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理疾病
调查分析
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先后对我省仙桃、大冶等地的近千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揪心:七成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家在外打工的未成年人。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之多,且呈上升趋势。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70%存在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有些孩子甚至产生过自杀的想法。
调查还发现,83%的父母外出后与孩子主要靠电话联系,每周给孩子打一次电话的家长占33%,多于一次的只有7%,而数周才给孩子打一次电话的高达43%。近一半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缺乏父母关爱。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专家何秉燕说,儿童时期的心理状况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容易出现出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等现象,在生活中表现为好面子、自尊心强、有事闷在心里、容易冲动等。
除了心理障碍,她还指出,留守儿童大多不爱说话,而且言语中也没有感情色彩。他们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
她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联系,常回家看看。学校应让留守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学生家长和监护人沟通。
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
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二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有哪些
1、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2、留守儿童周围的人现在的生存压力很大,他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 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能力。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
【留守儿童的心理疾病】相关文章:
儿童留守易生心理疾病10-05
关于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10-09
儿童的心理疾病有哪些08-30
儿童的心理疾病及其判断09-26
儿童最常见的心理疾病08-26
儿童的重大心理疾病是什么11-02
儿童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危害10-12
儿童心理疾病的测验10-02
常见儿童心理疾病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