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化解儿童心理障碍
心理失衡、心理障碍人人会有,如同伤风感冒人人会得一样。一个人在一年中很少有不患一两次感冒的。同样,一个人在一年中心理也不会总是处于最佳状态。尤其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遇到挫折或特殊的刺激,其情绪的波动幅度会很大,很难避免进入误区。心理的“伤风感冒”与身体的伤风感冒同样不能忽视。有时,心理的疾患带来的恶果甚至比生理疾患带来的恶果更为严重。心理状态良好的人,心胸豁达,心情愉快,处事宽容大度,即使他身体染了疾病,恢复得也比较快。反之,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抑郁偏执,遇事患得患失,小疾也会气成大病。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家长们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保护,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发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对学校适应不良的现象,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分类 不容忽视的两类孩子心理障碍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很多,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比例严重失调,缺乏生活体验,没有朋友,和家长缺少心灵的交流等,这种单一、枯燥的生活使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烦躁不安、紧张疲劳等心理现象。儿童心理健康、精神卫生问题,家长的责任很大。每一个家长都是自己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对家长行为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另外,还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直、全面的价值观。
孩子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
1。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
2。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
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
第一类心理障碍是大量存在的,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矫治。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
原因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有诱因
之所以有这么多孩子有学习能力障碍的问题,与儿童的出生经历及早期教育有关。从目前情况看,造成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以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三、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四、强制学习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儿童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五、教育方法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治疗 怎样化解儿童心理障碍?
在生活中,家长一般都是单纯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虽然生理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但是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健康的人,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重要,那么父母该通过哪些手段进行疏导和化解呢?
1、受屈孩子的安抚
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当孩子向你表达某种感受时,你可用孩子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作反射情感。如,小明从幼儿园回家后,一直不高兴,妈妈问他出了什么事,小明说:“今天下午,明明不是我打刘娟的,可是老师硬说是我打的,真气人!”这时,我们可以接着说:“明明不是你打的,老师硬说是你打的,是气人!”小明觉得 父母是站在自己一边的,气也就慢慢地消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安抚受委屈的孩子,使抑郁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孩子的情绪便会趋向平静。相反,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委屈的样子,一个劲地追问:“老师对你说了什么?!干了什么?!”,“你为什么不对老师说清楚?!你怎么这么蠢?!”对面这样追问和责备,所起到的作用只会使孩子倍感感不满和委屈,使孩子负性情绪的能量成倍地增长,可以说父母的这种解决方法无疑等于火上浇油。
2、允许孩子自然流露各种情绪
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是毫无掩饰的,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幼小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种优势,一种使得孩子能及时宣泄各种情绪能量的优势。他们自然流露这些情绪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并且我们要鼓励孩子他们这样做。发脾气、反抗行为、哭泣、大声喊叫比默默承受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当然,这里所提倡的情绪宣泄,必须区别于以哭闹为手段去达到某种不合理的需要。有的年轻父母或者不了解情绪自然流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意义,或者缺乏相应的耐心,他们往往不允许孩子公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不良的情绪时,他们强行地让孩子自我压抑,甚至有的父母还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自然流露。有的男孩心里难过时大哭不已,往往会遭致父母们的讥笑或者压制:“男子汉 也哭,羞!羞!!羞!”、“男子汉要坚强,不许哭!”如果长期地经常这样压抑自己或者受到压抑,最终将会使孩子不堪重负,而导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态发展。孩子的残忍行为、强迫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等,很多时候就是其内心的紧张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或者正当的宣泄而造成的。
3、玩具也存在心理问题矫治功能
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能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
1)积木、棋类、串珠
玩这些玩具,需要“心静”,因此能让孩子改变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经常玩这类玩具,有利于培养毅力和注意的坚持性。而这些玩具,对于那些性格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的的孩子来说,会更容易令他们沉迷于此,而失去许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孩子越是沉迷于此,他们就越发变得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
2)制作性玩具
制作玩具可以纠正孩子急躁的脾气。孩子性情暴躁,做事毛手毛脚,“破坏性”很强,他们如果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会慢慢培养耐心、细致、不急不躁的良好性格,使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3)新奇玩具
给内向的孩子买些特别“好”的玩具,让其有“资本”吸引其他孩子,并从中获得与人交往、分享的快乐。
4)动态玩具
给性格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的的孩子,提供动态的玩具,如惯性玩具、声控玩具等,让他们在轻松、自由、不受压制的游戏氛围中追逐汽车、飞机、坦克,踏着童车四处转,并和小伙伴一起共同操作,使用同一玩具。
另外,有些孩子存在着某些心理行为问题,这时我们可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矫治,例如:纠正孩子怕黑的游戏,将房间里的灯全关上,在黑暗中进行抢球比赛,看谁抢得多。多次活动后,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此外,目前多数学校还是应试教育,为提高升学率采用题海战术,学生以考试成败论英雄,片面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忽视情商的培养,对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孩子面对挫折不知该如何面对,不能将压力转 化为动力,以致发生极端的行为。
诊断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心理“感冒”
细心的父母总会发现孩子有时心情闷闷不乐,不论怎样开导他,就是高兴不起来;或者是莫名其妙地焦虑不安、心神不定、脾气暴躁;有时突然爆发一种不可言状的无名火;看谁都不顺眼,人际关系紧张;厌学、自卑,甚至想逃课,等等。如果您实在对付不了这种状况,就不妨学习美国父母,勇敢地去找心理医生。这同身体感冒了去找医生诊治一样,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其实更为科学的做法是定期做心理健康测试(就像常规的身体健康检查一样)。中学生的一般心理健康测试有如下十个项目:①有无强迫症状(不能自控的想法和行为,并为此烦恼)。②是否偏执(多疑、不信任别人)。③有无敌对情绪(易怒、不友好)。④人际关系是否太敏感(人际交往紧张、不自然)。⑤是否抑郁不安(心情郁闷、情绪低落)。⑥焦虑状况(担心、焦急)。⑦学习压力感强(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过重)。⑧适应性状况良好与否(对学校生活不适应)。⑨情绪波动性大不大(情绪不稳)。⑩心理平衡与否(不服气、嫉妒)等。心理医生会根据心理专家编制的标准化心理测量表,给父母以明确的答复。一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有问题,也是轻度的,父母注意调节,就会自行恢复。
当代社会竞争的复杂和激烈正对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为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您必须及早关注孩子的心理,不断供给他心理的营养品和保健良方。
【家长怎样化解儿童心理障碍】相关文章:
家长如何观察儿童是否存在心理障碍10-13
电话销售怎样突破心理障碍03-17
儿童有哪些心理障碍09-04
心理障碍儿童的表现08-27
如何发现儿童的心理障碍10-18
儿童蛀牙造成心理障碍09-23
女性创业当中怎样轻松化解压力08-15
当众出丑怎样能完美化解?09-15
儿童有心理障碍的十表现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