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心理知识:升小学是儿童重要的心理转折期
心理,是人类在情感世界里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知识:升小学是儿童重要的心理转折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升小学是儿童重要的心理转折期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其实是他们心理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家长不重视,不去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困扰的问题,他们会很难适应进去小学的生活,从而影响到学习。但是父母同样也被这些问题困扰,没有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家庭教育,我们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成熟或不成熟的教育经验,家庭教育是很复杂的。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有明确的课程计划,各科课程标准,一系列的教育规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完全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忧:别人的孩子除了在幼儿园学习,还参加了不同的兴趣班,我的孩子没有参加,将来会不会比别人学习吃力啊?万一跟不上进度怎么办?于是家长就会盲目地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造成的后果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给小学教育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留下众多的后遗症。由于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可能来自十个二十个不同的幼儿园,参差不齐的教学进度、各式各样的执笔方法、不规范的拼音发音方法等都给小学入学教育带来了不便。好多学生由于不愿听老师的拼音教学,致使入学后就形成了不专心听课的不良习惯。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作为家长,在幼小衔接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转变一下教育观念,了解一点当前的教育理念,平时要更多地注意培养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
2、家长还应重视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与人相处习惯,生活节俭习惯等。
3、注意教育孩子的分寸,正确把握严与爱的尺寸,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信等。
关于幼儿园升小学的衔接阶段,父母还是要遵循专家提出的要求,适当的学习,也可以去参加一些学习班。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去帮助孩子成长,平时可以培养孩子一两个兴趣,比如书法啊,音乐啊,让他们的注意力也跟着转移,这会对这个重要的过渡期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怎么办
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造成了不良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小学生心理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问题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以及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逆反心理、自卑心理、敏感与脆弱心理等,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应对。
1、逆反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出现逆反心理。对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是通过沟通与交流来解决。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待人。教师要多听学生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与家庭教育、学生性格都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
3、敏感与脆弱心理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最后是帮助学生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
对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除了学校方面的努力外,家长也应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重视。很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与家庭教育有关,因此家长要注意对孩子教育的方式,避免不当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心理缺陷。
中小学生心理为何脆弱
最近随着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社会上出现了因为成绩不佳自杀、离家出走等情况。笔者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总是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学校为什么不能像外国学校一样注重行为教育呢?不让孩子是个读书的机器,而是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不只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让他们在行为方面、做事方面受教育,告诉他们一些真正能够运用到生活中的东西。
十多年前,我记得学校还时不时地组织一下学生秋游、春游、爬山、学农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幸福、愉快的时刻。可近年来,在安全责任的压力之下,已经没有哪一所学校允许组织这样的活动了。一个真正的好学校,是懂得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生活;一个真正的老师,是懂得如何让孩子有更好的身心,教的是些能够运用到生活中的好东西,并能帮助别人,而且老师是帮助孩子提高的一位助手,而不是把孩子往下拉。
要改变当下的困局,我认为,一方面是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培训,从教育教学两方面为人师表,让学生爱师爱学,成人成才。因为教师言行举止和学识水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求知状态,另一方面,老师和学校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让每一张笑脸都常在,让每一棵树木都成材。只有学校教师都爱岗敬业,全社会都不在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才能得以提高,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长。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日前,从220多所小学中,抽取5所心理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1%的孩子因各种心理困扰,以集体或个体的身份向心理老师咨询或接受辅导。
从去年6月1日至今年5月底,5所小学在校生总数5575人,其中进行心理咨询或接受心理辅导的1718人。各校的心理咨询室接待的主要是10岁以上的孩子,主要集中在四、五、六年级,占咨询者的75%。而一、二、三年级孩子的心理问题,一般以父母来心理小屋咨询的形式呈现,约占25%。
调查结果显示,同学关系问题成为人们咨询的重点,约占来访者的40%。其次,亲子关系困惑、青春期困惑、学业压力茫然等也占较大比重,分别占到了31%、15%、14%。
心理老师分析认为,同学关系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的独生子女正遭遇“社会化”障碍。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青春期提前到四、五、六年级。但提前来临的青春期问题,多数孩子不知所措,就出现了青春期问题。学业压力则有来自老师的,更有来自家长的。
一项心理调查的“意外”答卷:
最讨厌的人——妈妈和班主任
“最讨厌的人是谁?”,有的同学在问卷中填上了“妈妈”、“班主任”。
这是调查中出现的“意外”问题。
调查发现有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序的心理问题:焦虑、偏执、孤僻、人际关系不适等。同时调查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在问卷中,有的学生在“最讨厌的人是谁”一栏内填写“妈妈”、“班主任”;“最苦恼的事”是“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一个初二女生,画了一只小狗,名字是“花花”,下面注上“花花是我惟一知心的朋友”;最希望的事是“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一些很优秀的学生高考过后竟然声嘶力竭地大叫,并把所有课本撕得粉碎。
700多孩子询问活着为什么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700多名小学生询问的问题。
“学业问题”是诱因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咨询的问题几乎无一例外是从“学业问题”开始的。
“而有意思的是,根据咨询结果看,孩子心理问题只有不足两成的案例真正是学业问题,其次是师生关系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而多数会落到家庭关系上来。”
这些学业问题未必是困扰他的真正核心问题,只是表现在这些方面,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困扰往往在背后有更为隐秘的成因。
观察发现,童年期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与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部分父母的做法让孩子感到不被爱,或者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某种需要时,孩子会通过人际交往、学业等方面“制造问题”来表达“抗议”。咨询中有60%孩子谈到学习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而自己学习不快乐,学习没意思,或者教师对待同学不公正、“势利”(偏好成绩好的学生)、不被关注和重视而产生的“对抗”。总体来看,家长和教师对学生本人的“需要”照顾不周,是引起中小学生心理困扰的最大成因。
父亲陪9岁女儿街头“练摊”遭执法人员围殴
为了让9岁的女儿在暑假有个锻炼机会,住在什刹海附近的田先生带女儿在前海东沿练摊卖灯具时,于前晚9时许遭身着类似保安员制服的人殴打。
据田先生称,此前他曾受到城管执法人员警告。昨天下午西城城管大队什刹海一分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与田先生发生冲突的是什刹海综合整治办公室人员,而且在冲突中执法人员也有受伤。
社会实践 父女“练摊”
年近40岁的田先生,是北京一家杂志社的副社长。7月初,正值他就读西城区某小学的9岁女儿小颖(化名)放暑假,田先生想让女儿进行社会实践,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便从好友那里批进了小台灯、多色灯等,与女儿在自家附近的前海摆地摊。“我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女儿很爽快就答应了,我们约定了练摊15次就结束。”
为防止地摊被城管查抄,田先生用A4纸打印了一张说明,上面写着“我是小学生,社会实践,挑战自我,快乐假期,城管叔叔多多支持,谢谢”。
7月16日晚,父女二人带着他们的灯具,来到了前海东沿开始了练摊实践。田先生表示,帮助女儿摆好摊位后,他就在附近遛弯,所有事务由女儿自己操持。
一名在前海东沿扫街的环卫工人称,看到田先生带女儿摆了几次摊后,还特意提醒过田先生注意城管执法。但田先生考虑已经答应女儿练摊不好中止,并认为即使遇到城管,也可向对方说明情况。
7月24日晚,父女二人第一次碰到城管,“当时城管说了一句这里不能摆摊就走了。”田先生说,自己当时想和城管解释摆摊缘由,但因为不想让女儿独自留守摊位,就没有去追城管说明情况。
练摊遭打 女儿护父
7月25日晚,田先生再次带女儿前去练摊。
当晚9时许,已接近收摊的时间,田先生摊前来了三辆车,车上人员让田先生收摊,否则自己动手清理,田先生答应“马上就收”。
但未等田先生说完,这些车上下来一些身着类似保安员制服的人。田先生说,其中一人照着他头部就是一拳,随后自己遭遇围殴。
前晚11时许记者赶到现场时,多名此次冲突的目击者还没有离开。田先生手臂、身上、头顶有多处抓伤,后脑肿了一个包,裤子被扯破。
“太气人了,我可以为他作证。”目击者杜先生表示,厮打中,田先生往墙角躲避,被对方围住后进行了反击,但很快田先生双手就被反抓,并被按倒在地。
杜先生称,在此过程中,一名身穿城管制服的人就站在旁边,并未上前制止,只是拿着摄像器材拍摄。与此同时杜先生也拍下了视频。
“他女儿就冲过去抱着爸爸说‘不要打我爸爸’,但被拉开。”上述环卫工人也目睹了田先生被打的情形。
昨天,经过医院初步检查,田先生身体多处软组织挫伤,头部伤情还要做进一步检查。
■ 视频
女儿哭喊“不要打我爸爸”
目击者杜先生所拍视频有两段,共长3分39秒。视频中,可见大约有10名身穿保安制服的执法人员将田先生围在墙角,其间一名执法人员喊道“要死啊?”田先生答复说他就是想死,随后双方大爆粗口。
此后田先生上衣被掀起,被数名执法人员从墙下推至前海东沿小道上,身体弓着被多人双手压着。
其间众多围观群众多次高喊:“有孩子呢,算了,别打了。”
整段视频还伴随着小颖的哭喊声:“不要打我爸爸”“求你了”“对不起”“你们把东西收了吧”“救命”。
视频还显示,有一名身穿城管制服的执法人员站在事发现场两三米开外,但并未上前制止殴打。
■ 回应
城管称综治办人员参与冲突 并有人受伤
“那些人不是城管。”昨天,西城城管大队什刹海一分队相关负责人确认,“旁观”的城管的确为该分队下的城管队员,当时在执法录像,十余名参与厮打者是什刹海风景区综合整治办的工作人员。
该负责人称,自己还未看到执法时所拍录像,不能只听田先生一面之词,具体情况他要和综合整治办核实。他介绍说,事发前一天就已经告知田先生此处不能摆摊,对方不听劝才导致事情发生。当晚十余名综合整治办的工作人员有4名受伤。
对于执法过程是否考虑对田先生未成年的女儿造成不良影响,他表示遗憾。“我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名负责人建议田先生先去医院验伤,如何解决此事,等诊断书出来后再行协商。
对于城管方面的回应,田先生表示,对方先动手,他才自卫反击,他承认在双手被抓住后咬了对方,但也是无奈之举。“我不可能在那不动挨揍吧。”
■ 讲述
“我会告诉同学发生的一切”
讲述人:小颖
时间:7月25日晚
身份:9岁小学生
我一直想买一个相机,爸爸说可以自己学着赚钱,后来他想了想,说去练摊。爸爸跟我说的时候,我很兴奋,觉得很好玩,就答应了去摆摊,也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爸爸跟我说好了摆15次,但爸爸跟我说最近全国的城管叔叔遇到了好多事,所以他就弄了一张纸,写城管叔叔多多支持。
我觉得好玩,自己也在上面画画,我画了我自己,然后也写上谢谢城管叔叔。
第一天摆的时候,爸爸就没有管我,在附近遛弯,我自己一个人有点不好意思,后来爸爸说这就是锻炼,然后我就开始叫卖了。第一天摆了2个小时多一点,卖了71块钱,很高兴,觉得这是自己赚到的钱。
就在刚才,爸爸就被打了。
那些叔叔下车的时候说我爸爸收摊慢,他们就要去收,爸爸不让,他们就推了爸爸,然后爸爸头就被打了。我就哭了,求他们别打爸爸,我还说对不起,但是他们不听,把我推开的时候,还有东西砸到我的头了。
后来旁边的叔叔阿姨多了起来,他们还帮爸爸说话说不要打了,我也求他们,但是他们还一直骂爸爸,爸爸也骂他们。我很怕就开始喊救命,然后他们就走了。
我一定要回去告诉我的同学今天发生的一切。
幼童目睹暴力易人格扭曲
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和顾及到9岁的小颖在现场,粗暴的执法会给孩子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人格的成长是个渐进的过程,不管是在学校里进行的教育,还是平时父母给孩子灌输的知识,都是正能量,目的是让孩子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阳光灿烂的。
“但当孩子亲眼目睹到暴力后,会感觉到,之前接受的教育都是假的,可能会不再相信这些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很大变化。”由此可能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他们会用审视怀疑的目光看待老师、学校和父母,看待这个世界,“因为她幼小的心灵没有办法去解释这种事情,超出了她过去学到的,超出了她的承载能力。”
“目前要注意对孩子的疏导。”家长要尽量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向孩子解释这件事,尽量减轻孩子内心的恐惧感和悲观感。
“多动症”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阿斯伯格综合征≠多动症
其实,这是与多动症截然不同的病症,它被称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罗向阳表示,仔细观察和详细询问病史,这类孩子也有他们的“特点”甚至是“优点”,他们往往机械记忆能力很好,如认路、记忆火车时刻表,地铁站/公交站牌等;他们可能对某些领域或学科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较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智力和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会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或者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话,显得文绉绉,像个“小大人”;虽然他们和小朋友的相处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却是有交流和交往愿望的,只是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懂得如何和别人打交道,从而容易受同龄人排斥。另外,他们可能行为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还存在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动作显得有些笨拙,比较讨厌书写作业,可以口若悬河般地说出某件事情,却不能将所说的写在作业本上。当然,这些表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尽相同,程度也各不一样,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核心障碍:社交困难。
阿斯伯格综合征漏诊误诊多
阿斯伯格综合征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疾病亚型,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其发病率高于典型孤独症。在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一连续系统中,它是一种高端形式,属于一种高功能的自闭症。因为其语言及智力水平发育大多正常,其社交困难往往在早期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察觉,加上国内对该症认识不足,造成其漏诊误诊较多。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往往伴随注意力涣散、多动、课堂纪律服从性差的问题,故学龄期患儿往往因为以上表现而就诊于儿童心理行为门诊。这类患儿的社交困难主要表现在对他人情绪、面部表情等社交信息捕捉能力差,不能推测他人心理,不能换位思考,人际交往缺乏技巧,很难与他人产生情绪共鸣,融入集体困难。
要对孩子行为理解和宽容
国内医学界对该症的认识时间较短,研究比较有限,故目前可供家长和老师参考的教育手段也较单薄,儿童心理行为门诊郭嘉医生提出一些大的原则给父母和教师遵循:
1、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宽容:首先要明确的是他们的问题行为不是有意调皮捣蛋,而是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大脑,他的问题行为与他的神经系统发育有关,这是理解孩子的第一步。接着,我们对孩子的一些琐碎的问题行为要学会容忍,不要用“标准的乖孩子”去要求他。老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问题行为也要区别对待,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其社会规则,而不是在课堂上大声呵斥。
2、问题行为的矫正:毕竟阿斯伯格综合征的问题行为是明显和客观存在的,对于严重干扰课堂纪律、妨碍他人及不符社会规则的行为,必须去面对解决。可采用“角色扮演游戏”、“问题行为(录像)分析”或“正确行为示范表演”等形式教育孩子人际交流技巧;必要时的药物干预也可以明显改善孩子注意力分散多动兴奋暴躁的症状。
3、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某些特殊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发现需要家长和老师敏锐的善于发现的眼光。需要家长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游戏活动中,并在大量的阅读、游戏活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以此为基础加以引导和培养。
4、对于这些孩子的行为问题的判定和矫正最好及时咨询专业的心理工作者。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比如,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即从先学前期到学前期过度的时候,或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时候,都可能出现明显的转折期。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险期。比如,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不是好孩子。"
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而"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例如,狼孩是从小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长大后的狼孩即使再与人一起生活几年,也只学会几个词和几句简单的语言。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形状知觉的关键期是四岁。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不是不可以学习或形成某种知识或能力,但是就会困难,发展比较缓慢。比如,2~4岁是儿童学简单口语的最佳期。(事半功倍,错过可以弥补)
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考试时考生只需能够区分不同概念并正确反选即可。
【小学心理知识:升小学是儿童重要的心理转折期】相关文章:
儿童心理成长的关键转折期03-22
给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很重要03-14
小学儿童心理学知识点06-22
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很重要03-23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03-14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05-26
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04-06
小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1-24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10-13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