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过分同情别人并不是件好事
懂得同情是好事,但过分同情别人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过分同情别人并不是件好事。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有一条叫“富有同情心”。于是很多人,都化身菩萨以及圣母,满脸的善良隐忍,全副身心投入到关爱别人、同情别人的修行当中。然而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过分具有同情心,并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在同情别人这件事情上,容易夹带私货。
一个人能够体会到另一个人的痛苦,必定自己也曾经受过伤,并感同身受。然而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为自己所受的不公待遇而争取利益,从来都不被赞赏,若是为了别人或者大众利益奋不顾身,却可以被标榜为英雄。
比如几年前,广州就有一位老人赖伯,一直被尊崇为见义勇为的楷模。有一次老人路过海珠桥,一位生意失败的轻生者攀上桥架准备自杀,结果引起桥面堵塞,上班出行的人怨声载道。赖伯大感跳桥者作秀过火,引起民众不便,于是,他三爬两攀摸到跳桥者身后,以握手为诱,一把将跳桥者摔向桥面。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赖伯更举手致意。而就是这一推,把跳桥者推出了个腰椎断裂,把赖伯推出个官司缠身,英雄乎、法盲乎、众说纷纭。
这位老伯的举动,究竟是在行善,还是借行善之名,表达自己的无明、愤怒、自大和狂妄呢?
引人深思。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善良,并不是真的善良,只是在借着帮助别人,来宣泄和表达自己。实际上在同情别人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加入了许多自己的私人情感,比如过分的激进、愤怒、攻击、违背当事人的意愿,这样不仅有失公允,更将事态引致不可控的方向。
家庭排列大师海灵格曾有一句经典名言----“那些同情别人的人是在责备上帝”。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假如和海灵格在“家庭排列”现场的一些操作联系起来的话,你会发现海灵格一直在遵循老子所表达的“无为”的境界。即使在家庭排列现场,案主的情况再悲惨或者是令人震惊,海灵格的表现都是平静而接纳,并且基本没有态度,让一切按照其本身的样子存在,基本不做扰动,只是让事情以真相的形式呈现。在这点上,或者可以用一句话表达----“大爱无爱”,我不从你身上获取任何的满足,比如通过同情你,满足我的拯救欲,自以为是的善良,以及沾沾自喜的专业等等。
当把别人看做弱者来同情的话,其实是对对方最大的不公。
意味着我是强的、好的、有能力的,你需要我来帮助拯救,并且,你将在我的帮助和拯救中,对我感激而尊崇。许多以拯救正义之名发动的战争或者会让我们发现,一件自以为,出自好心而产生的事情,最后导致的结果惊人的恶劣。
其实人和人都一样,从来没有谁更高贵或低贱,即使是社会地位容貌财富的不一致,都不足以改变内在人的核心生命力。
我不同情你,意味着我充分相信和尊重你的力量,你只是还没有发现自己而已。所以在心理咨询中,精神分析流派也秉持这一态度,通过咨询师内在清理修通自己的情节之后,让来访者干净透彻地照咨询师这面镜子,照出自己的、真实的样子,然后由自己的内心抉择是否改变。
而这一句话,和“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或者是圣经中所说的“我们要走窄门”等殊途同归。在人的内心中,都有一股精神力量,虽遇颠沛流离,仍不屈不挠。所以一个人最终得到精神与现实层面的胜利,并不来自于他人的同情,而是自助者天助。
而佛教,也有着这样的譬喻,讲的是一头驴掉入井中,人们向井中铲土,准备埋掉这头驴让它平静地死去而不是悲惨的饿死或疯狂,但是每一锹土撒到井里,驴都迅速地从脊背抖落,最后,井里的土越垫越厚,一直快到井面,到最后一锹土撒下的时候,这头驴居然从井中一跃而起,冲了出来。或者,这正是人类自强不已生生不息的写照。
然而在人类社会,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一个人离开另一个人,并不能活下去,人类社会也不复存焉。如何既表达自己的善意同时又不侵占别人的空间呢?其实大家可以效法《刀锋》主角拉里的助人精神,在书中,拉里多次帮助别人,但是每一次都只是尽自己能力范围,并且帮助并不会令对方不安和感觉突兀,他的每一次助人行为都颇有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味道,有人评价拉里达到了“上善若水”的最高境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所以当我们帮助人的时候,如果内心没有名利或者救赎的杂念,让一切都自然而然发生,甚至帮助了别人都不觉得自己在助人的话,那么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而接受帮助的人,也不要心怀不安或愧疚,能够得体地接受别人的帮助,更是对内心的终极考验。
【过分同情别人并不是件好事】相关文章:
过分的成语11-08
做人很过分的说说05-13
服装推销忌过分热情06-09
做一件好事心得体会04-12
服装推销礼仪-切忌过分热情06-09
过分执着暗示心理疾病03-07
把营养餐吃透,真是一件好事职场故事07-26
不值得同情的句子11-13
成功不同情眼泪作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