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7岁儿童心理特点
1、动作能力
小肌肉与大肌肉运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完成多种劳动与游戏。
2、语言能力
这个时期,儿童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
3、认知能力
3.1、知觉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渐次增强。
3.2、想象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着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3、思维的发展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3.4、注意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他们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20分钟。
3.5、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在道德判断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考虑行为动机。道德行为尚未稳定。
家长要怎么面对“狗也嫌”的子女
1、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交际圈,有很多同学和朋友,他们希望自己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依然处于“被统治”地位。家长要尽量避免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而应该放下身段,学着做孩子的朋友。当孩子帮忙做了一些事情的时候,不妨对他说声“谢谢”。
2、肯定孩子的进步
虽然此阶段的孩子非常淘气,但他也只是希望用特别的方式来获得家长的注意。他们的内心非常渴望得到肯定,作为孩子的家长家长,家长应该多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一旦有了进步,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这也有助孩子快速走过“狗也嫌”的阶段。
3、用“对着干”来引导孩子
此时的孩子最喜欢与家长对着干,家长不妨利用这一点,也试着与孩子对着干。比如当孩子不好好坐着吃饭的时候,你不妨对孩子说:“我敢打赌,不管你长多大都坐不好,而且连一碗饭都吃不进去。”孩子可能会马上坐直身体吃饭,然后得意地说:“你说错了吧?”家长采用这样的做法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千万不要非常生气地呵斥,最好用温和地开玩笑的方式来进行。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习惯
1、起点要低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欲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
2、要求要细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
3、训练要严
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就要求学生上学见到老师都要打招呼。如果有人不打招呼,我绝不姑息,非得请他打过招呼才罢休。再如,为了强化学生的排队纪律,要求学生做到“静、齐、快”。
4、检查要勤
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因此,平时我对于提出的要求勤于检查。采用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普查和抽查相结合。良好习惯的培养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劳动习惯的培养,有文明习惯的培养,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等,如果这么多的内容都由老师来检查的话是不现实的,时间也不允许。
5、评价要快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养,敲一个表扬章,送一颗小红星,贴一张小照片等,可以是当众表扬,也可以是单独表扬;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
6、示范要多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而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示范的形式也很多:可以是教师自身的示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如要求学生每天佩戴好校徽,教师自己首先要每天佩戴好。
7、帮助要实
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当然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习惯不好的,要寻找原因多加帮助。可以通过教师的耐心教育,父母的行为指点,学生的榜样熏陶来培养,想方设法,使其上进。
8、联系要密切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光学校注重而家长不配合的话,那是很难取得实效的。而家长有的因为没有比较,对学生的习惯的现状不能正确地认识,因此,教师要及时地与家长联系,反映孩子在习惯培养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不足等。这样,有的放矢,双管其下地注重培养,必将比任其自由发展效果要显着得多。
【7岁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关文章:
10岁儿童的心理特点08-11
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10-31
七岁儿童的心理特点10-02
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10-20
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特点09-29
十岁儿童的心理特点09-12
5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哪些09-14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09-03
9岁儿童心理特点分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