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能掩盖焦虑?
中国人深深的焦虑感大多来自一个问题: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有钱就能掩盖焦虑?
"如果说我是一个妓女,那么我永远是一个妓女。作为一个妓女的本分,我会一直做下去。"这讲述的是日本横滨一位站街60年的妓女玛丽。
网上很多人在谈论她,在为她的执着和本分而感动,甚至说这是身为妓女的尊严。很少有人能够看到她内心的悲哀,如果有选择,她会选择当60多年的妓女吗?
玛丽二十几岁的花样年华当了慰安妇,每天接待的美军达50多人,有选择的情况下,谁愿意去?!
慰安所被关闭之后,很多慰安妇走上了妓女的道路,为什么?伤痕累累的她们根本没有太多谋生技能,能做的也只有皮肉生意,而玛丽也是其中一位。即便她可以被人称为"皇后陛下",即便她身着高雅端庄的欧式贵族裙装,这都没法掩盖她的身份。
玛丽在八十多岁时,写给元次郎的信中说,我还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没有实现。这话中的悲哀你能体会的到吗?
我认为,这份悲哀,一大部分是由她所处的时代造就。而我们现在的时代,也有些相似之处。
最近热映的《小别离》,剧中表达了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困境。虽然中国现在经济发展起来,小康家庭越来越多,但是钱再多也掩盖不了中国人内心深深的焦虑感。
剧中三个家庭,代表着三个不同的阶级,而每个阶级都有各自的焦虑。
琴琴妈觉得自己家没背景,没资本,就算孩子成绩好,以后也难找到好工作。朵朵妈认为孩子考不上好高中就进不了好大学。而小宇爸除了想把孩子送出去自己清静,也希望他出去镀金回来能接管自己公司。
这些都是大人们的焦虑,也是三个不同阶级的焦虑。他们解决自身焦虑的途径不约而同选择了:把孩子送出国留学。
这种感觉和玛丽生活的年代虽不同,却又相同。我们走出了百废待兴的时代,正走向一个发达而又稳定的阶段,此阶段的阶层分化和固化越来越明显。中国人深深的焦虑感大多来自一个问题: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尔斯·克拉克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盖茨比曲线",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个曲线表示的是代际流动性和社会平等之间的关系--社会越不平等,子女就越可能被卡在和父母相同的阶层里无法向上流动。
图像的横轴是以各国基尼系数表示的社会不公平程度,其中基尼系数越大,表示社会越不公平;纵轴为"代际收入弹性",即父辈的收入水平对下一代收入水平的影响,该数值越大,表示收入的代际流动性越低,子女处于父辈的经济阶层的可能性就越高。越靠上表明越难以流动,阶层固化就越严重。
中国的排名如此之高,难道我们就没有希望了吗?
不,有希望!
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巴拉巴西在《爆发》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而剩下的那7%无法预测的人则改变了世界。
书中没有给出7%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但至少他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挣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
怎么可以成为这类英雄呢?
《人生七年》中的十四个孩子,他们身在高度阶级固化的英国,每七年被采访跟拍一次,你可以大致看到这些人的生命历程,他们基本上都没有逃出自己阶层的宿命。
唯有一位农夫的儿子,考上了牛津,后来成了美国的大学教授。《56up》这一集的时候,他和出生上流社会的苏西坐在一起接受采访。他是十四分之一,刚好约等于是7%。
我这里说的学习,并不是说考上名校就是会学习,而是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的态度。因为这个世界上比你优秀,比你年轻,比你颜值高的人,他们依然在学习。
因为50年前500强企业,现在80%已经不在其列。
因为如今已不是一个可以纯吃老本的时代。
一个会学习的人,能够在任何领域,任何国家都强大无比!
如果你问我推荐你学习什么?
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是心理学。这是一门人人都需要的学科,不管你处在哪个年纪,不管你处在哪个职业,只要你与人接触,你都需要它。因为这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也是一门教授如何与人打交道的学科。
出路,选择,权利在你手里!
【有钱就能掩盖焦虑?】相关文章:
有钱谁都会创业,关键是没有钱怎么创业06-18
没有钱教你如何创业10-06
没有钱怎么才能创业10-29
《远离焦虑》推荐06-06
靠自虐就能创业成功?08-14
富人竭力掩盖的5个冷门创业好项目10-21
海竿底钓如何避免淤泥掩盖饵团11-02
焦虑症散文08-31
缓解焦虑症08-20
如何控制焦虑情绪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