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常的心理状况

时间:2022-10-11 08:36:10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什么是正常的心理状况

  人们为适应某种特定环境而作出的一种反应方式。如登台演讲、重要考试等活动之前,会有心跳加快、坐立不安的紧张焦虑之感。担心忘了词、担心考不好,等事过之后,这些感觉立即消失,这是正常的焦虑反应。

  什么是正常的心理状况

  那么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心理是否健康是一个重要指标。所以,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培养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注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心理学家认为,现实生活中,绝对的、十全十美的心理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些短暂的异常心理也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不能视为病态。

  夫妻吵架,有的女性会大失常态,声泪俱下,摔东西,撕衣物,尽情发泄。等事态平息下来后,便会从激动的情绪中走出来,恢复常态。

  也许你有这样的体验:早晨出门,明明锁上了门,可心里还嘀咕,转身又检查一遍。还有煤气阀关了吗?灯闭了吗?一般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做事认真的人易出现这种现象。但持续时间不长,对生活、工作无碍,仍属正常现象。

  身体偶有不适,便根据自己有限的医学常识来简单地对号入座,怀疑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这种心理现象尤其在身边的亲友、邻居因病早逝和意外死亡后,更加常见。只要进行检查,经医生的解释后,排除了某种疾病的可能,疑病现象随之消失。

  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敲门声”、“说话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似睡非睡状态中偶有幻觉体验,不能属病态。

  独处时,有些人专注于某一件事,沉浸在某一情境中,常会自言自语,有的会边说边露出笑容,但能选择场合,自我控制,不影响工作、生活,仍属正常现象。

  什么是正常的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什么是正常的心理状况

  一、有充分的适应性;

  二、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

  三、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四、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六、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九、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题下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基本需要能适当满足。

  什么是正常的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它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什么是正常的心理状况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类的心理也不例外。即人的心理包括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两种。那么什么是正常心理,什么有时不正常心理呢?下面就做简单的介绍。

  所谓的正常心理,就是能够顺利的适应环境,能健康的生存和发展;能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中能肩负责任;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反应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异常心理,就是那些丧失了正常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心理活动。作为一名非专业的人员,我们又该怎样来判断心理的正常或异常呢?

  首先,看他的言行举止。是否有离奇怪异的言谈、思维和行为。范进中举后在大街上狂奔就是应激的典型的例子。或者某某人说自己和美国总统进行了一次会谈等,都属此类。

  其次,看这个人是否有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一个人终日低头不语,行动缓慢;未开口,泪光流;生活失去兴趣;彻夜不眠、时歌时舞、兴奋不已或东一句、西一句的说个不停等都可以视为这类表现。

  再其次,就是要看他的自身社会功能的是否完整。例如,一个人怕与他人的眼光相对,为此而不敢见人;一个人由于耳朵大一些,不允许别人摸耳朵,并认为别人摸耳朵是讽刺他,故而与人争吵。

  最后要看他的言行是否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生活中当你遭到骚扰或恶作剧危害你的生活时,愤怒之余,你会寻找原因,当你无法找到原因时,你会毫不犹豫的作出判断,对方精神有问题!

  就是说你的行为举止不能超越以上的四点。如果超越了,并且症状很严重的话,或许你正的需要看一看心理医生了!

  什么是正常的心理状况

  1,自我评估指标方法

  如果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自己认为有心理异常问题,在这个时候你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心理会有很多不正常的感觉,既然自己能够感觉到,一般情况下就不可能存在大的心理问题。

  因为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特别是能感觉到现在的心理反应和以前心理反应有一定的差别,并且察觉到自己的心理变化和别人也有一定的差别,不过,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也未必能证明你的心理就是正常的健康的,这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指标。

  2,心理测验指标方法

  心理测验,是我们在心理咨询,治疗,诊断中,作为心理评估常用的一种方法,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量量表,通过量表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生在诊断时所做出的主观定论。

  但是心理测量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差,量表的单一性和重复性是心理测验方面的最大瑕疵,有偏向化的心理测量也存在的信效度方面的不足,所以,在心理测量量表上的使用和参考的数据,特别是在医生诊断时,需要合理的分析和鉴别其数据的准确性,从目前的心理测验使用上的效果来看,只能作为参考,绝对不能代替医生的临床诊断。

  3,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方法

  实际上这种标准,是最客观的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医学上的标准,在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通过这些现象和行为的体现,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方面的依据,也可以认为此人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其心理的表现和行为可以被视为疾病的症状,所产生可以导致疾病的原因,则归结为人的大脑功能失调,这一标准为医生在临床上的诊断广泛采用,但它的缺点是诊断范围很窄,对于像神经症和人格障碍之类的病症则无能为力。

  4,他人评价标准方法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总能表现出来各种心理的活动,如果在别人看来某个人心理有异常问题,特别是当众多的人都有一致性的看法时,对这个人心理所产生的异常现象的判断,是基本上正确的。如果普通大众没有看出他的心理异常现象,那么专业的医生,也可以通过这个人的各种表现,判断出这个人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当然,这种判断的方法是对病症分析所形成的症状学分类标准而做出的。

  5,在社会适应标准方法

  我们每一个人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平衡状态,每个人都能够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而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所以正常人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的标准和准则,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并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而行事,也就是说这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化的常模,其行为符合社会,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方面的缺陷,致使个人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受损,并且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和规则来体现自身的行为,导致其行为后果对其本人或社会都出现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的问题。

【什么是正常的心理状况】相关文章:

心理状况自我评价(精选11篇)10-13

关于正常人隐藏的心理问题05-29

调查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报告11-07

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1-12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0-20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03-21

心理学家:幻觉等属正常心理现象06-30

什么是销售心理12-05

心理异常与正常到底区别在哪里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