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儿童特殊心理现象
幼儿期的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具有很多特殊的现象,家长了解这些现象,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关爱和教育。以下为您细数幼儿期儿童特殊心理现象,欢迎浏览!
一、不是说谎的说谎。
这是3到4岁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由于儿童的认识能力有限,常常把现实中的事物和自己想象中的事物混淆不清,不能把他们清楚地区分开来,就会把童话故事当真的,把自己主观臆想的事情,自己渴望的情景当作真的,加以肯定的形式来表述。
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儿童把事情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愿望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二、哭闹的选择性。
很多儿童常常在长辈面前以哭闹来“威胁”,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可在严肃的父母面前却变得十分乖巧,而不敢轻易以哭闹来达到目的。这就是儿童的哭闹的选择性,这是儿童的一种心理现象。
对于哭闹的孩子,家长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处理。
当孩子的要去是合理的,他不哭闹,也要想办法来满足他,不要等到哭闹的时候才给予满足,否则就会强化他。
同样,对于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任凭他怎么哭闹,大人也不能满足他,否则,会强化儿童以哭闹为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以后的教育带来困难。
三、正常的自言自语。
在孩子3到5岁的时候,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常常会一边做着动作,一边嘴里咕咕囔囔的说话,孩子的自言自语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儿童思考问题过程的一种小“伴奏”。
在6到7岁时候儿童就能讲这种“伴奏”转化为“默默的思考”了,7岁以后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担忧。
四、百听百看不厌。
3到4岁的儿童对一个生动的故事往往会百听不厌,故事讲完了,还会要去大人再次讲下去,有的故事儿童听的很熟悉了,在大人讲错的时候,他还会来纠正大人的错误,但他还是会乐意的听大人讲。
这是因为在听故事的时候,孩子头脑中会呈现出生动的'形象,因而感到了满足。
这个时期的孩子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的乐趣。
这种百听百看不厌的心理现象是很多年轻的家长所不能理解,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这种心理现象会逐步的消失的。
幼儿心理保健知识:
1、健康心理的培养
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从孩子的婴儿时期开始,家长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与情感表达能力,使孩子的智商与情商不断提高。
2、关注心理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观察他的一言一行,从中摸索出他的心理特点,好的心理可加以培养发展,不好的心理则要帮助他去改善。在此过程中,家长们应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孩子。
3、反面教育
比起正面教育,反面教育可能更深刻,意义重大。家长们可适当选取一些反面教材教导孩子明辨是非,但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告诫孩子反面事物是不可触碰的。
4、宽严有度
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你的教育应宽严有度,恩威并施。过于宽容等同于溺爱,孩子易养成蛮横,唯我独尊的心理;过于严厉则容易伤害孩子的弱小心灵,致使他变得胆小怕事。所以,家长要把握宽容与严厉的“度”。
5、学会鼓励
每个儿童都希望自己是备受喜爱,得到认可的。当孩子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出色时,家长不必吝啬夸奖,适时的鼓励能令孩子感到愉悦,心理也会得到升华。
6、发展兴趣
心理健康的孩子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好的兴趣爱好能引领他们不断努力,增长知识面,提升个人技能,从而获得成功,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开心的,内心富足的。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幼儿期儿童特殊心理现象】相关文章:
儿童特殊心理现象08-16
关爱特殊儿童的句子04-22
生活中的心理现象09-06
面试失败的心理现象02-22
特殊儿童关爱活动总结10-28
特殊儿童关爱活动总结11-05
解读生活中的心理现象11-18
生活中的常见心理现象11-15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