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长大之后,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不要总是依赖别人。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抓住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一岁左右,随着大小动作的逐渐发展,就会在“自发使用原理”的作用下出现独立做事的欲望:父母喂他吃东西,非要自己拿着勺子吃;父母给她穿鞋,非要自己往脚上套;父母抱着她开门,不行,得她自己来…….这些行为都意味着,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期到来了。
这个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把事情搞糟继续包办代替,要尽可能地给孩子自己折腾的机会,即使她们折腾不出什么名堂来,她们也会在尝试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并由此不断发展自己的技能,在今后独立性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独立能力与自信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父母剥夺了她尝试的机会,则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强,进而出现羞愧感,这对孩子独立自主人格的发展,将是非常负面的影响。而一个对自身能力没有信心的孩子,是很难积极主动地发展自理能力的。
2、用表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的行为
用行为主义理论的话说,孩子的行为,总是被他的后果所强化。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做的一切能够经常得到父母的鼓励与肯定,则孩子就会更倾向于重复自己的行为,而特定行为重复一定的频率之后,就形成了习惯。
所以,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父母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但“你真棒”、“你真乖”之类的表扬往往会因为太抽象而难以刺激特定的行为,建议进行针对性的表扬。这样,表扬之下,孩子的独立行为就会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更有助于维持那种行为,还可以由此建立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3、教给孩子必要的技能
孩子虽然很早就出现了独立的欲望,但由于很多技能很难不学而能,在不断尝试自己做事的过程中,如果父母没有相应的技能指导,孩子也很容易受挫,进而丧失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这对独立性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孩子的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力所不逮的情况,父母最好进行一定的技能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将步骤分解的尽量简单、详细。否则孩子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父母按照成人的接受力快速示范孩子可能会因看不懂而无法发挥作用,以教孩子穿袜子为例,成人如果紧紧给孩子示范往脚上一套的囫囵动作,孩子可能仍然不会明白,如果成人将穿袜子分解成套在脚前端、往上提、绕过脚后跟、继续往上提等几个步骤,孩子才能更容易学会,进而习得这个技能,朝着独立性的发展迈出新的一步。
4、家长要适当示弱
对于那些年龄较大还迟迟不愿独立,凡事依赖父母的孩子,父母要善于示弱,甚至故意犯错,以便唤起孩子对自己的担当意识。
比如,对于习惯妈妈帮他整理书包的孩子而言,妈妈可以在整理时故意遗漏一些东西,让孩子次日上课时发现依赖妈妈带来的不便,在这个基础上,父母再提出孩子亲自来整理的要求,一旦孩子“就范”,就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以此类推,逐个击破孩子依赖性较强的行为。再比如,妈妈生病了,无法给孩子太精心的照顾时,就不要强撑着病弱的身体帮孩子打理一切,直接告诉孩子妈妈体力不支,并借机对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提出要求,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等,孩子做不好时,妈妈可以示范必要的技能,但不能习惯性地包办代替。
5、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
独立性不仅包括自己做事的自理能力,还包括独立做主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养成,需要父母从尊重孩子独立抉择的权利做起,在让孩子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判断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独立选择带给自己的自主感。
至于日常生活中其他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尽可能地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更是让孩子体验独立快感的好时机。比如,给孩子买的衣服,让孩子来选择颜色和款式,早晨穿什么衣服,让孩子自己来搭配等。当然,由于孩子判断事情后果的能力有限,在孩子的选择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伤害时,父母也要适当干预,帮孩子明确行为的界限。
6、善于利用“重要他人”的力量
有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不强,但又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调整,或者家庭成员难以统一观念,这个时候,父母就不妨利用老师等“重要他人”的力量,让这些重要他人帮着提出要求。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08-11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才10-03
如何培养孩子财商10-23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性06-30
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08-15
如何培养孩子的朗诵能力09-30
如何培养孩子的色彩观09-04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思维10-18
如何培养孩子的舞蹈能力?10-04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