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关心留守儿童心理

时间:2023-03-16 14:31:54 小花 成长心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么关心留守儿童心理

  怎么关心留守儿童心理?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丰富而脆弱。在正常家庭下成长的我们,不能完全理解那份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的心理现象。那么,怎么关心留守儿童心理?

怎么关心留守儿童心理

  怎么关心留守儿童心理1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1:情绪失控

  “留守的花朵”缺乏父母关爱的阳光,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自己却被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在情绪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心理上的缺失,让他们对于社会的不平衡产生抵触甚至攻击。有些意志薄弱的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内心的敏感脆弱,就这样长期的影响着这些孩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2:自我封闭

  孤僻、冷漠、散漫……当这些带着灰暗色调的词汇集中在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时,其凸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就变得不容漠视。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没有最亲的人在身边沟通,收到其他朋友的排挤,柔弱无助的孩子只能将自己完全与这个陌生世界隔离,保护自己。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久而久之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3:认知偏差

  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相应的家庭教育,纪律涣散,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迷茫。少数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离去偏激怨恨。即使父母回家后,也疏远他们,情感隔膜。在他们人格定性的年代,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难以树立。也是现今社会留守儿童逃学、辍学比率不断增加的原因。

  关注留守儿童,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是一两天所造成,如果能够依靠学校的精神培养,社会的关心,家长的辅助,我们从内心不要歧视,不要疏远,留守的花朵就能美丽绽放。当然,我们在此也建议一些忙于挣钱与孩子沟通较少的家长,负起责任,毕竟你们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针对以上成因,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感觉家长就在身边。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即使家长自己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天天联系,经常交流!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想法,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恰当地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曾有位留守儿童的家长是这样和孩子沟通:每日固定时间给孩子打一通电话,关心孩子的衣食学习。并且每周给孩子深入交流一次,帮助孩子整理遇到的问题,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做人的道理。另外寒假暑假他也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和自己一起住。有空还带孩子出去走走,增加孩子的见识,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懂得更多。这样一直持续了五年。五年来,家长不仅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和孩子的情感深厚,促进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这个孩子也很一直活泼开朗,甚至比很多不是留守儿童的学生还要优秀。

  二、加强家长和监护人的沟通,把对孩子的教育落到实处。

  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的直接管理者,监护人的管理态度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发展。家长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经常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有助于双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达成共识,促使监护任务的落实,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和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经常交换意见,不仅能了解孩子的在家的行为动向、思想意识,而且能让老人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发现问题,双方还能及时梳理,商讨出更合适的教育方法。如果和照顾孩子的亲戚朋友经常交换意见,则能更了解自己孩子的为人处事,还能让监护人明白家长的教育意愿,达成教育共识,促进对孩子教育落到实处。

  小超2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从此他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每天在田里忙着,小超要么跟着爷爷奶奶到田里玩泥巴,要么自己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四处玩耍。4年之后小超上一年级了,妈妈回来带他去学校报名,发现小超行为习惯很差,爱说脏话,爱在地上爬着玩……一说他,他还很不高兴,倒地就打滚。妈妈问奶奶,奶奶说他一直都是这样,哄哄他就好了。妈妈心里很难受,找回孩子的爸爸,坐下来和父母彻谈了一天,让年迈的父母明白了除了照顾好孩子的衣食健康以外,还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严格教育。并且给父母提供了一些自己认为适当的教育方法。在儿子媳妇的时时提醒下,爷爷奶奶加强了对小超的行为习惯教育。一段时间过后小超说脏话的次数明显减少,衣服也干净了很多,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三、创设恰当的挫折情景,培养留守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

  当今的儿童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他们从小受赞扬多,批评少。过分的保护使他们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对困难他们无所适从、惊惶失措。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同龄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难时又常常缺乏家长的及时指导,因此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们可巧妙地创设情境,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留守儿童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

  留守儿童王小虎,一个特别爱哭的孩子。语言课上老师教写“会、写、认、识”四个字,多数小朋友写完出去活动了,而王小虎和另外两个小朋友却还在心不在焉地写着,老师督促他们写字要专心。一会儿,那两个小朋友也写完了兴高采烈地出去玩了。王虎一看,教室里只剩自己一个孩子,开始着急了,低头自己写着写着哭了。老师知道他自尊心强,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也知道他的动手能力比较差,不喜欢写字。老师轻轻地来到他身边,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微笑着鼓励他说:“今天你写字很用心,还有两个字就写完了。相信下次你一定会写得快一点,和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不多一会儿,王小虎也写完了,开心地和伙伴们玩了起来。以后的日子老师只要发现他写字有一点进步就在班里表扬他,发现他有问题就耐心地帮助他。慢慢地王小虎不怕写字了,写字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四、交给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的能力。

  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然而儿童之间发生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好冲动的儿童尤其是如此。留守儿童由于常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疏导,常常比较冲动,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把矛盾激化、放大,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出于比较紧张、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能力尤显重要。

  培养留守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于抓住机会,教会留守儿童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同学,可以让他请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能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有助于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大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五、交给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让留守儿童学会人际交往。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和重视,因此不可避免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而多数留守儿童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所以,让留守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让留守儿童学会人际交流,首先应该让他们认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同时,让他们明白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再次,要让留守儿童学习一些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最后,要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够适当迁就别人,随和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迁就是有限度的,随和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更不等于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

  怎么关心留守儿童心理2

  父母陪伴缺失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孩子是否在早期和父母或者重要看护者形成安全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与人格健全发展的关键因素。”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理事何宁指出,良好亲子关系下成长的儿童更加自信、自尊、乐观、充满希望,对于失败和挫折有更好的心理弹性,期待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而留守家庭中,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身边,儿童建立亲密情感联结的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触发孤独、恐惧、无助等情绪体验,安全感较低,自卑感较强,容易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外口泉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该校校长贾江表示:“乡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在身边的关爱,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仅能够保证孩子吃饱穿暖,部分儿童可能因为正常的情绪无法及时表达,长时间压抑,从而出现心理问题,但老人很难发现并有效疏解。”

  何宁认为,儿童能够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应对压力挫折、积极面对负面事件、成功建立人际关系,但留守儿童常常缺乏这样的学习经历,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形成良好的应对方式与灵活的调节能力,也容易导致他们的低自尊和低效能感,容易陷入消极被动和抑郁无助的困境。

  推动家校社协同关爱留守儿童

  调查中,超过四分之一的网友表示,开展学生心理辅导遇到的难题是家校沟通困难,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后,与其共同生活的监护人缺乏辅导能力。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在花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让带娃“有法可依”,对学校而言也有积极意义,一方面为家校共育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督促家校社协同配合。为此,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可能要付出更多努力,即使家长外出务工,也可以灵活多样地为家长提供指导,比如开展线上讲座等,促进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更多的有效参与。

  此外,超三分之一的网友认为,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后,可以由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家访和心理辅导。何宁对此表示赞同,倘若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教师尤其需要与父母进行耐心沟通和共同协商,借助家庭的情感优势与资源进行心理支持与抚慰,使父母能够及时和柔性地为孩子提供物质帮助、情感支持和行为建议。如能利用专职心理教师或专业辅导机构的力量,效果会更好。

  贾江介绍,通过近几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社会各方对乡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度有所提高,一些公益机构和社会团体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物质上的帮助,有一些高校还对留守儿童提供了“代理妈妈”等服务,及时疏导孩子心理问题,效果良好。

  留守儿童父母如何实现“情感在场”

  “父母‘亲自养育’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若要最大化‘亲自养育’的效用,要提高父母陪伴和‘在场’的质量。”何宁强调,父母能否提供良好的社会性支持与工具性支持,是更为实质和关键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无法常伴孩子身边,在缺少“物理在场”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情感在场”?

  网友@蔡妮说:“我的孩子也是留守儿童,我们每天至少视频一次,固定时间,我会提前把聊天话题、主要事项写在备忘录里,让视频高效有趣,并且长期坚持下来。”

  刘在花建议:“现在沟通方式比较多元,可以通过打电话或者微信视频等,增加亲子沟通的.次数。父母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亲子沟通的技巧,比如,多鼓励和称赞、给孩子说‘不’的权利、建立长期的双向沟通,提高沟通质量。有时也可以采用书面语言沟通,比如给孩子写封信等,让孩子尽情吐露。要更加专注于使孩子产生被关爱被接纳的感受,激发孩子主动与家长分享情感和思想的愿望,不要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封住’孩子的嘴,随意否决孩子的发言权。”

【怎么关心留守儿童心理】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制度11-18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04-15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4大表现05-08

盘点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08-17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报告06-2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报告08-28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通用5篇)03-24

关心留守儿童活动总结范文(精选16篇)12-21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广播稿(通用8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