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懂你的善意的谎言吗

时间:2020-11-19 10:11:27 成长心理 我要投稿

孩子懂你的善意的谎言吗

  善意的谎言是指出于某种善意的原因说的谎言,并不带有恶意,而且它本身是不为自己利益。但是孩子懂你的善意的谎言吗?

孩子懂你的善意的谎言吗

  儿童何时起会分析谎言的意图?

  心理学研究者发现,3岁的儿童就已经能理解「说谎/说实话能够暗示出他人是否可信」,5岁的儿童更愿意相信诚实的人,到了6~7岁,儿童已经开始考虑他人所言的背后意图。

  TIP1谎言的意图可能会指向自己,也可能是利于他人。例如,做了错事的小孩把过错推给家里的宠物,就是说了一个利己的谎言。

  TIP2当别人送给你的礼物并不是你想要的时候,你仍会开心地表示很喜欢这个礼物,这事实上是一个利他的谎言,你保护了送礼物者的心情。本质上都说了谎,但谎言的目的不同。

  利他的谎言会让儿童更信赖你吗?

  当儿童去评价一个说过谎的人是否值得信赖时,他是否会考虑到谎言背后的意图信息呢?具体来说,儿童会因为一个利他的.谎言,而选择信赖说谎者吗?

  有一个心理学著名的实验,来考察小学生们是否会根据「谁从谎言中收益」去调整对他人的信赖程度。7岁、9岁和11岁的小学生参加了实验。

  故事都发生在和孩子们同龄的两个小学生身上,发生在教室里。

  有一半参加实验的儿童听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好行为】的,即故事里的一个儿童帮忙打扫了卫生。当老师走进教室,询问谁做了这件事并要奖励TA时,故事的主人公大乐说了以下4个类型的话(有点小绕口,请耐心~)

  1.利己的实话

  大乐打扫了卫生,他告诉老师是自己打扫了卫生。

  2.利他的实话

  萌萌打扫了卫生,大乐告诉老师是萌萌打扫了卫生。

  3.利己的谎言

  萌萌打扫了卫生,大乐告诉老师是自己打扫了卫生。

  4.利他的谎言

  大乐打扫了卫生,他告诉老师是萌萌打扫了卫生。

  另一半参加实验的儿童听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坏行为】的,即故事里的一个儿童打碎了花瓶。当老师走进教室,询问谁做了这件事并要惩罚TA时,故事的主人公大乐又说了以下4个类型的话:

  1.利己的实话

  萌萌打碎了花瓶,大乐告诉老师是萌萌打碎了花瓶。

  2.利他的实话

  大乐打碎了花瓶,他告诉老师是自己打碎了花瓶。

  3.利己的谎言

  大乐打碎了花瓶,他告诉老师是萌萌打碎了花瓶。

  4.利他的谎言

  萌萌打碎了花瓶,大乐告诉老师是自己打碎了花瓶。

  每个参与实验的儿童听了4个故事。在听完每个故事之后,研究者会先问他们两个问题,如“是谁真的打碎了花瓶?”“老师以为是谁打碎了花瓶?”,来确认儿童听懂了故事。接下来,他们会问儿童,“大乐这样说好不好?”——这是一个道德评价。最后,关键的问题来了,“你愿意让大乐帮你保守秘密吗?”“如果大乐答应你做一件事情,你觉得他能做到吗?”——看看儿童是否信赖主人公。

  研究者发现,在道德评价题目上,不管是好行为,还是坏行为的故事,儿童都觉得说了实话的主人公更道德;

  而对于说谎的主人公,当谎言是利于主人公自己时(“是我打扫了卫生”或“是她打碎了花瓶”←事实上并不是),儿童的评价都是「不道德」,但当谎言是利于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时,孩子们的评价相对中性,他们不觉得这样道德,也不觉得这样不道德。比起7岁儿童略负面的评价,9岁和11岁的儿童对利他谎言者的道德评价更加中性。

  看来,儿童普遍不赞同说谎的行为,即使谎言带有利他的意图。那么,他们对主人公的信赖度评价是否也和道德评价一致呢?

  研究者依然发现,儿童的信赖评价不够到故事本身关于好行为还是坏行为的影响。对于说实话的主人公,儿童都表示信赖。对于说谎话的主人公,当谎话有利于自己时,儿童选择不信赖主人公;当谎话利于他人时,儿童倾向于信赖主人公,而且信任程度随着年龄有上升的趋势。

  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说谎的主人公,尽管儿童在道德评价中并不赞同TA的行为,他们更信任说出利于他人的谎言的主人公。在推断一个人是否可信时,儿童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他们既会考虑这个人是不是说实话,还会考虑其说谎的原因。

【孩子懂你的善意的谎言吗】相关文章:

你的谎言真的是出于善意吗?12-14

《善意的谎言》作文大全11-03

善意的谎言优秀作文11-03

《善意的谎言》精选作文11-03

《善意的谎言》优秀作文10-31

善意的谎言作文大全10-31

善意的谎言作文精选10-31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作文10-31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作文:谎言中的真情10-31

善意的谎言300字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