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测试

时间:2020-09-12 10:54:23 心理测试 我要投稿

孩子的心理测试

  哪些孩子需要心理帮助

孩子的心理测试

  在度过了童年期之后,人们不可避免的要进入青少年时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春期。青少年时期是人们身体成长速度最快的时候,同时也是心理逐渐迈向成熟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青少年的生活中充斥着变化和冲突,所以青春期又被称为“叛逆期”,在叛逆期的这段日子里,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也随之进入了高发时期。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品行障碍和重性精神病,主要表现在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不稳定等方面。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自己的心理变化虽然没有达到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但也会常常出现各种困惑和烦恼,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也会损害心理健康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自己过得很不开心。

  所以,当青少年出现以下信号时,预示着虽然没有患上心理障碍,但可能需要一定的心理帮助,来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走出心理的阴霾:

  1、心情持续低落,总觉得活着没意思,感觉到自卑,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失去了兴趣,也不再像过去一样活动了。

  2、过于担心和害怕,例如考试、当众说话、去学校、参加社交活动等,出现了一定的躲避行为。

  3、比较沉默,少和他人交流,及时是单独或人少时也是如此,有退缩行为或怪异行为出现,如自言自语等。

  4、上课时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完成作业,想好好学习但成绩却明显下降或一直低下。

  5、体重明显下降,吃东西时回避他人。

  6、晚上入睡困难,容易早醒或夜晚醒来。

  7、与人相处过程中总是有各种冲突,容易发怒,或者行为冲动。

  8、经历某些突发事件之后,觉得自己适应不了,并且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

  9、身体不舒服,但去医院检查却检查不出问题。

  10、在性方面有困惑,或性行为异常。

  青少年早恋心理解析

  近日,一则12岁小情侣开房的新闻引起全国民众的震惊和强烈关注,一时间青少年早恋问题再一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朦胧期,异性之间互生好感实属正常,但是作为12岁孩子大都刚小学毕业即将进入初中,而12小情侣出去开房着实让人惊呀!如今青少年心智越来越成熟,对社会现象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也越来越强,青少年早恋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大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因此,青少年早恋现象现实不容忽视。

  青少年早恋现象的心理解析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报公开,在许多场合出 双人对,严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 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孩子早恋家长该怎么办

  镇定面对孩子早恋 正确引导

  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要对孩子进行热情的帮助,可以告诉孩子: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的,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成为“恋爱”,因为你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如果因为早恋而荒废学业、前途也非常可惜的。

  尊重孩子 正确冷处理

  孩子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家长不能用讥讽、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更不能冲向学校、对方家中,或向邻里诉苦,弄得满城风雨。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体贴孩子,运用“冷处理”的办法。因为当孩子产生恋爱情感时,随着憧憬产激动也会为伤感、社会环境压力、甚至性欲的纠缠而苦恼,父母不但要洞察孩子这种内心情感,而且还要从旁加以引导,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并给孩子以热情、严肃的忠告。要教孩子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适当地向孩子讲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力责任,使孩子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要告诉孩子初、高中生谈恋爱最后“终成眷属”的还不到3%,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早恋对中学生学业有影响,如果因谈恋爱影响到不能继续求学深造,即使两人结婚了,生活也必将充满坎坷与矛盾冲突,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对孩子早恋问题,家长的教育要和风细雨,又要有一定严肃态度,不能埋怨、责备,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困惑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帮助认识危害 转移情感

  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同时,可以引导孩子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紧张的学习和健康的课余爱好上去,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谈一些文学名著、哲理文章,多想想自己的进步,想想将来的事业,想想将来在复杂的社会里如何开拓和进取。这样,心胸和视野就会开阔,抱负就会远大,就会焕发出勃勃朝气,永远前进。

  注意青少年暴力

  现在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反映了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自我意识太强,办事不计后果、不负责任,承受能力差,而且缺乏恻隐之心。

  谈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对青少年心理必然产生影响;家长往往满足孩子的所有欲望,得不到孩子就闹,最后总是家长作出让步。

  此外,家长在培养上经常灌输给孩子不能吃亏的思想,这些都导致青少年产生自私、不负责任的心理。当然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也给孩子造成很大心理压力,而这种压力也是社会造成的。媒体上不加限制的内容也是导致孩子出现暴力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中国媒体上还没有青少年禁看内容的规定。

  青少年暴力犯罪有规律可循,一般13岁至15岁为初次犯罪的高峰期;15岁至18岁为犯罪高峰年龄。其犯罪心理也呈现一些先兆,一是心理倾向性变化,表现在追求物质享受,喜欢低级趣味。暴力、色情文化的泛滥往往成为诱发因素。二是个性品质变化,表现在对老师家长不礼貌、对待同学粗鲁、出言不逊、言行不一、说谎、厌学等等。三是行为变化,表现在无故旷课、经常迟到、涂改作业、作弊、彻夜不归等等。

  当然有这些先兆不一定就必然犯罪,但犯罪前往往出现这些先兆。

  从青少年犯罪特点上看,往往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认识低下,是非观念糊涂,对道德法律无知。像浙江的一个少年犯杀完同学后还对民警说:“放我回家吧,让我爸给他们家送几斤糖就成了。”一些青少年还把打群架、捅刀子看作是勇敢的事。二是情感特征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生气时凶狠残忍,犯罪呈现偶发性和凶狠性。三是动机上较低级和原始。从性格特点上看,往往表现为粗鲁、野蛮、懒惰、自私、虚伪、冒险等性格特点。

  针对这种现状,专家指出,学校、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预防教育,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改变从书本出发、从概念到概念的现实,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实际问题开展教育,特别应教会学生一些自我调节的实际办法。另外就是要改变目前重智轻德的教育局面,改变只要学生考得好其它都可以忽视的认识,改变学校德育假、大、空的现状,家长也应学些心理学知识,转变家教方式。王教授还建议学校应切实建立起心理咨询室,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这些教师还应持证上岗,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合理的释放。

  别溺爱孩子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但爱得过度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和放任一样,对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溺爱有哪些表现呢?

  家长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要求。

  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照顾,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也不让孩子做。

  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过分优越,甚至超过了家庭正常的经济能力。

  不给孩子接触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机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常当众夸耀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处处为孩子的缺点辩解。

  另外,家长还应该认识到,虽然,被溺爱的孩子可能身体健康、聪明伶俐。但这些孩子的非智力素质却存在缺陷,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不能与人平等相处、性格软弱等,这必然影响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这些孩子长大后,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竞争环境,还有可能产生行为问题。

  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成器”深感烦恼和困惑。所谓“不成器”是家长认为孩子不具备成材条件或难以教育,其实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家长身上。家长应该进行反思:我们给予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孩子到底缺少什么?综合看来孩子不成器是缺少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远大理想教育。有不少孩子只想长大“当老板”、“当大官”,其实这是家长们(还有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思想在孩子身上的反映。

  是非观念教育。从家长言行上反映出来的道德是非观念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

  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家长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而对请客送礼、吃喝玩乐津津乐道,这是无法要求孩子刻苦学习的。

  挫折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生活得犹如“王子”或“公主”,且放纵多于管束。

  父母对孩子做了些什么,孩子就会去顺势做些什么,面对孩子,只有期盼,而不去直面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去认真学习自己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父母去用心照顾孩子,让孩子远离暴力。

  同性依恋情节

  确实,在校园小,经常可以见到两个女生或者两个男生特别要好,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对其他同学的产生嫉妒,一些对父母、老师、亲戚都不说的秘密,他们相互交流,这在女同学小似乎更突出些。其实,他们的行为表现并不是同性恋”,而是青春少年“同性依恋情结”的反映。

  我们绝不能把学校里男女同性间的比较要好或亲密的现象当做“同性恋”。所谓同性恋,不仅有其特定含义,还有其遗传学上的原因;而有同性依恋倾向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很快会发展到两性爱慕期,不会发展为“同性恋”。尽管如此,家长、老师对这类同性依恋现象也切不可等闲视之。因为同性依恋对孩子身心发展也可产生木利的影响,如果间性之间过分依恋,就容易使孩子丧失独立性和完整人格,产少社会交往的不适应感;或会将自己困于狭小的人际交往阁子巾,成人后容易发展成同性恋或追求独身。

  心理研究表明,青春萌动前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谊,急切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促膝长谈“悄悄话”;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两性疏远、对异性排斥的阶段。在学校里,异性学生之间常不能大大方方地交往,出现明显的男、女生分界。在与同性朋友交往中,有些女孩子渴望结识年龄稍长的,能了解和爱护自己的“姐姐”;有些男孩子则愿意与见多识广、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的“哥哥”。

  交往。开始是模仿,进而发展成为爱慕依恋。这种情感的发展在两性疏远期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易受到同学们的注意和非难,而同性间的接近和亲热则常得到赞许和鼓励,这种同性的友谊也就容易带有相互爱慕的倾向,进而可出现依恋情结。然而,青春期同性依恋毕竟与“同性恋”有着本质的区别。

  面对少男少女的同性依恋情结,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及时教育、引导孩子怎样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讣孩子学会正确交友,珍惜友谊,这是防止进入青春前期的孩子产生同性依附情结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其次是耐心说服疏导,一旦发现他们有过分依恋同性的苗头,不要惊慌,也不必着急、所谓的青少年的同性依附情结不是病,可在温馨亲切的气氛中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鼓励孩子加入到其他同龄男女孩子“群”中去,扩大交往的范同,多交朋友。最后是加强性指导,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特别是青春前期的性教育,使孩子消除对性的神秘感,从道德与心理自觉抵制不良的行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同性依心情结的发展。

  高中女生跳楼因军训挨批 青少年如何自我调节

  辽宁阜新市育才中学高中女生王静薇回家后跳楼自杀,只因其在军训期间军姿不好被老师扬言开除。对于孩子自杀谁该担责,学校与家长各执一词。家长认为学校应负一定责任,但阜新市教育局调查后认为,班主任老师及军训教官不存在侮辱、体罚学生的现象。

  记者从阜新市教育局了解到,事件发生后,教育局组成调查组对此进行了调查,目前调查结果为:班主任老师及军训教官不存在侮辱、体罚学生的现象。如果学校或家长有异议,市教育局建议有异议方通过法律途径,由公安和司法部门介入调查。

  对于孩子自杀谁该担责,学校与家长各执一词。家长认为学校应负一定责任,但阜新市教育局调查后认为,班主任老师及军训教官不存在侮辱、体罚学生的现象。

  一次批评竟然导致学生自杀,花季少女极端发泄方式引人深思。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不愉快的事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如被朋友拒绝友情,疼爱自己的亲人突然去世或患了重病,父母离异,考试“考砸”了……因此有的中学生因学习不好就逃学、离家出走或乱吃药、抽烟、喝酒,以为这样可以解除烦恼。

  孩子们遇到精神打击和不顺心的事,如果不能适当的加以宣泄、自我调节,不仅自己的精神得不到解脱,而且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家长和老师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学生学会心理自救,使他们在遭受心理压力时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心理调节就是豁达处事,想得开,不斤斤计较,生活潇洒自在。

  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学习心理上的自我调节:

  1.放松身体和精神:方法是转移注意力,不去想令人不愉快的事,做自己有兴趣的事。例如参加文体活动,读一本喜欢的书或听音乐。

  2.照旧做自已应该做的事:尽管有挫折和压力,只要专心做事,就会使自己情绪稳定,泰然自若。

  3.让自己快乐起来: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合理性,要平静地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以沮丧和烦恼来“惩罚”自己。

  4.冷静考虑自己的对策。把不痛快的事、想不通的事,向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朋友、伙伴、父母、老师倾诉出来,得到同情和帮助。这是很好的心理治疗。写日记,必要时求助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也是心理治疗的好方法。

  青少年不知道向别人倾诉心里话的好处。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已证明,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积累消极情绪,有过多的忧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而又不能及时自我调节的话,会诱发各种疾病,而且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成为发生意外事故的诱因。

【孩子的心理测试】相关文章: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有什么好处07-06

心理测试:你的孩子或者未来的孩子是个怎么样的人05-25

有趣的心理测试10-22

诡异的心理测试07-18

心理测试的制作07-15

心理测试户内游戏-爱情游戏心理测试11-19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有什么好处「精选」07-07

测试爱情态度的心理测试10-14

孩子的心理问题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