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引导

时间:2020-11-22 14:34:20 成长心理 我要投稿

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引导

  与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引导

  好友和我谈到儿子的教育问题时常常表现出不知所措,她不知道孩子的脑瓜里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走近孩子,走进他的内心。每每听她谈一些具体事情时,我就帮她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比如他在爷爷奶奶家淘气地把奶奶手机扔进汤锅里,前边发生了什么?有没有爷爷奶奶做了什么让他不满意的事情?或者是没有依着他的事情?朋友也好奇地观察到:在姥姥家长大的儿子,从来不会在姥姥面前耍混;虽然也会犯脾气,却从不会做出这么离谱的坏事。

  和朋友聊了聊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带宝宝的一些具体事情,发现问题果然出在老人身上:因为宝宝长期在姥姥家生活,爷爷奶奶鲜少见到孙子,于是见到孙子的时候就一味纵容,无论孙子做什么,爷爷奶奶的态度都是绝不惹孙子不高兴!实在看不过去了,爷爷奶奶就找借口走开,也绝不出声制止。

  而姥姥这边的观点则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就要教他改正,我不能把孩子娇惯坏了,将来给我闺女添烦恼。秉承着这样的想法,姥姥对外孙子是该怎么管教就怎么管教,小小的孩子于是学会了在两边家庭中小霸王和小棉袄不一样的角色转换,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转换越发自然。

  由此可见,宝宝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宝宝随着他的成长环境会产生他独特的思维和感受,不知不觉中他就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和我们进行沟通,让我们大人不知不觉就着了他的道。面对这样的情况,改变老人对孩子的态度已经有些困难,作为父母,就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让宝宝知道对错,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因为长辈们的错误而不作为,这样会导致孩子双重性格发展,情绪也不利于学习自我调整。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行为觉得完全不可理喻,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用心去体会宝宝的言行,就会发现宝宝的话和行动常常有明确的目的和期待,即使他不会直言出来,也很容易被我们领悟到,看看宝宝闹脾气之前发生了什么?或者旁人说了什么?站在宝宝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就会发现你一笑置之的话题或者事情,可能在他的小心眼儿里是大事情,这时的家长千万不能揭穿宝贝所谓的小心眼儿,这是对他和我们的尊重,否则,宝宝面子上挂不住,会更加难以控制情绪。

  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到宝宝情绪化的根源,看看他是否愿意谈这个话题,如果愿意谈,我们就做一个好的听众,听他诉说一下委屈,解释一下这种局面的原因;如果不愿意谈,就找其他话题做台阶让他下来,这个话题可以暂时放下,不要针对孩子不愿意谈的事情揪着不放,和小孩子不要急于在一时分清楚是是非非,可以在以后适当的时机再谈。

  有一次我就无意中惹到了同事家小帅哥的不开心。几个同事聚会,带了各家的小朋友,我实事求是地说到某某家的儿子比某某家的白。本来都挺开心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忽然就有了一个不开心,不开心的那个趴在妈妈耳边小声说:“妈妈,我也不黑。”同事小声转述儿子的话给我,一下子我觉得自己犯了好大的错:伤到了孩子的自尊。我急忙说:“嗯嗯,刚才宝宝站在暗处有黑影,灯光下细看发现小宝也很白净呢。”

  朋友小声的告诉我儿子不开心的原因,保护了儿子的小自尊,而我巧妙地改正了我的错误言论,无形中解释了原因,让小朋友轻松接受了我的解释,心情瞬间变得明朗。

  小朋友的心思,其实可以猜。只要我们不要用工作忙做理由忽视孩子的小心思,多给孩子时间,尽可能多陪孩子,就会感受到孩子的小脑瓜在转什么?用心倾听孩子和我们唠叨他的日常琐碎,积极回应他的问题,明白他的心思,采取一不能讥笑打击,二不能无条件称赞,适度认可、适时引导,孩子就会接受我们灌输的正确的做人做事道理,而我们就很容易走进孩子的世界,也很容易和孩子建立起朋友似的亲情关系。

  一旦和孩子建立起朋友似的亲情关系,孩子的心里对家长就会有了信任感和认同感。从而会遇到事情更喜欢和家长倾诉,也诚意听取家长的建议。

  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孩子成为唯唯诺诺、没有自己主见的孩子,所以曾经一度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愿意你的孩子成为听话的孩子吗?

  这里强调的只是一个定语:听话!好像听话就成了好孩子的代名词,其实不然,我们愿意孩子成为好孩子,却未必是听话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当他再来和我们聊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提问:“这件事如果是你,你怎么办?”“这件事需要我们帮忙吗?还是你自己可以搞定?”

【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引导】相关文章:

儿童摄影引导员的引导拍照技巧12-12

宿舍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行为引导的作用论文07-25

浅谈如何引导幼儿对美术课程感兴趣10-16

心理性矮小对孩子有威胁吗的儿童心理研究07-30

对现在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的论文10-21

庆典引导礼仪10-06

商务引导礼仪08-25

志愿者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07-24

儿童心理的特点07-18

孩子愤怒的时候如何引导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