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那些事

时间:2020-08-24 11:58:47 成长心理 我要投稿

关于家暴的那些事

  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下面小编想跟大家聊聊关于家暴的那些事。

  1、家庭暴力不仅包括肉体的暴力,也包括精神暴力

  在暴力形式上,尽管殴打等身体侵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但辱骂、恐吓等精神暴力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凸显。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2、家庭暴力会遗传

  这是儿童保护机构“Save children, Mexico”的公益广告,在国际比赛(Canne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 Outdoor部门中获金奖。

  广告告诉我们的内容是,受到家庭暴力的儿童成长后又虐待自己的孩子。可看出虐待儿童和家庭暴力像回飞镖一样,照成社会和家庭的恶循环。

  3、男性被家暴反而有羞耻感

  当人们看到女性被殴打时,反应都很激烈,并会迅速伸出援手,但当男性在公共场合被殴打时,却没有人伸出援手,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大部分路人把男人遭女友的殴打当作笑话一样置若罔闻。多数男性觉得承认被伴侣家暴是件可耻的事。

  4、家暴有可能和爱并存

  一个有趣的心理学案例:一对有家庭暴力的夫妇来做心理咨询,丈夫真心爱妻子,却又总对其施加暴力,之后又会十分后悔。心理医生让他们面对着座谈,像在家里一样的谈话。经过1个小时之后,医生发现妻子很会说,而且总是很有道理,丈夫却总是无辞可对,面对妻子的责问手足无措。

  原理: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由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人的行为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就像煤给蒸汽机车供应燃料一样。在这个模型中当机体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它的驱力降低时,它就停止反应。

  分析:当丈夫与妻子发生口角时,由于妻子一直都说的.在理,而丈夫却处在语言剥夺状态。当处于尴尬的紧张情境下,就会用打人这一行为来降低紧张度。但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的,所以打妻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爱妻子并无矛盾。

  当人处于被剥夺状态时就会变得不理性,会恢复小孩的幼稚心理,打妻子为了获得“战争胜利”好让妻子闭嘴。就像小孩在商场里为得到玩具,躺在地下哭是一样不讲道理的手段。人类往往可以把一切畸形的行为都与小孩的行为相类比,因为一切畸形的行为都是由不成熟的思维导致的。

  5、“为什么不离开”是一个错误的问题

  当听说有人遭受家暴,为什么不离开?这是一个想当然的判断,忽略了妇女为摆脱暴力所作的尝试和后果。事实是,有的妇女离开家庭后,继续遭到暴力,离婚后妇女受前夫暴力的高达19.5%。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并且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妇女,离婚也意味着孩子和住所丧失,更不要论及地位较低的妇女了。受虐妇女向社会支持求助时,求助无效高达58%。问为什么不离开,就好像有人去报案,警察问他,你的钱包为什么会丢呀。

【关于家暴的那些事】相关文章:

面试中关于礼仪的那些事01-17

关于创业,我们误会的那些事07-11

求职陷阱:谈谈关于“钱”的那些事06-24

游学网的那些事10-05

浅谈会计的那些事11-09

论文:旅游那些事10-23

创业必经的那些事和必读的那些书10-05

德国留学实习的那些事12-06

创业前须知的那些事07-10

青春不应错过的那些事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