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孤独

时间:2024-10-26 16:28:19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正确看待孤独

  导读:孤独,看起来有寂寞还有可怜,有解释说孤独是一种圆融的状态 ,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思想一切都源与此处。然而,我并不全然这么认为,因为大部分的人害怕孤独,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他们产生孤独,终上所述,孤独的人终究需要被拯救。
 

  经典案例:几乎没人能在孤独实验中坚守3天以上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做过一项孤独实验。测试对象是一批雇来的学生。

  实验开始,为了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这些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以尽可能地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他们的袖口处套上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实验者在每个测试对象的头下垫上一个充气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以外,测试对象必须24小时都躺在床上,这样,令测试对象进入一种所有感觉都被剥夺的状态。

  结果,尽管参加测试的报酬很高,却几乎没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坚守3天以上。据说,到第4天时,测试对象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对疼痛敏感及出现幻觉等症状。

  对测试对象来说,最初的8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就有人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表现出烦躁不安。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无法集中。据说,实验后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

  这个实验使我们明白了一点:人的身心要想保持正常,就需要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有些职业,如跑长途的司机,经常处于轻微的感觉剥夺状态,他们有时会看见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从而引发事故。当那些家在高层住宅里的专职主妇在毫无声响的房间里独处时,会突然感觉到强烈的不安,这也是感觉剥夺状态下的孤独感带来的。
 

  孤独的产生原因:

  1.情感缺乏

  在一切成熟的人际关系中,都免不了失望的成分。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面对失望。但为什么有人做不到呢?心理治疗师莫·勒阿在巴黎主持一家心理咖啡馆,她解释说 :“罪魁祸首就是这句抱怨:‘没人喜欢我’。”在她看来,这样的抱怨总是来自那些童年时期缺乏爱,或至少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爱的人。她认为:“没有哪家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可惜有很多父母并不懂得如何表达他们的爱。”
 

  2.溺爱

  那么溺爱呢?“被溺爱的孩子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有人宠护着。成年之后,他们会向别人成倍地索求,觉得人人都该对他好。”他们对爱的无度索求和永不满足,往往吓跑身边的人。当然,毫不奇怪,其他人的这种反应更是让他们确信:“没人喜欢我!”
 

  3.自恋

  不习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总是归罪于他人,怪别人没有对自己付出更多,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勒巴斯蒂认为:“他们对一切的解释都是从自己出发的。”在这种自我中心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自我陶醉和过度敏感。艾丽·昂贝则认为,对他们来说,被人爱总意味着:“最受宠爱”。她说:“他们寻求的不是爱,而是最爱。”为了保护自己,这种人往往不自觉地将自己的遭遇归咎于人,就像勒巴斯蒂所说:“跟自责相比,责怪他人不爱自己当然更为容易。”
 

  4.缺乏自信

  抱怨“没人喜欢我”的人永远需要更多的赞美来肯定自己。这种对爱的依恋其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莫·勒阿认为:“如果父母给了孩子足够的支持和肯定,那他们就能顺利地构建自我,而不需要他人额外的肯定。”


        孤独类型分析:

  日本心理学家箱崎总一认为,孤独,是性格决定的。他将容易产生孤独性格的人分为12类:
 

  1.立即反抗型。这种人采取利己的方式进行自我防卫,会形成攻击性格,令周围的人厌恶,而走上孤独之路。
 

  2.寄生型。这类人老于世故,物欲强,且不择手段。
 

  3.情绪易变型。这种人情绪大起大落,易得罪朋友,最终使自己陷于孤独。
 

  4.评论家型。对事物一知半解却妄加品评,为他人耻笑,悲剧因此而生。
 

  5.瞑想型。这类人离群孤居,总是沉溺于自我封闭的思索中,其孤独感最强。
 

  6.不平不满型。对一切都不满意,始终扮演着消极的妨害者角色,为孤独所困。
 

  7.独乐型。喜欢卖弄自己,为表现自已,不惜伤害他人,最终令众人反感,陷自己于孤独。
 

  8.善于计算型。斤斤计较,处处考虑个人得失,但计算力太强却难免造成障碍,而阻塞了自己的路。
 

  9.张狂型。这种人貌似看破红尘,实际是自我催眠,与四周环境形成对立,而陷入孤独。
 

  10.固执规则型。太拘泥于形式和习惯,不善变通,令人敬而远之。
 

  11.溺爱宠物型。无法或不善于在人际关系中满足,退而在自养的小动物上寻找乐趣。
 

  12.自我美化型。一个人自我美化的倾向越强,其孤独心理也就越强。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孤独都无益。孤独感的人在思想上、行为上的体现,大致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消极的孤独,是为失助、孤寂、渴望理解、渴望知己等情绪所困扰的情感体验。

  大部分的孤独者都受到孤独的困扰,他们开始害怕接触害怕社会,开始逃避自己的心将自己囚困起来,只是他们越孤独就越害怕孤独。他们更需要阳光更需要交流,他们也希望有人能伸手把他们解救。
 

  而另一种是积极的孤独,是不打扰他人,自我判断、自己冷静探讨人生前途时的必要状态。

  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真正孤独,是想完成某一人生追求的人必须通过的考验。耐得住这种孤独,化孤独为动力,才能取得成就。这部分的人极为少数,当他们需找到真正的孤独,那已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他们开始享受这种状态但不代表他们拒绝交流。
 

  孤独感的存在:

  处在陌生、封闭、孤立和不和谐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正常人通常可以忍受,不会产生孤独感。但有孤独心理问题的人,只要处在这种环境里,孤独感必定油然而生,哪怕时间很短;另一种是生活模式突然改变,如下岗、退休等,也会因失落和不习惯而感到异常孤独;此外,当自卑、胆怯等消极情绪袭来时,孤独感往往也会随之产生。

  心理正常的人有时也会产生孤独感,但一般不会有伤感、抑郁、烦恼等明显的消极情绪体验。

  孤独不像孤僻那样属于人格缺陷,而只是一种郁闷无助的异常心理体验。他们通常渴望人际交往,在交际中行为正常,不会给人怪异的感觉。


        编者总结:孤独并不可怕,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孤独。一方面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避免产生严重的孤独心理;另一方面是对孤独患者的爱心,要多给予他们帮助不要施以冷言冷语以及带着有色眼镜。值得注意的是,当你为了某种目的而敢于孤独主动孤独,那么在此也恭喜你,你的孤独到了一种境界你成为了孤独的思考者。但是切记,这并不等于拒绝交流。

【如何正确看待孤独】相关文章:

如何正确看待人际关系06-21

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兼职创业05-12

创业者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金钱07-13

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在校园创业09-23

如何摆脱孤独感11-26

正确看待网络创业05-28

孤独的人如何愉快地交流?03-15

职场孤独症如何排解03-17

如何预防儿童孤独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