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疾病是如何产生、分析是如何治疗的?
一个人的心理疾病的产生是由他的利比多和他的攻击性投注和投注方向出现问题而产生的。
比如说在母亲缺乏或者母亲的回应不恰当的情况下,这个人的利比多和攻击性投注就会出现问题。
母亲回应不恰当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投注到替代母亲的物体上,变成恋物癖。
二、投注到自己,产生病理性的自恋。
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像妈妈投注的话,这本身就是创伤了。然后可能我们会为这个孩子找一个客体:例如奶奶。假如奶奶能够给他恰当的回应的话,这个人的人格发展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关键是要看替代母亲的这个客体,能不能给他提供高质量的客体关系。如果能够,就不会有问题。
很多80后90后孩子的孩子出生后,大家都面临一个选择。是奶奶带还是外婆带,是自己带还是老人带。在孩子跟母亲的关系中,最常见的就是奶奶会在那里争夺。这样对一个孩子的人格形成会有严重的影响。
首先不论成人间怎样的争夺,两个成年人的冲突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心冲突,我们强烈建议一个母亲,不要使自己成为孩子的第二抚养者。如果让孩子跟上两代人建立关系的话,这个关系本身就已经是创伤性的了。
如果母亲自身就不是一个很好的第一抚养者,自身是冷漠的,焦虑的,或者抑郁的。选择一个可以提供高质量客体关系的替代者可能会更好一些,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还是我们让这个妈妈的人格更加健康成为第一抚养者。
一个人在成年时候,他的发病原因跟早年经历是有很重要的关系的。成年之后经历某一个创伤性事件然后发病,这个创伤性事件被称为诱因,既然是诱因就是诱发因素,并不是真实的原因。它只是一个导火线。但真正爆炸的是童年时候的那个炸药包。所以,所有创伤性事件即诱因,成年期间首次发病都可以理解为创伤的延迟性反应。治疗的机制,依然是让他有一个健康的人格。简单的说,两个人都遇到了同样具有攻击性质的事件,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这就是因为有不同的人格垫底子。例如:高考失败后,有人就要自杀,有人选择了面对。但不论怎样的人格,都一定会涉及早年的时候跟父母的关系。
在早年的时候我们跟父母的关系中间,父母亲内化成我们的一部分,就是形成所谓的内在客体。然后内在客体就会分为两种:一种叫内在的帮助者。就是帮助我的、支持我的、完善我的。一种叫内在的迫害者。就是不断的过不去对、搞很多的内心冲突。
作为一个专业咨询师就是要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把他的内在的迫害者变成内在的帮助者。这样他在以后再上路的时候,就不是一个非常冲突的人格状态了。
【心理疾病是如何产生、分析是如何治疗的?】相关文章:
创业的点子是如何产生的07-11
保险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10-27
OSPF如何产生缺省路由09-16
如何正确治疗牙周炎09-03
如何正确治疗牙周炎07-14
如何预防及治疗口吃09-27
如何预防抑郁焦虑的心理疾病12-09
心理疾病如何自我疗愈06-09
春季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发生?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