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精神病的心理因素
对于精神病呢了解吗?你又清楚导致精神病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吗?导致精神病的心理因素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致精神病的心理因素
1 、疲劳感
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休息和娱乐即可消除。
2 、焦虑反应
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 、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多见于妇女儿童,如女性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 、儿童可有白日梦、谎言表现。
4 、强迫现象
有些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是不是得罪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等情况,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 、恐怖感
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有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往下跳,这种想法如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精神病的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技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并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由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的机理还不清楚,因而精神病的病因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其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患者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当然,精神分裂症只是具有遗传倾向,并不是肯定遗传。是否发病还要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种影响。
另外,很多人认为,“得精神病的人都是受了刺激”,这种印象是受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的渲染和加强,却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例如,战争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刺激,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增加。还有研究显示,只有少数患者发病前受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所以,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刺激与精神病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它可能只是促使有些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再者,精神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前性格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表明,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具有孤僻、内向、敏感多疑、好幻想,胆小怕羞、思维缺乏逻辑性等性格特征,因此有人把这些性格特征称作“分裂型人格”,这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内在因素。具有上述性格缺陷的人不仅容易患病,治疗起来也相对比较困难,痊愈之后复发的危险性也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青少年活泼、开朗、坚强的性格对预防精神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三、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很多,现总结出十大预后不良的因素:
1.有家族遗传史者。
2.起病年龄早者(16岁以前起病者,特别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
3.隐袭起病、进展缓慢者。
4.起病前无明确精神刺激者。
请注意:3、4两点同一般人理解的,刺激越大、起病越急,病情就越重的印象正好相反。
5.病前性格有缺陷者。
6.持续病程过长(一般在五年以上)。
7.发现较晚,或治疗不及时者。
8.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9.在精神分裂症分型中属于单纯型者。
10.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者。
四、精神分裂症患者能结婚、生孩子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法律方面,二是人情方面。
法律方面,婚姻法只规定精神病人在发病期内不能婚育,对于其它状态下的婚育问题则没有硬性规定。而判断患者不在发病期的依据,是精神科医生出具的“临床痊愈”证明。
相比之下,人情方面该考虑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婚姻能使患者享受到规律的家庭生活,得到更多的照顾,减少自卑心理,有机会与外界多交往。更重要的是,患者如能在配偶的陪伴和督促下,严格遵医嘱就诊和服药,就会大大减少病情复发的危险性——此为利;婚姻必然要伴随家庭矛盾,如果婚后“内战”不断,势必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精神刺激,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此为弊。因此,精神病患者在考虑婚姻问题时,一定要权衡利弊。
家人如何与精神病人沟通
家人与精神病人沟通的方法:积极的心态
有不少病人家属在陪护的过程中,由于不懂得如何排解自己的精神压力,也出现了精神或心理上的问题。照顾精神病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家属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
首先,要正确看待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别的疾病一样,都是一种普通的疾病,只是表现症状和治疗方法不同,不能对精神病有任何歧视。家属一定要用一颗平常心,勇敢地面对外人,自信起来,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丰富自己的家庭生活,让生活过得开心幸福。
其次,要意识到精神疾病是可治的,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有很多精神病人是可以康复的.。家属在陪护病人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多与医护人员沟通,多了解心理康复过程中需要留意的事项。家属是病人最直接的接触人,如果自身心理素质不过关,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家属还要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舒缓自己的精神压力。家属照顾病人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但不能因此就不与社会接触,应尽可能给自己创造接触美好生活的机会,比如购物、探亲访友等,让自己的心态适度放松。
最后,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全家人到医院的心理科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请心理医生为家属做心理疏导。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压办法。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属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做一些户外活动,学会换位思考与转移视线的方法,处理好和精神病患者的关系,不仅可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可有效防止精神病患者病情的复发。
家人与精神病人沟通的方法:行为上
作为患者的家人,要帮助患者合理的安排生活,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患者搞好个人卫生,还可以陪着患者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
对于一些拒绝服药的患者,我们的态度要温和,要耐心的劝导患者服药,不能够强制性的灌药,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如果患者的病情好转了一些,我们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一些文体活动,帮助患者和别人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建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整个家庭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充分的尊重患者,要鼓励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不要觉得自己是个病人就什么都不行了,要帮助患者使其看见自己的优点,树立起对抗疾病的信心。
以上就是成都安定医院的为你介绍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注意的方面了,希望你在了解了以后能够对身边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引起重视。
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都是需要在患者出院以后进行较长一段时期的巩固的,如果在患者出院以后,就放任不管的话,患者的病情不止得不到良好的恢复,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精神病的病因及种类症状表现
一、引发精神病的因素
1、精神刺激:引发精神病的主要诱发因素,诸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失业穷困等,精神创伤和重大生活事件均可诱发精神病,这些精神刺激属于心理因素之一,心理负担重和心理应激多都可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2、个性及环境:部分精神病病人有特殊的个性,如孤僻、少言、怕羞、敏感、多疑、懒散、沉溺于幻想等,这种个性偏离正常者称为分裂样人格障碍。有人提出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以后发展为精神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说精神病与个性有一定关系。
3、年龄:青春期是一个内分泌系统发育逐渐成熟的阶段,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对外界应激因素敏感。精神病易发于这一时期,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这时若遇心理因素往往易患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中年期,正处于脑力和体力最充沛最活跃时期,思维和情感的变化复杂,易在心理因素下,常易发生妄想状态或抑郁状态,心身疾病等。不同的年龄可发生不同的精神疾病。儿童期,由于整个精神发育和心理活动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处于幼稚情感和原始行为时期。偶可出现儿童期特有的症状或疾病。如行为障碍、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等。老年前期或老年期,由于脑和躯体生理机能处于高龄衰老时期,如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和心理活动等机能出现衰退或老化。如遇生活事件的心理因素,老年前期易患焦虑、抑郁或偏执状态等。老年期往往发生阿尔采末病、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等。
4、在生理方面:主要有遗传因素及器质性因素,患病者的直系家属较普通人患病机会更高,尤其以孪生兄弟姐妹为最高;在器质性方面,研究发现患病者多有脑部功能失调及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在心理方面,长期或急剧的压力(如天灾人祸等生活事件)等心理因素,往往是引起精神病的诱因。
二、精神病的种类及其症状
功能性精神障碍:
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儿童精神病、双相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感应性精神病等。
轻型精神病:神经衰弱、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
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颅内与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低血糖所致精神障碍等。
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与非依赖性精神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等。是不是有病,一定要进行临床诊断: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是精神病明朗化之前的异常精神状态,具体表现如下:
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症。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驰、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思维插入等。
注意障碍:包括主动注意障碍和被动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智能障碍:分为先天性智能能低下,后天获得性痴呆。
情感障碍: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悲、忧等的体验和表情。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激动,迟钝、淡漠、倒错、恐怖,矛盾等。
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减退、缺乏、倒错、矛盾、木僵、违拗以及动作刻板、模仿、作态与行为怪异等。
性格改变: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神经症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如回忆和联想增多,对需要思考的问题感到费力,而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却很活跃,常因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情感改变: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发脾气;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易疲劳,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责自罪,悲观厌世,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或情绪波动,常无客观依据的提心吊胆,担心自己或亲人很快会有疾病或灾祸临头,为此感到神经紧张、忧虑不安、坐卧不宁、唉声叹气、无法放松,而且常常伴有头重脚轻、出汗、心慌或呼吸急促、胃部不适、头晕、口干等症状。缺乏适应的情感交流,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表现较平淡,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对亲属不体贴、对同志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情感反应不鲜明、不生动。或对镜自我欣赏,自言自语,无故哭笑,或对平时无关重要的物品、环境或活动,常常产生一种紧张恐怖的心情,甚至感到这种恐怖感是不正常的,但无法摆脱。恐惧的内容很多,例如:怕脏,怕感染,怕尖锐的物件,怕空旷的广场和高地,怕脸红,怕得疾病和死亡等等。
三、如何彻底治疗精神病
1、心理治疗:传统观念认为,精神病是不可治愈的,一旦患上精神病,只能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心理疗法,可以彻底治疗部分精神病,在北京等地,部分对精神病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彻底治愈精神病。
2、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药物治疗效果不错:主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西药方:齐拉西酮、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富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托嗪、奥氮平等。
3、饮食疗法: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又称食疗、食治,系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制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西医和中医均有食疗。西药食疗通过膳食补充,或控制各种营养素摄入,达到治疗营养缺乏性疾病或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的目的。
四、精神病患者的危害有多大
1、对患者自身的伤害
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自伤自杀是对精神病的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方式。据临床调查,自杀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症,其自杀危险高于一般人的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约占13%。
2、对家庭的伤害
有很多家庭因为精神病的出现而破裂,精神病的危害是很大的。精神疾病患者不仅因病态行为给家人造成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家庭经济状况及家人生活质量的下降、精神负担加重等情况,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3、对他人的伤害
精神病的危害有很多精神病患者都会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举动,比如攻击他人,多会对被攻击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被攻击者往往是患者周围熟悉的人,甚至亲人居多。
4、对社会的伤害
患者有时候会将自己的遭遇归结于社会和他人,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他们中有的患者难以走出心理误区,偏执记恨于政府、社会,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也是精神病的危害。
【导致精神病的心理因素】相关文章:
导致强迫症的心理因素10-27
七种导致恋爱失败的心理因素10-16
考试时因心理因素而导致失分的解决方法07-11
不良性格会导致一些精神病出现08-30
掌握消费的心理因素09-07
引起儿童肥胖的心理因素02-17
有助职场发展的心理因素12-09
野心是职场的关键心理因素07-02
有益职场发展的心理因素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