、导体的电阻等,由于选择测量的器材的不同,方法就不会一致,但结果相同。以此引导学生加以想象,选择较合适的测量方法,达到理想的测量效果。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9
通过这30来天的学习,我认识到旧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想做一个合格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阀,必须有一种新思路,一种新理念,这样我们才能跟上现代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
这次培训,通过讲座、看视频、研讨等这样的形式使我们知道了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通过这次培训会不仅提高了自己理论水平,了解了当今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而且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应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通过培训开拓了我的视野,也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下面我就本次参加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感受一:要改变只灌输知识,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的课堂是要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该是鼓舞人心的: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清晰的尊严感,能使学生找到自信。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非常轻松,感受学生的活力,达到人人参与。课堂要体现自主性,也就是学生自愿学习,要想让学生自愿学习,就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集体感,也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共享合作的乐趣。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感受二:探究式学习涉及到一个过程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一个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环节。这个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但是,如果说真正要让学生去进行深入探究的话,我们可以由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建构自己的问题。这就比由我们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来更有意义。然后是探究过程,探究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形成研究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去引导、组织学生,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他们的主体性。
感受三:教学中,我们要保证课堂的和谐,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当然老师的心态很重要,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学生就会跟你越来越亲近,你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感受四:评价手段上,要打破原来的只重分数的终结性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作为平时检查、督促、鼓励和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机制,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严密而科学的评价系统,以促进教学的活泼发展。
另外,这次培训,为广大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同时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钻研兴趣,也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这次研修学习开阔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净化了广大教师的心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的机会,一个充实自我的机会,同时研修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我们的知识要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不断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体味到自觉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应成为每位老师的共识。
1.创设和谐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心愉快。
课堂上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平和的语言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人在思想放松、心情愉悦时智力活动的效益才会更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中学习尊重他人,也能体会尊重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这一节时,教师先做一个有趣的实验,酒壶里装满水,用手指堵住壶上的小洞,水怎么也倒不出来,然后把手指移开,水倒出来了,教师问:“你们认为这个壶神气吗?它的秘密是什么呢?”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教师趋势引导:“想不想知道这个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这样,大家可以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
2.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创造性的理解和开发教材使教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檫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让学生猜想出许多因素,然后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得出真确结论,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给学生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只需听、记,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个交流、合做、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很难把握自己的行为,有可能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例如在物理课上进行探究活动时,学生手里有仪器他们要做实验,由于对器材和过程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易兴奋,教师不加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就会大吵大闹,所以教师的组织能力很重要。
4.完善教学行为,突出教学的个性
教学行为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多样性的教学是艺术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如果一味的追求方法的多样化,会不恰当的占用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时间,削弱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观摩课时一味的标新立异,搞“花架子”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学,虽然一堂课花样倍出、热闹非凡但忽略了双基的训练,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电与磁的知识时本来可以板书的内容却用了透影仪结果造成浪费时间和不清晰的事实,有些知识必须讲授给学生,但他用讨论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解决,结果许多学生的讨论变成了优秀学生的个人意见,由过去的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优秀学生的“一言堂”。究竟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必须遵循为教学服务,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任何一堂优秀的教学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使用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好一名教师却是不易的,我在深深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没有?我们的老师做到了没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明白自己前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这次培训对提高一线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更使我获益良多。我决心以这次难得的培训为契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尽职尽责,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优秀的教师,使我此生无悔的选择能更加的煜煜放光。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0
摘要: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师要明确新课程目标,更新观念,正确使用新的教科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目标,新教科书,建构策略,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健康、稳定地向前推进,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力度较大,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搞好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目标,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学评价等。下面就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并与同行交流。
一、明确新课程教学目标,正确使用新课程的教科书
新课程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教科书编写得太简单了,教材内容顺序的编排与以前旧教材不同,不好教,不习惯等,其实这是教师观念没有更新的表现,许多教师习惯于以前的依纲据本的教学。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强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相对而言则是附属的,将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作为课程教学所关注的中心,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把握。与之比较,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更多地体现人文教育的因素,对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强调了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中,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价值的判断和态度的稳定性等。在这里情态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学习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因素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对完整的画面,又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心灵连续体。因此,根据新课程编写的人教版教科书,不再强调科学本身的逻辑关系,新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和探究活动的安排十分灵活,不拘于传统的知识体系,注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力学放在电学后面,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探究活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路的连接,电路的设计,非常感兴趣,学习这些电学内容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以内,我觉得这是一种创新,也是新课程目标的一种体现。教科书是体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载体,并不是全部。课堂教学为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目标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补充一些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大于教材内容;你可以对一些章节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排序;你可以开发一些校本教材;你可以对一些旧习题翻新赋于科学探究的新意,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同时,又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案例1]“杠杆”教学片断
师:前面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关杠杆的知识,我想问一下,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近一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
生:我想一定是的,小时候玩跷跷板时,坐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的效果不同。同样用撬棒撬石头,支点在不同的位置,效果也是不同的。
师: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使用杠杆的,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生:根据以前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我想应该是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师:当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时,我们也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你们对杠杆知识的理解,我们现在要探讨杠杆平衡条件应该如何入手?
生:杠杆知识中最重要的五个物理量就是: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要探讨杠杆平衡条件,我想应该是在支点固定的情况下,去研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者的关系。
师:你说得很好,请坐下。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我们先认识一下杠杆,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时,说明杠杆平衡。(可用直角三角板加以判断),另外桌面上还有一盒钩码,根据给定的实验器材,你自行设计一下,如何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同一合作小组可以进行合作交流。(给5分钟思考时间)。
生:我想在杠杆的左面挂上钩码,在杠杆的右面也相应地挂上钩码,当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杠杆就平衡了。
师:现在我们师生共同探究一下杠杆平衡条件。首先,我们要把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一步,我们在杠杆的左面的两格处挂上三个钩码,然后用右手的食指压住杠杆的右面,从力臂大处依次向里移,我们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右手指感受到的力有什么变化?(学生随着教师做)
生:我的感觉是从外向里移的过程中,手所用的力是逐渐增大的,也就是说力臂越大,所用的力越小。
师:这是同学们的感觉,是否准确呢?在第一步基础上,我们做第二步:在杠杆的左边两格处挂上三个钩码,根据第一步的感觉,你猜想一下,在杠杆右边第三个格处,你应挂上几个钩码?
生:我想应该是两个。
师:好,同学们和我一起验证一下,猜想对不对(学生随着教师做)
生:刚好平衡
师:你根据实验能猜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我想应该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用大屏幕出示:猜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我们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两组实验,用来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每个同学先自己设计,然后同一合作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最后要进行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来验证猜想是不是正确。
(学生先进行设计实验,然后同组之间
进行研究,最后进行操作)
师:我看了同学们做得都很好,实验的过程设计得也很合理,我请两组同学展示给全班同学,分别由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到前面给大家展示。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谁能为我写一下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公式应该如何表示?
……
以上案例鲜明地体现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没有按照课本的知识排列进行讲解,而是把课本中的实验加以改造,让学生从感性到实际操作的猜测,最后以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正确性,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把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做到既教授给学生知识,同时让学生也学会进行探讨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新课程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甚至教学的成败。作为现代教育思潮典型代表,建构主义理论对新课程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针对教学策略设计这一环节强调指出:“我们不是仅仅为了选择教学策略,而是要创设学习者积极学习的现实环境。”为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包括允许学生决定自己想学什么,让学生能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得到互相帮助,创设非威胁性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意识,使得学习富有意义,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知识,在现实情境中使教学有固着点,提供学习内容的多种方式,促进积极的知识建构,包括利用活动促进高层次思维,鼓励审视不同的观点,鼓励创造性,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学生呈现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机制。”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动机;
2、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
3、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留有充足的空间;
4、注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2、如何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首先,我们来分析针对《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一节课分别用归纳教学策略和探究教学策略设计的两则案例:
[案例2]运用归纳教学策略设计的教案
1、导入:讲述欧姆为探索真理,十年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地研究,最终得出欧姆定律的感人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2、演示实验
步骤1: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记录有关数据
步聚2:研究电流强度与导体电阻的关系,记录有关数据
以上步骤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完成
3、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推理: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压增大几倍,电流强度就随之增大几倍;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随着电阻的增大,流过电阻的电流强度就越小,电阻增大到原来的几倍,电流强度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通过以上推理得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关系。
4、验证推理:设计两组实验数据表,每一组中留有适量的空白,请学生根据推理的结果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同学一道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5、归纳得出结论: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
[案例3]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教案
1、提出问题:教师指出,我们曾通过实验发现,灯炮两端的电压越高,灯就越亮,流过灯的电流就越大。电流、电压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形成假说:学生通过议论认为有可能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学生通过学过的有关电压与电阻的知识能够比较顺利的提出假说)
3、制订方案:固定电阻、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换用不同的电阻,重复上述步骤,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确定最佳方案。
4、实施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与假说是否相符,得出结论。
6、评价:检验实验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7、交流:各小组形成实验报告,交流实验结果,形成最终结论(有关作业与反馈,保持与迁移等环节在两案例中略)
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案例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了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并经过归纳推理得出欧姆定律,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不但对定律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的了解,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相对于探究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省时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案例中,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因此,不但发展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而且通过对探究乐趣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欲望。同时,由于探究过程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并且需要对结论进行交流与评价,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反思和评价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以上是运用归纳策略和探究策略的特点,但它们也各有不足之处,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作用比较突出,相对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及评价等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探究过程的冗长而比较费时,由于能力的差别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时,如何使这一工作更富有成效呢?我们知道,没有适合于各种情况的惟一优越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不存在能满足各种教学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我们说,最好地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策略,只有当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类型、学生的现状、现有的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考虑为达到某个特定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
现代物理的教学重视对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而探究策略则为上述目标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当然,我们强调过程,体验和发展,并不是说其他教学策略不足取,恰恰相反,其他教学策略是探究策略的最好补充。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根据对各方面因素的具体分析,同时考虑到教学策略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新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
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会以为新课程教学
就是要彻底摒弃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其实不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优点,如讲授法,能够在较少时间内容纳较多的信息,教学效率高,另外,教师的讲授具有解释,分析和论证的功能,教师生动的讲解可以感染学生,教师启发性的讲授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现代的教育理论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针对课堂教学所设计的策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教师本身的特长、教学的设备条件,合理选择几种教学方法,然后将它们优化组合,才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如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把提问、讨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等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的综合教学方法,由于这种综合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启发、指导,又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手脑并用的实验探究,因此不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由于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自始自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学习精力,但有的实验难度太大,要教师演示、讲解,就不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案例4]《传递热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归纳策略,在此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为:讲授——指导观察——指导讨论——讲授——演示实验——谈话——讲授
《传递热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的归纳,以及对不同物质热传导性能的研究。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热传递知识,在此不宜多讲授,因此,首次运用讲授法时,教师可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及简明扼要的语言导入课题,并与学生共同得出热传递的概念;进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六种现象之间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讲授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热传递的三种形式;对于物质热性能的研究,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运用谈话的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及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比较得出不同物质导热性能的差异,教师通过讲授,简明扼要地点明主题。
在上述案例中,不论是何种方法的应用,都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此,适时、适度的提问是至关重要的。在指导观察时,要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观察的要点,抓住现象的实质;在指导讨论和谈话时,要通过提问使学生沿着正确思路考虑问题;而在讲授时,则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得出结论。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应注意教学中的STS教育。
新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如课前的查资料、收集信息法、课堂上进行“知识竞赛抢答”,如竞赛演讲法、游戏法等。总之,新课堂的教学还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探讨、去反思。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11-05
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05-18
初中物理新课标新课程培训总结09-06
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通用8篇)07-28
2021物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08-31
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02-09
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