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那些难以摆脱的心理控制
对于心理控制,你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小编想跟大家聊聊那些难以摆脱的心理控制!
什么是心理控制?
心理控制是尝试强行控制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发展(如,思考过程、自我表达、情绪和亲子依恋)(Barber,1996)。心理控制常和行为控制相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尝试控制的焦点不一样,行为控制尝试调控孩子的行为,是父母监督的一种形式,如:不要看电视,要早睡等;而心理控制是尝试控制孩子内在的心理世界。
心理控制通常有以下六种类型:
1.限制言语表达(Constraining verbal expressions)
当孩子表现不满意时,抑制孩子说话。比如改变主题、打断、主导着对话、忽略孩子表达的意见或者摆出意味着“不感兴趣”的身体姿势等等。通常这种时候你会感觉父母压根不在意你的看法或者是你说什么也没用。
2.不承认情感(Invalidating feelings)
父母尝试着贬低或者曲解子女的情感表达,或者父母会说“你不要说了,我知道你是这样想/感受的”来借此忽略子女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通常这种时候你仍然会觉得继续沟通下去没有任何用处。
3.内疚感引导(Guilt Induction)
通过引发子女的内疚感而对子女进行控制,比如说“你让我们觉得很丢脸”,“都是因为你的事妈妈都生病了”,或者“都是妈妈不好”再或者“你这么做就是不在乎我们,你如果真的在乎我们的话你是不会这么做的”等等言语来引发你的愧疚感。通常这种时候,你会一方面无地自容,觉得真的是自己做错了,另一方面却又觉得是他们无理取闹、要求过分。
4.个人攻击(Personal attack)
当批评儿童时,把孩子以前的错误也说出来;或者提醒你应该负起家庭责任;或者
以一种极为富有优越感或屈尊似的态度说话,或者表现得像是另一个人的治疗师。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有过体验,那么在这种时候,你会感觉非常有压力,想反驳但似乎无能为力。
5.撤回爱(Love withdrawal)
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如果子女没有表现出预期的行为,就撤回对子女的爱护与关心。这在心理学里面可以称作是“有条件的爱”,即,只有你具有满足某种条件时我才会爱你,否则我会不爱你。可想而知,作为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是很愧疚并且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的。
6.古怪的情绪化行为(Erratic emotional behavior)
在关爱和攻击的表达中摇摆不定。就是说,父母的爱的表达和攻击的表达阴晴不定,你完全无法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父母会开心,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又会不高兴。作为孩子,可能既觉得不可理喻又觉得惊惶无助。
除了以上这六种经典的类型,Barber(2012)等人发现,当把心理控制知觉为“对孩子的个性的不尊重”时,可预测所有的发展结果,并且能预测更多的青少年抑郁和反社会行为。
(1)取笑我或者让我失望(如,说我很笨,很没用等)
(2)让我在公共场合很尴尬(如,在我的朋友面前)
(3)并不把我当作一个个体尊重(如,不听我讲话,偏爱其他人而不喜欢我等)
(4)侵犯我的隐私(如闯入我的房间或者翻阅我的东西等)
(5)尝试让我对我做过的一些事情或者他/她认为我应该做却未做的事情感到惭愧。
(6)对我期望太多(如,在学校要做得更好,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等)
(7)经常不公平地拿我和其他人作比较(如,跟我的兄弟姐妹比,或者跟他/她自己比)
(8)经常忽视我(如,从我这走开,对我不关注等)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在编写问卷条目时访谈了五种文化背景下的120名青少年,研究者在访谈时会先说“有时父母做的一些事情或者说的一些话使我们感到他们并不把我们当作一个个体来尊重,就像我们没有价值一样。我想知道这样的情形是否发生在你的家庭中,如果有,你的父母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少于5名的被试需要对“被父母不尊重地对待”进行解释,而少于10名的青少年尽管知道这一概念但从未体验过,这就说明,“被父母不尊重地对待”对青少年而言是非常突出的一种经历。
父母的心理控制会如何影响孩子?
心理控制经常会引起人们不舒服的感受,为什么?
Costa, Sebastiano(2015)的研究发现,需求的满足是心理控制和内隐问题的中介变量,也就是说,心理控制会影响需求的满足。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曾提出自我决定理论,说人要满足三种需求才能满意地、有效地过这一生,这三种需求分别是:自主需求、关系需求和能力需求。Deci and Ryan (2000)宣称心理健康一定是这三种需求都满足,只要哪怕一种需求被忽略都无法有满意的、有成效的发展。有人可能会说,心理控制在某些强调对家庭的忠诚和依赖的某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并没有那么有害甚至是有利的,但本研究恰恰采用地就是意大利样本,结果表明,和西方国家以及美国一样(Barber et al. 2005; Barber and Harmon 2002; Soenens and Vansteenkiste 2010),心理控制和内隐问题呈正相关。并且,研究还发现,比起低水平的自主支持,心理控制更能预测内隐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打击需求的父母教养行为比之于对需求的忽略更与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病理学相联系。
而心理控制都有哪些消极影响呢?
研究发现,心理控制对认知和学业发展、人际关系、内隐问题(自尊/自我概念、抑郁、焦虑、自杀行为、创伤症状)、外显问题(如风险行为、反社会行为等)均有消极影响(Erin Rivelis,2008)。当然,这种影响很多时候都是交互的,比如,对青少年而言,学业发展受到影响,很容易影响其产生一些内隐问题,而一些内隐问题的产生又会反过来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发展。并且,Erin Rivelis通过研究,认为心理控制是心理虐待的一种形式。
总之一句话,就目前的研究结果,心理控制基本只有消极影响。但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说,如果你能够很好地整合父母的心理控制对你的影响,那么你可能会收获更多的、更可贵的生活和心理技能,就是那句老话,那些打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什么情况下,会更容易进行心理控制?
Robert D. Laird(2011)采用Belsky (1984)的影响教养的三种因素来探讨并总结了影响心理控制的三种因素:情境因素、父母因素和孩子因素。
对于情境因素来说,研究发现,单亲父母和继父母相比于双亲,非洲裔美国人相比于欧洲裔美国人、母亲的较低的受教育水平以及教养儿子相比于女儿会参与到更多的心理控制中。
对于父母因素来说,父母的神经质、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对失败的过度在意、经常性的怀疑以及分离焦虑都可以预测他们对青少年使用心理控制。而Soenens et al. (2006)认为,父母使用心理控制是因为他们对于青少年越来越自主,好像立马就要失去青少年对他们的依恋感到焦虑和不安。
而对于孩子因素,有一种观点认为,心理控制正是被它所预测的那些行为所引发的。高水平的抑郁和犯罪行为与高水平的心理控制相连。并且,相比于青少年,父母会对儿童使用更多的心理控制。心理控制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水平有关,尤其是如果青少年的发展促进了父母的分离焦虑或者是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Steinberg&Steinberg, 1994)。
对于自身发展增加父母的心理控制这一点,小编深有体会。因为小编目前正处于18-25岁(Emerging Adult)这一进一步探索角色和身份认同的阶段,一不小心就会增加父母的分离焦虑,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宝贝女儿要长大成人或者远走高飞了,马上就要离开他们了,他们就会很焦虑,他们一焦虑,就很容易对你进行心理控制。
不想受控于心理控制,该怎么办?
小编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回答这一问题,依据影响心理控制的因素,情境因素不可改变,父母因素很难改变,只能从自身因素着手来改变了。在不考虑分离焦虑的情况下,如果父母认为你还是个管不好自己的小孩子,那么他们当然会对你进行心理控制;如果父母认为你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大人了,那么心理控制就少很多。在考虑分离焦虑的情况下,既保持你的自主性又体现与他们的亲密是很重要的。
说到这,小编想起最近学到的两个概念,一个是自我分化,一个是边界。
自我分化就是一个人开始慢慢明白了理智与情感的区别,慢慢地明白了他人与自己的区别(Bowen,1978)。比如,对于青少年来说,自己的东西不愿意父母轻易翻阅、自己的卧室也不是父母想进就能进等种种行为都是自我分化的体现。具有高自我分化的个体更容易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感受和想法区分开来(Bowen,1978)。
家庭是一个情感单位,在这个情感单位里,家庭成员以一种相似的、重复性的方式进行互动。而在家庭成员分化较好的家庭里,家庭成员既可以保持彼此的自主又可以相互亲密。而在分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会感受到亲密给自主带来的压力(Kerr & Bowen,1988)。
而与自我分化相关联的一个概念就是边界,家庭治疗师朵拉陈说:“边界并不是说边界把别人挡在外面,而就是明白什么事情你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你是不可以做的,同时明白什么事情是父母可以要求的什么事情是父母不可要求的。”并且,“边界意识好的人,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也清楚自己能够对待。接受哪些对待不能够接受哪些对待及尊重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而缺乏边界意识的人呢,非常容易惹人不快也非常容易被人操控。”
也就是说,提高自己的自我分化水平,确立边界意识,很好地认识到你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你就可能少受心理控制的影响。
【那些难以摆脱的心理控制】相关文章:
怎样摆脱对男友的心理依赖?08-08
职场上如何摆脱失意心理06-23
白领如何摆脱上司恐惧心理07-13
如何才能摆脱职场“孔雀心理11-21
高考心理的那些事05-31
五种方法轻松摆脱郁闷心理10-26
声乐考生应试心理控制与调整12-10
八个难以理解的儿童心理01-27
职场心理:到新单位该怎么摆脱孤独感11-11
形容难以选择难以决定的成语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