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救小方法

时间:2022-11-14 12:16:45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心理”自救小方法

  当心理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时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自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自救小方法,欢迎阅读!

  “心理”自救小方法 1

  压力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或大或小,或轻或重。适当的压力是人进取和充实的动力,但压力过大,过于持久,就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心理疾病。因此,自我发现、心理自救,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心理障碍出现前的征兆

  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在提醒我们,心理状态开始出现小问题了。比如特别容易对生活中的某些细节耿耿于怀;工作被肯定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担心会被裁员;对年龄增长产生恐慌。

  对感情、对婚姻不自信;需要通过辛辣和油炸的食物来刺激食欲;以及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反而对生活满意度和成就感有所下降;遇事易急躁,抱怨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差等等。

  心理学认为,性格与心理密切相关。如自卑的人不容易控制外界变化,常常怨天尤人,一旦出现负面的生活事件便会触发心理障碍。

  心理自救方法

  首先要自己去发现紧张的压力源头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分为三步进行排解。

  从生活细节出发,工作一天后,要懂得适当解压放松的办法,通过闭目放松、深呼吸、吃块巧克力、听音乐、跑步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周末的时候,可以打打羽毛球,或者去郊区、游乐园玩玩,给心情放个假。

  从自身出发,改善做事效率,加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阅读,来减轻自己对未来的恐惧,让心灵保持年轻状态。

  要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要明白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比起金钱,健康、爱其实更重要,当内心有所追求时,就不会感到空虚和恐惧。

  好好睡一觉,比较轻的忧虑和不快,通常在一个充足踏实的睡眠后就可能消失。

  自我良性暗示,多想一想过去成功的经历,想一想自身具备的优势,你就可以告诉自己:我在单位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换了别人恐怕还不如我呢!

  通过饮食来缓解某些不适。如焦躁、心悸、失眠等情况出现后,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红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朋友、家人、心理咨询专家等。在郁闷难以排解的时候,向他们“诉苦”,寻求心理帮助。

  “心理”自救小方法 2

  1. 这件事有没有比较的意义?

  书中的哲人,作为阿德勒大师的化身,有着和阿德勒相仿的身高缺陷,只有1米55。在哲人的青年时代,也曾经为身高这件事而苦恼、自卑。他曾经一次次幻想:如果我能再长高20厘米,哪怕只再长高10厘米,那一切都会不同,我的人生就会比现在快乐很多。

  当他有次把这个想法跟朋友说起时,他朋友却说,你这个想法太无聊了!长高干什么呢?换个角度看你现在的身高是种优势啊,大家跟你在一起会感觉更加轻松。

  的确,高大帅气的人,有高大帅气的优势;身材矮小的哲人,却能让别人放下警惕心理。现实世界中,我们所自卑的很多方方面面,都不一定是绝对劣势。换一个参照系的时候,原先的劣势就有可能具有相对优势。一旦认清了这一点,青年时代的哲人马上就发现,身高这个事情,压根就没有拿来做比较的意义,它不重要。

  但假如,你所在意的这件事情真的非常重要,非比不可,那该怎么办呢?

  就好像有些比较内向的朋友,看着身边朋友圈里有那种特别八面玲珑自来熟会来事的人,心里无比羡慕,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那种状态。偏偏自己工作的行业和所处领域,又很需要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无论怎么变换参照系思考,这事都是很重要,绕不开,由此而产生了自卑情结,破茧四问的第一问对自己没用。

  对于这样的朋友,就该进入第二个问题。  

  2. 你比较的参照物设定对了吗?

  人人生而平等,但这里的“平等”更多是指社会学意义上的平等,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从生物学上意义讲,每个人的先天基因不一样,后天成长环境更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候比人与狗之间的差异还大。有人就是智商超常,有人就是运动基因强大,有人就是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种八面玲珑的交际达人,但每个人身边的绝大部分人,并不是这种状态,人类的.平均水平也不是这种状态。你在心里拿自己的弱项去跟这个单项领域的佼佼者做比较,除了给自己添堵,还能有什么用?

  更可怕的是,人一旦陷入自卑情结,往往会在各个领域都挑那种优胜者来做参照物,上学时看着班上的学霸几乎不怎么用功也能考出高分,看着班花校花觉得自己就是个丑小鸭,看着那些在学生社团里混得风生水起的活跃分子自惭形秽,上班了看着富二代同事年纪轻轻就开好车心里怎么都不是滋味,诸如此类。

  本来在客观条件上,你并不差,如果你老拿他们做比较,就会容易产生自卑感,久而久之可能会演变成自卑情结。所以,对参照物的选择,要保持警觉。错误的参照物,会在无形中调高你的心理预期。

  还记得我们上期节目里讲到的那个幸福/烦恼公式吗?现状减去预期等于多少?正数越大越幸福,负数越大越烦恼。参照物设定得畸高,只会让幸福离你远去。

  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刚开始学拳的时候就去挑战拳王,所以,停止做这样的傻事,给自己设定一个渐进、合理的参照物吧。

  如果你是个性格比较内向封闭的人,那就以你的现状为参照物,以保持现状不变为心理预期,给自己设定一个个细微的前进小目标,比如主动约本部门一个不太熟的同事共进午餐。

  也许你约到的同事气质跟你类似,一顿饭期间大家都能感到没话找话的尴尬。但请先忽视这种尴尬,因为一下子就变得和不熟的同事谈笑风生并不是你的心理预期,你的心理预期是维持之前的内向封闭状态不变。

  相比这个预期,能约个同事一起吃饭,意味着在行动上你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在幸福烦恼公式上已经收获了一个结果为正数的答案,这就是个好的开始。所谓日拱一卒、日有寸进,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些朋友,可能无论如何都很难做到日有寸进。他在某些无法忽视的单项指标上,就是比人群中的平均水平还要低出一大截,破茧四问的前两问对他都不起作用,那么我们就来到了第三个问题。

  3. 你比较的战场是不是过于狭窄?

  对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直观也很好理解的例子,那就是篮球这项运动。我们都知道打篮球是一项巨人的运动,身高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比其他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要重要,在这里你不可能像书中的哲人那样换个角度思考,矮矮的身高让别人相处起来感觉更轻松?拜托,这里是竞技体育诶,那只会让对手投篮更轻松。

  在代表篮球这项运动最高水平的NBA赛场里,还曾经就活跃着那么一位身高只有1米65的职业球员:Boykins. 1米65这个数字,哪怕在正常人的世界里,都还没到平均水平,更何况是在平均身高为1米98的NBA赛场?当Boykins与同时代的篮球巨星大鲨鱼O'Neal站一起时,画风是这个样子的:

  Boykins在NBA残酷竞争的环境里生存了14年,算得上超长待机。在整个职业生涯里,Boykins虽然称不上球星,但是他有6个赛季场均得分上双,已经比NBA球员的整体平均水平好出很多,而且他还曾经打破了NBA加时赛的个人得分记录,也是一位在篮球运动历史上能够留得下名号的成功球员了。

  身高的巨大劣势是先天的,在篮球赛场上是一项无法忽视的重要指标,同时已经不可能通过刻苦训练日拱一卒的方式来进步提高。在这种局面下,Boykins还能够在巨人的世界里闯出一番事业,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就算要比较,也不是一个单科目竞争。

  身高这一项比不过我承认,但我们比的不仅仅是身高,我没你高但是比你快;我防守不如你,但我运球突破比你强;我扣不了篮,但我投篮比你稳。在NBA游戏里,每位球员都有好几十项参数,我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为什么非要单单盯着身高这一项垫底的参数而自卑呢?

  而人生的参数又何止几十项啊!每个人都有低于别人的参数,也有高于别人的参数,当你把比较的战场放宽一些,很多苦恼就会迎刃而解。

  之前我们讲过,良性的自卑叫做自卑感,恶性的自卑叫自卑情结。自卑感是人类的天性,但自卑情结不是。自卑感会驱使我们去尝试改变自己,如果改变成功了,这个领域的自卑感就不会再有,转而变成了自信;但如果改变一次次失败,让我们相信改变这事儿注定是一场败局,那也就离自卑情结不远了。

  所以到了破茧四问的第四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自己的改变史,也就是第四个问题。

  4. 改变自己,你的尝试是否正确?

  第一种思路是不改变,没错,是不改变。

  比如上面讲到的内向者案例,想要变得更外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在与人交往快速跟人熟络的维度上,外向者占优。但在冷静思考、研究资料、分析行业以及取信于人这些维度上,却常常是内向者更占优。

  也就是说,要达成更好完成工作这个目的,不止有变得更外向这么一种方式。转换一下视角,多看看自己哪些参数更高,尝试用你擅长的方式去达成目标,当你不再老是拿自己的弱参数去对比别人的强参数时,也就自然而然走出了自卑情结。

  第二种思路是实现真正的改变。

  比如现在已经胖到影响了身体健康,势必要减肥要做出改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真的改变?

  关于这个问题,在我们上上集也就是第五集节目里其实有讲到过。改变自己之所以那么容易失败,是因为我们对它的看法出了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看清改变的真相。

  这个真相,非常残酷而真实,那就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强大自我的向往、对于任何把自己变得更好的向往,本质上都是叶公好龙。当空谈时,人人都向往;一旦身体力行,这个过程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问题,可能让你不适、让你恐惧,可能繁琐到折磨你的耐心,它一点也不酷,跟空谈时候的踌躇满志完全是相反的体验。

  当我们认清了改变的真相、对这件事的黑暗和痛苦有了充分的预期,是否还能拥有改变的勇气?只有过了这一关,我们才能稍稍增加几分改变的胜算。

  破茧四问,归根到底,都还只是治标的办法,我们仍然还在“比较”,只是对“比什么”和“跟谁比”做了优化。而治本的办法,则已经超过了这一重境界,那就是不比。

【“心理”自救小方法】相关文章:

心理自救方法10-09

职场怀才不遇的心理自救方法10-22

心理困境自救法11-06

心理困境自救法09-11

职场压力的心理自救09-12

职场重压的自救方法02-16

被困电梯自救方法03-07

心理困境该如何自救11-05

职场如何发现并心理自救09-15