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机恐惧症

时间:2024-06-08 03:32:14 秀雯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无手机恐惧症

  当下,人们与这个世界的沟通、交流正越来越多地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而非依托具体的现实。比如年轻人喜欢在游戏场景中交流、在线上观影的弹幕中交流以及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上进行观点的交换等等。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无手机恐惧症!

无手机恐惧症

  “低头族”已经超越了汉族成为了中国第一大种族,没有手机,着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手机快没电了或是忘带手机就会焦虑不安?不用太紧张,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有“无手机恐惧症”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36倍。无手机恐惧症的症状包括不愿意关机、时不时刷屏、经常充电、如厕也要随身携带手机等等。

  你是不是无手机恐惧症人群?不妨做做下面20道题,每题按照程度轻重用1至7分来回答,1代表绝对没有,7代表非常赞同,最后得分越高,意味着无手机恐惧症越严重。如果最终得分在20—60,那么你的无手机恐惧症还算轻微;60—100,已然中度;如果100分以上,那你的无手机恐惧症已到晚期。问题如下:

  1.不经常用手机接收信息就会觉得不安;

  2.想查看手机信息而无法看时会觉得恼火;

  3.无法获取手机上的实时新闻、天气等信息会紧张;

  4.当想用手机而无法用时会恼火;

  5.手机快没电了会不安;

  6.如果每月套餐中数据流量用光会感觉恐慌;

  7.如果没有信号或者连不上Wi-Fi,会不断查看或重新连接;

  8.如果在某个地方无法用手机就会呆不住;

  9.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查看手机就会强烈渴望看一眼;

  (如果没带手机请回答)

  10.会觉得焦虑,因为没法与亲朋好友实时联系;

  11.会担心,因为亲朋好友联系不到我;

  12.会紧张,因为无法接收信息和电话;

  13.会焦虑,因为不能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14.会紧张,因为不知道是否有人会找我;

  15.会焦虑,因为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持续联系被迫中断了;

  16.会紧张,因为无法连上在线身份;

  17.会觉得不舒服,因为无法更新社交网站信息;

  18.会感到不知所措,因为无法获取各种信息更新的通知;

  19.会觉得焦虑,因为没法查看电子邮箱;

  20.会觉得别扭,因为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眼中风——抓住90分钟黄金期

  一网友因为长期玩一款需要集中注意力找图片不同之处的手机游戏,被诊断为“眼中风”。“眼中风”又叫“眼梗”,与“耳梗”、“心梗”一样,是一种血管病变。其全称叫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即血栓造成栓塞,引起视网膜动脉区视网膜缺血。

  “眼中风”多数情况是有征兆的。因为血管栓塞前,可能会先痉挛。此时患者多感觉黑影飘动,一阵一阵地看不见,即一过性视力下降。发现后即使视力恢复,也要到医院检查。

  患者出现眼球顿时没有光感,一片黑暗,视力变成零时,则怀疑是“眼中风”,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确保90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因为若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超过90分钟,光感受器细胞就会完全死亡,导致不可逆转的失明。

  幻听耳——压力释放才是消音器

  频繁使用手机后,常会听到短信或电话铃声响动,确认后却发现手机没有任何提示。特别是些工作经常需要使用手机的人群,手机铃声响起就意味繁忙工作的开始,更容易“幻听”。其实这是长期的压力导致的听力错觉。

  “手机幻听”是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过于紧张或对某事、某人或某个消息过于期待,都会引起“幻听”。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种铃声,防止长期单一铃声的刺激。另外,出现“幻听”后要多注意睡眠与休息,做一些帮助减压的事情。只有真正的放下压力,才能完全改善这种现象。

  拓展:

  近日,有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发起关于“无手机恐惧症”的话题讨论,引发广泛关注。

  据报道,“无手机恐惧症”是指一些人在身边没有手机时感到焦虑或痛苦。专家表示,其主要症状有:焦虑、不安、紧张、易怒、全身不适,有的人甚至会因为没有携带手机、电量不足或没有良好的网络信号而产生一种空虚感。这戳中了不少资深网民的心窝子,相信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体验。

  我们常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手机作为当下最为普遍和具象的媒介工具,无疑在无形中改变着人的习性,逐渐成为“人”的一部分,占据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我们当下的生活已经被手机彻底改变,它密不透风、节奏紧凑,形成了一个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新的社会景观,这是技术变革为人们所带来的一个共识。

  不可否认,技术变革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革。具体而言,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普通公众提供了随时随地进行互联的条件。但与此同时,对于个体而言,随着手机使用的高频和碎片化,不少人其实也陷入到了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信息汪洋大海之中无法自拔。

  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当下,人们与这个世界的沟通、交流正越来越多地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而非依托具体的现实。比如年轻人喜欢在游戏场景中交流、在线上观影的弹幕中交流以及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上进行观点的交换等等。

  人们以此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不少人在放下手机后,就好似主动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而这种由于信息过度饱和所引发的成瘾性与次生焦虑,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就现实层面去看,一方面,人们焦虑的是,万物互联的时代,稍微离开互联网一会,可能就会被新的事物所抛弃,这不仅表现在人与人的日常交流中,在与个体生存息息相关的工作中表现得更为具体。

  比如,各类即时通讯软件使得老板与员工之间交流的时间界限变得更为模糊。有时候,老板可能在半夜刷着社交平台,看到一个自认为不错的“方案”,便会顺手转发给员工,如果员工未及时回复,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其他成本。因此,生存的焦虑会促使其患有“无手机恐惧症”。

  另一方面,手机中信息的泛滥和过载也在不断冲破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界限。为应对过载的信息,用户需要付出更大的时间成本去关注,因此潜意识里压力就会增大。有研究表明,短时间内大量接受并处理信息,会造成大脑皮层活动抑制,进而有可能患上信息焦虑症、抗信息缺损综合症等疾病。长期处于类似的情境中,如果一旦放下手机,那么突然袭来的恐慌感会更加严重。具体表现则为时间规划不规律、休闲时间无法理顺等。

  此外,基于用户体验与喜好所形成的个性化推荐机制,使得平台企业所推荐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更能吸引用户注意力。虽说以更为专业的视角去看,这种蔓延在移动社交网络上的内容大多是空洞的、浅薄的、乏味的以及重复的,但对普通公众而言,手机里所带来的娱乐性内容,总好过复杂的工作。因此,人们愿意沉浸在手机里,是因为相对于现实而言,手机里的内容起码能在感官层面带来愉悦,总好过直接面对工作,这也就造成了一种“离不开手机”的表象。

  事实上,技术的革新往往与人类社会的运作机制互相影响。手机的出现,是人类利用技术改变媒介传播工具的结果,但手机对人类习性的改变,无疑也是技术在改变人的一种具象化表现。

  而此类现象归根结底是技术进步过程中带来的“后遗症”,其背后的因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但针对此类问题,短时间恐怕难以摆脱,人们能做的,更多也只是呼吁和引导。

【无手机恐惧症】相关文章:

患上手机恐惧症如何治疗03-20

学校恐惧症03-12

奇怪的恐惧症04-05

亲密恐惧症06-19

错失恐惧症02-01

社交恐惧症01-16

密集物体恐惧症03-26

克服密集恐惧症06-17

密集恐惧症病因01-21

密集恐惧症特征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