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如何走出心理误区

时间:2022-11-15 12:29:51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面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如何走出心理误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就业难”的情况,许多大学在毕业都会面临就业困境,甚至有人说“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如何走出心理误区,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如何走出心理误区

  面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如何走出心理误区1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一年的毕业季,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就业难。寒窗苦读,毕业都想找到一份很好工作,希望有一个好的平台。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学历,都要保持心理健康,走出心理误区,放低姿态,努力不放弃,这样才有可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

  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讲,毕业生要走出就业的心理误区,具体包含五个层面——

  1.调整自己的收入预期

  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比较强调“升学”和“应试”,虽然国家一再倡导素质教育理念,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稀少,基础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以升学为导向:初中时学生被告知“要考上重点高中”就好了,进了高中,学生被告知“进了大学就好了”,这样给学生造成的印象是“上大学就是出路”“考上大学等于找到好工作”。如此,考上大学的“骄子”都对“出路”和“收入”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而真正等到毕业时,大学生才发现花费巨资上了十几年学,面临的职业收入想“收回成本”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已毕业的大学生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宁愿“啃老”也不愿意接受待遇差的岗位。类似现象与客观的就业形势一起强化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话题。

  虽然职业低收入让大学生们感觉“亏”了,但目前来看,还必须接受。只要这个职业收入不突破生存的底线——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就先立住脚跟再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增加。

  2.用信心引导自己

  现在,用“谈就业色变”来形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不算夸张。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当然是“就业困难”的现实,但“哀莫大于心死”无疑也是重要影响。

  应该看到,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到来的同时,我们的政府在努力,我们的学校在努力,我们的企业家也在努力……全社会的种种努力可能对部分人能够直接见效,可能对部分人的效果一时还看不到。问题不在于种种努力是否能立即给大学生找到工作,而是这种积极态度本身就是“信心”的体现——我们不回避危机,我们更不会向危机低头,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就是这个道理。有了信心,大学毕业生才能充分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反之,没有信心,只是感叹时运不济,怨天尤人,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对社会,岂不是更糟?

  3.用智慧武装自己

  用信心引导自己可以给大学毕业生带来勇气,但有勇无谋又是不够的。现实中我们恰恰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用人单位在面试中问“你能为我们单位创造什么效益”或“你能做什么”时,应聘者往往“失语”,起码回答不能令对方满意。其实,大学生并不缺乏专业知识,但“知识≠智慧”,经过数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还是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的,问题就出在如何把“吸收”的知识“贡献”出来,而且要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加以重新组织发挥。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都对大量来应聘的毕业生发出“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叹,现在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完全不同于人才紧缺时代了,上个世纪的大学生普遍都是“骄子”,毕业立刻会有人要,甚至是抢着要;但现在教育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提高了,大学生不再是“稀缺”资源,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尤其如此。这就要求当下的大学生必须“出新”——创造新的生产力,而要“出新”就必须把知识变成智慧,把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

  4.生存底线与行业选择

  当下,无论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对报考公务员的热情可谓空前高涨:几百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已经屡见不鲜。类似比较热门的行业如教师管理人员等也很受青睐,但涉及体力劳动或半体力劳动的行业普遍被冷落。大学生本人及其家长都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体力劳动是“不体面”的,“一个大学毕业生不从事体面的文字性工作怎么能叫文化人呢”?

  虽然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但以体力劳动为宽底层的就业结构,给人们造成的“金字塔”心理还非常固化,这在部分冷门专业尤其明显。比如,不少大学生及其家长不愿意报考社会工作专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社工是“照顾”人的保姆,一个大学生怎么能当保姆呢?我们暂且不分析对专业的“误解”,在社会进步的背景下,头脑灵活信息丰富知识专业型的保姆既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普及化出现的必然趋势。退一步讲,即使你非常不喜欢某岗位,在各行业普遍“开源节流”就业吃紧的情况下,先生存再就业又有何妨?

  5.生存底线与发展空间选择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会考虑,我的收入可以不高,但要有发展空间,即将来“升职”的可能性要比较大,而不是一直做普通员工。

  问题在于发展空间是不是就一定“可以预测”?如果大学生当一个酒店的服务员,能够从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并在实践中再学习,最后提升酒店服务水平改进酒店服务管理的机会应该远远大于一个初中毕业的服务员。不是有“行行出状元”那句话吗?所以,“大学生卖猪肉”本来就不应该成为新闻,只是传统的精英教育让人们觉得“卖猪肉”与“成龙成凤”发展空间的差距太大才成为新闻,而淡化这种心理暗示是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既然社会是动态的,我们就应该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就业与发展空间的变化。在温州义乌等地很多私营企业的老板“发家”有一个共同特征:资本起点低,文化水平低,但当初他们离开农田迈出“商贩”经营第一步的时候,谁又能够料到他们今天的发展空间呢?没有更好的条件或平台时,从小事做起,从低微处做起,适度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在实践中寻找拓展发展的空间才是更可行的。

  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这也是我们最常听到的话语。可能你会有看不上某个职业的心理误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没有职位,而是我们没有一个空杯心态,学习的心态。当你具备这两个心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努力,行行出状元。

  面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如何走出心理误区2

  就业挫折的理解

  就业挫折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就业挫折同其他挫折一样,包括就业挫折情境、就业挫折反应、就业挫折认识三个方面的涵义,三者中就业挫折认识,即对就业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最为重要。对于同样的就业挫折情境,不同的就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说,就业挫折情境越严重,所引起的就业挫折反应也可能越强烈,但是,他们并不总是成正比,有时就业挫折反应会大于实际的就业挫折情境,有时即便没有就业挫折情境的发生,而仅仅由于就业挫折认知的作用,也可能产生就业挫折反应。就业挫折一般有二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就业时由于知识缺乏、能力缺乏、经验缺乏、物资缺乏而产生缺乏挫折;另一种类型是由于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而产生的阻碍挫折,这种阻碍可能是物质性的,也可能是观念性的、社会性的。

  就业挫折反应

  大学生在就业受挫后,无论挫折情境是由客观因素还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都会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行为带来相应影响。就业受挫的生理变化是由就业挫折情境所导致的情绪变化引起的。在强烈的或持续的消极情绪的作用下,受挫者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等系统会发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反应。就业受挫后的情绪性反应更为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就业焦虑、就业冷漠、就业幻想、就业嫉妒、就业逃避等。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大学生在就业受挫后,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某种活动方式消除或减轻内心的不平衡,这种就业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具有的摆脱痛苦、减轻不安、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即为心理防御机制。就业心理防御机制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积极的行为反应,可使大学生心理挫折得到一定缓冲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就业中的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战胜就业中的困难和障碍。

  如何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第一、排除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是在社会或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从众心理重的人容易接受暗示,无主见、依赖性大、不能独立思考而是迷信名人和权威。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从众心理表现在愿意到大城市、大机关去工作。其实到大机关、大城市工作并不一定是你最佳的职业选择,而只是从众心理影响的结果。古往今来大多能成才者都具有很强的创造和思维能力,并力求摆脱从众心理的束缚。作为大学生应当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步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克服从众心理的影响,为今后走向社会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摒弃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也是妨碍求职就业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虚荣心过强者在就业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上实惠的'就业岗位。这些人不从发挥自身优势出发,不考虑自己的竞争能力,甚至不考虑自己的专长爱好,他们选择职业是为了让别人羡慕,做给别人看而不是为自己寻找用武之地。

  我们建议同学们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自问——我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我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我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经过冷静思考得出结论并付诸行动才可能真正丢掉虚荣心理的思想包袱,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

  第三、克服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挫折后就可能陷入苦闷、焦虑、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的体验之中。因此挫折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受到挫折是因为他们的去向和抱负不能为社会和亲友所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的怀才不遇的感觉。这往往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甚高造成的,而且通常是期望值越高挫折感就越重。如果在挫折中不是认真反思,而是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就可能形成人格障碍,由此引起内心世界的严重扭曲,对健康人格塑造构成严重威胁。

  要正确对待挫折、战胜挫折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这就是通过自我认识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需要、动机、目的、情绪。

  其次要进行自我冷化。就是对自我实行冷处理用自己的理智驾驭情感。

  为了使自己冷静下来可以试着进行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气功入静等训练方法。此外还有自我暗示激励法、自我渲泄与转移目标法等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充满自信而又脚踏实地的人相信你一定能克服就业中的挫折心理。

  第四、抑制羞怯心理。

  新时期的大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在校内熟人圈子里他们还能应付一出校门便感到手足无措。特别是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后在供需见面中普遍存在着羞怯心理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对他们的取舍。

  如何在求职就业活动中抑制并克服自己的羞怯心理呢?首先要增强自信心。古代有驼背成为捕蝉能手者,国外有从小口吃的人成为雄辩家。关键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切不要为自己的短处所禁锢。其次不要过多地计较别人的评论,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实力。第三平时就争取机会迎难而上,多多锻炼。第四要学会意念控制,遇到陌生场合预感自己可能紧张、羞怯时,暗示自己镇静下来,提醒自己别胡思乱想自己吓唬自己。

  我们要怎样面对就业中的挫折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过:“信心加忍耐能化一切不可能为可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虽然不见得会完全照着预期的方式进行,但只要咬紧牙关忍耐下去,在坚决的忍耐中,即使原计划不能实现,但环境状况会改变,而出现一条可行的道路,或许是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激起外界的共鸣与援助,虽然与原先预定的大不相同,但终究是曲曲折折地迈向了成功。”

  要培养自己在困难挫折面前的耐受力,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困难,要学会辨证思维,找到困难积极的一面。对于挫折,只要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思想上首先要适应它,然后才能想办法改善它或避免更坏的事情发生。比如一杯牛奶被打翻了,与其垂头顿胸心疼那杯牛奶,还不如打起精神将玻璃杯和牛奶立即打扫,以免走路滑倒而受伤。

  其次要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方式,对于困难,应面对困难而不是逃避困难,然后认真想办法解决。对于挫折(疾病、失意等),不要坐着天天想挫折多么痛苦,而应立即找有意义的事去做,只有通过做事将时间排满才能降低痛苦感。

【面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如何走出心理误区】相关文章:

走出心理问题的常见误区07-17

走出面对老板的心理误区02-22

大学生,请走出就业的心理误区04-13

如何走出择业心理误区03-15

大学生求职就业要走出的心理误区04-04

女性创业如何走出心理误区08-07

高考心理:考生如何走出心理误区?08-26

如何才能走出高职学生创业难的误区12-08

大学生,请走出就业的心理误区_综合指导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