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时间:2020-10-12 11:31:39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组成健康的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有心理健康的问题。下面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希望能帮到大家。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很重要

  过去,我们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病”,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平衡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有人曾说过,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负面情绪,如忧虑、烦躁、恐慌、贪求、妒忌和憎恨等都会造成精神紧张,加速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瞳孔缩小,对身体危害很大,长期这样刺激会造成血压、血糖升高,以及心脏病等很多疾病。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寿命平均减少7~24年。

  我国有1亿人患心理疾病

  早在2009年6月,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了一个关于中国人精神状况的调查结果:中国有17.5%的成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或多种心理疾病;25%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所患的心理疾病“中等程度”或“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据此次调查的估计,中国大约有1.73亿成年人患有某种心理疾病,而其中的91%(约1.58亿)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中国女性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是焦虑症,男性出现因酒精引发的问题几率比妇女高48倍。乡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可能患有抑郁症。

  另据我国权威卫生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各类心理疾病患者总数在1亿以上,其中72.3%的人并不知自己已经患病。重度患者超过1600万,致残率高达60%,自杀率达30%。

  据悉,中国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此外,约有3000万儿童受到不同程度心理行为障碍的困扰。中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死于自杀,其中80%患有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1%。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高达5%~6%,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各类心理疾病所致的疾病总负担在我国已居首位,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躯体疾病。

  8种典型的心理疾病

  如果您符合以下心理疾病的`特征,就应该注意了,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抑 郁

  抑郁最典型的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进入“无价值感、无用感、无望感”的“三无模式”,对生的忧虑大于对死的恐惧。还会出现食欲或体重下降、睡眠障碍、性欲缺乏等躯体症状。

  如果一个月体重下降7%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很可能是抑郁症或其他疾病。另外,如果凌晨三四点了,总是睡不着,还经常早醒,就应当心是否抑郁了。

  焦 虑

  焦虑的核心特征是恐惧、害怕,它是指向未来的,是对尚未发生事情的担心,比如在演讲之前,害怕讲不好会焦虑;明天要去体检了,怕查出大病而焦虑等。

  长此以往,身体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精神紧张不安、心跳加速、口干、出汗、颤抖,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抽搐、晕厥等。

  恐 惧

  恐惧与焦虑的区别是,它有明确对象,病人感觉到面临着某种具体而明确的危险,比如恐高、恐惧坐电梯等。恐惧症患者会极力回避他们所害怕的事物或处境,或者带着强大的畏惧去忍受。

  强 迫

  强迫包括强迫观念,如反复怀疑有没有锁门;强迫恐惧,总是害怕自己会发疯干坏事;强迫意向,有种马上要做某种坏事的冲动感。患有强迫症的人,往往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异常,却无力改变。

  歇斯底里

  当遇到突然巨大的外界刺激时,会出现的一种过度情绪反应,多见于胆小的妇女和儿童。如果短时间内经常反复出现对外界事件的过度反应,就是一种非正常的表现了。

  疑 病

  当身体有不适感时,会怀疑自己患有严重的身体疾病,甚至在医院进行了反复检查没有问题之后,仍然无法消除疑虑,这就可能是疑病的征兆了。

  幻 觉

  幻觉是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当我们坚信自己听到了或看到了某种不可能听到或看到的内容时,同时出现的频率有增无减,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妄 想

  妄想也是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比如当听到一群人在背后谈笑风生时,坚定地认为他们在嘲讽自己。如果类似情况经常出现,就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8招远离心理疾病

  “上工治未病”,那么怎样缓解心理焦虑,化压力为动力,预防心理疾病呢?其实,“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下面几招助你成为情绪的主人,远离心理疾病!

  运动法

  运动是消除坏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帮助身体分泌“快乐激素”多巴胺,让人愉快起来,从而消除不良情绪,预防心理疾病。

  预防心理疾病,最推荐的运动是健走(步频为90~120步/分)。健走在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情愉悦的同时,可以提高心理抗压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心理疾病。

  睡眠法

  睡眠能缓解疲劳,降低坏情绪对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做梦对缓解情绪障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这些梦你醒来是否记得。如果遇到的情绪问题不是非常严重,那就睡一觉吧。

  饮食法

  科学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是一种能使人平静下来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能促使大脑分泌一种神经递质,帮助人冷静并放松下来。适当吃些碳水化合物能起到舒缓情绪的效果。多吃鸡肉、瘦牛肉、海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很有好处。

  暗示法

  研究发现,同样经历焦虑和抑郁,能主动发现积极一面的人,比只会哭着发泄的人能更快走出来。想过得快乐很简单,就要多朝积极的方向想。每天早上出门前,不妨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我今天很快乐”。

  颜色法

  颜色对情绪的作用,就像维生素之于身体健康。如果想控制愤怒,就远离红色;如果想对抗抑郁,就别穿黑色或深蓝色的衣服,它们会让人的情绪变得更差;如果想缓解焦虑或紧张,就应该选择能让人冷静的颜色,如淡蓝。

  音乐法

  研究发现,听10分钟轻音乐就能让坏情绪得到缓解。有时候学着唱首不熟悉的歌,效果更好。

  呼吸法

  专家表示,当人处于压力状态时,要放慢呼吸,同时尽量往后卷舌。这一方法能在数秒钟内平衡任何情绪。建议在情绪产生时,深呼吸并耐住性子等6秒钟,等情绪平稳,思考能力恢复,再做出正确的决定和行动。

  光照法

  适当调亮环境光线有助于提升好情绪。研究发现,季节性情绪失调主要就是由于光照不足引起的。因此,让自己身处光亮的环境中,就能有效对抗不良情绪的干扰。

  告别负面情绪,远离心理疾病,做最好的自己!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相关文章:

什么是心理健康11-11

心理健康的人是怎样的08-17

解读心理健康是怎样的状态11-03

心理营养是心理健康的前提07-25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08-17

心理健康的征文08-24

心理健康的格言08-12

心理健康的作文07-12

心理健康的特征11-11

心理健康的标准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