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病成隐性杀手
昨日早晨,东莞理工学院一名大一男生被宿友发现吊死在阳台上。昨晚该校发布通报称初步判断该男生系自杀。
据该校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事发昨日6时40分左右,当时有一名宿友起床上厕所,发现宿舍的阳台上吊着一个人。“很快公安和120救护人员都过来了,但发现他身体冰凉,已经死去多时了。”这名工作人员说,估计是在凌晨两三点钟发生的。
据校方介绍,出事的宿舍位于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的校外宿舍,这里目前居住有5000多名学生,全是大一的新生。
记者了解到,这名学生姓黄,学的是计算机专业,9月下旬前还在学校军训,正式上课时间尚不足1个月。
2003年9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天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旨在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降低自杀率。但是学生自杀事件今年来却有增无减,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世界预防自杀日: 关注不良情绪
是什么人愿意放弃宝贵的生命?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宁愿放弃生存,奔向死亡?记者从几位心理医生接诊过的病案中,找出了几类轻生的病案,请专家分析其中所反映出的个体与社会原因,探讨社会公众预防自杀的种种途径。
解读病案
自杀原因纷繁多样
病案一:疾病折磨抛弃生命
小史是一位20出头的姑娘,但是多种疾病却折磨了她好几年。“医生说我心脏有问题,我自己也感觉有时候胸闷得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很难受。”小史告诉医生,她还常常腹泻、呕吐,最近又因为阑尾炎动了手术。
为了治疗这些疾病,多年来,小史这家医院住一阵,那家医院住一阵,可心脏和消化系统的疾病总也不能完全治好,为此自己心情很糟糕,甚至想一死了之。她的父母也发现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古怪,今年9月8日,父母带她到南宁一家区级医院看心理医生。在咨询期间,她还透露出想自杀的想法。
案例分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医生追根溯源,终于找到了小史的“病根”。原来,多年前,小史曾目睹了一场群殴致人死亡事件,从此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产生了恐惧心理,总处在焦虑的情绪中。这种焦虑,使她的心脏和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多种疾病的出现,又反过来影响她的心情,最终发展到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乃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医生石捷分析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病由心生”的例子。;这类病人,往往是因为心理出现了问题,但没有得到重视,或被故意忽视,最后影响到躯体健康。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讳疾忌医,才能避免出现悲剧。
从各家医院抢救过的因病自杀病例看,这些病人在自杀前一段时间里,情绪都处于焦虑、烦躁状态,有的甚至发展到抑郁症。医生认为,家人的关心和鼓励,在这个阶段对病人尤为重要。
病案二:心理疾病成隐性杀手
在解放军303医院心理服务中心主任李红政的记忆里,有一个自杀的病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位29岁的女子,在一段时间里,连续3次抹脖子自杀。当她第3次被送进医院时,有医生提出,应该请来心理专科医生进行会诊,结果确诊该女子是患上的是抑郁症。
案例分析:抑郁症人群自杀率较高。患抑郁症的病因很多,也很不明确,有的是因为学业、工作压力大造成的;有的是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评价过低造成的。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持续对生活丧失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悲观等,都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据心理医生介绍,大多数抑郁的人不自杀,但大多数自杀者都抑郁。
一位心理专家告诉记者,国内曾有一家网站对全国近2万名白领进行在线跟踪访问,完成了一份健康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近8成白领在半年内发生过抑郁情况,其中6%的白领压力已达极限,需要社会、企业、家庭共同帮助。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透露的数字显示,我国约有20%的少年儿童出现抑郁症状,55岁以上中老年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实施轻生。因此,专家们都有一个共识:预防自杀要从预防抑郁症开始。
病案三:为情所困走上绝路
近日,南宁市一家医院急诊室送来一位20岁的女子,一只手腕有一个被刀片割伤的伤口,虽然伤口不深,但该女子看起来心情十分糟糕。医生询问得知,该女子是从乡下来南宁打工的,因为恋爱多年的男友提出分手,自己多次试图挽回感情均被拒绝,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案例分析: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门诊赵玮琳医生接待的病人中,像这类因感情纠纷而产生自杀念头的人也有一些。据她分析,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属于激情式自杀,即受了某一事件刺激,一时想不开,其实他们的心底愿望并不想死。这类人不少是因为家庭关系冷淡,或人际关系冷漠,如外来打工者生活在他乡,缺少关爱自己的人,而将爱情作为填补自己感情缺失的重要部分。
记者从南宁市120急救中心也得知,在他们接触的自杀案例中,感情纠葛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不少是外来务工者。
专家观点
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人人都有烦心事,人生总有郁闷时。当不良情绪积累成“高压锅”时,如何建立一个渠道给予宣泄;当有人产生自杀情绪时,社会该如何伸出援助之手,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拉回来?采访中,社会学和心理学专家们各抒己见,给出了不少建议。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周可达等社会学专家认为,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加上缺乏深入沟通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但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停下脚步,这就要求各方探讨,如何营造温馨、让人放松的氛围。比如企业领导,不仅要关注企业利润,还应该关注企业员工生活、心理问题。员工家被盗了、亲人离世了,这些都是每个人生活中的特别事件,作为领导,都应该给予关注。企业可以针对本企业员工的特点,比如是白领多还是外来务工者多,请来心理医生有针对性地给员工作心理讲座,疏解心理问题。社区和民间组织,也可以发挥作用,如在社区多举办活动,拉近邻里距离,发挥“远亲不如近邻”的作用,建立和谐式生活环境。
作为专业人士,如何建立一种有利于公众的预防自杀干预措施?应用心理学博士后李红政认为,要干预自杀,首先人们要了解自杀。政府应建立一套面向公众的`急性心理危机干预预案,一方面普及心理急救知识,当身边有人流露自杀倾向时,可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另一方面应整合专业人员,建立一支专业的自杀心理干预队伍,出现跳楼自杀等的突发事件时,可以在现场为有关部门提供强制抢救的方案。
提醒公众
关注身边人的不良情绪
作为普通公众,当你的身边出现有自杀倾向的同事、家人或朋友时,该怎么做呢?借着“世界预防自杀日”的机会,专家们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李医生在南宁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她曾警惕地察觉到一起自杀事件,及时干预,挽救了一条生命。她回忆说,有一次,她的一位朋友去找她,她随口问了一句:“有什么事?”对方回答:“没什么,我是来跟你告别的。”她的心当时就“咯噔”一下,过后越想越不对劲,于是打电话给对方,称自己需要他帮忙,让他下午无论如何要来一趟。结果,对方如约来了,李医生跟他东拉西扯聊了半天,终于,对方向她说出了“不想活”的念头。经过几个小时的交流,最后,对方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很愚蠢,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其实,70%的自杀者死前告诉过别人自己要自杀,有时他们会说再见或要永远消失。”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石广念告诉记者,大多数的自杀并非突发,自杀前会有种种信号,比如向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有的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有的则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振、沉默少语、失眠;有的还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或赠送纪念品。这时,如果身边的人能够及时发现苗头,也许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听到有人说“想死”,一定要重视,要当真,及时地把自己的关心和理解说出来,也许你给予的这一丝温暖就可以留住一条生命。
【心理病成隐性杀手】相关文章:
潜伏的心理杀手:神经衰弱06-28
青少年健康杀手之心理问题08-13
信息也成心理健康杀手分析09-14
你是哪种男人杀手心理测试11-20
生活心理测试:你是哪种男人杀手07-25
关于你是哪种男人杀手的心理测试10-22
心理测试题:你是哪种男人杀手10-22
谨防高二学生的隐性心理问题分析07-16
隐性骶裂临床分析10-05
美国留学三大隐性开支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