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很严重的暴力倾向吗
你觉得你是一个温柔的人还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你有很严重的暴力倾向吗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假如深夜,你独自一人走在小区里,急赶回家,下列情形你会害怕哪种:
A、身后有跟随的脚步回声
B、原本坏掉的路灯,突然亮起
C、小区花园里有黑影闪过
D、昏暗处,有女人低啜哭泣的声音
答案解析:
选A:注重以德服人的说法,把暴力看得很简单,甚至认为那是正常举动。
平时如果有脾气发泄时,一般还是自己忍隐的解决掉了。不过你的内心中还是少量暴力倾向。如果有人逼你,或许会爆发出来。
选B:暴力对你来说是一种不屑一顾的行为,认为那是野蛮人的做法。
脾气比较温合,遇事都会先思考再决定。你很反感武力,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最多曝几句粗口,会独自生闷气,你比较倾向于完美主义,即使你被引爆抓狂,也会力求完美的解决事情。
选C:性格比较含蓄,不喜欢在外人面前倾述自己的感受。
不管吃什么苦,都会自己一个人承受。你对暴力你是恐惧的。或许你就是一个正在遭受暴力威胁的人。所以你改变一下性格,学会沟通技巧,尽早化解存在问题。
选D:潜意识里有向往暴力的倾向。
在你心里所承的压力比较多,压抑的事情让你的心情,很容易随着身边的人的所作所为而变动。比较善变,而且容易钻牛角尖,你易怒、歇斯底里等原因多数来自感情纠葛。
延伸阅读:
现代心理暴力症
媒介暴力对犯罪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专家认为,各种心理暴力中,如网络暴力、言语侵犯、职场冷暴力、家暴等,都足以让受害者心理承受永难磨灭的烙印。
过去,本地偶有出现年轻人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与视频,宣泄对社会不满的情绪。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伯科威茨(Leonard Berkowitz)提出的暗示理论指出,当人们在愤怒情绪下观看电视/网络视频暴力时,节目角色暴力手段及其暴力行为,会对受众有心理暴力的暗示作用;当类似情景出现在以后的现实生活中,受众会回忆起这些暴力情景,这种回忆有可能导致其日后的攻击性行为。
记者访问心理专科医生和资深辅导员,分析个人发泄情绪而导致的心理暴力,对人们产生的深远影响。
社交平台潜在心理暴力
国大医院心理医疗科部门主任及高级顾问医生黄志明副教授说,现代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YouTube等平台上载自身摄制的视频,引起网民注目的例子越来越普遍。这是个自由的平台,年轻人任意宣泄情绪,也渗透着潜在而杀伤力极强的心理暴力,让观看者情绪受到牵动而起伏,甚至延烧这种负面情绪。
本地资深辅导员袁凤珠指出,父母和孩子无法控制与管理情绪,是现代心理暴力的温床。如果父母只看重孩子的学业,在行为道德和责任上,因为惧怕儿女,不敢拿起管教的权柄,就得在将来让孩子面对法律的制裁。
心理病态类型
现代心理暴力的伤害是个连续的过程,可以被层层深化、放大,最终被一个扳机催动,一发不可收拾。心理暴力指的是,不断重复地采用语言或其他诡计,致使对方生活品质降低,造成对方精神或心理状况发生不良改变,包括不断重复的侮辱性手机短信。
在人际、校园、职场、同事、亲子、夫妻等关系中,有人持续不断地对个人进行人格侮辱,长年累月下来的负面情绪,终有爆发的一天,并对其使用暴力,造成对方生理上的伤害。
黄志明医生说,一些年轻人喜欢成为众目焦点,有些在社交媒体平台付诸言语泄愤,这可说是一种心理病态。另一种心理病态是“阵发性暴怒障碍”(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属突发性的情绪失控, 不过为数不多。其他病态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和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等。
阵发性暴怒障碍患者会觉得“被激怒、看扁,被踩到脑中所设定的禁忌红线”,突然暴跳如雷,不只会有言语暴力攻击,甚至会有行为上的攻击举动。
五种失控原因
从临床经验,分析目前青少年心理情绪容易失控的原因:
一、青少年跟长辈的界线划分不明,而且经常越界,缺乏对师长、父母或长辈基本尊重,失去以前小辈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的美德,稍微被击怒,情绪马上失控;
二、不满现状。目前,社会包容性更大,青少年对现实不满,就会宣泄出来,认为社会可以包容。
三、社交媒体、互联网、YouTube等发达,网民随时可发表个人意见,抒发心理感受,没有经过任何过滤网或审核,无形中筑起一重重让人难以抵挡的心理暴力网。
四、父母工作“双薪”家庭或单亲的孩子,都交由女佣、学校或托管中心等照顾,缺乏父母督导与教养的孩子,容易受到极端影响。
五、 客观性不强,容易受到朋辈或周遭环境误导,产生心理暴力倾向,随意宣泄愤懑。
黄志明医生认为,心理暴力跟生活压力息息相关。他说:“现代社会结构与家庭道德是两大价值核心,多数父母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学校或补习老师、女佣和托管中心,政府对这方面非常关注。
“进入中学阶段,朋辈和学校对步入少年期的孩子影响至深,如果儿童期较少跟父母培养起良好的关系,到了青少年期,就容易受到朋辈动摇,产生各种心理暴力,最后演变成生理暴力的犯罪行为。”
他说,这是社会责任的挑战,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医院多年来积极努力解决的问题,冀望促进生活压抑的都市人身心灵的健康。
伤痛比生理暴力深远
心理暴力较生理暴力对受害者残留的伤痛更深远而持久。黄医生指出,受到心理暴力影响的孩子 长大后,这层阴影挥之不去,甚至不断加深。因此,受害者必须在最初阶段,找到适当的`出口,获得精神与资源的支持,帮助他或她走过来。
他说:“受到心理暴力,轻者只留下阴影,重者可导致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后者必须提早介入治疗,可通过药物或心理治疗,看病况而定。”
他举一个案,母亲婚姻出轨,跟了第三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父亲竟然把对妻子的恨意,报复在孩子身上,不断施予心理暴力,导致年幼孩子害怕跟父亲见面,每天生活在恐惧中。黄医生说:“还好这对孩子的祖父母发现得早,让我慢慢帮助他们摆脱心理暴力的阴影。我们希望他们能重新跟父亲建立起亲子关系,将来能够过正常生活,结婚生子。”
父母也处在心理暴力中
心理暴力是许多现代家庭都会遇到的棘手问题,法国把它定义为刑事犯罪,是世上第一个认定夫妻或同居者之间的“心理暴力”为刑事犯罪的国家。
资深辅导员袁凤珠处理过不少家庭辅导个案,发现现代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惧怕心理,孩子有问题,都无法说服他们接受辅导治疗。她说:“这些家长担心孩子生气,现代父母已失去管教孩子的权柄。孩子年幼时,父母管教得太严厉,到了青少年期,多数都有反叛心理,甚至经常听到父母跟我说,孩子威胁要去自杀,这已经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大人只有妥协,连父母都每天处在这种心理暴力中而惶恐不安。”
她认为,孩子产生心理暴力,归咎于父母管教拿捏分寸失当,无论对错都责骂或责打,造成孩子心无方向。父母以情绪对待孩子,孩子同样变得情绪化,心理暴力层层加深。
年轻人受到网络和社交媒体影响,凡事带着批判眼光,父母也忘记教导孩子凡事当存感恩的心,以致受到言语挑衅之后,容易付诸行动,延伸出生理暴力的后果。
袁凤珠指出,亚洲华人从小养育孩子,较少教导他们如何管理与宣泄情绪;常年受父母压制的孩子,不准讲道理、反驳等,孩子会采用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情绪。
模仿杀人潜伏心理暴力
现代父母,较放纵孩子的情绪,很多时候都拿孩子没办法,后者像脱缰野马一般,总有出事的一天。现代父母唯一的家规,是要求孩子把读好,因此一般孩子都很聪明,但是情绪却无法管控。加上青少年成熟度不足,对于一些残酷厮杀的电脑游戏或视频如伊国组织(ISIS)冷血杀人事件见惯不怪,麻痹感官,更助长了心理暴力倾向。
袁凤珠说,以前人们观赏“Tom and Jerry”猫和老鼠的卡通片时,Tom的头被打扁或肚子被挖空,大家都觉得好笑,认为这是动画片,跟现实生活无关。但现今的孩子,可能会模仿故事情节对待同辈;新闻偶有这类事件发生,即在现实生活中,搬演模仿杀人或残酷
折磨人的事件,这是心理暴力潜伏的可怕性。
现代心理暴力症类型
网络暴力
发生在互联网上具有伤害性、污辱性、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归结为网络暴力。
网络世界虽然虚拟,但它与现实世界并肩而行,相互交融。防治网络暴力必须疏堵结合、综合防治,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自律规范意识,增强其分辨力、选择力、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才可舒缓心理暴力程度。
家暴
长期生活在家庭暴力之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处世方式和处理冲突的方式可能不太正确也不太健全。他会认为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是可以接受的,将来可能也会虐待他的伴侣和孩子。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可能由此认为受虐待是正常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受害者。
家暴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存在下列一些问题:自尊心低,以破坏性行为来得到注意力,攻击性强、易怒、被动、退缩、控制欲强,社交技巧不良,自我封闭等等,最终人格扭曲,形成反社会人格。
办公室冷暴力
“冷暴力”主要集中在精神方面,明显特征是刻意地对对方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它不仅削弱个人的工作效力,而且严重削弱企业的整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职场冷暴力像个隐形杀手,恃强凌弱,有的人感到心理压力巨大,加上工作压力让人难以负荷,只能默默离职;有者消极对待,每天混日子。
心理暴力征兆
侮辱对方
言语威胁要夺走对方心爱或重要的事物
孤立对方
模仿或嘲讽对方
无视对方存在
咒骂人
排挤对方,不让他/她出席重要场合或参加活动。
【你有很严重的暴力倾向吗】相关文章:
测试你成功心理倾向08-17
你有冲动消费的毛病吗07-19
测试:你有创业的精神吗?10-08
测试:你有挥金如土的潜质吗?09-29
你有职场匆忙症吗?06-09
职业测评:你的职业倾向如何07-11
测测你的成功心理倾向07-16
你有被公司淘汰的危险吗05-05
你有创业经商的头脑吗?09-15
测试你有创业投资的潜能吗?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