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别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往往会比外国孩子的创造力要低,这与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请别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研究发现,只有少数的天才儿童最后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人,绝大多最后都趋于平庸。一些观点以为是这些天才儿童们缺乏在社会中发展的社交和感情技能所致。其实不然,真正制约他们的,是原创能力的缺乏。“练习可以产生完美,但产生不了新的东西”。这也向我们重新提出了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
他们2岁学习阅读,4岁弹奏巴赫,6岁轻松搞定微积分,8岁能流利地说多门外语。他们的同学闻风丧胆,他们的父母中了彩票似的欢喜。但是,拿T.S.艾略特的话来说,他们往往雷声大雨点小。
美国发给那些具有科学天赋的高中生的最有名的奖项,是美国总统称为科学类的超级大赛的“西屋科学天才搜寻”项目。从1942年开始到1994年间,该项目找到了2000多个早慧的青年作为决赛选手。但其中只有1%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而且只有8人获得诺贝尔奖。与丽莎·蓝道尔这种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引起变革的人相对应的,是更多远远未能发挥其潜力的天才儿童。(西屋奖现在就是英特尔科学人才搜索项目,丽莎·蓝道尔在18岁赢得1980年西屋奖的第一名。)
只有少数天才儿童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人
天才儿童很少成为改变世界的天才成年人。我们曾以为他们一定是缺乏在社会中发展的社交和感情技能,然而,当你看研究得出的证据的时,就知道这种解释并不充分:只有不到4分之1的天才儿童遇到社交和感情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很好的适应环境——比如在鸡尾酒会中获胜,或者赢得拼字比赛。
羁绊他们的是他们未能变得有原创能力。他们努力赢得父母的肯定还有老师的赞赏。但当他们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音乐,或者赢得国际象棋冠军的时候,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练习可以产生完美,但产生不了新东西。
这些天才儿童学着演奏莫扎特的优美旋律,但是很少创作自己的曲子。他们把自己的精力都消耗在吸收现有的科学知识上面,而非产生新的洞见。他们顺从于现有的规则,而非创造自己的规则。研究显示,那些最有创造力的儿童最不可能成为老师的宠儿,于是作为对应,他们学着把自己原创性的主意留给了自己。用批评家William Deresiewicz的话说就是,他们变成了优秀的绵羊。
成年后,许多天才儿童成为了自己领域里的专家或者所在组织中的领导者。然而,“仅有一小部分天才儿童最终成为具有革命性的成年创造者,”心理学家EllenWinner惋惜道。“那些成功的天才一定经过了一个痛苦的转变”,“最终变成了重塑一个领域的成年人”。
大多数天才儿童永远也没有完成这个跳跃。他们凭借出色的能力在自己的工作中闪闪发光,但从未掀起过波浪。他们变成了给病人治病的医生却从不试图为修复崩溃的医疗体系而斗争,他们变成了为自己遭受不公正控告的客户出手的律师,却从不试图转变法律本身。
培养有创新力孩子的前提
那么,培养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需要些什么条件呢?一项研究对那些在学校中被评为最有创新能力的5%的学生、和那些并非很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家庭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那些普通孩子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平均制订了6条准则,比如特定的完成家庭作业的流程还有上床睡觉的时间,而那些特别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仅有不足1项规则。
创新能力也许很难培育出来,但却很容易被扼杀。通过少设置一些规则,父母实质上就是鼓励孩子去为自己思考。这些父母倾向于“强调道德价值观念,而非特定的准则”,哈佛大学心理学家TeresaAmabile指出。
即使如此,这些父母也不是向这些孩子灌输自己的价值理念。心理学家比较了美国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些建筑师们和一组技能特别高超但并无原创精神的同行之后,发现,前者的父母有一点非常与众不同:“这些父母的教育重点放在了发展孩子自己的道德规范上面。”
当然,这些父母也鼓励自己的孩子追求卓越和成功——但是他们也鼓励他们发现“工作中的乐趣”。这些孩子可以自由地理清自己的价值取向,并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这些让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成年人。
心理学家Benjamin Bloom对世界级音乐家、艺术家、运动员、科学界的早期成长环境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人的父母并没有梦想着把自己的孩子抚养称为超级巨星。他们并没有像训练官或者奴隶主那样对待孩子。他们遵从自己孩子内在的动机。当他们的孩子在某种技能上展现出兴趣或激情的时候,这些父母支持他们。
顶尖的音乐会钢琴家并非在刚会走路的时候就拥有精英老师陪护,他们最早的功课来自碰巧住在附近的指导者,这些指导者能让学习变得有趣。莫扎特在学习之前就对音乐表现出兴趣,而非通过其他的途径;Mary Lou Williams自己练习弹钢琴;Itzhak Perlman在被音乐学校拒之门外之后自己学小提琴。
即使是最出色的运动员也没有一开始就比自己的同行出色。Bloom博士的研究团队采访了全球排名前十的网球运动员之后发现,就像Jerry Seinfeld说的,他们并非从胎儿时候就开始练习俯卧撑了。他们中很少有人像Andre Agassi那样面临着要把这项运动练到完美的巨大压力。
有证据显示,创造性的贡献来自我们知识和经验的宽度而非深度。在时尚界,最具原创性的作品来自于那些在其工作领域之外花费时间最多的导演。在科学界,得诺贝尔奖的,与其说是那些一门心思的天才,还不如说是那些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的人。相比之下,诺贝尔奖获得者比普通科学家更可能充当演员、舞者或者魔术师的可能性是后者22倍,更可能写诗、戏剧、小说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2倍,更可能涉猎艺术或者工艺的可能性是后者的7倍,更可能玩乐器或者作曲的可能性是后者的2倍。
没人强迫这些杰出的科学家来从事艺术爱好,这只是他们好奇心的反映。有时,这种好奇心就会给他们带来灵感。“我产生相对论这个想法是出于直觉,而音乐是这种直觉的背后推动力。”爱因斯坦反思道。他的母亲让他从5岁开始就上小提琴课,但他对此不感兴趣。他对音乐的爱好只是到了少年时期才萌发的,是在他停止了音乐课,并碰巧发现莫扎特的奏鸣曲之后。“爱好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他说。
听过虎妈和隆巴迪爸吗?你不能像编程序一样(循规蹈矩)让一个孩子变得有创造性。如果尝试设置一定种类的成功为目标,那么你最多就是得到一台志向宏大的机器人。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具有原创性的思想,你需要让你的孩子追寻他们自己的,而非你的激情。
【别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相关文章:
别挡住创造力的阳光08-24
父母不要扼杀孩子的善心08-13
职场办公室里的旁观者正在扼杀团队的创造力10-26
父母10宗罪将“扼杀”孩子10-02
扼杀孩子绘画兴趣的5句话10-13
别让物质刺激扼杀孩子竞争意识10-27
离婚,别伤了孩子06-20
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有益游戏10-13
别剪掉孩子想象的翅膀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