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时间:2023-06-05 18:19:28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心理状况不佳已经不是某一个个别现象,实际上这种状态已经辐射到整个教行业领域。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是整个教行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导致教师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目标:

  1、掌握教师职业的特性。

  2、掌握放松的心理健康调适策略

  培训内容:

  1、教师职业生涯的特点。

  2、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及任务

  3、学会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培训过程: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因而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教师们为了这一职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绚丽的晚霞……,荣誉的背后我们教师却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

  教师缘何“心病”不断?我想,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另外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社会环境:首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脑体倒挂是指相同工作时间内,脑力劳动的价格低于或等于体力劳动的价格的现象。)

  案例11实验1:一个南瓜的压力实验

  揭示:职业生涯的特性:终生性、独特性、发展性、总和性

  教师职业具有以下特点:教学是一种孤寂的专业工作;教师的工作对象同质性大于异质性;教师与工作对象的年龄差距逐渐增大。

  案例12实验2:一杯水的重量:

  揭示:学习身心放松的方法来缓解压力,调节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休闲生活的主要功能

  增进身心健康发泄负面情绪提高个人价值

  促进人际关系学习新的知识避免角色呆板

  扩展社会接触面和谐家人关系

  一、让老师愉快工作的方法

  案例13故事在美国旧金山,有一群卖鱼人,他们过着又脏又累的生活,收入很低,处于社会底层;但他们决定过快乐的生活,把工作变成游戏,享受这繁重的劳动。于是他们每天哼着歌,把鱼在空中抛来抛去,互相鼓励,真诚关心每一位顾客,不但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他们感动了很多人,附近很多白领在午休的时候来看他们,从他们那里分享快乐。电视台拍摄了他们的短片,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多到旧金山旅游的人专门到鱼市上看他们。

  这个故事近乎于一个神话。处于社会最底层、工作最辛劳的人找到了快乐,而大批社会地位高、工作清闲的人却迷失了方向,甚至有人走上了绝路,这是为什么?卖鱼人把找到快乐的方法总结为四步:

  一、玩。把工作当成游戏。卖鱼人把枯燥的工作当作游戏,所以他们乐此不疲。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乐学为最高境界。孔子之所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就是因为他乐在其中吗?童年时谁不喜欢玩游戏?长大后谁不喜欢旅游?我们在玩中完全放松,放弃功利,找到真我。但是,多数人把工作只当成工作,玩和工作是截然分开的。这个世界上,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有几个呢?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当教师又苦又累,比鸡起得早,比牛干得累。但是,如果老师们改变心智模式,把工作当成游戏,把学生看成最美丽的风景,我想,笑容会时常挂在你们脸上。有这样一位老师,刚参加工作不久,不顾老同志的劝告,带领全班同学步行几十公里爬木兰山,他“把十年后的我”写成字条,放在瓶中,埋进土里。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有学生邀请他去寻找当年埋下的憧憬,他说回想那一天的疯狂,真的很快乐啊!

  二、让别人快乐。有一首歌唱得好:“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有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可耻的,也是短暂的,因为你不能控制别人的快乐,例如商纣;有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上,那是高尚的,也是长久的,因为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快乐,例如居里夫人、爱迪生。卖鱼人真诚关心顾客,顾客甜美的笑容和纯真的友谊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你想过得快乐吗?很简单,让你的学生快乐你就会快乐,反之,让你的学生烦恼,你也会烦恼。在课堂上,如果你想方设法让学生脸上绽放出最美丽的笑容,你会不快乐吗?

  三、投入,人在心在。卖鱼人快乐的根源是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初中时同学在一起议论长大“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当老师。”造化弄人,我做了老师,但我没有感到教书的乐趣。一次同学聚会,我发现很多人的想法和我是一样的。一个同学说:“每次走进教室就烦,出教室就轻松了。”我忽然觉得很可悲:我们每天都要走进课堂,如果进课堂就不快乐,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个职业?单纯的人是幸福的,我们这样整天活在矛盾中有什么意思?要么快刀斩乱麻,辞职不干;要么,干一天就要全身心投入,人在心在,并且从中得到快乐。心智模式改变了,很快,我找到了做教师的乐趣。于丹老师、百家讲坛的教授们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的投入,当他们的眼睛看着下面的时候,当他手舞足蹈地讲故事的时候,你会说:他是多么投入又多么快乐啊!

  四、选择你的态度。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诚然,卖鱼人选择了积极的态度,收获了快乐;而很多人选择了消极的态度,收获了烦恼。记起这样一则文章:一个女人跟着丈夫到撒哈拉大沙漠,单调的生活让她要发疯了,她写信给父亲,要求回家。父亲回信只有一句话:两个囚犯在牢房里向外望,一个人看到的是窗前的烂泥,另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天的星星。女人明白了,她选择了看星星,在沙漠过得很愉快。司马迁选择了忍辱负重,收获的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陶渊明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收获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王昭君选择了和亲匈奴,收获的是两国人民几十年的和平;李白选择了一介书生,收获的是“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潇洒身姿。那么,你们选择的是什么呢?

  是啊!改变你的想法,你就改变了世界。亲爱的同学,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要为琐事烦恼?多少人梦寐以求得到这个机会,多少人在羡慕我们的工作啊!我只是想;我生活十年和生活一年并没多大区别——做着同样的事,见着同样的人。我们为什么不尽情享受身边的美景,他乡的独特风景呢?有条件的还可以享受异国的风情,让我们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快乐的生活。记住:一、玩,二、让别人快乐,三、投入,四、选择你的态度。

  二、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人,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例如王燕、张雨晴就有舞蹈的天赋。

  案例14诗人普希金的故事: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想把陶老先生的话略做改动:“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不是这样听着更有于利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想,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更利于我们自身。

  让我们确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会开出花。

  三、对自己——学会保护。

  最大的杀手是自己——这不是危言耸听。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不是天方夜谭。

  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危险性,那么怎么谈得上杀手、医生和保护呢?让我们从应激反应综合症说起。

  压力引起应激,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但这些超常的表现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个母亲会以比消防员还快的速度飞跑过去接住从楼上掉下来的孩子,就是一种超常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容易患这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于第二位!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案例15故事:哲学家----弟子故事。

  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案例16一个旅行者的故事:

  生活中,我们同这位旅行者一样,也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简化生活。

  案例17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

  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事物,把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注意转移的方式很多,可以看看电影,欣赏一下画报,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者去郊外走一走等等,但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正在课堂上,不合理情绪来了,怎么办?不可能这节课我上了,我到操场透透气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再等一分钟”,有时候再等等,远远比努力往前赶要好得多,因为这样的等等,可以让你在一分钟后变得冷静,本应该发的火不发,本应该生的气不生,学生在你等一分钟后再处理他时,他可就乖多了。所以,必要时给自己点时间,哪怕这一分钟让学生先做一道巩固练习,你先静静地看看窗外,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冷却后再处理,其实已经不用处理了。

  第四种方法:合理发泄。

  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这就像水库里的水如果太多就有冲跨堤坝的危险,此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就要通过泄洪道把多余的水释放出去一样。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

  (1)找人倾诉。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宣泄的方式,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有了烦恼和委屈时,如果没有人可以倾诉,常会使人感到憋的难受,如果能把心里的别扭向朋友倾诉一番,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也能使自己感到轻松了许多。近年来一些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十分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给那些需要倾诉但又找不到合适听众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2)书写日记。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又不打热线电话,也可以选择自我倾诉的方式,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向自己倾诉,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确是一种十分合适的宣泄方法。

  (3)自我宣泄。

  这是指独自一人时可以采用的宣泄方式,包括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的行为,如在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甚至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软一点的垫子进行摔打等,都能起到宣泄的作用。

  (4)运动调节。

  通过参加某些体育运动也可以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像拳击、足球等项目,这种调节作用就更明显。

  四、教师如何熄灭心中愤怒的火焰

  [心理处方]

  第一,承认人的差异性。生活中的人往往是形形色色的,有优秀者,也有较差者,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基本事实。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来说,存在一些不良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正常现象,大可不必生气动肝火。当然,这并不是说就不去管他们,只是不用动怒罢了。有了这样的认识,对待不同的学生,你就会以平常心态去看待,你也就不会总是对他们抱有过高的个人期待。戴尔有句名言:“避免动怒的唯一方法是在内心消除这样一种想法:即是,你要跟我一样就好了。”要求别人达到自己心中的标准,一个成人对待同龄人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何况是对待不成熟的学生呢?

  第二,适当示弱。不要总以为自己是老师,在学生面前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或者内心深处总固守着一种信念:我是老师,我就一定能够控制你。这两种心态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尊严感(不允许学生冒犯我,否则十分丢人)、自能感(即自以为是心理,相信自己有能力让别人完全听从自己)。这两种心理是产生“教师霸权”心理的主要因素。而事实上,教师也是普通人,不可能无所不能,不可能没有缺点和不足,在学生面前暴露出弱点并不是什么丑事,相反还可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亲近感。经常想想自己也是普通人,就可以淡化“霸权心理”;在与学生对立冲突的时候,退让一步,显示自己一定程度的无奈,这是消除矛盾、减少冲突的良策。同时,这也不会降低你的威信,也可能会激起其他同学的同情与支持。

  第三,要时刻记住。发火是无能的表现。愤怒与吼叫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表明了你的不满态度,但是也同时反映了你不佳的修养与别无它策的实力。要避免发怒,一要冷静地面对现实,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认清真相;二要尊重他人,哪怕是对待行为不怎么规范的学生,也应该以尊重为前提;三要考虑后果,愤怒的后果只会是激化矛盾,甚至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境地。情绪失控的人,往往会做出越轨的事情来。古语说得好:“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第四,对于学生中的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可以视而不见,冷冻处理。特别是上课的时候,应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重,不要受个别同学的小节所左右。因此,作为老师,照样应该学会宽容,无论何时何地,善于宽容总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其实宽容与严格要求并不矛盾,宽容别人的人一定是心胸开阔的。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

  (一)合理认知

  1、认识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

  案例18:“卖盐与卖伞-晴天与雨天”一位母亲两个儿子的故事。

  案例19: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的故事。

  案例20:航空公司与或火山灰揭示;不同的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行为决定效益。

  讨论:案例21: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批评:“胸无大志!”;外国的老师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结论: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讨论:案例22一家主人与一只狗和一只猫的故事:

  所以有人说,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从某个角度说,教师的岗位是学生提供的,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又是教师的衣食父母!尤其是那些难教育的学生,甚至还提供了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机会。因为有了不爱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因为有了不会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教授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为有了各种异质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转变学生的能力。

  (二)、积极适应客观环境

  积极的适应就是要学会接受,很多人都知道怎么去付出,却不会接受。付出是一种幸福,付出了就不要后悔。学会接受却很艰难,接受一切不平等,接受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

  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我们不能知道别人的想法,但我们可以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创造幸福生活,用全新的姿态去接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愦赠。

  比如:把每一个教案当做一首散文诗来写

  把每一次晨间谈话当做一次讲演来做

  把每一节课当做一台精彩的节目来演……

  假如没上过公开课,争取机会上一堂观摩课试试!准备过程中也许会紧张忙碌,但这个过程却能让你经历到一种探索的喜悦。

  案例23:两个粥铺的故事。

  结论:学会适应,探讨新的改革方案:给别人留于余地,再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空间,这样才会在不声不响中获胜。

  (三)、正确调整自己

  1.积极的自我意象:

  作为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发展方面有这样一个观点:“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

  案例24:大鱼吃小鱼的故事。

  结论:无力感和建立了碰壁的条件反射-见到小鱼就躲开,出现消极的自我意象。

  案例25:跨栏定律:

  2.增强自信:

  心理学家班度拉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不是固定产生,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

  案例26:世界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的故事。

  结论:真才实学是积极的自我意象、自信心源泉。没有真才实学的自信是盲目的自信,是没有自知之明的狂妄自大。

  3.正面的自我暗示:

  无条件地、非理性地接受外界或自己的语言或其它刺激,由此而产生特定的知觉、观念、信念、情感和行动的现象叫暗示。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较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

  案例27:医生和高血压的病人。

  案例28:国外对要执行死刑的罪犯作实验。

  结论:其实这是虚拟的,根本就没有给被试抽血。这是消极的暗示的作用。

  案例29: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某人在闲谈中触及到了另外一个人敏感区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但也没说什么,本应该过去的事,其中旁边一位说他那么说你怎么不说啥呀,你的脾气挺好呀。这就是一种暗示。(俗话说看热闹的不怕事大的)再比如,中央在发布很多精神的时候就有暗示,专家解读你就会知道国家又要在哪方面发展了或投入了。

  我们提倡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早晨起来对自己连说三遍:我是一个有恒心的人,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还有很大潜力没挖掘出来!我一定会成功的!我是幸福的人!试试看,不出一个月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每天都这样消极的暗示自己,可能你真的就不行了。

  4.合理比较

  比上不足则越比越不足,比下有余则越比越有余。人们更多的是比上不足。苦恼之源常来自于比较,摆脱苦恼的灵丹妙药往往也是比较。

  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的时候,与下岗工作比。

  当学校发的福利津贴你觉得少时,与其他领不到工资的教师比。

  当别人职称聘上而自己屡战屡败时,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比。

  当别人无德无才却青云直上,你枉有千里马之才却只让拉磨时,与古今中外才华横溢却惨遭不幸的人比。

  这一切都不如人家时,还可以这样比:我的妻子(丈夫)比他们的贤惠(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的家庭比他们的和睦,我比他们有两套或多套房子,我比小商贩有工资,将来有退休金……

  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悦纳自己的成绩、性格。我听过有的老师跟我这样讲过:我一个小小的教师,有多大的能耐,能挣这么多钱,还住上了楼房,可知足了。我的很多同学都在家种地呢。这话说得多好呀。心理很健康。

  5.恰当、合理地宣泄: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最终甚至导致神经病。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可以倾诉、发牢骚,找好朋友、知己……

  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心中的不平、不满、不快、烦恼和愤恨统统地向他顾吐出来。我们时常能看到有些人下班回家途中到酒馆去,一边喝着酒,一边发牢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的发泄方法。虽然看上去有损自我形象,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的话,这是个很有成效的方法。人可以通过发倾诉、牢骚来消除心中的不平与不满。能消除精神疲劳,使人轻松愉快。当你受到委屈泪流不止的时候,就可以大哭一场,哭完后心里舒服多了。这也是一种好的宣泄方法。在美国就有摔盘子的宣泄店。

  案例30:美国总统林肯宣泄的故事

  案例31:一位教师和学生宣泄的例子。

  结论:请记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烦恼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不把它发泄出去,它就会逐渐地越积越多,乃至引起最后的总爆发。

  6.避免期待性焦虑

  案例32:高中生焦虑症。在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有焦虑症的很多,

  分析:初步判断是属于期待性焦虑。期待性焦虑所指向的是特定的即将发生的事件,在本案中是指外语考试。来访者每次面临外语考试就会出现紧张、害怕的情绪,并伴有心慌、手发抖、出汗和尿急等等躯体化反应,以及考前的睡眠障碍,都是焦虑典型症状。

  案例33:婚前期待焦虑症。

  分析:初步判断此个案属于婚前的期待性焦虑。由于面临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事件——婚姻,来访者由于之前和男友在个性、经济上的差异对婚后生活产生紧张和害怕,担心两人无法磨合与适应,由此引发焦虑情绪。

  生活在现时中,生活在独立的今日。关闭过去,把已死的过去关闭掉,不要以悔恨去陪葬!把未来也象过去一样关闭起来,忧虑未来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费、精神的疲惫。我们要养成生活在独立的今天之中的好习惯,把今天过好,只有今天是属于自己的实实在在的一天!”——卡耐基

  7.自言自语: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身心健康。

  案例34:一个22岁的女孩幻想症。

  分析:通过自言自语也是一种心理自我缓解的方式,在日常人际互动中不能很好地应对他人的语言,采用压抑回避的方式,但内心已经很不舒服,于是过后通过这样与自己对话来完成积压的情绪,从意义上来说并非不正常,而是自我调整,但是最好学会正面积极和谐的沟通,才能让自己内外在更加统一协调。我在生活中也有过体验,心里憋闷的时候就自言自语,这样真的能减轻压力。这是真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经常这样就要做心理调试了。

  8.适当的运动、娱乐和幽默:

  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运动或娱乐活动减压,看小品、幽默故事、听音乐、唱歌等。幽默语言、幽默故事

  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不会伤及任何人。

  案例一:萧伯纳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师,他挖苦萧伯纳:“外国人看你这样干瘦,一定认为英国人都在饿肚皮。”萧伯纳谦和地说:“外国人看到你这位英国人,一定可以找到饥饿的根源。”

  案例35:二锅头的威力

  9.采用分解法:

  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化整为零。

  10.抑怒--训练自己不生气

  第一,学会说“没关系”。设想以前发怒之事,利用镜子技巧对自己说“没关系”。

  第二,发生不顺心的事,遇到误解后,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对自己说“小事一桩”。学会给自己吃“宽心丸”。

  第三,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迟几秒,久而久之,可自我控制。

  舌头可以在嘴里打转,一般激情二十分钟后就没事了。保持沉默法。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说过:“沉默是最安全的防御战略。”有句老话:“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请记住这一古训。

  第四,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使的权利。

  第五,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见你动怒时,便提醒你。

  第六,要自爱,提醒自己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发怒首先伤害自己的身体。(一句话阿Q精神胜利法)

  11.其它:

  ⑴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消失。咱们学校没有大树,可以拥抱下电线杆,也能缓解夜里,真的不信你试试。

  ⑵看恐怖片。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

  ⑶运用语言和想象放松。闭上眼睛,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绿茵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⑷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⑸嗅嗅香水味。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都为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炼出的香油所醉倒。原来香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伏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和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⑹吃零食。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肚子的饥饿需要,而在于对紧张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它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咀嚼和进行吞咽运动的时候,可以使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得到转移,在大脑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兴奋灶,从而使紧张兴奋区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到放松。(此法对女同志最适合)。

  ⑺穿上称心的衣服。当人们穿上自己认为非常“顺眼”的衣服,自我感觉良好时,就会重新鼓起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

  ⑻养宠物益身心。一项心理学试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观赏自养的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势优雅地翩翩起舞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荣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压力也大为减轻。东京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为消除雇员的紧张,每个月花2500美元请人定时牵来憨态可掬的牧羊犬,让公司雇员放下手中的工作来逗弄牧羊犬,从而达到因工作紧张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⑼调息放松。调息放松法,也称深呼吸放松法。此法的关键是将胸呼吸(由于紧张,使吸入的新鲜空气最多只到达胸部便被呼出)变成腹式慢呼吸(尽量向内更多地吸入空气,再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此法可促使血液循环正常,让紧张心理得以缓解,降低个体对焦虑的易感度。

  ⑽注意转移法:所谓注意转移法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使消极的情绪在蔓延之前就被一些因素干扰,不再恶化,朝着良性方面发展。过于强烈的消极刺激都与当时的情境密切相关,只要善于脱离不利的情境,对于情绪的控制就变得相对容易。

  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一般控制在:强度弱,时间短,尽快浮出水面。地狱中仍然可以建设天堂,苦海也是海,可以游一会儿。

  合理思考、及时调整、正确行动!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不能样样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力;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

  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更为重要了。

  如果你是绿色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健康的!

  如果你是阳光的,你周围的人就是温暖的!

  如果你是努力的,你周围的人就是进步的!

  如果你是向上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可以展望的!

  最后,愿我呵护的你,每天都健康快乐。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题12-12

民工怎样调适心理健康08-02

青少年心理健康及调适方法06-06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答案06-17

笔试:学会自我调适04-06

中学生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03-14

焦虑症患者自我调适的方法11-23

大学生求职:注意自我心理调适05-16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