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思维的局限

时间:2020-08-30 18:01:35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如何突破思维的局限

  当突破思维,我们的思维才能变得思维强大起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突破思维的局限呢?

  普林斯顿大学的荣休教授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今年78岁,由于“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到了经济学当中,尤其为不确定状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不过假如《思考,快与慢》一书没有成为《纽约时报》2011年的年度十大畅销书之一,估计他的名声将一直局限在专业领域之内。因为就我所知,他和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等人合著的《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几乎涵盖了《思考,快与慢》的各个主题,并没有引起圈外读者的多少反应——2008年的中文版同样如此。

  其实,《思考,快与慢》与卡尼曼的其它著述的核心思想是共通的,只不过它的目标读者就是普通大众,故而相当通俗而已。那么,卡尼曼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别让直觉成错觉。”

  早在1955年,21岁的卡尼曼就感到直觉不可靠。当时他是以色列国防军的一名陆军中尉,负责给全军建立一套心理评测体系。年纪轻轻卡尼曼就担此重任,实在是因为军中无人。那时的以色列建国才七年时间,而一个心理学的学士学位,足以保证他成为军中最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

  卡尼曼承担的第一项任务是对入伍新兵进行心理素质测试。

  通过评估士兵们的个性特点,来确定他们的作战适应性。最终依据评估结果,将他们分配到最适合的兵种,比如步兵、炮兵和装甲兵等等。然而在开展工作时卡尼曼才发现,他手下的'那些面试官们都是女性,并且多数还是不必参战的新兵。她们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了岗,却要在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去决定一个士兵的命运。卡尼曼认为,这样的评估几乎是徒劳的。

  于是卡尼曼想尝试一套新的方案。

  他用一个包含责任心、社交能力、男子气概等六项个性特征的表格,加上一个与作战适应性相关的特定公式,组合成一套标准化的试题,来替代过去那种描述性质的整体评估。可是没想到,新方案遭到面试官们的一致抗议。她们对这位年纪相当的青年上司抱怨,这样的评估方式将把她们变成毫无情感的机器人。没办法,卡尼曼只好妥协,允许她们按照新方案完成评测后,“闭上眼睛”运用直觉判断。结果令人惊奇,这时候直觉得出的结果与新方案的公式计算一样准确。

  由此卡尼曼得出了他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结论:不能轻易抛弃直觉,但也不可简单地相信它。

  在判断人和事的时候,直觉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前提是你已经在特定时间内搜集到了必要的相关信息,就像卡尼曼对面试官们提出的要求那样。因为这种情况下,你至少不会做出“我看到了他深邃的眼神,我喜欢自己看到的一切”这类的主观判断了。

  一旦相关信息,特别是框架信息有误,哪怕是专家也会犯直觉错误。这一点,卡尼曼也是在军队中体会到的。除了入伍新兵的测试,他还做过军官培训项目的评估。有一项任务是让八名士官将一根原木拖过近两米高的墙。其间每个人都必须在不碰到墙的前提下翻过去,并且原木也不能触及墙或地,否则任务将从头再做。

  然而要成功完成这个任务难度不小。士官们事先都摘除了军衔,彼此互不认识,身上只有数字标签以供辨别。换句话说,这个必须依靠合作才能成功的团队中没有指定的领导,也没有固定的下属。因此失败乃是常事,惟有不断重新开始。卡尼曼所做的,就是观察这一过程,记录谁在指挥,谁在服从,谁又在试图领导时被其他人拒绝等等行为(心理记:有点像外企招聘常用到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他还要测试这些士官在压力下展示出来的天性,哪些人固执,哪些人顺从,哪些人自负,哪些人暴躁,哪些人容易气馁,哪些人根本就是逃兵。

  经过这些测试,卡尼曼信心十足地对士官们的发展前景给出了明确的预测。可是,当这些人返回部队或上了战场,几个月后他收集到的反馈却证明,那些预测比凭空猜测强不了多少。原因很简单,当时他在一个模拟的场景中所做的判断,与士官们未来将要面对的现实场景存在很大的差异。将经验转化为行动,这就是专家的直觉。然而问题在于,经验往往也会带来自信的过度膨胀,导致直觉成了偏见。须知,经验只是对过去的总结,而未来并不在经验的范围之内。

  卡尼曼认为直觉不可靠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

  在他看来,人的思维模式大体可分为两类:系统1与系统2。系统1是一组自主运行的认知程序,具有快速、低耗的特点,短处是易犯系统性错误。而系统2则是一组自觉运转的认知程序,擅长精确控制和复杂运算,但是速度慢,耗能高,还有些懒惰。

  通常情况下,系统1可以依照一定的模式,轻松地向系统2提供感觉、印象、意向等信息。系统2也会顺利接受它们,并将信息转换为指导行为的信念。反过来,这些信念又会成为系统1运行模式的参照系数。只有当系统1的运转出现阻碍时,系统1才会激活系统2,让后者充分动用能量和注意力,去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比如回答一道13×79之类的算术题,或者设计一个心理测试体系。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系统1会满足于轻松自如的状态,根本意识不到它已然犯了错误。

  因为它只会按照它所设定的熟悉模式运转。在这些模式构成的世界里,太阳从东方升起,水往低处流动,小狗不会喵喵叫,小鸟没有三只脚。与此同时,由于运转慢耗能高,“懒惰”的系统2会疏忽对系统1的审视,甚而编造故事,充当系统1的辩手。当这两个系统一起犯错时,人们的认识就会出大问题。

  卡尼曼的建议是,尽可能为系统1提供更多更好的框架信息,用系统2对系统1进行“事前验尸”一般的清单式检查等等,能够有效地强化认知能力。不过他在书中也悄悄承认,尽管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人们过上正确而美好的生活,真要做起来却是很难的。否则,他完全没必要用厚达400页的鲜活故事来证明。

【如何突破思维的局限】相关文章:

女生创业应突破哪些局限12-08

浅谈数学思维的形成和突破11-03

阅读如何突破生词08-20

象棋思维如何锻炼09-04

如何突破心理障碍10-19

如何突破托福词汇难关10-05

考研政治短期如何突破05-29

打篮球如何突破过人09-07

EDA如何突破功率限制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