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幸福不仅是场算数游戏
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并不与快乐、快感、方便划等号。而且幸福不仅是场算数游戏!
幸福是一场算数游戏
——「重新开始」背后隐含的问题:我凭「什么」重新开始?
种种「重新开始」的念头,都是对于自我价值感的重新计算。当我们感觉自己的价值不高,甚至很低,我们不禁会茫然失措,因为我们感觉自己不再具备足够的条件,和我们企求的幸福匹配。
所以放下过去,重新活出新生活的念想,需要通过自我价值感的转念,避免我们过份极端的想法──无论是把自己想得太好,或者想得太糟。
当我们把自己想得太好,现实中的挑战恐怕会一再打击我们的自信心;把我们自以想得太糟,往往使得我们失去谋求幸福的意志力。
我想起日本金融分析师野口真人(NohuchiMahito)的著作《学会花钱》,这本书并不是在谈理财,而是重新诠释「价值」对我们的意义。
从经济行为学的角度看,人类拥有计算速度很快的计算机,分析软件,极容易取得知识的网络,却经常还是被自己的偏见和错误认知,左右了人生的选择。何以如此?
这就牵涉到价值在人类历史的角色,譬如金钱的出现。
远古时代,人们靠狩猎、采集等方式维生,今天有什么就吃什么。金钱出现后,人们能够通过积累金钱,计算未来。计算未来使得人们突然从每日得过且过的生活,进阶使用更多的理性筹划未来。
「看得到未来」的确定感,经常影响我们在生活中的决策。譬如在婚恋中,为什么有车、有房会成为一个显著的择偶条件,就在于我们通过这类有价事物,我们更容易推算出未来。
我够资格幸福了吗?你能不能给我幸福呢?
——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就是在换算安全感
换句话说,看得到未来的确定感是「安全感」的一种来源。
反之,对于比较难理解,或者比较难计算的价值,往往很难带给一个人安定感。这左右我们的选择,好比高考该选喜欢的艺术科系,还是容易就业的金融科系?大学毕业该直接找工作,还是继续一路读博。
有时只是换个代换价值的「货币」,就能改变我们的观念,进而影响我们内心的感受。
人生道路上,彷佛如野口真人所说,我们都在试着解开谜题:「如何用有限的金钱,适当地投资自己,使自己成长,使人生更丰富多彩。」
「有限的金钱」象征我们天生拥有的家世背景、外貌、智商等先天条件。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个别差异,但基本上我们都同样希望通过手上的有限的筹码,获取最大程度的幸福。
为了达成这一点,也许我们得厘清为什么有时我们的付出没有作用,有时我们做出后悔的决定却不自知。
底下我们就列出几个估算自我,或他人价值时常见的认知误区:
一、分成三份的钱包
我们在使用与估算价值时,基本上有三种类型:
a.消费。买名牌衣服。
b.投资。缴大学学费。
c.投机。赌博、买彩券。
当我们估算自己的价值,进而试图增进价值,以谋得幸福,我们有时混淆了我们进行的消费类型。
有些人混淆了消费与投资。譬如在电影《97家有喜事》中,吴镇宇饰演的是一位已经拿了好几个博士学位,还想继续读博士的中年男子。表面上,他是乐于学习,实际上却是以读书来逃避就业、以及接踵而来娶妻生子等等的压力,而更核心的问题在于他本身过份害羞,而校园以外的社交生活使他畏惧。
有些人则混淆了投资与投机,当一个人把他更多的爱投注在一份不可能有回报的感情上,并且用「对方有天可能会爱上自己」,他抱着投资的心态,实际上更像是在投机。
二、神之视角
投资和投机的最大差别,就在于「风险」。
然而,正如行为经济学鼻祖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的论点:「人们对于低概率往往会反应过度,对高概率则经常反应不足。」
好比明明数字显示搭飞机的死亡率远低于交通意外,但人们更畏惧飞行。
又好比当一个摸彩比赛的头奖奖金为一万元时,人们往往能够较为理性的判断机率,但当头奖奖金提高到一亿元,人们主观认定的赔律竟会产生偏差。研究发现,人们买彩票时,感觉自己有机会中头奖的机率,比实际机率高出281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付账的时候,几百块钱也坦荡的拿出来点给收银员,买了张彩票却紧张的遮遮掩掩,好似手上握有一张亿万支票。
这种过份预期结果的心理,又被称为「神之视角」,也就是一个人对于自身行为的预期超出现实情况,对发生事件的可能性做了不切实际的预期,却又深信不已。
三、价值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创造
我们经常以我们拥有多少,来推论一个人的价值。但我们忘了价值不是永恒的,正如时间不是永恒的。
看看《龟兔赛跑》的故事,假使今天我们没有读过这则故事,然后在比赛前下注,你会赌乌龟,还是兔子?
人和乌龟、兔子很大的不同,就在于人具有创造力,所以在求职场上,一个人的「年龄」会被列为求职的重要考虑。因为年龄象征公司能够从这个人身上获得多少生产力,也就是这个人能够创造多少价值。
因此,往往一个年龄介于30至40岁之间的工作者,他的薪水最高,因为这个区段正是他创造价值的高峰。而中年失业者难以找到工作,就在于他创造价值的能力走下坡。
所以当我们看待一个人的价值,只看他当下拥有的,并不见得准确。因为很可能这时他正处于创造价值的高峰,但紧接着就要下滑。相反地,一个正在上升的工作者,可能这时公司聘请后者,他在公司工作十年的整体价值远高于聘请前者的价值。
我想起大学的时候,有位经营小脚踏车的老板,有次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车友进来看车,对他做生意的方式提出很多批评。他走了之后,老板说:「用五十岁的成就来轻视三十岁的人,多么容易。」
有时我们太着迷于眼前的美好,因而遗忘了价值与时间的交叉影响,使得我们做出了一个眼前貌似正确,实则很快就让我们后悔的决定。
结语:得到那么多,你幸福吗?
——你有想过自己将要得到什么吗?
丹尼尔.卡尼曼对于价值感,将其分为:「经验效用」和「记忆效用」,前者指的是我们当下实际感受的苦乐,后者是我们在回忆中重新感受到的苦乐。
他发现,幼年贫困的人,由于受到幼时不愉快记忆的影响,会高估「未来假使有钱」能带来的快乐。进而有更大的机会变得过份功利,以至于扭曲自己的人生目标。
另一方面,人的心理具有适应能力。获得乐透头奖的得主,以及战争中被迫截肢的士兵,六个月后测试他们的幸福指数,结果显示并无太大的差异。
当我们扭曲了价值对我们的意义,我们就放不下应该放下的,因为我们觉得那些东西很重要,却在同时失去真正重要的事物。
我记得有位来谈者,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行业经理,他拼命赚钱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但因为他付出太多时间在工作,反而疏远了妻儿,家庭关系反而不睦。
所以我们对于人生的算计,之所以要「回到初衷」的重要原因。因为唯有当我们真正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不会盲目追寻,在拥有与失去之间,迷失通往幸福的方向。
【幸福不仅是场算数游戏】相关文章:
拓展训练暖场小游戏07-20
面试犹如一场游戏11-06
说话不算数的说说04-10
计算数学专业就业方向04-29
老外想在中国就业 困难的不仅是语言08-08
“血统决定收入”破坏的不仅是就业公平08-05
说话不算数失望的句子10-27
描写说话不算数的名言警句03-10
数学算数手抄报文字素材07-02
形容别人说话不算数的句子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